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从1991年开始实行第一轮的自由化贸易政策改革,涉及了经济生活中的诸多部门。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贸易政策改革,是在1995年WTO《农业协定》生效以后才开始的。试图对过去十几年当中,印度农业贸易政策的改革过程进行介绍和评价,并以粮食贸易改革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总结出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法国是欧洲第一农业生产大国,其农业产值占欧盟农业总产值的22%,农产品出口量长期位居欧洲首位。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法国农业逐步走上了生态发展之路。然而,由于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依然偏低,农业人口在我国占有较大比例,与发达国家3%左右的第一产业人口比率相比差距较大。如何提高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当前应该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发展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的互动发展,以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种子世界》2010,(11):53-54
由农业部、科技部、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致辞中强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把种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科研攻关、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力度,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种业发展,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粮食良种补贴对加快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发展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要实现我国农村社会新的发展,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是一个重要途径。培育现代农业,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应用农业补贴政策加大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可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最终实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目标。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第一产粮大省,在利用粮食良种补贴政策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崇明县是国家农业部等部门认定的第一批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生态有机食品生产园区。近几年,崇明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方针,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农产品无公害种植加工和农业产业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04年底,全县农业产业化总产值已达6.5亿元,  相似文献   

7.
《种业导刊》2019,(6):6-6
《种业导刊》创刊于1981年,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管,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主办。刊号:ISSN1003-4749,CN41-1392/S。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  相似文献   

8.
《作物杂志》1996,12(1):1
国家科委提出“九五”农业科技发展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九五”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最后5年,为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着力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农村科技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要始终服从和……  相似文献   

9.
<正>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和组织机制的创新,是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切入点。2008年初,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精神(中发[2008]1号),结合安徽实际,  相似文献   

10.
农业作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人们解决温饱问题,更关系到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进步和社会及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国务院从2004年开始,连续14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三农问题,可见农业在我国的重要地位。探讨了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结合本国国情提出了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种业导刊》2012,(12):18
《河南农业科学》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主要报道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土壤肥料、水资源高效利用、植物保护、果树蔬菜、林学、畜牧兽医、特种种植及养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多年来,深受省内外农业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等涉农读者的喜爱。连续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2011年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曾多次得到有关部门的奖励,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期刊";连续荣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河南省第一、二届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河南省第一、二届自然科学期刊综合质量检测一级期刊"。为了进一步突出创新性、新颖性,本刊2011年进行了改版,改版后的《河南农业科学》进一步突出  相似文献   

12.
1 种业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前沿阵地。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就是育种。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获得第一株转基因植物到现在的十几年时间内,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量的转基因植物进入了大田试验,有不少转基因作物被批准进入商品化生产。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南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因农产品供过于求而导致的农业结构调整一共出现过三轮。第一轮是1985年,大幅度调减粮食和棉花播种面积。第二轮是1992年,提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第三轮,也就是这一次的农业结构调整,实际上从1998年就开始了,将持续到21世纪。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1.1 农业结构调整的诱因从农业内部来看,导致结构调整的诱因不同,结构调整的回旋余地也不同。第一轮结构调整的直接诱因是粮食、棉花连续几年丰收后出现“卖难”现象。国家为解决粮食、棉花库存积压问题,决定改革粮食、棉花和其它农产品的流通体制,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以抑制粮食、棉花生产,鼓励其它农产品生……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人口是四川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探明四川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对于区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从人员从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教育资源、农业科技进步、人口质量、迁移成本、空间位置和耕作条件等8个方面选择了25个潜在驱动因子,采用人口测度法、逐步回归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以1999—2008年和2008—2018年两个时期四川省5个经济区共计21个地市(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其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显示:①1999—2018年内,80.95%的地市(州)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9.52%的地市(州)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增加后持续减少。②1999—2018年内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改变与地形密切相关。③除地形外,1999—2008年的主要驱动因子还有人口出生率、中学生数量和三产产值的变化,2008—2018年的主动驱动因子则还有房价和农业机械化水平。④在1999—2008年中,区域平均坡度对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年变化率的影响以通过影响中学生数量的年变化率和出生率的年变化率的间接效应为主,但直接效应不可忽视。⑤在2008—2018年中,农用电机数量的年变化率直接有效影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年变化率。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可以促使更多的人口从事第一产业的生产劳动。上述研究结果暗示了农业劳动力流失的内在机制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异。目前,虽然农业劳动力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但农业科技的直接效应已经进一步凸显,未来将有望依赖农业科技打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5.
农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第一生产业。天气是影响农业行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对于灾害天气的防御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业受气候影响大,从而在灾害天气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国内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状况的概述,提出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成熟、农业信息服务机制不健全。根据中国农业目前实际情况分析,指出了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最佳选择是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强调实现中国农业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以及并探讨了实现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7.
在水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本研究从灰水足迹角度出发,选取2013—2017年黄河流域农业的各项面板数据,运用动态超效率SBM模型对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进行测算,以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农业用水量、有效耕地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为投入指标,以根据2013年为基期的物价指数调整后的农业总产值为期望产出及灰水足迹为非期望产出作为产出指标。通过SBM模型分析发现,黄河流域各省份农业灰水足迹的总量均在下降,且2015年后下降速率增加;黄河流域各省份农业用水效率按照是否大于1和是否大于0.5可分为3个梯队,除四川外,各省农业用水效率均在上升。因此,黄河流域需重视灰水足迹管理,从源头减少农业灰水足迹的产生;政府要不断加强在农业灌溉设施上的投入,提高节水灌溉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冯海霞 《种子世界》2021,(8):0141-0143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研机构与农业院校、农业和农民联系的纽带,通过农业推广这个环节,可以直接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科技含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建立的以县、乡两级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示范、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等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贾晓丽 《种子科技》2007,25(5):36-37
农业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要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加强和创新农技推广体系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立以科研机构为主体、种子企业为载体、示范户为中心的新型科技网络推广运行机制,是内乡县农科所近年来在农技推广、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子,而且呈现良性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廊坊市第一沼气示范村安次区农村沼气的利用状况,揭示了其地位、存在的问题和全面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赋权重、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廊坊市安次区进行了循环农业的利用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廊坊市安次区的农业循环处于比较循环阶段。该区资源环境安全水平具有较好的条件,农业生产基础好,农产品产值较高,具备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基础。但是该区农业的综合利用水平较低,仍处于现代化水平较低的农业发展阶段,资源过量投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低、科技投入力度弱等成为制约该区农业循环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保障安次区循环农业持续利用的途径:全面推广沼气工程建设;财政补贴与技术培训相结合;全面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