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在胶东半岛发展节水农业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提出了适合半岛地区特点的节水农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地表水,建造地下水回灌补源工程,多灌溉水源联网工程,加大地下水补源力度,实现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发展高标准的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规模化设施农业,实施节水工程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广农艺节水技术,实现节水农业的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山东禹城引黄灌区非充分灌溉配水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制定有多种作物且灌溉水源为动态变化的灌区的配水计划,提出了由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2级模型组成的配水模型。其中非充分灌溉配水模型包括优化模型和模拟模型2部分,优化模型的方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模拟模型的方案便于实施。模型中联合运用引黄水和地下水,可减少因黄河缺水对农业造成的重大损失。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山东禹城灌溉配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界面友好,实用性强,基本上可灌溉灌区的管理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江川灌区流域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灌区所面临的地下水灌溉水稻米质差、产量低、大米销路不好等问题的解决办法,即发展地表水灌溉水稻,通过引松花江水来解决灌溉水源;分别对地下水、地表水(松花江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灌区的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质中总铁量超标(超6mg/L),pH值偏碱,不适合用于农业灌溉;地表水(松花江水)除铁离子略高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满足灌溉要求,为该灌区引松花江水灌溉水稻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井渠结合灌溉类型区多水源联网优化调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丘陵地区灌溉水源分散、灌溉保证率低、农业缺水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将多水源联网工程技术与优化调度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井渠结合灌区多水源联网优化调度模型,大大提高了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灌溉保证率。采用该技术及其他节水措施后,威海井渠结合节水示范区全部耕地可得到灌溉,灌溉后的粮食产量由原来的9000 kg/hm2提高到11550 kg/hm2,示范区平均增产25%。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节水灌溉—农业高效用水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节水灌溉是指为了达到节约灌溉用水目的而采取的多种灌溉技术和方法的总称。广义地讲,在农业用水技术上,仅仅重视节约灌溉用水还不够,应当把一切可以用于农业的水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降雨水、回归水以及经过处理后的污水,都充分、合理和科学地利用起来,并采用各种节水措施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因此,也可以把节水灌溉作为“农业高效用水”的代名词。普及节水灌溉还意味着实现农田灌溉从粗放经营管理向集约经营管理的转变,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节水灌溉是农田灌溉现代化的代名词。节水灌溉的最终目的是以最少的水量获取尽可能多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目标模糊规划的灌区多水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强  肖圆圆  崔嵩  刘东  李天霄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7):222-227,221
以黑龙江省和平灌区为例,构建基于多目标模糊规划的灌区多水源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能够在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净效益的同时有效减少农业灌溉水量,促进和平灌区多水源高效配置。采用具有非线性隶属度函数的模糊多目标规划求解模型,得到不同流量不同水源下的最优配水方案。结果表明:不同流量水平下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均存在缺水现象,低流量下需从柳河水库引入外调水才能保证水稻的最小需水量。为保证灌区整体效益,按照引水工程、提水工程、井灌工程的先后顺序进行配水,并得到多目标配水模型在不同情景下的运行稳定情况。该模型可以高效地进行灌区多水源在作物各生育阶段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走节水型灌溉的路子,解决灌区普遍存在的泵站、渠道及建筑物老化,灌水方法落后,灌溉制度不健全,以及受节水灌溉中设立的示范田、对照田数量和不稳定性的限制,田间配水和渠系配水脱节等问题,提出了建立板斗的观点,并叙述了板斗建设的基本内容、标准、工程措施、用水措施,农业措施,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走节水型灌溉的路子,解决灌区普遍存在的泵站、渠道及建筑物老化,灌水方法落后,灌溉制度不健全,以及受节水灌溉中设立的示范田、对照田数量和不稳定性的限制,田间配水和渠系配水脱节等问题,提出了建立样板斗的观点,并叙述了样板斗建设的基本内容、标准、工程措施、用水措施、农业措施、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目标规划理论,以2015年为规划年,根据洛阳市所属区域用水特点建立了多目标规划初始水权配置模型,并利用地表水、地下水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模型计算采用随机模拟遗传算法,应用MATLAB计算初始水权分配,给出各区域水权配置的界定值。结果表明,洛阳市初始水权配置合理,实现了水量供需平衡。居民生活主要水源是地下水,水质安全可靠;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主要依靠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适当控制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的开采。研究成果对洛阳市的初始水权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灌溉用水优化配置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灌溉用水优化配置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分别从目标函数个数、时空尺度差异、作物种类、灌溉水源、模型个数、优化方法等角度进行了分类。通过分析各类灌溉用水优化配置模型的优缺点,指出了根据灌区水源情况联合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并充分考虑灌区各因子的时空差异,建立多目标、多约束耦合模型,同时兼顾生态用水,是今后灌溉用水优化配置模型的研究重点。通过对灌溉用水优化配置模型的综述,旨为有效地缓解灌溉用水紧张的状况,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