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站是1979年建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省、地业务部门指导下,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大胆创新,普及技术,促进了全县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全县有6个区,28个乡(镇),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万。1978年产蚕茧44.5吨,产值31.8万元,只占农业总产值的1.8%,人均蚕桑收入2.11元;到1985年,产茧达到502.1吨,蚕茧产值210多万元。六年中,蚕茧产量增长了3.6倍,产值增长了6.4倍,在衣业总产值中,蚕茧产值上升到9.3%。蚕病得到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2.
化州县近几年对各项措施采取多种形式的方法,落实运用到生产中去,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促进了蚕桑生产不断发展。一九八○年全县桑面积达到一万亩,产茧一万六千多担,产值达二百九十多万元。蚕茧增长72%,产值增长85%。一、采种、育苗形式多样。化州县这几年不断更新和扩大新桑园,  相似文献   

3.
蚕桑珍闻     
<正> 安康地区蚕桑生产形势好安康地区80年栽植成片桑园60737亩,栽零星桑1352万株;育良桑苗7691亩,育实生苗9677亩;总产茧达到35万担,占全省产茧量的86.2%。7个基地县产茧量都超过了30万斤。产茧10万斤以上的区有18个,3万斤以上的公社39个,户均工张蚕的生产队164个。该区今年共发种105700张,发种量比去年增长了39.5%,蚕茧净增110万斤,比  相似文献   

4.
泗水公社下村大队根竹头生产队,今年蚕茧产量达到柒千柒百三十五斤,产值壹万伍千叁百陆拾柒元贰角陆分,比去年分别增长54.3%和55.38%,亩产茧452.6斤,产值899.19元,单张蚕种产值110.56元,全面获得高产丰收,今年单蚕桑一项收入,每人平均达到114.68元,比种桑前的1977年总分配人平48元高1.7倍。该队共有28户,134人,总耕地面积58亩,没有山岭,是个缺粮、缺柴、分配水平低(种桑前的几年内,年分配在45~50元之间),生活贫困的穷队。这个队过去曾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岗美华侨农场十四队职工曾汉金,去年承包桑田2.2亩,收入蚕茧1,331.8斤,总值达3,269.36元,平均亩桑产值1,330.62元,加外汇分成等达1,486.07元,比1982年同期增长25.2%,个人收入(按面积算)据全县养蚕户之冠。其蚕桑获得高产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 一、管好桑田,为蚕提供充足的饲料。冬管期间,大搞田间管理,平均每亩桑田施基肥10,000以上(拌人粪家畜等优质有机肥  相似文献   

6.
我省主要蚕区之一——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区,自一九七九年秋蚕以来,由于社、队工副业的迅猛发展,氟素严重污染了大气,普遍出现氟中毒蚕,导致蚕茧生产大幅度减产。氟污染大气对蚕桑生产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是前所未有的。顺德县几年来因氟素污染估计损失760多万元;该县的主产区——勒流区,由于氟中的影响,蚕桑生产连年减产,据不完全统计1979—1980两年  相似文献   

7.
李要君 《四川蚕业》2012,40(4):37-38
<正>2012年,珙县发放蚕种144685盒,超额完成任务的121.6%,比上年增发蚕种26170盒,增发20.1%;生产蚕茧578.74万kg(11574.8担),超任务的131%,比上年增加增产30.2%;蚕农茧款收入19812.33万元,比上年增加收入4955.63万元,全县49800个蚕农,人均增收995.1元,增收48.5%;全县平均单产达到40.1kg;孝儿镇全年发种51465盒,增发110%,产茧2161.5 t,同比增产15%,蚕业综合产值8773万元,同比增收26.5%,继续保持了四川省蚕业第一大镇的光环;沐滩乡、底洞镇的蚕茧产量都超过了750 t,综合产值都达到350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钮信晓 《蚕桑通报》2003,34(2):49-50
丰达公司位于河南南阳市淅川县丹江口水库区的一个贫困山区镇———寺湾镇。历史上该镇农民也有养蚕的习惯,但都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发展模式,蚕桑生产一直徘徊不前。2000年,在陈天培的倡议并组织下,发起成立了丰达股份有限公司,主营蚕桑、蚕茧及综合利用等。在公司的带领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镇蚕业驶入快速发展之路,成为镇里富民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截止2001年已发展800hm2桑园,全年每张蚕种平均产茧32kg以上,春蚕茧40kg以上,每亩(667m2)产值达到1800元。2001年全镇共发放蚕种3.7万张,生产蚕茧120t,产值超过2000万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40%…  相似文献   

9.
<正> 在贯彻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中,我县八一年蚕茧生产又获丰收,产量、质量、产值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年产茧66687担,比历史最高的八。年增产3478担,增长5.5%。蚕桑生产逐步发展成为我县的重要骨干副业,对改变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副、工的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四万亩桑田,不足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今年蚕茧及副产品的产值达1500多万元,占农副业总收入的10%左右,平均每亩桑田产值330多元;伐下桑条15万担左右,可解决一万农户的烧草;十  相似文献   

