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重金属离子铬(Ⅵ)对螺旋藻生长及其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铬(Ⅵ)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0 mg/L)能够提高螺旋藻藻胆蛋白的含量,对螺旋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当铬(Ⅵ)浓度过高(>10 mg/L)时,螺旋藻藻胆蛋白含量下降,螺旋藻的生长受到较强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规模化养殖螺旋藻(Spirulina sp.)联产营养均衡食品、功能保健品和药品已日益发展为一种工农融合的新型产业。培育高产高效优质藻种始终是螺旋藻产业发展的主攻领域。[方法]从规模化螺旋藻养藻池水体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异的螺旋藻变异株Sp-SX07。生物量和藻蓝蛋白含量等测定显示,该藻株生物量大、生长速度快、藻蓝蛋白含量丰富。通过对不同光质、光照强度、pH值、温度等培养条件下该藻株生产特性的测试,建立了该藻株优化培养的主要参数。[结果]在LED暖白光(光暗比12h/12h)、光照强度4 000lx、温度25~30℃、起始pH 8.5~9.5之间生长良好,连续培养12d平均日生长量为0.87g·L~(-1),比出发株Sp-SX02高45%。藻蓝蛋白含量达藻粉干重23.69%,比出发株高42%左右。[结论]优异螺旋藻藻株Sp-SX07的鉴定及优化培养参数的建立为该优异藻株商业化生产及富含藻蓝蛋白的功能食品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钝顶螺旋藻的一个直线型突变株(SP-Dz)为材料,分别采用反复冻融法、超声波法和CaCl_2溶胀法提取藻胆蛋白。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复冻融法中,以冻融1次、冷冻时间1h时藻胆蛋白提取效果最好;在超声波法中,以超声功率200W,累计超声时间1min时藻胆蛋白提取量最多;在溶胀法中,在35℃下,溶胀20 min时藻胆蛋白提取量最多。综合比较上述3种方法,以冻融法提取的藻胆蛋白含量最多,纯度最高,但需要时间最长;超声波法需要的时间最短,但纯度最低;溶胀法提取藻胆蛋白的纯度及纯化所需时间界于二者之间,但提取藻胆蛋白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NaCl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NaCl对钝顶螺旋藻生物量、多糖含量、藻胆蛋白含量、质量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NaCl质量浓度为0.5%时,钝顶螺旋藻产量最大、叶绿素a浓度最高、藻胆蛋白含量最高;当NaCl质量浓度低于0.5%时,钝顶螺旋藻产量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所得藻中叶绿素a含量、藻胆蛋白含量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多;当NaCl质量浓度高于0.5%时,钝顶螺旋藻产量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减小,所得藻中叶绿素a含量、藻胆蛋白含量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减少;NaCl质量浓度为0.6%时,钝顶螺旋藻的多糖含量最高,但质量浓度0.6%与0.5%NaCl的多糖含量差异不大,且NaCl质量浓度对多糖含量的影响趋势也呈先增加后减少。[结论]NaCl胁迫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和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耐低温螺旋藻新品系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具有一定耐低温特性的螺旋藻新藻种。[方法]利用超声波处理钝顶螺旋藻,获得单细胞藻丝,用UV照射单细胞悬液,通过生长曲线测定,选出耐低温的突变藻株ZW1和ZW2,比较出发藻株和突变藻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结果]突变藻株的藻丝体变长,螺距加大,螺旋数目略有增加,最适生长温度低于出发藻株,而且在4℃低温处理6 h后,仍具有较高的放氧活性;ZW1藻体的蛋白质含量增幅为11.8%,ZW2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的增幅分别为26.0%、28.6%。[结论]突变藻株ZW1、ZW2是耐低温藻种。  相似文献   

6.
纺锤螺旋藻TJSD的最适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纺锤螺旋藻(节旋藻)TJSD藻株为研究对象,以温度、pH和光照强度为研究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发现TJSD藻株在33~37℃,pH 9~10.5的培养条件下能够快速生长,在3000~12000 lx光照强度范围内,该藻株的生物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螺旋藻TJSD藻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37℃,pH9.5,12000 lx。  相似文献   

7.
对3株实验室藻种(节旋藻ouqdSM、ouqdS8,螺旋藻FACHB351)和已大规模培养的无棣产富施特牌螺旋藻粉(藻种节旋藻ouqdS6-6)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株藻的灰分含量为ouqdSM〉FACHB351〉无棣产藻粉〉ouqdS8;总糖含量为ouqdS8〉无棣产藻粉〉ouqdSM〉FACHB351,多糖含量为无棣产藻粉〉FACHB351〉ouqdSM〉ouqdS8;藻胆蛋白含量为FACHB351〉无棣产藻粉〉ouqdS8〉ouqdSM;氨基酸总量为无棣产藻粉〉FACHB351〉ouqdSM〉ouqdS8。综合分析,无棣产藻粉的营养价值较高,螺旋藻FACHB351次之。  相似文献   

8.
