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虫是紫胶虫的主要天敌,而白虫小茧蜂又是白虫的寄生天敌。消灭白虫对发展紫胶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场除采用种胶检疫、及时采收、剥种胶加工等机械防除外,还人工饲育了小茧蜂,进行胶林放蜂。现在林中的小茧蜂已形成了群落,基本上控制了白虫的危害,同时也节约了大量劳力。现将人工饲育小茧蜂和胶林放蜂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果蛾,果树害虫。为害桃、梨、苹果、山楂和酸枣等。成虫体灰白或灰褐色,雌虫体长5~8mm,翅展16~18mm,雄虫略小。  相似文献   

3.
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捕食量及对纵坑切梢小蠹繁殖过程和繁殖率的影响.在室温为22~24 ℃条件下,繁殖期疑山郭公虫平均每天可捕食纵坑切梢小蠹成虫0.61±0.043头.在实验室内,先将纵坑切梢小蠹引入云南松新鲜木段,7 d后再引入疑山郭公虫成虫.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成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产卵过程形成干扰,从而导致后者繁殖率下降.疑山郭公虫幼虫可以捕食木段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各虫态,捕食率为8.3%.在野外,将疑山郭公虫成虫放到受到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树干上,再用尼龙网将其包裹起来.研究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对树干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幼虫和蛹)的捕食率大体为10.6%.疑山郭公虫对繁殖期纵坑切梢小蠹的影响主要包括捕食繁殖期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干扰纵坑切梢小蠹繁殖过程以及捕食纵坑切梢小蠹幼虫等.研究初步认为,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种群增长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白点病 本病又称"小瓜虫病",是南小瓜虫寄生引起的.当小瓜虫大量寄生时,肉眼可看到蜗牛头部两侧和腹、足表面有小白点,严重感染时,蜗牛腹、足干瘪,消瘦无力,足面生长的小白点连成一片,形成一层乳白色的粘膜,成天缩在壳内,最终因不食不喝,消瘦而死亡.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局,针对本省森林分散、测报力量薄弱和小面积虫源地不易发现又经常因得不到及时除治而扩散成灾等问题,于1986年在洞口、邹东、长沙等县试行了群众报虫有奖制。具体办法是:凡属首次发现虫情并向  相似文献   

6.
蚧虫简介     
蚧虫过去通称为介壳虫,种类很多,寄生在植物的根、茎、叶、果等部位,有不少种类是林,园植物上的重要害虫。由于多数种类固着在植物上,很易随植物传播,所以有些危险种类被列入国际植物检疫对象。还有少数种类的分泌物质或虫体本身是工业原料,如白蜡虫、紫胶虫和胭脂虫等又是资源昆虫。 当前在林、园害虫防治上,蚧虫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是因为过去用在防治食叶害虫的药剂对蚧虫不起作用,反而杀了蚧虫的天敌,有利于蚧虫大量发生,或是由于用药时期不当,蚧虫体外复盖了蜡质保护层使药剂不能起到毒杀作用。 解放以来在农林战线上,通过各方面多年的努力,对于一些个体较大的害虫,大家都比较熟悉,也有了一些切实有效的防治办法,现在是“小虫成大害”,对于一些“小虫”,大家一时还感到有些生疏,特别是蚧虫个体小,种类多,形态上不易区分,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枫香刺小蠹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现状,为其早期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及周边北美枫香种植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枫香刺小蠹标本,镜检观察其各虫态外部形态特征、前胃和雄虫外生殖器,并比较其与中国已知刺小蠹属昆虫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枫香刺小蠹成虫鞘翅坡面有齿4对,各着生于第2、4、6、8沟间部,前足和中足胫节外侧具4枚齿状突起,雌虫鞘翅坡面上齿小于雄虫;枫香刺小蠹与中国已经报道的2种刺小蠹属昆虫形态差异明显,华南刺小蠹体长小于2 mm,鞘翅坡面有齿3对,多刺小蠹与枫香刺小蠹大小相似,但多刺小蠹鞘翅坡面有8对尖锐的长齿,枫香刺小蠹有齿4对;枫香刺小蠹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2~3代,以幼虫取食北美枫香主干韧皮部内侧导致寄主快速死亡;在上海及周边的苗圃、公园、绿地等生境下,共发现14处北美枫香种植区遭受枫香刺小蠹为害而致死,累计死亡植株超过30 000株,也有个别地区的中国枫香被为害致死。【结论】枫香刺小蠹是刺小蠹属昆虫为害健康植物的首例报道。枫香刺小蠹属于寡食性害虫,其寄主范围目前已知仅限于枫香属植物,取食为害其他植物的可能性不大,其更偏好于取食北美枫香,可能与寄主植物的生理等效性原理有关。枫香刺小蠹对我国引种栽培外来观赏性色叶乔木北美枫香存在严重威胁,需高度重视该虫的危害风险,各地北美枫香种植区应尽快开展监测,一旦发现枫香刺小蠹为害,应立即清除有虫植株,设置隔离区,保护健康植株,阻止成虫侵入,防止其扩散蔓延;同时需加强对枫香刺小蠹适生区的风险预测、早期预警和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该虫的最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试验材料 (一)病毒繁殖试验主要材料:小圆木、小方条,塑料薄膜,塑料窗纱,蚊帐布,手持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养虫笼等; 广东型马尾松毛虫cpv病毒(尸虫)。 (二)病毒防治试验广东型马尾松毛虫cpv病毒(尸虫),甘油保存液;  相似文献   

