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中涉及面最广、也是最后的一道安全网,可以把其他社会保障项目无法保障的各类对象尽收其中。本文主要通过对福建省农村低保制度运作模式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希望对我国其他地区低保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能起到一个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静 《中国农垦》2009,(7):47-48
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农村贫困群众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主要目标。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使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惠及农村困难群众,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蒙秋宏 《农技服务》2009,26(4):159-161
针对纳雍县沙包乡天星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以及农村低保制度在天星村实施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扶贫开发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对扶助农村贫困的作用,并就进一步抓好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工作的对接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10-213
农村低保是国家采取的一种新型救济制度,即对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进行差额补助。这一制度已成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最典型、最主要的一种救助制度,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权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作用,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防御线"。但是,在农村低保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应保未保"、"关系保"、"退保低效"等一些不良现象,使农村低保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受到影响。以甘肃省靖远县永新村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农村低保实施中的基本问题和阻碍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促使农村低保公平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现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文章从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及运行现状出发,结合山东省低保制度的实施情况,指出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有利于低保制度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如规范低保对象,科学确定低保标准;落实低保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健全基层低保机构等。  相似文献   

6.
农村低保政策是政府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救助农村困难群众的新型社会救助机制,是农村贫困人群的基本依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低保对象的界定一直是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的难点和热点,也是影响和制约农村低保工作质量的关键。本文试对浙江省桐庐县农村低保对象确定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农村低保政策的瞄准效率及救助的充足性进行评估,发现现阶段农村低保保障效果较差,深入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几点建议。即促进农村低保制度管理的规范化;增强农村低保标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建立合理的评审机制,严格执行低保政策;完善监督机制等加快农村低保治理转型,以不断增强农村低保政策的保障效果,助力国家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低保对象退保难是低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农村居民进入低保保障范围后长时间未退出、不愿意退出现象明显,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原因也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简单盲目的“福利捆绑”;差额补助的高边际税率;低保对象救助方式单一;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农村家庭经济状况难以准确掌握;农村低保对象存在“等要靠”思想等。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统筹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为低保减负;建立劳动、就业鼓励机制,激发劳动潜能;落实分类管理制度,实施差异化帮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福建农村低保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成功经验包括:确立低保制度,建立工作体系,保障低保资金,明确低保标准与对象。搞好低保工作,创新工作机制、落实低保资金、核定收入水平、确立低保对象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13-214
在农村低保资格的识别中,村级民主评议作为农村低保的基础和审核环节之一,对于能否准确地确定低保对象至关重要。纵观现有文献,由于农村低保制度具有中国特色,不便与外国进行比较,且建立历史较短,学术界对农村低保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障水平等方面,在农村低保的民主评议与识别机制的关系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值得更加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城市低保在2002年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市贫困问题得到缓解,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却越来越突显出来。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它将成为防止农民落入绝对贫困的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为实现“全民低保”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文章结合安徽省九华乡农村低保的实施状况,对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的基本情况、推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论述,探讨改进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肖云  吴维玮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70-14072,14102
农村低保对象的确定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首要环节,低保对象的准确定位直接影响到低保制度的实施效果。本文着重分析农村低保对象的定位偏差,最后提出需要建立有效的目标定位机制将有限的低保资源瞄准那些最贫困的群体,利用网络化平台加强对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完善低保对象的退出机制,最终实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能够客观真实反映农村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总结福建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取得成效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选取代表农村贫困家庭生存权、教育权及健康权(食品消费支出、衣着消费、居住消费、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等5类)生活消费支出的数据,进行测算福建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结果表明,2007-2011年福建省施行的农村最低保障标准与测算标准之间存在着差距,农村低保标准整体偏低。最后,提出结合消费水平度量贫困,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的多元的筹资机制,完善低保资金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低保制度,健全综合性的社会救助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自2005年11月在全省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以来,经过几年努力,农村低保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以及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农村低保制度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障碍。对此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低保是党和政府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但农村低保自2007年实施以来,存在诸多问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就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兜底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底线制度安排,尤其是农村低保救助制度,是低保制度的核心,并且成为最后一道安全网。本文通过全方位的调研,全面梳理分析大庆市农村低保救助诸多环节,以提出有效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普遍建立。山东省农村低保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统筹层次的提高、全部入户调查的实施、数据库的建立和动态管理机制的探索等,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制度的良好运行得益于政治、经济、民主文化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因此,分析低保制度的成功经验及其致因有利于当前农村低保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郝永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473-12475
分析了安徽省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现状及农村低保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安徽省农村低保管理工作的改进思路及具体措施。总体思路为从制度化救助向法制化救助跨越,从管理型救助向服务型救助转变,从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迈进,从政府单一救助向社会参与救助发展;具体措施为建立核对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加大经费保障,强化绩效考核,加强政策宣传,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8):225-226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的在于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项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江苏省农村低保方面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采取合理确定保障对象、加强农村低保宣传力度、加强监督管理、提高低保覆盖率、建立多种筹集资金的机制、落实配套措施等措施,推动江苏农村低保建设在实践中完善。  相似文献   

20.
筹措农村“低保”资金是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关键。通过对新疆、甘肃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的调查,拟提出筹措和保障贫困县农村“低保”资金的途径和办法:中央、省(区、市)政府财政资金是解决贫困县农村“低保”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应取消贫困县承担“配套资金”的办法,建立以中央、省两级政府财政支付贫困县农村“低保”资金为主渠道,社会参与救助的农村“低保”资金筹措和保障机制。合理确定中央、省政府两级财政支付贫困县农村“低保”资金的比例,确保贫困县农村“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