螺旋藻藻胆蛋白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藻胆蛋白是螺旋藻的主要光合作用蛋白,在螺旋藻中含量很高,因其突出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而获得了广泛研究与应用。对藻胆蛋白的组成结构、提取纯化、理化特性及开发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选育优良的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藻株,探究静电场的生物学效应,采用静电场对钝顶螺旋藻进行处理,分别在0、3、6、9、12、15、18、21、24、27 k V电压下处理藻株5 min,处理后的藻株依次记为IS、ES-1、…、ES-9,将藻株按照一定条件进行培养后,对其生长速度、藻体上浮性、叶绿素a、丙二醛(MDA)、水溶性蛋白质、藻蓝蛋白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藻株IS株相比,处理组藻体MDA含量均有所降低;除ES-5藻株外,其他处理藻株的生长速度均明显加快;ES-8藻株上浮性最好,其叶绿素a、水溶性蛋白质、藻蓝蛋白质含量和SOD比活性较IS均有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37.69%、19.13%、19.26%和7.06%;对ES-8株与IS株叶绿素a的紫外吸收光谱进行比较,发现ES-8株最大吸收峰值与IS株相比有明显变化。研究表明,静电场对钝顶螺旋藻具有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钝顶螺旋藻的养殖质量,以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亚砷酸钠(As~(3+))培养液培养螺旋藻,研究了砷(As~(3+))胁迫对钝顶螺旋藻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砷(As~(3+))胁迫会使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波峰发生蓝移,藻胆蛋白的波峰发生红移。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低浓度砷(As~(3+))胁迫下增加,高浓度砷(As~(3+))胁迫下降低。藻蓝蛋白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则是在高浓度砷(As~(3+))和低浓度砷(As~(3+))胁迫下均会降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氯嘧磺隆在不同pH下的水解.结果表明,氯嘧磺隆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稳定,不易水解;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发生水解.随着pH值的增大,氯嘧磺隆的水解反应速率逐渐减慢,速率常数K减小,半衰期相应的增大,氯嘧磺隆在pH 3.0、4.0、5.0、6.0、7.0、8.0、9.0的缓冲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
背景香菇是我国栽培规模最大的食用菌,随着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栽培模式也在发生转变。菌棒的工厂化生产和液体菌种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对栽培原料、生产工艺和培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pH是决定香菇菌丝生长和菌种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香菇虽然能在pH 3.0—7.0的范围内生长,但香菇生长的最适pH以及培养料中的缓冲系统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检测香菇菌丝生长的最适pH,并分析培养料中的缓冲系统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为香菇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DA培养基上,利用HCL和NaOH调节pH,分析香菇生长的最适pH;利用GC-MS和HPLC检测木屑尤其是发酵酸化的木屑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在PDA培养基上分别检测有机酸、有机酸钙及其缓冲液对香菇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通过测定香菇菌丝生长代谢对PDA培养基pH的调节,最终揭示pH和缓冲作用抑制香菇菌丝生长的机制。【结果】香菇能够在pH 3.0—7.0的范围内生长,但生长最适pH为4.0。当培养基pH>4.0时,香菇菌丝生长过程中通过代谢降低培养基的pH,最终降低至4.0,以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当培养基pH>4.0,并且含有缓冲系统,阻碍香菇对培养基pH的调节时,则抑制香菇菌丝的生长。当缓冲作用达到一定的阈值,可完全抑制菌丝的生长,导致菌种不萌发,如25 mmol?L -1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在pH 6.0和7.0时可完全抑制香菇菌丝的萌发。【结论】香菇生长最适pH为4.0,当pH>4.0时,香菇菌丝通过代谢调节培养基pH,缓冲液通过阻碍菌丝对环境pH的调节而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3.
pH对氟磺胺草醚水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验分析方法研究了氟磺胺草醚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水解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氟磺胺草醚的水解反应逐渐减慢,速率常数K减小,半衰期相应地增大。氟磺胺草醚在pH为5.0、6.0、7.0、8.0、9.0的缓冲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05.74、157.41、183.26、215.16、247.40 d。  相似文献   

14.
