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饮水防治雏鸡白痢失败原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多养鸡场,户使用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饮水来预防和治疗雏鸡白痢,但遭到了失败,从这些死亡雏鸡体内仍分离和纯一的对庆霉素或卡那霉素高度敏感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如将上述两种药物改为肌肉注射,则疗效显著,结论认为,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在消化道难以吸收,所以经口投服不能防治雏鸡白痢病。  相似文献   

2.
许多养鸡场、户使用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饮水来预防和治疗雏鸡白痢,但遭到了失败.从这些死亡雏鸡体内仍分离到纯一的对庆霉素或卡那霉素高度敏感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如将上述两种药物改为肌肉注射,则疗效显著.结论认为.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在消化道难以吸收,所以经口投服不能防治雏鸡白痢病.  相似文献   

3.
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简称鸡肾传支)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型毒株引起的雏鸡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多见于3~7周龄雏鸡,最早见于4日龄。本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又因患病雏鸡发病时排白色稀便,部分病鸡表现甩头、呼吸哕音等症状,临床上易被误认为鸡白痢、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而大量投服氟哌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或抗法氏囊病药物等。  相似文献   

4.
鸡白痢杆菌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一般1~3周内的雏鸡易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实践证明:不论是肉鸡或蛋鸡,一旦感染此病,常会引起大批死亡。因此,对鸡白痢杆菌病的防治应予以高度重视。笔者进行了几种药物防治鸡白痢杆菌病效果的对比试验,现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动物:浙江淳安县姜家镇某鸡场AA肉仔鸡。2.分组:在一个育雏室内,随机选六笼雏鸡,每宠叨只鸡,分别采用不同药物进行鸡白痢杆菌病的防治试验,并设一对照组。Ⅰ。卡那霉素肌肉注射组,Ⅱ、卡那霉素饮水组,Ⅲ、氯霉素饮水…  相似文献   

5.
在雏鸡白痢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我们在沿用氯霉素、土霉素和痢特灵效果欠佳的情况下,试用卡那霉素加维生素C、B6和B12配成的制剂,取得了十分满意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第一批雏鸡用预防量促菌生拌料预防白痢病,4日龄发病,改用400ppm氯霉素拌料,每雏每日1000μ庆大霉素饮水,连用6天病情有所控制。11~14日龄时,按说明量用鸡宝20饮水和拌料(各占5%量),兼防球虫病,发病和死亡仍未得到完全控制。15日龄试用卡那霉素  相似文献   

6.
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型毒株引起的雏鸡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多见于3~7周龄雏鸡,最早见于4日龄。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又因患病雏鸡发病时排白色稀便,部分病鸡表现甩头、呼吸啰音等症状,临床上易被误认为是鸡白痢、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而大量投服氟哌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或抗法氏囊病药物等。不仅延误了控制该病的时机,而且加大了肾脏负担,肾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使病情更加严重,进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仔猪黄白痢病是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国内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防治该病,本研究以350头5~12日龄患黄白痢仔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颈部肌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1次/d,连用3d,观察患病仔猪精神状态、食欲状况和粪便变化。结果显示:颈注恩诺沙星+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处理组的治愈率(89.47%)、有效率(95.61%)显著高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处理组(75.89%,86.61%)和卡那霉素注射液处理组(72.58%,86.29%)。恩诺沙星联合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治疗仔猪黄白痢效果优于硫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单独给药(P<0.01)。  相似文献   

8.
<正> 鸡白痢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鸡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可引起大批死亡.土霉素、呋喃唑酮、磺胺类药对该病的控制有一定效果,但从我们实践来看,效果不很显著,用药后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在15-30%考虑到卡那霉素对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国外有作饲料添加剂以控制幼畜疾病的报告,国内尚未见报导.我们于1981年至1982年,三批试用单硫酸卡那霉素饮水投给雏鸡,研究防治小鸡白痢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导如  相似文献   

9.
1%混合酸预防鸡白痢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混合酸预防鸡白痢病效果观察赵淑丽,裴丽珠(吉林省农业学校,吉林市昌邑区总站)为寻求新的防制鸡白痢药物,我们用1%混合酸,在本校牧场存雏室进行预防雏鸡白痢并同本校常用的卡那霉素、用特灵作对比试验,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用鸡吉林省农校牧场迪卡鸡雏...  相似文献   

