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非洲菊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非洲菊以螨虫为主的4种虫害、以疫病为主的5种病害的危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提高地产非洲菊鲜切花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非洲菊是世界五大切花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病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根腐病是其中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最大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从寄主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对非洲菊根腐病的发病机理、植物本身的抗病防卫机理以及目前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并对非洲菊根腐病的抗性育种及未来的防治方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非洲菊无土基质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无土基质对非洲菊进行无土栽培研究,综合分析非洲菊各种基质栽培的表现,结果表明:非洲菊无土栽培用以谷壳灰∶锯末∶河沙=1∶1∶1作基质效果最好,可以提高产量和花朵质量,减少病害。  相似文献   

4.
赵社敬 《现代农业科技》2007,(19):97-97,103
非洲菊的主要病害有非洲菊斑点病、疫病、白粉病、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白粉虱、潜叶蝇等。针对这些病虫发生特点,特介绍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菌核病是非洲菊生产中发生最为严重的土传病害,本研究鉴定了浙江非洲菊生产中菌核病菌的优势菌株,并对常规种植和新引进的21个非洲菊品种进行菌核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21个非洲菊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差异显著,高抗和抗菌核病的品种为14个,占66.7%,中抗和感病品种为7个,占33.3%。  相似文献   

6.
非洲菊根腐病是一种难以防治的真菌性土传病害,在非洲菊生产中危害严重。为有效防治非洲菊根腐病,采用杯碟法测定了枯草芽孢菌Bv17对非洲菊根腐病的抑菌作用,并进行枯草芽孢菌Bv17防治非洲菊根腐病的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v17菌液对非洲菊根腐病两种病原菌隐地疫霉菌和腐皮镰刀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室内盆栽试验中,枯草芽孢杆菌Bv17不同浓度处理均可大幅度地降低非洲菊根腐病的病情指数,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供试浓度范围内枯草芽孢杆菌Bv17对非洲菊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均达70%以上,浓度为5×107cfu·mL~(-1)时防治效果最好,病情指数为2.50,相对防效高达97.32%。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在非洲菊上施用百泰微生物菌剂,来验证其对非洲菊生长以及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百泰微生物菌剂后非洲菊叶面深绿有光泽、叶片明显增厚、增大,花色鲜艳、花大商品性佳。喷施微生物菌剂的非洲菊抗逆性强,病害、虫害发生几率低,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疏松,农药施用量低。微生物菌剂的使用在增产增收的前提下,为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花卉病害调查和病原初步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海南省海口、琼山、通什、儋州等市(县)花卉基地41个品种花卉进行了病害普查,共查出100种病害。其中,真菌性病害83种,细菌性病害7种,病毒病9种,寄生性藻类病害1种;其中,柱孢属、单孢枝霉属引致的非洲菊叶斑病,黑曲霉引致的富贵竹茎腐病,青枯假单细胞细胞引致的万寿菊青枯病和观仙花青枯病,寄生性头孢藻属引致的红掌藻斑病等6种病害 ,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在查出的病害中,以疫霉菌引致的非洲菊根腐病和红掌的根腐病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贵阳地区大力发展鲜切花栽培,切花非洲菊是主要的品种,在切花非洲菊栽培中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提高土壤对酸化的缓冲能力。但传统的有机肥主要是农家肥,其养分含量低,施用量大,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带有病菌等缺点,并可能因此而使非洲菊产生病害。沼肥是有机物在沼气池内经过厌氧发酵的产物,沼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N、P、K及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0.
菌核病是非洲菊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了建立快速有效的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本研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带菌牙签接种法、菌块接种法和菌核接种法对不同抗性的非洲菊品种进行抗性鉴定与评价。在离体叶片接种时发现菌核病菌对叶肉的侵染力较叶柄更强,嫩叶和老叶更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病斑的扩展;带菌牙签接种后,植株发病快且病情指数明显高于菌块接种法,而菌块接种法与连作地自然发病体现的抗性水平更接近。因此,菌块接种法更适合作为非洲菊品种对菌核病抗性鉴定的接种法。  相似文献   

11.
水杨酸和硝酸银对非洲菊切花保鲜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经济、环保、有效的非洲菊保鲜液配方。[方法]以非洲菊切花为试材,设置了6组处理,其中以蒸馏水作为CK,研究不同处理对非洲菊切花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寿命的影响。[结果]除CK外,各处理对非洲菊切花的C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以处理④的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处理②、③;各处理均能延长非洲菊切花的寿命,其中以处理④ 的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处理⑤。[结论] 水杨酸的保鲜效果优于硝酸银,最佳保鲜剂配比为处理④,即:1% Ca(NO3)2+4%蔗糖+500 mg/L柠檬酸+200 mg/L8 HQ+50mg/LSA。  相似文献   