采用试验分析方法研究了氟磺胺草醚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水解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氟磺胺草醚的水解反应逐渐减慢,速率常数K减小,半衰期相应地增大.氟磺胺草醚在pH为5.0、6.0、7.0、8.0、9.0的缓冲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05.74、157.41、183.26、215.16、247.40 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拟南芥生长的最适宜pH值。[方法]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用人工控制pH值的方法,研究了不同pH值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当pH值为6.5时,拟南芥种子萌发速度最快,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株高最高,分别为53.04spad和24.5 cm;当pH值为5.5时,拟南芥主根相对伸长量最大,为6.2 cm。[结论]拟南芥生长的最适宜pH值为6.5,pH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拟南芥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pH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比较了5种不同pH值培养液--pH3.8、5.4、7.0、7.5和8.9培养液对红曲霉的生长和产生红曲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酸的pH3.8的培养液利于细胞生物量的增长;中性偏酸的pH5.4的培养液适合红曲霉产红曲色素;所产红曲色素分胞外色素和胞内素色两种,以胞内色素为主。如果拟用红曲霉生产红细色素,pH5.4的培养液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17.
不同pH值对DNA提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775-1775,1780
[目的]探索pH值与DNA提取率的关系。[方法]以新鲜猪肝为研究材料,在常规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设置5个不同的pH值,分析不同pH值对DNA提取率的影响。[结果]OD值与pH值有一定的关系。pH值为7.4时,OD值最大,DNA提取率最高。pH值偏离此值越远,则DNA提取率越低。pH值对DNA提取率有一定的影响。用pH=7.4的缓冲液作提取液时,DNA提取率分别为pH值为7.2、7.6、7.8和8.0时的1.09、1.03、1.06和1.11倍。DNA提取的最适pH值为7.4。[结论]该研究对于提高DNA提取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pH)酸碱度条件下榨菜根肿病发生的严重程度,探究土壤pH与榨菜根肿病的关系,为榨菜根肿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庆市涪陵区榨菜根肿病区采集土壤样品288份测定其pH,测定不同pH条件下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率、根肿病发病率及榨菜营养生长情况,研究土壤pH与榨菜根肿病间的关系。【结果】288份发病土样pH集中分布于4.00~7.00。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萌发率在pH 5.00~6.50时较高,均在50.00%以上,在pH 3.00、4.00、8.00、8.50、9.00和10.00时萌发率较低。温室盆栽试验结果显示,酸性环境下榨菜根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碱性环境,在pH 4.50~6.50时榨菜根肿病发病严重,以pH 6.00时发病最严重,病情指数达84.22,在pH 8.00时不发生根肿病。不同pH条件下榨菜各生长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榨菜在pH 5.00~7.50时长势较好,在pH 6.50~7.00时长势最佳,在pH 4.00和8.00时生长受到抑制。【结论】土壤pH 4.50~6.50的弱酸性环境利于榨菜根肿病的发生,最适宜榨菜营养生长的pH为6.50~7.00。生产中可通过调节土壤pH,再配合其他防治措施以控制榨菜根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几种重要粘粒矿物和我国代表性土壤表面吸附态磷的解吸随pH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三种不同的曲线类型.铁铝氧化物和蒙脱石表面磷的解吸在pH4.0到10.0范围内随pH升高而增加,pH6.0到7.5以上增加更快.高岭石和以可变电荷为主的酸性红黄壤的磷解吸—pH曲线呈现“U”型特征,其解吸最低值的pH高岭石为6.5,红黄壤类样品都在4.8左右.中性和石灰性土壤磷解吸在pH酸侧类似碳酸钙的情况,即解吸随pH升高线性下降,但在pH高于6.0~7.5以上时,解吸又趋于稳定,甚至增加.pH对磷吸附和解吸的影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方向相反.高岭石和红黄壤等具可变电荷表面的样品的磷解吸最小值pH范围恰好都落在各样品吸附磷前后的两个PZC值之间.上述结果表明可变电荷矿物和土壤吸附态磷的解吸在很大程度上受表面电荷特性 制约.pH影响此类样品磷解吸的机理主要是改变了表面电位.至于中性和石灰性土壤,磷的释放在pH酸侧主要受磷酸钙溶解作用支配;而在较高pH条件下,粘粒矿物表面吸附磷的解吸仍然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王英姿  张伟  赵明  刘学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28-4829,4831
[目的]探究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与产孢的条件。[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温度、pH及光照对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氮源中,氯化铵最利于菌丝生长,硫酸铵最利于病菌产孢;碳源中,葡萄糖和蔗糖最利于菌丝生长,蔗糖最利于病菌产孢;分生孢子在碳、氮营养液中均不能萌发,而果梗煮液最利于孢子萌发。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产孢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30℃;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28~32℃。适宜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范围是3~5,最适pH为3;适宜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2~9,最适pH为3~5。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影响,但全光照能抑制病菌产孢。[结论]为葡萄白腐病的预警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