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杂1号”绿白苦瓜,是重庆市九龙坡区草莓蔬菜研究所和九龙坡区农业局于2002年成功选育的杂交一代苦瓜新品种。2003年试种,2004—2005年进行多点小区试验和生产示范,表现出早熟、丰产、优质、广适、多抗等优点,深受广大菜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杂交一代新品系‘惠丰’苦瓜,由重庆市九龙坡区草莓蔬菜研究所选育,它具有显著的早熟、丰产性,重庆平坝地区5月下旬即可始采上市,一般667m2产量5000~6000kg,产值1万元以上。简介了该品系的栽植技术,以及"中耕除草,搭架、引蔓、整枝,水肥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高产优质早中熟花莱杂一代新品种选育”项目是市科委1997年下达的重庆市六大作物联合育种攻关项目“根茎叶花果蔬菜杂一代新品种选育”的子项目。通过5年试验研究,该项目成功选育出高产优质早中熟花菜杂一代新品种“金佛洁玉”,并于2006年通过重庆市品种鉴定。该品种生育期80天,具有植株生长势强,耐热、耐旱能力强,花球洁白、紧实、无毛,单球重750g左右,抗病(TuMV、黑腐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2004~2006年累计示范推广14960.8hm^2,较全国同类主栽品种“厦花四号”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4.
湘杂油188是湖南省农业大学选育而成,2004年通过安徽省和国家审定,2006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湘审油2006002。  相似文献   

5.
赣棉杂11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将M610(赣棉47系×中间材料)×K158配育而成的非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高产、多抗,2006-2007年参加江西棉花区试,2008年3月通过江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赣审棉 2008001.  相似文献   

6.
楚油杂79     
《农业信息探索》2012,(8):30-30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6 品种名称:楚油杂79 选育单位: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7.
华油杂62     
《农业信息探索》2012,(9):53-53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1 品种名称:华油杂62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2063Ax05-P71—2  相似文献   

8.
盐油杂3号     
《农业信息探索》2012,(9):52-53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0 品种名称:盐油杂3号 选育单位: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9.
‘白玉’苦瓜母本87-1是珍珠美人苦瓜经连续7代自交分离而成的优良自交系,父本85-3是从丰雪苦瓜经8代自交分离选育的自交系。介绍白玉苦瓜的选育经过、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信息荟萃     
"重庆农业科技贸易城规划"通过专家评审2007年9月11日,由九龙坡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委托,重庆市社科院、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重庆市农科院共同完成的"重庆农业科技贸易城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该项目的启动为推动长江上游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竞争力,落实两个反哺,促进城乡产业融合,推动重庆农业上档升级,加速走向国际市场确立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九杂翠玉是以综合性状好,抗病性中等,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的优质早熟强雌系10-c1-1为母本,以中熟品种,生长势中等,分枝力强,商品性好,果肉厚,适应性广的10-44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苦瓜一代杂交种。2017年9月7日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鉴定,定名为九杂翠玉(渝品审鉴2017013)。该品种植株长势旺,分枝能力强,主、侧蔓均可结瓜,综合性状好。主蔓第一朵雌花着生于9~14节,雌花株率占93.4%。果实长圆筒形,果面肉突起、果色绿白色,果长36.45 cm,果粗10.45 cm,果肉厚1.08cm,平均单果质量1 034.53 g。肉质脆嫩,清凉微苦。抗病性中等,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熟性配套(早熟,长采收期),高产,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12.
渝青玉3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采用"玉米热带种质×玉米温带种质"的杂优利用模式选育的粮草兼用型青贮玉米新品种,2010年4月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本文简介了该品种的选育研究过程,并对其特征特性、适应性、栽培技术要点及开发利用前景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品种的高产稳产和广适性一直是产量育种的主要目标,而农作物品种多环境试验中普遍存在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增加了广适性品种选育的难度,科学评价品种的高产稳产和适应性有助于提高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效率。本研究采用GGEbiplot~?软件分析了2012—2013年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鄂杂棉30’等参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并采用"成对比较"功能图比较了‘鄂杂棉30’与对照品种‘鄂杂棉10号’在目标区域的适应性表现。结果表明:1)‘鄂杂棉30’在两年多环境品种试验中的丰产性突出,稳产性表现优良。2)‘鄂杂棉30’在两年区域试验中的高产稳产性综合表现(即理想指数)显著优于对照品种‘鄂杂棉10号’及其余各参试品种。3)‘鄂杂棉30’为所有参试品种中适应性最广的品种,其最适宜种植区域涵盖了长江流域大部分棉区。4)‘鄂杂棉30’在长江流域的绝大部分棉区都比对照品种更有产量优势,同时也优于其余参试品种,在长江流域棉区种植优势明显。本研究展示了GGE双标图在品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分析和适宜种植区域划分等方面的应用效果,明确了‘鄂杂棉30’是兼备丰产性、稳定性和广适性的理想品种,可为‘鄂杂棉30’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作物品种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水稻病虫研究室以中二软占为父本,与抗蚊青占为母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在2004年育成了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培杂软占,经过大面积示范推广,本品种表现出了高产、优质、抗病及适应性广等特性。  相似文献   

