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在尝试界定湿地旅游资源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湿地旅游资源的特征,并依据湿地资源本身的属性、常见湿地景观的类型和湿地旅游活动的属性对湿地资源的分类进行探讨。分类结果应用于我国微山湖湿地的分类,能有效地指导当地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城海涂面积全国最大,拥有典型的湿地生态旅游景观和湿地动植物资源,具备了良好的旅游资源开发客源基础和前景,但目前湿地范围不断缩小,湿地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科学开发与规划丰富的湿地旅游资源显得尤其紧迫。该文在论述生态旅游与湿地生态旅游概念、盐城湿地概况及开展生态旅游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重庆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现状调查和湿地资源、风景旅游资源的分析研究,按照景观资源的分类要求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简要分析项目实施的优势和劣势,在突出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下将湿地公园划分为舟白湿地保育区、官渡峡湿地游赏区、蒲花河湿地体验区、濯水湿地服务区、神龟峡湿地探秘区、两河湿地休闲区等6个功能区和1个外围保护地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保育规划、生态旅游规划、植物景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科研和监测规划等相关规划。  相似文献   

4.
泉州湾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刍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泉州湾湿地是我国东南沿海典型湿地类型之一,其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和人类长期活动形成独特的湿地旅游资源,湿地多样性明显,但也伴随人为强度干预导致的景观脆弱性。为此,本文提出泉州湾湿地的保护和开发思路:①进行泉州湾湿地资源的本底调查,申报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②制定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旅游服务网络体系;③政府决策与社区参与相结合;④加强湿地旅游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总之,泉州湾湿地旅游开发必须定位在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改变以往只重视其生产功能而忽视其生态、社会、文化功能的倾向,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通道县侗寨旅游、红军长征通道转兵红色线路旅游等旅游线路的情况,指出了通道县境内的动植物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极为丰富,对通道森林旅游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初步探讨了三门县潮间带湿地的资源特点,类型分布,利用现状及生物生态特征;分析了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应服从于湿地资源保护为原则、完善湿地保护的立法与制度建设、加强湿地的基础研究、抑制外来生物入侵和泛滥、推进湿地生态恢复、开展湿地景观旅游等滩涂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以发挥湿地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7.
湿地是地球上三个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群落及生态效益。湿地生态旅游是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也是有效保护途径之一。福州市湿地景观类型可分为近海和海岸湿地、河湖湿地、人工湿地。湿地具有水陆过渡性景观优越、生态功能强、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但同时也有易变性、脆弱性及破坏度高的特征。目前福州市不同类型湿地面临着面积锐减、破坏严重、生态价值下降等问题,因此应对福州市湿地生态旅游进行合理规划,适当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及严格的环境审计与生态环境评价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金湖高宝湖湿地建设的现状及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从而保护高宝湖湿地资源,恢复湿地景观,适度开发湿地旅游,以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构建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9.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对千岛湖国家重要湿地非生物资源及其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千岛湖湿地非生物资源有水资源、旅游资源、湿地岛屿和土地资源等,湿地蓄水总量178.4×108 m3,整体水质良好,全湖富营养化程度较稳定;旅游资源有8主类23亚类181种基本类型238个旅游资源单体,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29个;湿地岛屿总面积5 954.53 hm2,其中林地面积5 913.80 hm2,非林地面积40.73 hm2;库尾和库湾季节性可耕地面积随水位变化在192.1 ~1 013.8 hm2间变化,千岛湖湿地非生物资源利用主要是水资源和旅游资源,湿地旅游已发展成为淳安县的经济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城市湿地休闲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市湿地已成为城市生态保障的重要资源条件。依托城市湿地来开发生态休闲对城市品质提升的作用日益明显。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理论在城市休闲的规划开发、网络构建和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湿地斑块规划休闲活动聚集地,依托湿地廊道建设休闲旅游线路,通过斑块与廊道有机结合来实现休闲景点与休闲线路的连接,构建良性发展的城市湿地休闲旅游网络。以眉山市城市湿地休闲规划开发为例进行了实地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眉山市城市湿地以河流水系为主体,其休闲开发重点为岷江水上休闲带、通济堰古堰文化休闲走廊以及四大城市湿地休闲公园构成的湿地休闲网络,通过构建"源"、"汇"景观格局和湿地资源监测体系来实现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1.
旅游形象定位与传播是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湿地作为独特的造景资源,由于开发程度较低,旅游形象建设尤显重要.以东洞庭湖湿地为例,通过分析东洞庭湖湿地人一地感知旅游形象定位: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以及东洞庭湖湿地人一人感知旅游形象定位,提出东洞庭湖湿地旅游形象的传播途径,包括围绕核心理念,打造形象口号;强化光环区,突破阴影区;借助媒体广告,协调内外传播;精选旅游线路,浓缩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2.
旅游形象定位与传播是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湿地作为独特的造景资源,由于开发程度较低,旅游形象建设尤显重要。以东洞庭湖湿地为例,通过分析东洞庭沏湿地人-地感知旅游形象定位: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以及东洞庭湖湿地人-人感知旅游形象定位,提出东洞庭湖湿地旅游形象的传播途径,包括围绕核心理念,打造形象口号;强化光环区,突破阴影区;借助媒体广告,协调内外传播;精选旅游线路,浓缩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3.
刘伟 《绿色科技》2012,(9):237-239
在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对上沧湖湿地旅游资源现状及特色进行了总结及评价,对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进行了详细分析,围绕湿地的地域景观、民俗文化、生态科普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层次挖掘,从湿地保护与开发两个角度进行了湿地规划模式的探讨,提出了其规划思路是湿地恢复为先,形成"景观可持续开发——文化可持续传承——生态可持续更新"的特色湿地保护与开发模式,并对其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4.
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旅游这一概念 ,分析了湿地旅游发展与湿地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针对湿地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特点对湿地的旅游价值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从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角度 ,对湿地旅游发展规划 ,湿地旅游立法 ,建立服务网络 ,旅游管理 ,政府决策与社区参与 ,湿地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 ,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长沙地处洞庭湖平原的南端向湘中丘陵盆地过渡地带,西北为丘陵,东侧和东南侧为丘陵岗地,中心为湘江冲积台地,构成东西高耸、中部低平的马鞍型湘浏盆地,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主要有湘江等"一江八河"及其支流,湿地资源丰富。湿地资源概况长沙市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淡水湖泊,草本沼泽等自然湿地类型;水库、拦河坝、水电坝、淡水养殖池塘、废水处理场所、城市景观水面和娱乐水面等人工  相似文献   