9.
梨小食心虫对木瓜危害的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别名桃折心虫,东方蛀果蛾,简称"梨小".属于鳞翅目卷叶蛾科小卷叶蛾亚科.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危害梨、桃、苹果、枇杷、木瓜等多种果树.  相似文献   

10.
我省油松种实害虫包括油松球果小卷蛾、球果梢斑螟、微红梢斑螟、松梢小卷蛾、松实小卷蛾、一点实小卷蛾及中华松果长蝽、球果窃蠹、球果瘿蚊等种类,油松球果小卷蛾占总虫数的75%以上,是优势虫种,以此虫为靶子害虫进行防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Bt 乳剂属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nsis),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和果树害虫的防治。为探索其防治油松种实害虫的  相似文献   

11.
苹果小吉丁虫,又叫苹果金蛀甲、旋皮虫、串皮虫。它是果树检疫害虫之一。 1.形态特征。成虫雌虫体长7~9毫米,雄虫体长略短;体色呈紫铜色,有金属光泽;头部扁平。幼虫体长16~22毫米,乳白色,头小、褐色。 2.生活史及其发生规律。苹果小吉丁虫一年发生一代。它以幼龄幼虫在果树枝干表皮下过冬,翌年清明前后开始在枝干皮层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八齿小蠹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系统综述了落叶松八齿小蠹在我国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生态学、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情况 ,对该虫今后在生物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同时对制定该虫综合防治策略和方案也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华县首次引进管氏肿腿蜂进行云南松蛀干害虫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南华县林业局在西南林学院的指导下首次引入管氏肿腿蜂,在天子庙坡林场云南松树体上进行人工放养,用于防治天牛、云南松木蠹象、云南松小蠹等危害性蛀干害虫,以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1 主要病虫害唐河县危害桃树的主要病害有 :桃缩叶病、桃褐腐病、炭疽病、黑星病、细菌性穿孔病、煤污病、桃流胶病等 ,主要害虫有叶蝉、蝽象、桃蛀螟、梨小食心虫、红颈天牛、桃粉蚜、桑白蚧、球坚蚧等。2 防治措施2 1 常年做好地面管理和清园工作①冬季深翻果园土壤 ,清理果园及周围的落叶、杂草、僵果、虫果、虫茧、病虫枯枝 ,及时刮除老翘皮等 ,深埋于施肥沟或烧毁 ,消灭越冬病虫源。②夏季及时摘除病虫叶、虫果和虫梢 ,铲除园内杂草。③有果季节可在果园挂糖醋液诱杀梨小食心虫、吸果夜蛾等害虫。④ 8~ 10月对树干缠草绳 ,以诱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苹小吉丁成虫在林间的自然扩散行为规律,以制定合理的害虫监控策略。[方法]于伊犁巩留县五乡栽培苹果园内采用标记-重捕法监测苹小吉丁雌雄试虫在不同方向、不同距离的扩散数量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对扩散速度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林间种群数量进行了预估。[结果]结果表明:苹小吉丁在林间的扩散对方向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向北面、南面及东北面进行扩散,分别回捕到标记释放总虫数的3.2%、3.2%和2.7%;东南面和西南面均未回捕到标记试虫。