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源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对广东地区分离得到的鸡源肠杆菌进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检测。【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84株鸡源肠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2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通过PCR检测质PMQR基因qnr、qepA和aac(6′)-Ib-cr。研究PMQR基因阳性菌株染色体gyrA、gyrB、parC、parE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突变区(QRDRs)的变异情况。【结果】84株鸡源肠杆菌对兽医临床常用的恩诺沙星、氟罗沙星、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以及利福平、链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很高,且为多重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多粘菌素E和头孢氨苄的敏感性高。在84株鸡源肠杆菌中检测到1株同时携带qnrB和aac(6′)-Ib-cr基因的肺炎克雷伯氏杆菌GDK05,整个qnrB基因的阅读框架与GenBankTM中的qnrB6一致,同时GDK05在gyrA基因的QRDR出现83位S→I变异,gyrB、parC、parE基因的QRDRs没有检测到变异。【结论】广东地区集约化养殖场鸡源肠杆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本研究首次在兽医临床上检测到1株同时携带qnrB6和aac(6′)-Ib-cr基因的鸡源肺炎克雷伯氏菌。PMQR机制的出现预示着喹诺酮类耐药很可能会在兽医临床上更加快速而广泛地传播。  相似文献   

2.
鸭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鸭源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种喹诺酮类药物对22株鸭源大肠杆菌分离菌及恩诺沙星诱导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并通过PCR和DNA测序检测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基因(gyrA、gyrB、parC、parE)突变情况。结果:22株分离菌及诱导菌均扩增出目的片段,有18株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耐药率约为82%。基因测序及分析表明:在9个测序菌株中,分别有5、2、6和7株出现gyrA、gyrB、parC和parE碱基突变;其中,gyrA基因突变,gyrB与parC或parE基因同时突变与耐药表型一致,3株仅有parC或parE基因突变的菌株并不明显耐药。gyrA基因突变均为双突变(Ser104→Leu和Asp108→Asn)。结论:鸭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严重,其主要机制是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特别是多个位点同时突变导致高水平耐药。  相似文献   

3.
耐氟喹诺酮类鸡源性沙门氏菌DNA旋转酶gyr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临床分离的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单诺沙星和沙拉沙星)均耐药的9株鸡源性沙门氏菌耐药株,提取其染色体DNA。设计引物gyrAF和gyrAR扩增其DNA旋转酶gyrA基因的氟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与质控菌株相比,9株临床分离耐药株中只有菌株38和60的gyrA基因发生单碱基突变,菌株38的gyrA基因第371位碱基发生C→T突变,菌株60的gyrA基因第350位碱基发生A→C突变,两处突变均位于QRDR内,其余菌株的核苷酸未发生任何突变。菌株38的碱基突变导致gyrA基因第121位氨基酸发生R→C取代,即Arg→Cys;菌株60的碱基突变导致gyrA基因第114位氨基酸发生M→L取代,即Met→Leu。上述结果提示,gyrA基因QRDR突变并非沙门氏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Nine strains resistant to five fluoroquinolones (Ciprofloxacin, Ofloxacin, Enrofloxacin, Danofloxacin, Sarafloxacin) were isolated from clinical samples and extracted the chromosomal DNA of these strains. Designed primers to amplify the Quinolone-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 (QRDR) of gyrA and parC, then the PCR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and analyzed. In comparision with NCTC5776, a single mutation was found at base 371 in gyrA of strain 38 which changed from C to T, and a single mutation was found at base 350 in gyrA of strain 60 which changed from A to C. No mutation was found in gyrA of the rest. The mutation of strain 38 led to an amino acid substitution of Arg99Cys and the mutation of 60 led to an amino acid substitution of Met 92 Leu. No mutation was found in parC QRDR of all the isolates. These results indicats that the DNA gyrase will be the primary target to salmonella of fluoroquinolone.