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明确爆裂玉米膨爆性状的遗传方式,为爆裂玉米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爆裂玉米杂交组合吉爆902(吉812×吉704)的P1、F1、P2、B1∶2、B2∶2和F2∶36个家系世代群体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其膨爆性状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爆裂玉米吉812×吉704组合的爆花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遗传,该杂交组合的B1∶2、B2∶2和F2∶3群体爆花率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4.988 2%,78.345 1%和62.332 9%,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118 9%,3.515 8%和6.115 6%。2对主基因中,加性效应为负值,显性效应为正值。第1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绝对值和显性效应值略大于或大于第2对主基因的相应效应值,2对主基因显性效应互作显著高于加性效应互作;第1对主基因加性×第2对主基因显性的互作效应值小于第2对主基因加性×第1对主基因显性的互作效应值。膨化倍数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较低,主基因加性效应d=-0.286 8。膨化体积受多基因控制,B1∶2、B2∶2和F2∶3家系世代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0.49%,65.52%和28.99%,同时受环境影响较大。【结论】爆花率性状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宜在早代对爆花率性状进行选择;膨化倍数性状主基因的遗传率较低,育种时应注重多基因的积累;膨化体积性状B2∶2家系世代多基因遗传率较高,同时受环境影响也较大,在育种时可以采用轮回选择及早代选择来提高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2.
爆裂玉米淀粉含量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爆裂玉米淀粉含量的遗传方式,为爆裂玉米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爆裂玉米杂交组合吉爆902(吉812×吉704)的P1、F1、P2、B1∶2、B2∶2和F2∶36个家系世代群体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其淀粉含量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爆裂玉米淀粉含量由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遗传。该杂交组合的B1∶2、B2∶2和F2∶3群体淀粉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为13.86%~82.55%,多基因遗传率为2.91%~70.51%。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10.0643,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8.6371,显性效应为-5.1797。【结论】爆裂玉米在早代可以加强淀粉含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进行量化观察,研究其数量遗传特性,为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扫描仪和颜色提取软件对油菜新鲜花瓣进行处理,获得花瓣颜色特征值(CIE RGB值),选择能反映花瓣颜色差异的B值,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HW243×HZ21-1和HW243×中油821)的P1、P2、F1、B1、B2和F2世代群体进行分析。【结果】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表现为一数量性状,其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以主基因作用为主,多基因的作用相对较小。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均具有较大的作用。在F2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为96.94%和95.83%,多基因遗传率为3.93%和2.47%;在B1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为54.58%和49.5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5.64%和46.9%;在B2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为98.14%和97.6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98%和2.06%。【结论】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具有数量性状的遗传特性,其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以主基因效应为主,多基因效应相对较小。主基因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万寿菊W217×W203组合的P1、P2、F1、B1、B2和F2共6个世代的叶黄素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色素万寿菊叶黄素含量性状最优遗传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以主基因遗传效应为主,多基因效应为辅。主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作用很大,在B1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为78.47%,B2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为86.86%、多基因遗传率11.77%,F2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为60.82%、多基因遗传率38.42%。可见,色素万寿菊叶黄素含量性状遗传变异中主基因作用大于多基因作用。  相似文献   

5.