10.
我县在努力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蚕桑生产,全县现有桑园一万二千亩,七八年发蚕种六万张(其中二化种九千四百张,桂夏2号一万五千一百张,南农七号三万五千五百张),比77年发种增加了百分之十三点二。收购蚕茧八千三百五十担,比七七年同期收购五千九百六十七担,增长百分之三十九点九,收茧量超千担的公社由去年一个(板城公社)增加到二个(小董公社)老蚕区不断前进,新蚕区有所发展。在发展蚕桑生产的实践中,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六里公社龙北大队坪滩生产队,是一个新蚕区队,由于落实了生产责任制,调动了社员的集体生产积极性,到今年五月底止共产桑叶二万三千二百五十斤,养蚕种三十张,总产值二千六百四十元,担桑产值十一点三五元,亩桑产值一百二十元、超过去年全年一至六造的亩桑产值。该队于一九七八年春开始种桑二十六亩,其中湖桑四亩,七八年五月份开始投产养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九年以来。为了适应我县蚕桑生产的大面积发展。我们始终把搞好细蚕共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一九七九年至一九九○年间。我县蚕桑面积由650亩发展到12980亩。增长了十九倍:蚕茧总产量也由39吨上升到1660吨。提高了四一倍多。随着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细蚕共育工作也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一九七九年,我县只有一个共育室。共育率为5%。到一九九○年,全县已办起共育室96个。还出现了一批代育户。细蚕共育率达到95%以上。目前,细蚕共育已成为我县桑区蚕农普遍应用的饲育制  相似文献   

13.
黄平 《蚕学通讯》2017,(4):40-46
1 年度工作总体情况 2017年累计推广优良家蚕品种1.91万盒,其中云蚕9号、华康2号等抗病性品种6100盒,秋华×平30、秋华×平30等雄蚕品种1.3万盒,鲜茧产量804t,产值3252万元,优良家蚕品种养蚕量、鲜茧产量及产值较上年分别增加了7.7%、8.1%、23.5%.推广优良桑树品种女桑、强桑1号、农桑14号、农桑8号617hm2,较上年增长了12.8%,每667m2桑园产茧量达140kg,产量较老品种增长了30%.开展67hm2高产创建示范桑园,实施了桑园节水灌溉(滴灌)、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集成技术,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平均667 m2桑园产鲜茧达209.8kg,比对照增长了18.3%.开展适度规模示范20 hm2,示范户53户,人均桑园面积3773m2,通过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平均盒种产茧量达到45kg,667 m2桑园产茧量达155kg,户均收入达到3.95万元.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来,我省蚕区的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关方针政策,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蚕桑生产。79年全省产茧4.6万担;8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30多万亩,产茧5.8万担,比79年增长二成多,是建国来的最高水平。同时还出现了一批高速度发展蚕桑生产的县社队,安康县80年蚕茧达到220万斤,石泉县80年比79  相似文献   

15.
<正> 全市春蚕产茧1016.7吨,比去年同期增加49吨,增长5.1%,单产茧26.9公斤,比去年春茧增加2公斤,提高了8%。全市蚕农收入春蚕茧款140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四成,实现了单产、总产、质量、效益同步增长。 今年春蚕生产的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政策较落实,狠抓生产、强化收购;二是市、县科技人员密切配合,在蚕区分片把关,战天旱夺优质高产,认真开展“百、千、万”科技服务和科技承包活动,推进了科技兴蚕。新津、双流、金堂、大邑、邛崃等县涌现了一批养蚕单产超过40公斤,茧款收入超过600元,蚕茧质量上等级的科技示  相似文献   

16.
王伦亚 《蚕学通讯》2006,26(3):52-53
开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宜桑宜蚕,并且我县有很好的养蚕习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县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项目,曾为开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过辉煌业绩,年发种最高达7.76万张,农民茧款收入高达14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影响蚕茧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是蚕病为害严重,一般养蚕员遇上蚕病都束手无策,造成减产或无收的结局,影响群众兴桑养蚕的积极性。今年我们仿效乡、村设兽医的方法,给每个乡配了一名季节性的“蚕医生”,主要抓养蚕的消毒防病工作。经过一年的试用,达到了蚕病减少,蚕茧产量、产值同步增长的实效。全县今年总产蚕茧96万斤,比去年增产28%;平均张产13.5斤,比去年增长29%;蚕茧总值152万元,比去年  相似文献   

18.
杜刚双 《四川蚕业》2000,28(2):37-39
<正> 1999年,宁南县蚕业生产又创辉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收购蚕茧81327担,较去年净增12000担。蚕茧出库单产较去年又净增1.56公斤,达到40.56公斤。茧丝长达1050米以上,解舒率达70%,上车率达到94%,蚕茧销售呈供不应求之势。蚕农售茧总收入3883万元,销售干茧1700吨,上缴税利1880多万元。全县三座丝厂共14400绪  相似文献   

19.
阳江县华龙大队位于漠阳江下游,河滩地比较多,全大队先后用河滩地种桑50亩,实际投产面积40亩,81年收入现金24375.8元,售茧130.12担,平均亩桑产值609.39元,亩桑产茧325.3斤。82年蚕茧又获大丰收,共收入现金31678.62元,售茧178.4担。平均亩桑产值791.96元,比去年亩产182.57元,增长30%。平均亩桑产茧446斤,比上年每亩增加120.7斤,增长37.2%,以大队为单位,是本县的最高纪录,该大队蚕桑获得高产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20.
<正> 蚕桑副产物,是指蚕业生产过程中除获得生丝以外的副产物,主要是桑条、桑皮、桑果、蚕粪、蚕蛹、蚕蛾等。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蚕桑副产物已在日用化工、食品和医药工业等领域广泛地被利用,创造了一定的物质财富。现介绍目前已经投产或试验成功的有关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情况如下。1.纸张:桑皮是造纸的高级原料,可以生产梅花宣纸,军用擦镜纸、复写纸、打字棉纸等十几种高级纸,有些纸张已外销十几个国家。河北省迁安县国画纸厂、华丰纸厂年产各种桑皮纸450吨,产值200多万元。其中供应北京图书馆宣纸70吨,出口日本国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