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PCR法,以雏鸡沙门氏菌NCTC5776作为质控菌株,取临床分离的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单诺沙星和沙拉沙星)均耐药的9株鸡源性沙门氏菌耐药株,提取其染色体DNA.设计引物parCF和parCR、parEF和parER,分别扩增菌株拓扑异构酶IVparC基因和parE基因的氟喹诺酮类...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理生化检测、Rep-PCR指纹图谱分析、16S rD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在青海尕海盐泽地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几株菌落形态较为特殊的芽孢杆菌菌株进行鉴定。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芽孢杆菌菌株革兰氏染色为阳性。Rep-PCR指纹图谱表明,不同分离菌株间的指纹图谱完全相同,为同种芽孢杆菌。16S rDNA及gyrB基因序列鉴定结果显示,菌株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几种鉴定结果,最终将分离自盐泽地的芽孢杆菌菌株鉴定为B.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安徽省淮南市地区酥瓜果实斑点病的病原菌,采用常规平板划线法从酥瓜果实病组织分离细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试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的病果中获得36株菌落形态特征相似的细菌分离物,测试菌株均能诱导烟草叶片产生过敏性坏死.采用牙签刺伤法将测试菌株接种健康酥瓜果实,可导致接种点处产生水浸状病斑.BLAST结果表明,2株菌株的16S rRNA序列分别与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 GR-8(CP009108),ATCC 7061(ABRX01000003)的同源性为99.93%和99.58%,2株菌株的 gyrB 基因序列与 B.pumilus C4(CP011109)的同源性达99.39%.基于gyrB基因的聚类分析证实2株菌株与B.pumilus(C4和GR-8)紧密的聚在一个分支.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进一步显示,该细菌与文献报道的短小芽胞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相吻合.结合细菌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和gyrB基因的序列分析,以及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引起酥瓜果实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为B.pumilus.  相似文献   

8.
为证实国内临床分离的动物源链球菌菌株中是否存在与红霉素耐药性相关的主动外排机制,选取含有mefA基因和ermB基因和不含mefA/ermB基因的链球菌耐药菌株和青霉素、红霉素均敏感菌株,在能量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存在时,采用棋盘法分析红霉素、阿齐霉素、替米考星、青霉素对分离菌MIC的影响,并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分离株的膜蛋白图谱.结果显示:CCCP可对含有mefA基因的耐药菌株产生影响,可增强其对红霉素、阿齐霉素的敏感性,但不影响其对替米考星和青霉素的敏感性.含有ermB基因、不含mefA/ermB基因的耐药菌,对红霉素、阿齐霉素、替米考星和青霉素的敏感性不受CCCP的影响.菌株膜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含有mefA基因的耐药菌株与其他菌株的膜蛋白图谱差异较大,其膜蛋白条带多而深浓,在45 000处有明显的条带,其他菌株无该条带,推测该蛋白可能是膜主动外排的相关蛋白.本试验结果佐证了在链球菌内存在与红霉素耐药相关的主动外排机制.  相似文献   

9.
人工诱导猪链球菌氟喹诺酮耐药株的靶位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株临床分离的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敏感的猪链球菌2型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递增药物浓度的方法分别诱导了其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的菌株,按CLSI推荐方法测定了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对亲本敏感株和诱导耐药株的MIC,测定了亲本株和诱导耐药株的生长曲线,并采用PCR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了诱导耐药株的DNA回旋酶(GyrA和GyrB)和拓扑异构酶Ⅳ(ParC和ParE)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和氨基酸序列变化.结果表明:浓度递增法成功诱导了猪链球菌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性,其MIC分别由05 mg·L-1上升至128 mg·L-1;与敏感株比较,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诱导的耐药菌在gyrA和gyrB,或parC和parE耐药决定区的氨基酸序列有突变,除了已报道的与氟喹诺酮耐药相关的ParC的Ser79Phe,GyrA的Ser81Arg,GyrB的Asp315Asn、Ser285Leu和Glu354Lys及ParE的Pro278Ser点突变外,在诱导菌中还出现了一些不曾报道的突变位点和氨基酸缺失,如GyrA的Gln118His和ParE的Asn297Tyr突变,GyrB的288~291位和ParC的62位氨基酸缺失.结果提示:逐步增加药物浓度可以诱导猪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性,并导致主要靶位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0.