16.
在对湖北省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运用AHP方法对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洪湖湿地的风景旅游资源质量较高,自然环境很好,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也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提出了在开发的过程中应尽量以保护为主,尽量避免破坏其特有的优质湖泊湿地资源环境,合理规划,制定出中长期的开发规划,提高总体风景资源价值,形成各具特色的景点、景观。为景区定位、开发建设规模及顺序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如东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沿海,在亚洲东部候鸟迁徙的主要路线上,面积2 009 km2,有海岸线106 km,滩涂和湿地69 300 hm2,是每年候鸟迁徙时非常重要的停歇站、越冬和繁殖地。境内森林偏少,人口稠密。对境内鸟类多年的观察调查,到目前为止共记录有16目48科296种。  相似文献   

18.
广东肇庆星湖湿地公园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星湖湿地以其大面积、多物种近原生态的地貌、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地位,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星湖湿地公园",他是全家首家城市湿地公园。作者根据生态恢复学原理提出公园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查清阳谷县湿地资源及其环境的现状,更好为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统一完整、及时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本次调查范围覆盖符合湿地定义的阳谷县境内的各类湿地资源,包括面积8hm2(含8hm2)以上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共完成22个湿地斑块,面积为2030.27hm2。工作方法主要是依照遥感卫片和1:5万地形图进行实地野外调查,现地访问向导和当地群众,确认斑块名,实地判别湿地类型、植物群落、河流的宽度及库塘的面积、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等。  相似文献   

20.
《林业资源管理》2015,(5):151-156
自然资源和它们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3S技术和生态功能区划理论,对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湿地的生态旅游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潜力较大。由于湿地地理空间的差异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功能在地理空间上也呈现不同的适宜性。生态旅游功能最适宜区域是进贤县、鄱阳县和星子县,面积约1 300km2,占鄱阳湖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通过SWOT分析表明,3个县在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各自存在一定的优势和挑战,这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和产业结构优化进行完善,从而实现湿地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