甜玉米果皮厚度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甜玉米果皮厚度的遗传模式,为甜玉米品质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果皮厚度有显著差异的甜玉米自交系T4和T19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及P1、P2、F1、B1、B2和F2共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甜玉米果皮厚度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果皮厚度的最适遗传模型为D-2,即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主基因遗传率大于相应分离世代的多基因遗传率,B1、B2、F2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9.65%,55.17%和65.2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7.84%,41.40%和32.65%,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27.186 4,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0.289 5,显性效应值为5.742 3。【结论】甜玉米果皮厚度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育种中既要重视利用主基因,也要考虑多基因对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耐褐变丝瓜(P1)与易褐变丝瓜(P2)构建的P1、P2、F1、B1、B2和F26个群体果肉褐变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普通丝瓜果肉耐褐变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_0)。其中B1、B2和F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0.00%、50.00%和62.2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0.07%、42.04%和31.63%,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6.10%~9.93%。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8087 × 8108的P1、P2、F1、B1、B2和F2 等6个世代种子油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组合油酸含量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遗传;(2)该杂交组合的B1、B2和F2群体油酸含量主基因遗传力为43.83 %~94.71%,多基因遗传力为0.65 %~30.85 %,表明该组合油酸含量是由两对主基因 多基因共同控制的,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3)油酸含量以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比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通过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烤烟RIL群体烘烤特性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方法】以烘烤特性好的云烟85作为母本(P1),烘烤特性差的大白筋599作为父本(P2),构建F2∶7代重组自交系群体。【结果】烤烟易烤性受4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遗传效应以第1、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为主,主基因遗传率为95. 98%。耐烤性受2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均为负值,基因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主基因遗传率为54. 26%,多基因的遗传率为17. 82%。【结论】烤烟烘烤特性的遗传受主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遗传特点,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杂交组合IDO580×宁麦13号、鄂恩1号×IDO580的两套P1、F1、P2、B1、B2和F2的6个世代群体的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合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E-0)混合遗传的控制;在两对主基因的一阶遗传参数中,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但以上位性效应所占比例为最大;在二阶遗传参数中,主基因遗传率远大于多基因遗传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在B1、B2和F2的3个分离世代中,以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最高,其在这两个组合中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0.49%和82.24%。  相似文献   

10.
陈凤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620-2622
[目的]为西葫芦果形指数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果形指数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果形指数遗传均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以显性效应为主;2个组合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西葫芦果形指数育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烤烟上部叶不同采烤方式对烟叶褐变的影响,探索适宜的采烤方式,为提高上部叶可用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正常采烤处理烟叶(CK)、2片叶带茎烘烤(T1)、4片叶带茎烘烤(T2)和6片叶带茎烘烤(T3)的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基因表达量分析技术从细胞结构和基因分子水平层面,探讨采烤方式对上部...  相似文献   

12.
黄瓜雌性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黄瓜雌性遗传效应,为黄瓜雌性系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雌性系(D0401、D0420)、强雄性系(D06103、D0819)、普通的雌雄异花同株(HL-3)黄瓜为试材,按照Griffing 双列杂交试验方法Ⅳ1/2P(P-1)配制杂交组合,同时选取其中一个组合(D0420×D06103)构建6世代群体P1、P2、F1、F2、B1、B2,调查统计单株25节内的雌花节率,采用数量性状A-D遗传模型,分析不同季节(春季、秋季)黄瓜雌性遗传规律。【结果】黄瓜的雌性遗传符合A-D遗传模型。加性方差、显性与环境互作方差占总变异的比率分别为51.05%、19.66%,显性和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均为0;狭义遗传力、广义遗传力均为51.05%;环境互作狭义遗传力为0,环境互作广义遗传力为19.65%。【结论】黄瓜全雌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雌花节率主要是由基因加性效应所控制,常规杂交育种早期世代选择有效;环境(季节)对雌花节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过中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烟叶香气质量及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在气流下降式烤房对比研究42℃和54℃两个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适当延长稳温时间有助于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提高;当以42℃持续12 h、54℃持续12 h进行烘烤时,其致香物质总量、棕色化反应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且明显提高巨豆三烯酮总量(19.970 μg/g);并且能够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烟碱和淀粉含量,使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较适宜,其感官评吸得分最高。【结论】42℃和54℃均持续12 h能明显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赵刚  吴子恺  王兵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096-5098,5134
以2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组合的P1、F1、P2、B1、B2和F2 6个世代为材料,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了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对2个不同组合的研究结果表明:组合I株高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穗位高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分别为27.27%、37.36%和58.59%。组合II株高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分别为18.41%、1.03%和12.61%;穗位高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  相似文献   

15.