陈丽  张晓君  秦蕾  毕可然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28-2731
对分离自条斑紫菜(Porphyrae yezoensis L.)褐斑病的1株能够分解褐藻酸的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Z2进行了致病性、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 S rRNA与gyr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能够使条斑紫菜出现红斑,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有动力,氧化酶阳性,严格需氧,生长需要Na+,大小约在(1.0~1.2)μm×(2.0~2.5)μm;其16 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通过Blast检索均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 romonas)细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gyrB基因序列与产黑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同源性在99%,综合分离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 S rRNA和gyrB两种基因的分子鉴定,确认分离菌为假交替单胞菌,且初步认为其可导致紫菜发生褐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引起佛山市三水某水产种苗有限公司育种基地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noides)体表出血和溃烂的病原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患病加州鲈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经革兰氏染色和磷钨酸负染后,使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及其染色特性;通过ATB Expression生化鉴定仪和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基于16S rR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经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和组织病理学观察进一步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及其对组织细胞的损伤,同时以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敏特性。【结果】从患病加州鲈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180803bj_jzl),为周鞭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Biolog微生物系统自动鉴定其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的可能性高达99.4%;基于16S rR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均显示,分离菌株180803bj_jzl与弗氏柠檬酸杆菌聚类为一支,与GenBank已公布弗氏柠檬酸杆菌参考菌株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均在99.00%以上,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则在91.00%以上。人工回归感染7 d内的累积死亡率达60%,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加州鲈的症状基本相同;其肝脏组织中央静脉和肝窦有红细胞淤积,肝细胞质内有大量空泡,呈散在变性坏死;脾脏的白髓与红髓分界不清,脾窦和脾小血管内有嗜铁血红素中心;鳃小片上皮细胞与毛细血管分离,呈球拍状,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只残存少量鳃小片骨架。分离菌株180803bj_jzl对氟罗沙星、氧氟沙星、大观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等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多西环素、四环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头孢氨苄和阿莫西林等15种抗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结论】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可引起加州鲈体表出血和溃疡,且具有较强的毒力,致使肝脏、脾脏和鳃等组织病理损伤,实际生产中可选用新霉素和恩诺沙星等渔用抗菌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gyrB基因在细菌分类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yrB基因是普遍存在于细菌内编码DNA促旋酶中B亚单位蛋白的基因。综述了该基因近年来在细菌系统发育分析、细菌鉴定及临床医学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多重PCR检测四种食源性病原弧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在扩增内标存在下同时快速检测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五重PCR方法。【方法】以细菌16S rRNA基因为扩增内标靶序列,针对溶藻弧菌gyrB基因、副溶血弧菌collagenase基因、创伤弧菌vvhA基因、霍乱弧菌ompW基因,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体系,对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并将建立的五重PCR应用于弧菌的筛选。【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检测体系对混合模板中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的灵敏度达10 CFU/mL,霍乱弧菌的灵敏度达105 CFU/mL,经特异性评价证实其特异性好,并能有效指示PCR反应的假阴性,将建立的多重PCR应用于69株疑似弧菌菌株的鉴定,其结果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灵敏、准确地检测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和霍乱弧菌4种食源性致病菌,灵敏度高,并能有效指示PCR反应的假阴性,适用于食品中常见致病性弧菌的快速筛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隐性乳房炎无乳链球菌分离株耐药性及耐药基因,采集内蒙古不同地区的规模化养殖场隐性乳房炎乳样,采用Kirby-Bauer(K-B)纸片扩散法测试分离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较敏感。对其有较强抑菌作用的药物为:青霉素G、头孢噻肟、头孢唑啉、阿莫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林可霉素、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其敏感性达到90%~100%。