随着回捕点距离的增加,标记试虫回捕数量逐渐降低,扩散至5 m处的数量最多,占标记释放总虫数的6.6%,最远扩散至北面35 m,说明标记试虫由果园北面迁出的潜在性较大,扩散距离整体呈指数分布趋势(R~2=0.926 2)。苹小吉丁雄虫扩散速度高峰出现在第3 d,为1.7 m·d~(-1);而雌虫扩散速度高峰出现在第12 d,达到2.5 m·d~(-1)。随着释放时间的推移苹小吉丁雌雄虫的扩散率逐渐上升。由种群数量预估方程计算得知,试验田间苹小吉丁估计种群数量为2 253头,雌成虫估计值为1 262头,雄成虫估计值为989头。[结论]苹小吉丁在林间具有一定的自然扩散能力,最远可达35 m,且雌虫的扩散能力要强于雄虫。林间种群数量预估结果能为苹小吉丁发生动态预测和控制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日,南华县林业局在西南林学院的指导下首次引入管氏肿腿蜂,在天子庙坡林场云南松树体上进行人工放养,用于防治天牛、云南松木蠹象、云南松小蠹等危害性蛀干害虫,以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内蒙古阿尔山的田间诱捕试验中,落叶松八齿小蠹引诱剂1共诱集到16头落叶松八齿小蠹和1319头天敌红胸郭公虫,而落叶松八齿小蠹引诱剂2诱集到24104头落叶松八齿小蠹和776头红胸郭公虫。室内的触角电位试验结果表明:落叶松八齿小蠹对引诱剂2的触角反应(雌虫2.139mV±0.678mV,雄虫2.169mV±0.473mV)大于引诱剂1(雌虫0.440mV±0.232mV,雄虫0.297mV±0.142mV),对引诱剂1的反应值和对照差不多;而红胸郭公虫对引诱剂1的触角反应(雌虫4.618mV±1.106mV,雄虫4.534mV±1.087mV)明显大于引诱剂2(雌虫2.209mV±0.680mV,雄虫1.953mV±0.601mV),对引诱剂2也有一定的反应值。触角电位试验与田间诱捕试验结果相符合。GC-MS分析结果表明:引诱剂1的主要成分为3.06%的cis-geraniol,1.98%的Ipsenol,80.36%的(S)-cis-verbenol和1.03%的1-verbenone;结合卖方公司提供的数据,引诱剂1的主要成分为4.78%的2-methyl-3-buten-2-ol,63.71%的Ipsenol(纯度为96.9%),1.46%的Cedrene和22.42%的Isocaryophillene。结合以上数据分析得出:不同成分引诱剂对落叶松八齿小蠹及天敌红胸郭公虫引诱能力显著不同,Ipsenol对诱集落叶松八齿小蠹起重要作用,而(S)-cis-verbenol则对诱集天敌红胸郭公虫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的害虫,简称梨小,是一种常见的杂食性害虫,分布全国各地。该虫除了危害仁果类果树苹果,核果类果树桃、李、杏、樱桃等树种的果实外,还危害梨,同时对新梢危害也很严  相似文献   

19.
陕北枣树主要害虫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陕北黄河沿岸枣树害虫的调查发现,原来的常灾性害虫枣尺蠖、枣镰翅小卷蛾、桃小食心虫、枣飞象等继续蔓延成灾,以往被认为次要的虫种如蚱蝉、大球胸象、黑绒金龟及日本蜡蚧等已上升为主要虫种。本文根据上述8种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已有的技术成果及群众的防治经验,结合陕北当前枣树生产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榆蓝金花虫俗名树虱子,专门蚕食榆树叶。该虫危害严重时,一年长出的几茬叶都被吃光,造成有些树干梢或死亡。过去多采取树冠喷雾、人工扑打等办法防治榆蓝金花虫。但效果都不理想。为了有效地防治榆蓝金花虫,经过几年多方面探讨防治方法,终于试验成功了乐果涂环法。此法简便易行、杀虫率高,药效期长、成本低、环境污染小,并有利于保护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