高产陆地棉百棉1号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产陆地棉百棉1号为核心亲本分别构建了2个组合的P1、P2、F1、B1、B2和F2群体,应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研究了陆地棉产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2个组合除籽棉产量的最适模型均为D-4(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外,其他性状最适模型不同,衣分和单株铃数的主基因数目2个组合相同。各产量性状在2个组合中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方式不尽一致,其中,皮棉产量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或以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并重;籽棉产量和籽指以多基因遗传为主或以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并重;衣分、单株铃数、铃重和衣指均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单株生殖量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2个组合主基因遗传率均为皮棉产量最高,籽棉产量次之,其他性状大小顺序变化差异不大;各产量性状的多基因遗传率在2个组合中的大小顺序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大豆豆腐和豆乳得率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优质高产豆腐与豆乳专用品种的选育是现代大豆品质育种的重要方向,本研究欲通过对大豆同一重组自交系群体2004和2005两年的豆腐与豆乳得率进行相关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为豆腐与豆乳专用品种选育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以干豆腐与干豆乳得率均差异极显著的大豆品种科丰1号与南农1138-2及其构建的184个重组自交系的群体为试验材料,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以该群体所构建,由488个分子标记组成,覆盖4226.40 cM,平均图距8.66 cM的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应用软件Cartographer V 2.5的复合区间作图(CIM)程序检测QTL。【结果】两个年份两个性状均存在双向超亲变异,年份间、群体各家系间、以及年份与家系互作间的差异均极显著;干豆腐得率的遗传,两个年份及两年平均值均属两对具有累加作用的连锁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重组率均为0.00,主基因遗传率为13.23%~26.84%,多基因遗传率为73.15%~86.77%;各年份及两年平均干豆乳得率的遗传均为两对连锁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重组率均为0.00,主基因遗传率为17.27%~22.29%,多基因遗传率为77.71%~82.73%。CIM检测的QTL结果显示,在C2连锁群STAS815T~A676I标记区间检测到与干豆腐得率相关的2个紧密连锁的QTL,能在不同年份稳定表达,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累计为16.23%~23.18%;在M连锁群satt728~K24I标记区间定位到1个控制干豆乳得率的QTL,在不同年份稳定表达,距离其左侧标记0.01 cM,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4.73%~7.14%。【结论】豆腐与豆乳得率均属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贡献不大,多基因占主要部分(≥73.15%),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的结果可以相互验证,遗传改良需要更多地依靠多基因积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不同种植季节下水稻株高进行遗传分析。[方法]选择株高差异大的3个亲本CB1、CB4和CB7,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2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了株高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株高在所有2个季别B1、B2、F2中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38.63%~78.53%,多基因遗传率为1.72%~36.04%,总基因型遗传率为45.52%~92.93%;2个遗传群体2季别下株高主基因加性效应值d分别为-4.56、-9.16、-7.19和-9.38,表明主基因加性效应会降低株高性状的表达。[结论]水稻茎粗性状的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及所配组合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种植季节下水稻株高进行遗传分析。[方法]选择株高差异大的3个亲本CB1、CB4和CB7,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2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其株高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株高在所有2个季别B1、B2、F2中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38.63%~78.53%,多基因遗传率为1.72%~36.04%,总基因型遗传率为45.52%~92.93%;2个遗传群体2个季别下株高主基因加性效应值d分别为-4.56、-9.16、-7.19和-9.38,表明主基因加性效应会降低株高性状的表达。[结论]水稻茎粗性状的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及所配组合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花生含油量杂种优势表现及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是花生遗传改良主要目标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特点,指导花生育种实践。【方法】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P1、P2、F1、F2 4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以花生野生种为高油基因源的4个组合后代群体含油量的遗传效应。【结果】4个组合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率分别为1.41%~9.42%。不同亲本组合含油量基因遗传特点差异明显。SW9721-3×特21和SW9721-12×濮花22号2个组合分离世代F2含油量次数分布均呈混合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特征。D-0模型是这2个组合含油量的最佳遗传模型,其含油量遗传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45.00%~47.51%,多基因遗传率为18.72%~22.75%。SW9721-23×95-3和SW9721-38×鲁花11号2个组合F2含油量次数分布均呈正态分布,符合多基因遗传特征,多基因遗传率为66.09%~66.51%。【结论】花生含油量杂种优势和超亲分离普遍存在;控制含油量性状的基因在效应上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出现主基因特性;加性基因在花生含油量遗传中起主要作用,通过高油单株定向选择育种可以实现含油量的有效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