该菌株对四环素有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达77.27%。PCR扩增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tetO、tetK、tetL,结果显示22株无乳链球菌均含有tetM基因,其基因的检出率为100%。其中7株同时含有tetK基因,tetO、tetL基因未检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Pm21基因共分离的共显性标记CINAU15902和CINAU161650在育种实践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8个已知Pm21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将共显性标记CINAU15902和CINAU161650与显性标记SCAR1400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稳定性以及检测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共显性标记CINAU161650稳定可靠,可有效区分Pm21的纯合和杂合基因型。在利用CINAU161650辅助选择的3个株系中,BC-1-特2株系共116个单株,筛选出纯合抗病单株37个;BC-1-特6株系共206个单株,筛选出纯合抗病单株49个;BC-1-特10株系共28个单株,筛选出纯合抗病单株10个。【结论】在抗白粉病育种中,利用共显性标记CINAU161650对Pm21基因进行辅助选择是高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家蚕抗浓核病毒分子标记筛选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抗DNV的品种秋丰、高感品种华八35及其近等基因系BC6中,通过495个RAPD随机引物在各个品种的DNA混合物中进行PCR扩增,获得了一个与家蚕抗DNV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S366,对这个标记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且根据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转换成SCAR标记,在多个敏感性和抗性品种中进行了验证,证明此分子标记真实可靠.通过生物信息学对测序片段进行分析,发现该片段序列与黄嘌呤脱氢酶基因有91%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7.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是利用设计的4条特殊引物和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特异、高效、快速地扩增DNA的新技术。研究选取沙门氏菌编码DNA解旋酶B亚单位的gyrB基因设计了1套引物,总反应体系25μL,63℃恒温1 h,用LAMP对9株沙门氏菌属扩增的结果均为阳性,而大肠杆菌O216等7株致病菌株扩增的结果均为阴性;LAMP的灵敏度为6.8×101cfu/mL。LAMP检测方法更快速、灵敏,有着较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引起贵州某规模化(20万羽)养殖场三黄鸡群发病的病因及科学用药,最大限度减轻经济损失,同时为规模化养殖场防控禽白血病和净化鸡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无菌采集送检病鸡的心脏、肝脏和脾脏等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荚膜分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等分子生物学检测,同时对采集病料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LV) PCR检测及gp85基因克隆测序分析。【结果】成功分离获得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命名为Pm-GZXF2021; Pm-GZXF2021为荚膜A型Pm,具有黏附素(ptfA、hsf-1、hsf-2、pfhA、fimA和tad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外膜蛋白(ompA、ompH、plpB和oma87)和铁摄取(exbB、exbD、tonB、Fur、hgbB和hgbA)相关的毒力基因,同时携带有喹诺酮类的gyrB耐药基因和内酰胺类的tem耐药基因;药敏试验结果表明,Pm-GZXF2021对米诺环素、丁胺卡那、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多西环素、氧氟沙星、新霉素、头孢拉定、麦迪霉素及头孢哌酮等药物敏感,而对头孢他啶、苯唑西林、羧苄西林及头孢曲松等药物已产生耐药性;健康昆明小鼠在接种Pm-GZXF2021纯培养菌液(1.7×108 CFU/mL)后12 h内全部死亡,剖检可见昆明小鼠小肠均出现胶冻样浸润,肝脏肿大且伴有白色坏死灶。从病鸡的组织样品检测出ALV,命名为ALV-GZXF2021;由基于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ALV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ALV-GZXF2021与5株ALV-K参考毒株处于同一分支,与A、B、D、E、J亚群处于不同分支,即ALV-GZXF2021属于K亚群。【结论】贵州某规模化养殖场三黄鸡群发病是由Pm与K亚群外源性ALV混合感染所致。因此,养殖场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一般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及疫苗接种等,尤其是建立无禽白血病的种鸡群。  相似文献   

19.
石磊  郭庆港  李宝庆  鹿秀云  李社增  王洪港  马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68-12071,12096
[目的]筛选和鉴定能产Bacillomycin D的芽孢杆菌。[方法]通过PCR技术对36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芽孢杆菌进行检测,筛选出具有Bacillomycin D合成酶基因的菌株,并利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技术(FPLC)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检测,最后通过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对这些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共筛选出4株能产生Bacillomycin D的菌株,其中2株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2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结论]该研究为高效微生物农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用华南、长江流域和华北的6个白叶枯病菌系测试32个籼稻和42个粳稻主栽品种的抗性。籼稻中有78%全感6个菌系。其中青华矮、二九丰、910、929、威优6号及对照IR20高抗全部菌株。粳稻品种中,40%抗6个菌株,约占56%抗其中的3-5个菌系。秀水48、城特232、邳早15、垦系2号、早生爱国3号及对照品种银河表现突出。本文试分析其系谱渊源,这些籼稻品种的亲缘大多不抗白叶枯病,而这些粳稻品种的培育计划中有意或无意地广泛采用了抗病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