12.
非洲菊组培苗炼苗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非洲菊组培苗大规模生产,研究了不同基质、种植深度以及基质水分含量对非洲菊组培苗驯化成活率和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珍珠岩:营养土为1:1,生长点高出基质,保持基质润湿时,组培苗驯化的成活率较高、生长情况也较好。  相似文献   

13.
周恒  罗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408-12410
[目的]研究不同的激素处理对非洲菊离体繁殖的影响。[方法]以非洲菊重瓣切花品种桑格瑞拉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BA、KT、NAA、IAA,对非洲菊进行诱导分化、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激素种类、组合及浓度对非洲菊诱导分化、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筛选最佳的激素组合。[结果]在初代培养中,IAA0.1mg/L+BA10mg/L的处理对芽的诱导效果最好,芽的分化率最高;在继代培养中,IAA0.1mg/L+BA1.0mg/L的处理对芽的增殖效果最好,芽苗生长整齐,叶色深绿,芽苗高度达2cm以上;生根阶段以IBA0.01mg/L处理效果最佳,产生的根量适中,有利于苗的生长。[结论]选用合适的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组合及比例对非洲菊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芽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盆栽非洲菊是连云港市主要盆栽花卉的品种之一。为了规范连云港市盆栽非洲菊的生产栽培管理,笔者制定了连云港市盆栽非洲菊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规程,包括盆栽非洲菊生产的环境条件、种苗选择、栽培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非洲菊组织培养工厂化种苗生产过程,对外植体的选择与低温处理、培养过程中几个重要的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以苞片未展开、花径0.5-1.0cm的花蕾适作诱导的外植体,4-8℃低温处理可提高其诱导成功率。快速繁殖中25d为适宜的培养周期。丛生芽为适宜的增殖体;继代转接后宜遮光或弱光下预培养3-5d有利于增殖体恢复和快速增殖;快繁过程中可应用KT和Ad进行增殖与生长调节;培养容器透气条件改善可延长培养寿命,提高生根率和种苗质量。  相似文献   

16.
NAA和IBA对非洲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云新  张健  李敏  李玉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45-8847
[目的]探讨IBA和NAA的不同浓度组合对非洲菊生根的影响,筛选出有利于非洲菊生根的生长激素组合,提高非洲菊组培苗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方法]以非洲菊A。的试管苗为材料,采用1/2MS分别与不同浓度的IBA、NAA配组为生根培养基,调查不同激素水平处理下非洲菊试管苗的生根数、根长、根粗、新生叶片数和鲜重,筛选出非洲菊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在IBA浓度相同时,不同浓度NAA对试管苗的生根数、平均根长和平均新生叶片数影响较大,0.1mg/LNAA诱导的根最好;在NAA浓度相同时,不同浓度的IBA对根的形态影响较小,0.4mg/LIBA诱导的根最好。[结论]初步确定了非洲菊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4mg/L+NAA0.1mg/L。  相似文献   

17.
非洲菊花托离体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家涛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6):109-111,118
以非洲菊幼嫩花托为外殖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6-BA、IBA、GA等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和过渡炼苗.结果表明:采用MS 2.0~5.0mg/L(单位下同)6-BA 0.25~0.5IBA培养基,愈伤诱导率在60%以上;采用MS 4.06 BA 0.25IBA 0.5~2.0GA培养基对芽的生长及增殖效果好,增殖率可达13.5;采用1/2MS 0.1NAA或0.1~0.5IBA或0.5~1.0IAA培养基,20 d生根率达100%.在蛭石:珍珠岩:泥炭=1:1:1基质中驯苗,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测切花瓶插寿命、水分平衡值、电导率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等各种指标,研究了几种含无机盐保鲜剂在非洲菊切花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含CaCI2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非洲菊离体快繁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非洲菊无菌苗带节茎段为外植体,比较各种不同激素组合、浓度大小对非洲菊芽苗的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8-1.2 cm的非洲菊带节茎段为外植体,可以不通过愈伤组织途径,直接诱导出芽。非洲菊带节茎段诱导芽苗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3.0 mg.L-1+NAA0.1 mg.L-1。较高浓度的6-BA有利于增殖系数的提高,但容易出现玻璃化现象,高浓度的NAA会使芽苗叶色退绿,故最适合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 mg.L-1+NAA0.3 mg.L-1。非洲菊芽苗生根的浓度范围较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 mg.L-1。  相似文献   

20.
非洲菊花托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非洲菊的花托进行了组织培养。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MS IAA10 mg/L KT0.1 mg/L BA10 mg/L对诱导花托形成芽最佳;在芽的增殖培养中,以MS IAA0.03~0.05 mg/L KT3 mg/L为最好;MS NAA0.03~0.05 mg/L适宜苗的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宜采用穴盘(72孔)草炭∶珍珠岩=1∶1的基质配方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