15.
短信息     
2007重庆·中国西部农产品交易会隆重举行重庆·中国西部农产品交易会于2007年1月1日—4日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重庆市农业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交易会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协办,重庆市农办、重庆市农业局、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承办。重庆市市委书记汪洋,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国,市人大副主任康纲有,市政协副主席辜文兴等市领导到会祝贺并参观了交易会。  相似文献   

16.
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陇葵杂5号是以y07m4A为不育系、y07m4B为保持系、y08-431R为恢复系,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种。在2014 — 2015年的甘肃省油用向日葵2 a 10点(次)区域试验中,陇葵杂5号9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平均折合产量4 185.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7.5%,生长势强、整齐度好、稳产性好、丰产性突出,籽实脂肪酸含量471.9 g/kg,粗蛋白含量19.02 g/kg,品质优良。适宜在平凉、白银、张掖、武威等市及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玉米机械粒收籽粒含杂率与穗轴特性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确玉米机械粒收籽粒含杂率及其与穗轴特性的关系,对于实现高质量粒收,推动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8—2020年在四川中江同一地块,采用同一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分期收获试验,调查籽粒含杂率、各杂质组分绝对含量、穗轴弯曲强度和含水率,探讨各收获期杂质组分和穗轴特性变化规律,以期明确籽粒含杂率与穗轴特性的关系。结果显示,随收获期推迟,籽粒含杂率、杂质中穗轴绝对含量和穗轴含水率显著降低,穗轴弯曲强度先升高后降低。不同收获期穗轴均是主要的杂质成分,比例达32%~79%,平均为51.45%。籽粒含杂率与穗轴弯曲强度和穗轴含水率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籽粒含杂率与穗轴弯曲强度不相关,与穗轴含水率呈指数关系(y=0.045 6e~(0.063 7x),R~2=0.774 7, n=75),玉米穗轴含水率降低至65.72%以下收获机械粒收籽粒含杂率可降至3%以下。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相同收获期或穗轴含水率相近时,籽粒含杂率与穗轴弯曲强度关系不大。穗轴作为玉米机械粒收主要的杂质成分,其含水率能很好解释籽粒含杂率的变化。生产上选择和选育玉米穗轴脱水快、含水率低或通过推迟收获期在玉米穗轴含水率较低时进行机械粒收,可显著降低机械粒收含杂率。  相似文献   

18.
中油杂16     
《农业信息探索》2012,(6):29-29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0 品种名称:中油杂16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36AP8014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叶片形状裂叶型,叶缘锯齿状.叶片浅绿色,无腊粉,叶片长度中等,叶脉明显。花瓣黄色,花瓣长度中等,较宽,呈侧叠状。种子褐黑色。全生育期218天。株高172.4cm,一次有效分枝数6.2个,  相似文献   

19.
陇亚杂4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采用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选育而成的胡麻杂交种。在2013 — 2014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 773.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折合产量1 506.75 kg/hm2)增产8.99%,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4位。陇亚杂4号为油用型品种,株高59.4 cm,单株果数25.5个,果粒数7.5粒,千粒重8.0 g,单株产量0.95 g。生育期106 d。适宜在甘肃兰州、定西、白银、张掖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17个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杂优类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杂优类群和杂优模式,可以为探明自交系的应用价值和优势杂交种的配制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以17个从玉米地方种质中选育的自交系和11个测验种(包括西南地区常用骨干自交系以及代表西南地区玉米核心种质的5个标准测验种)为供试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了杂优类群划分;以17个新选系和11个测验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187个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单株产量测定,杂种优势估算,分析了杂优模式.结果表明,28个自交系间遗传相似系数较小,可分为4个杂种优势群,17个新选系有7个划入旅大红骨群,3个划入改良Reid群,4个划入PB群,3个划入四平头群;在各类群组配中,PB群地方种质选系(P1-1、P1-8和P1-10)与改良Reid群;PB群地方种质选系(P1-1、P1-6和P1-14)与旅大红骨群;改良Reid群地方种质选系(P1-15、P1-16和P1-17)与四平头群可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特别是PB群地方种质选系P1-1与改良Reid群组配获得强优势组合可能性更高.研究结果为新选系的应用和地方种质的进一步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