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谷物干燥就是降低谷物中的含水量。谷物中水分的排除需要依靠汽化。干燥的过程就是为谷物中水分的汽化创造条件的过程。现有的干燥方式,都是利用一种介质与谷物接触。常用的干燥介质有空气、加热空气、烟道气与空气的混合气。  相似文献   

2.
谷物热泵就仓干燥过程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谷物的传热传质以及干燥速率方程,建立了低温谷物干燥模型,分析了通风量、空气温度以及湿度对谷物干燥过程的影响.模拟了外界空气温度为15℃,湿度为60%RH时,常温通风、加热通风、以及除湿 加热通风三种通风方式对谷物干燥过程影响的情况,并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10 d稻谷降低2%水分的平均通风量约为30 m3·h-1·t-1,空气含湿量比空气温度对谷物干燥的影响要大,当谷物初始温度和水分含量比较大时,除湿与加热空气结合的效果比单独加热通风的效果要好得多,谷物初始水分含量和温度相对较低时,可以直接通风干燥.建议干燥初期采用除湿与加热相结合或直接加热通风,干燥后期可以直接通风.  相似文献   

3.
影响高水分粮就仓干燥效果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影响高水分粮就仓干燥的主要因素,结合实践分析论证,指出了只有控制恰当的入仓粮食水分、布设合理的空气分配系统、选择适宜的干燥介质等主要因素,适时调控干燥通风,才能较理想地实现预期的干燥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当年新收获入库的高水分稻谷,选择适宜的仓内外环境条件,通过机械通风改变粮堆内气体介质条件,把外界干燥空气引入粮堆,置换粮堆内的湿热空气,降低储粮水分,实现就仓干燥储粮,确保储粮安全。  相似文献   

5.
前言高水分稻谷的储藏,是安全储粮的一个难题,本课题是探索把加热的干燥空气用机械通风的方法输送到水分含量高于安全水分的稻谷堆中去,将危险水分的粮食在梅雨季节到来之前干燥到安全储藏的水分标准,达到全年安全储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大理直属库利用平房仓配套设施,对平均水分16.3%,最高水分18.9%的玉米进行就仓干燥.在干燥过程中,依据空气绝对湿含量d和玉米的干燥特性等因素,利用离心风机和单管风机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将平均水分降至13.8%,最高水分降为16.0%.  相似文献   

7.
七、种子的干燥 1、收获后的干燥这是指把刚收获的湿种子加工到能在普通房间内贮藏的程度的一种轻微的干燥。如果种子在母株上已十分干燥,那就不必特意进行干燥处理了。如果略微含有水分,那收获后就要尽早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种子的含水量最好是低于与相对湿度为70%的空气保持平衡的含水量。在外界空气的湿度在70%RH以上  相似文献   

8.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6,(2):F0003-F0003
在贮整仓智能通风干燥系统是为处理高水分粮而研究开发的专用成套设备和应用技术。该系统由智能通风控制系统、空气湿度调节设备、移动组合式整仓立体通风系统构成,配合粮食防霉技术、整仓干燥技术规程,可对粮层深度6m以内的各种仓型散装高水分粮通风干燥。  相似文献   

9.
粮食的干燥过程实质上是多孔介质热湿耦合传递的过程.基于多孔介质热质传递理论,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利用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粮食时热风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采用综合温度和空气绝对湿度作为瞬态边界条件来对干燥过程中粮食内部温度和水分的变化进行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小麦水分在干燥150 h后达到安全水分13.6%(干基),而实验结果显示小麦水分在干燥135 h后达到安全水分13.6%(干基),二者对比相差不大,并且模拟温度与试验温度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1.储存前干燥 食用菌的干燥主要是去除细胞间的游离水。为了便于储藏,一般要求干品的水分控制在10%~13%之间。采用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的方法均可,其干燥过程是物料中水分汽化的过程,即水分子吸收能量从液态变为汽态。人工干燥主要是对流干燥,所需热量是通过空气或加热干气流的连续或间歇接触而获得,同时依靠这些气流带走物体中蒸发出来的水分,达到物料干燥的目的。但不应让食用菌干燥过度,否则干品的含水量过低就会硬脆,容易被挤压破碎,影响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1.
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仓内热湿耦合传递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理论,建立了一种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仓内热湿耦合传递的数学模型。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仓内温度和水分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堆内部热量传递和水分迁移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南方高水分晚稻形成的原因、稻谷干燥的现状,提出特别是使用燃煤、稻壳炉的小型移动式低温循环烘干机适合于南方的稻谷干燥,以及低温循环烘干机目前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高水分粮处理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方茜  陶诚 《粮食储藏》2010,39(2):14-20
对几种高水分粮降水方法——人工摊晾法、烘干机处理法与就仓干燥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各自利弊;通过综合对比,分析了高水分粮处理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高水分粮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谷物主要产区低温干燥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谷物干燥的平衡水分理论以及长年统计的谷物收获期的气象信息,对我国谷物主要产区低温干燥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低温谷物干燥最适宜的地区为东北区和华北区。  相似文献   

15.
采用4种干燥工艺干制鱿鱼,结合鱿鱼的干燥曲线、干燥时间、最终水分含量和设备的单位能耗除湿量,评价干燥效果;同时测定鱿鱼干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和感官评价,研究干燥工艺对鱿鱼干燥效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泵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有利于抑制鱿鱼TVB-N值的增加,减少干燥过程中的肌纤维结构破坏,色泽变化较少;相比热风干燥,热泵干燥更节能,但两种低温干燥方式的干燥时间都比热风干燥时间长,样品香气不足,感官上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6.
谷物通风干燥的数学模拟及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峰  杨进 《粮食储藏》1999,28(5):23-30
根据已发表的谷物干燥数学模型编写了谷物通风干燥模拟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玉米,稻谷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时间,计算干燥过程中沿气流运动方向谷堆各点的水分及粮温变化,并可对谷物机械通风干燥的性能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组合式立体通风系统、空气加热器和粮仓绿色处理机组成的新型移动式就仓干燥设备对平均水分16.5%的800多吨小麦进行就仓干燥处理。在干燥过程中,对粮食水分、粮食温度、粮食微生物和干燥后小麦的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通风干燥过程中,降水均匀,最终平均水分为12.9%,没有出现过干或过潮现象,粮温正常。由于粮仓绿色处理机所产生的臭氧的作用,霉茵总数呈下降趋势,没有霉变粮和霉味出现。干燥后小麦品质良好。与同品种晾晒干燥的小麦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小型粮食烘干机的原理和结构,对其烘干稻谷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条件下,SRR-1粮食烘干机经过大约100 h的连续烘干作业,可将1 t高水分稻谷从29%降至14%左右,降水能力约为2.1 kg/h.稻谷烘后品质良好,降水均匀.该型号烘干机具有投资小,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的特点,适合农村小规模种粮农户的粮食烘干作业.  相似文献   

19.
对露天囤套膜储存的高水分小麦采用地槽通风,小麦水分和温度明显下降,使水分15.2%的小麦能够安全储藏。采用该技术劳动强度小,费用低,约为人工晾晒费的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