10.
摘要无菌操作采集江苏省新沂市唐店镇一养殖场部分10日龄病死雏鸡组织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鸡白痢沙门氏茵,结合雏鸡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确诊雏鸡死于鸡白痢沙门氏茵感染。对分离茵株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该分离茵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和呋喃妥因敏感。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鸡场雏鸡早期发生大批死诩的病例,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分离出绿脓杆菌,该菌发酵葡萄糖,木糖,不发酵麦芽糖,蔗糖,乳糖甘露醇,腹腔注射小鼠,雏鸡可致100%死亡,该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敏感,通过严格消毒,注射庆大霉素,氟哌酸饮水有效地控制绿脓杆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鸡场雏鸡早期发生大批死亡的病例,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分离出绿脓杆菌。该菌发酵葡萄糖、木糖,不发酵麦芽糖、蔗糖、乳糖、甘露醇。腹腔注射小鼠、雏鸡可致100%死亡。该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敏感。通过严格消毒,注射庆大霉素,氟哌酸饮水有效地控制绿脓杆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鸡白痢杆菌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鸡和火鸡等禽类的传染病。雏鸡多呈急性败血性经过,以白痢为主要症状,以2~3周龄以内雏鸡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成鸡多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2003年4月信阳市一养鸡场发生鸡白痢杆菌病,现将情况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003年4月23日,信阳市明港镇张某饲养的1000只4日龄肉用仔鸡,发病300多只,死亡100多只,曾用庆大霉素等药治疗,效果不好。病雏主要表现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眼半闭,缩颈,翅下垂,呼吸困难,排白色粘性糊状稀便,并污染肛门周围的羽毛,病…  相似文献   

14.
雏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和火鸡等禽类的传染病。雏鸡患病呈急性败血性经过,以白痢为主要症状,在成鸡多呈慢性经过或无症状感染。雏鸡白痢一般发生在3周龄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是阻碍养鸡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雏痢净是一种纯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用于防治雏鸡白痢,为了客观评价其对雏鸡白痢的防治效果,特组织进行了本次雏鸡人工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治疗试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影响我场肉仔鸡成活率的最大障碍一直是出雏前三周死亡率太高。死因主要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的疾病,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绿脓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雏鸡发病后用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鸡白痢尤为突出,三周后死亡的,鸡白痢占相当大的比例。为了减少鸡白痢等垂直感染的疾病,我们采用庆大霉素对入孵前的种蛋进行浸泡消毒,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雏鸡白痢杆菌病是雏鸡常见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鸡白痢,主要侵害2周龄以内的雏鸡,成鸡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诊症状,但一生带菌。我市2001年在几个养殖场陆续发生该病。一、临诊症状我市某鸡场引进雏鸡2000余只,为预防鸡白痢杆菌病,3日龄时用庆大霉素饮水,3000单位/只。8日龄下午发现部分鸡只发病,表现为精神沉郁,嗜睡,羽毛蓬乱,两翼下垂,缩颈低头,后躯下坠,不愿走动,离群闭目打盹;拉白色浆糊状稀便,污染肛门羽毛,形成粪痂,阻塞肛门,病鸡常发出尖叫,食欲减退;继而废绝,个别出现软嗉现象。陆续…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雏鸡的疾病也不断增加。雏鸡的糊肛症是由多种应激因素引起的一种雏鸡的病理症状。如:雏鸡开饮或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含量过高,环境温度低以及雏鸡白痢病等常导致雏鸡卵黄吸收不良,饲料消化不充分,生长缓慢或成活率低等,雏鸡糊肛主要发生在雏鸡出壳后最初的几天。  相似文献   

18.
采集平定县某自然发病鸡场15只病死雏鸡病料,经细菌分离培养、病理组织学观察、生化试验、平板凝集试验,确诊为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两种血清型混合感染所致。利用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株沙门氏菌的高敏药物有6种,分别是头孢呋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使用头孢呋肟对群体进行治疗,鸡群病情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氧氟沙星防治雏鸡白痢病的效果观察张建中马洪棋沈文元(昆山市畜牧兽医站215300)雏鸡白痢病是影响养鸡生产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市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雏鸡死于该病,使养鸡户在经济上遭受一定损失。为了减少养鸡户的经济损失,提高雏鸡白痢病的防治效果,我们与...  相似文献   

20.
1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雏鸡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是严重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原因。病鸡表现为不食、嗜睡,排白色稀便,严重时白色稀便粘住肛门。急性死亡的雏鸡病变不明显。病程长时间可见卵黄吸收不良,呈污绿色或灰黄色奶油样或干酪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