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704A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辣椒雄性不育系9704A及其保持系9704B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保持系9704B的绒毡层属于腺质型;不育系9704A的成熟花药的药隔维管组织发育正常,该不育系属于孢子体败育型,花药绒毡层细胞的核膜在花粉母细胞的细线期消失,核裂解成块分散到细胞质中,并最终消失,解体后的绒毡层类似于变形型绒毡层的周原质团进入花粉囊,渗入花粉母细胞周围,并与花粉母细胞粘连在一起,使花粉母细胞不能继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花药的中层细胞不退化。  相似文献   

2.
桃雄性不育的表现形式及其败育途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桃[Prunus percica Batsch(L.)]23个品种花粉发生发育和花粉败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学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桃雄性不育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空粒花粉和花药空囊及花粉形似发育正常,但生活力极低。导致空粒花粉产生的主要途径: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②花粉处于单核晚期至二核早、中期绒毡层细胞发生液化、增生现象。空囊产生的主要途径:①四分体至单核早期绒毡层细胞体积发生明显的增大、液化;②绒毡层细胞在四分体至单核早期发生增生;③造胞细胞或花粉母细胞生长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3.
《中国瓜菜》2017,(5):11-14
为阐明甜瓜雄花的胚胎学特征,用光学显微技术观察雄花花粉和花药壁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伴随胼胝质壁发育,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小孢子在共同的胼胝质壁中呈四面体形排列。成熟期花粉粒直径约45μm,积累大量脂滴,故属于脂质花粉。花药壁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各含1层细胞;绒毡层在原位解体,为腺质绒毡层。表皮产生单细胞表皮毛,细胞膨大、伸长,细胞质浓,不含大液泡,仅含小液泡,生存至花粉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4.
新梨7号小孢子败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梨雄性不育品种新梨7号为试材,解剖观察了其小孢子囊及雄配子发生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新梨7号花药雏形已于上年生长季形成,次年2月中旬雄蕊原基休眠即可解除,早春气温是解除休眠的主导因子。新梨7号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主要发生在3月中旬。在单核花粉粒形成之前,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四分体从药室组织中游离出来的过程完全正常。此后,单核花粉开始解体消失,其败育途径不同于多倍体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异常导致的败育。单核花粉的解体与药壁绒毡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增大、液泡化有关,是绒毡层机能障碍的结果。初步认为该品种败育属胞质雄性不育类型(CMS)。  相似文献   

5.
高温对桃花粉发育及小孢子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人工气候培养箱内对‘锦绣’黄桃(Prunus persica‘Jinxiu’)花器官进行高温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探讨了高温对小孢子形成和花粉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5 ℃高温处理1 h 对花粉量影响不显著,随着处理时间增加,花粉量、萌发率以及花粉管生长量显著下降,5 h 高温处理的花粉量仅为对照的1.9%,且基本不萌发;5 h 高温处理部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不能形成正常的四分体,而形成二分体、三分体以及多分体。随着花药胼胝质的解体,花药内出现了多核小孢子。高温处理后小孢子细胞质收缩解体,随后小孢子壁也解体;高温处理的花药壁细胞染色浅,绒毡层提前解体,说明绒毡层不能继续为小孢子发育提供营养物质,使小孢子发育受阻,造成小孢子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细胞学角度研究大葱雄性不育的机理,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大葱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花药与花粉发育过程进行比较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大葱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小孢子母细胞都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四分体可以释放出小孢子。雄性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发生于单核小孢子时期,具有单核败育的特征。观察发现大葱雄性不育系的小孢子有2种败育类型:(1)绒毡层细胞正常发育,但中层细胞发生了延迟解体的现象,小孢子时期仍然存在,与逐渐缩小的药室一起挤压小孢子细胞成一染色极深的团块状物质;(2)绒毡层提前解体,不能提供小孢子发育所需的营养,小孢子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解体,仅剩下内空的花粉粒。花粉败育不仅与绒毡层有关,还与中层细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大葱不育系和保持系为试材,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以揭示大葱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雄蕊鉴别特征及雄性不育发生的细胞学机制。结果表明:大葱不育系的花药外形表现为干瘪,无花粉粒散出,花粉囊内的花粉粒无活性;保持系的花药外形饱满,成熟后开裂,有黄色花粉粒散出,花粉囊内的花粉粒活力为91.65%;通过对大葱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学比较发现,大葱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原因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绒毡层细胞的提早液泡化并解体,解体时间始于花粉母细胞时期,到单核花粉粒时期几乎完全消失,不能为小孢子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二是绒毡层细胞内的原生质浓度低,无明显的多核现象,该绒毡层细胞的异常也造成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引起花粉粒败育;三是在单核花粉粒到成熟花粉粒发育过程中,有些花药的药隔细胞纤维化,阻碍了水分和营养物质由维管束向花粉囊的输送,从而引起花粉粒败育。而保持系的花药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和减数分裂时期,细胞质浓、染色较深、无早期液泡化现象,在单核花粉粒时期出现解体,一直到花粉粒成熟才逐渐解体消失。该研究为田间鉴定大葱不育系及揭示不育发生的细胞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西瓜绒毡层退化的结构特点,尤其是绒毡层的退化与花粉发育的关系,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西瓜绒毡层退化过程。结果表明,绒毡层有P-绒毡层细胞和C-绒毡层细胞2种类型,它们一前一后分批死亡。当花药发育到游离小孢子时期,P-绒毡层细胞发生凝缩,呈现退化特征;相反,C-绒毡层细胞则体积增大,直到花粉发育为成熟雄配子体时期才完全退化解体。膨胀的C-绒毡层细胞中,内质网先发生聚集,之后断裂并产生大量内质网小泡;随着内质网小泡内容物增浓,细胞质逐渐变稀;最后,细胞内容物几乎全部变成多糖颗粒和以脂类物质为主的滴状物。细胞解体后,多糖颗粒和脂滴移向花粉粒,其中脂滴黏附在花粉壁表面或镶嵌在外壁空隙中形成花粉鞘。绒毡层细胞以严格程序分批退化,保证了绒毡层向花粉提供养料的延续性,使得绒毡层退化与花粉发育2种相反的过程协同完成。  相似文献   

9.
新梨7与小孢子败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何一明  张琦 《果树学报》2002,19(2):94-97
以梨雄性不育品种新梨7号为试材,解剖观察了其小孢子囊及雄配子发生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新梨7号花药雏形已于上年生长季形成,次年2月中旬雄蕊原基休眠即可解除,早春气温是解除休眠的主导因子。新梨7号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主要发生在3月中旬,在单核花粉粒形成之前,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型和四分体从药室组织中出来的过程完全正常,此后,单核花分开始解体消失,其败育途径不同于多倍体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异常导致的,单核花粉的解体与药壁绒毡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增大、液泡化有关,是绒毡层机能障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引种地库拉索芦荟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综合应用解剖学、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技术和石蜡切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形态学、细胞学、生殖生物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芦荟花药壁的发育属基本型,完全分化时从外到内的细胞层依次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其绒毡层属于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小孢子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出现异常,使小孢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衰败,导致大量败育花粉产生,表现为雄性不育,导致库拉索芦荟雌性不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