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蕉内生炭疽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香蕉内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分类地位和致病性测定,确认香蕉内生炭疽菌为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对香蕉果实具有致病性,病菌可从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果皮致病,引起不同程度的果实腐烂。试验结果表明,香蕉内生炭疽菌是香蕉炭疽病的潜伏侵染菌源。  相似文献   

2.
潜伏侵染指病原物侵入植物组织后,由于寄主或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但仍保持其生命,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的现象。松材线虫病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松树流行性病害,也是我国目前危害最为严重的森林病害。潜伏侵染在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地广泛存在,目前因为其发生发展机制不明确,给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由于潜伏侵染的无症状携带者识别难度大,导致疫木清除过程中容易被忽视,最终会吸引媒介昆虫取食和产卵,作为侵染源引起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因此,建议对松材线虫病潜伏侵染的发生机制、发展规律及快速识别等加强研究,推动更为有效的防控技术产出。   相似文献   

3.
荔枝采收后在28℃下贮藏,炭疽病、霜疫病和酸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为95.3%、6.5%和8.2%。炭疽病在采后3-4天开始表现症状,7天后发病率为60.8%~100%,9天后发病率为83.1%~100%,该病害是引起荔枝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害,其病原菌主要来自采前潜伏侵染。从幼果果皮上可分离出潜伏侵染的炭疽病菌,随着果实的生长,果皮上的潜伏侵染率不断上升,到采收时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达到90%左右。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较高的荔枝果实。其采后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果皮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升高,褐变腐烂较快,贮藏效果较差,即使在采后用杀菌剂处理,防治效果也不明显。采收时荔枝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越低,贮藏效果越好。在荔枝果实生长期间喷雾2-3次杀菌剂可显著地降低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减轻荔枝采收后炭疽病的发生严重程度,提高荔枝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泽相 《农技服务》2006,(10):25-27
苹果在贮藏期间发生的病害分为生理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两大类,前者是由于生长、贮藏条件不适或缺乏某种矿物质引起的,后者则是由于采前微生物潜伏侵染或采后伤口侵染引起的,这是影响苹果贮藏期的重要因素。有效地防治这两类病害对苹果的保鲜和增值具有重要作用。(一)生理性病害  相似文献   

5.
辣椒潜伏侵染菌与采后病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辣椒果实潜伏侵染菌的分离结果与采后病害病原菌的分离结果表明 :交链孢菌Alternariaalter nata、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gloeosprioides、辣椒软腐病菌Erwiniacarotovorasubsp carotovora具有潜伏侵染性 ;用这 3种菌对辣椒果实接种 ,接种果实表现与原分离病果相同的症状 ,并再分离得到了接种病原菌。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 :A alternata、C gloeosporioides、E c subsp carotovora属于辣椒采后病害的采前侵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   

6.
采用1 g/L的壳聚糖分别在"银帝"甜瓜开花前1周、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网纹形成期对植株进行1、2、3、4次喷洒.结果表明:采前壳聚糖处理可有效降低甜瓜果实采后病害的真菌潜伏侵染率、Alternaria alternata和Fusariumspp.的潜伏侵染率.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潜伏侵染率依次降低,其中以4次处理效果最好.此外,采前壳聚糖3次和4次处理还可有效抑制采后果实损伤接种A.alternata和F.semitectum病斑面积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草坪病害大体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寄主(病原物)引起的,有明显的传染现象;非侵染性病害则是由物理或化学的非生物因素引起,如土壤中营养元素供给比例失调、土壤pH值、环境污染产生的有毒物质或气体等,不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8.
柑桔炭疽病菌在柑桔体内潜伏侵染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学者认为寄主体内存在的某些化学物质参与病菌的潜伏侵染.至今为止,发现丹宁、二烯化合物、酚类物质和茄碱分别参与Botrytis cinerea在蕃茄果实中;Colletoticham gloeosporioides在香蕉和油梨果实中、Vivlsa mali在苹果果实中、Colletotichum phomoides在蕃茄果实中的潜伏侵染.  相似文献   

9.
以亚华15品种甜椒为试材,对甜椒贮藏过程中病原菌的种类、存在部位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椒贮藏前的主要潜伏侵染菌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辣椒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和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其中果蒂带菌率最高;贮藏期引起果蒂和果柄腐烂的主要致腐菌为镰刀菌(Fusarium sp.)和辣椒软腐病菌,主要引起果肉和果蒂发病,同时盘长孢状刺盘孢也能够引起果蒂和果肉腐烂;贮藏前的表面消毒处理可以降低贮藏期的病害发生率和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10.
对广西大学?果园的两个?果品种果树及果实不同时期带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开花期之前一个月就有蒂腐病菌潜伏在春梢上。从各时期组织中至少分离到10种引起?果果实腐烂的真菌,其中DothiorelladominicanaPet.etCif.、BotryodiplodiatheobromaePat.、Diplodinasp.为主要病原菌,Pestalotiopsismangiferae(P.Henn.)Sutton.、PhomopsismangiferaeAhmad为次要病原菌,其它真菌只在一定情况下引起蒂腐病症状。D.dominicana.、B.theobromae和P.mangiferae于开花期之前一个月潜伏侵染枝条,Diplodinasp.从幼果期侵入并潜伏至贮藏期发病,P.mangiferae从青熟果期开始潜伏侵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