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月份广东紫珠药材中金食蚕苷和连翘酯苷B含量季候性动态变化和药材产量季候性动态变化,为综合利用广东紫珠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药典方法对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种植的广东紫珠药材2014年每月中旬进行含量测定,同时采用随机法进行产量评估,结合金食蚕苷和连翘酯苷B两个指标成分的含量与产量,确立广东紫珠适宜采收期.[结果]11月中旬指标成分含量最高,10月中旬广东紫珠药材含量高于药典标准8倍多,且此时产量为全年最高,所以此时采收药材较为合适.[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广东紫珠药材种植基地的含量产量季候动态变化图,对指导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广东紫珠药材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月份广东紫珠药材中金食蚕苷和连翘酯苷B含量季候性动态变化和药材产量季候性动态变化,为综合利用广东紫珠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药典方法对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种植的广东紫珠药材2014年每月中旬进行含量测定,同时采用随机法进行产量评估,结合金食蚕苷和连翘酯苷B两个指标成分的含量与产量,确立广东紫珠适宜采收期。[结果]11月中旬指标成分含量最高,10月中旬广东紫珠药材含量高于药典标准8倍多,且此时产量为全年最高,所以此时采收药材较为合适。[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广东紫珠药材种植基地的含量产量季候动态变化图,对指导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广东紫珠药材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以4个广东紫珠太空诱变育种的F_3家系及普通广东紫珠作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东紫珠药材中连翘酯苷B和金石蚕苷的含量。结果表明,4个优选诱变后的广东紫珠品系药物总含量与对照普通广东紫珠比较差异不明显;萍紫94#、萍紫142#连翘酯苷B、金石蚕苷含量有向根部富集的特征,不同品系广东紫珠不同部位连翘酯苷B、金石蚕苷含量均表现为根>叶>茎枝。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与广东紫珠间(套)作的牧草品种,达到"确保广东紫珠稳产的同时,获得优质牧草,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目的。以广东紫珠单作为对照,将7个牧草品种设置成7个处理(含单播和混播),分别与广东紫珠进行间(套)作,通过小区试验,观测各处理下广东紫珠的产量、叶片有效成分含量、牧草产量及总(纯)收益。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套)作牧草会明显降低广东紫珠的产量,而对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因牧草品种而异。牧草品种及播种方式的选择均为决定广东紫珠间(套)作纯收入高低的关键,其中白三叶单播和混播、三得利紫花苜蓿×鸭茅等间(套)处理的纯收益高于对照,因此可以与广东紫珠间(套)作,而其种间的化感作用及机理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间(套)作牧草对广东紫珠产量、质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与广东紫珠间(套)作的牧草品种,达到"确保广东紫珠稳产的同时,获得优质牧草,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目的。以广东紫珠单作为对照,将7个牧草品种设置成7个处理(含单播和混播),分别与广东紫珠进行间(套)作,通过小区试验,观测各处理下广东紫珠的产量、叶片有效成分含量、牧草产量及总(纯)收益。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套)作牧草会明显降低广东紫珠的产量,而对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因牧草品种而异。牧草品种及播种方式的选择均为决定广东紫珠间(套)作纯收入高低的关键,其中白三叶单播和混播、三得利紫花苜蓿×鸭茅等间(套)处理的纯收益高于对照,因此可以与广东紫珠间(套)作,而其种间的化感作用及机理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提取广东紫珠中的连翘酯苷B和金石蚕苷,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并考察其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色谱柱为sunfire C184.6 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1%甲酸)的溶液(18∶82);检测波长为332 nm。抗氧化活性采用DPPH法和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测定结果,广东紫珠药材中连翘酯苷B和金石蚕苷含量最高的分别来自江西武宁和萍乡芦溪,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连翘酯苷B和金石蚕苷含量与广东紫珠抗氧化能力均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表明不同产地广东紫珠药材中连翘酯苷B和金石蚕苷的含量有显著差异;苯乙醇苷类成分为广东紫珠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与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广东紫珠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中金石蚕苷、连翘酯苷 B 两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方法]采用药典方法对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种植的广东紫珠不同部位和主要种植区域中金石蚕苷、连翘酯苷 B两种指标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揭示指标成分在广东紫珠植物中的分布;同时,测定不同种植区中指标成分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果实中金石蚕苷含量最高,枝中连翘酯苷 B含量最高,两种指标成分的总量枝中最高,依次是果实、叶和根;江西吉安市、江西宜春铜鼓县、江西萍乡市安源区、江西赣州市宁都县和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5个种植区所产广东紫珠药材指标成分均高于药典要求(0.5%)4倍以上,其中江西赣州市宁都县和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含量较高。[结论]不同部位,不同产地广东紫珠中金石蚕苷、连翘酯苷B两种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就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施肥与分段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不显著,但一次性施肥省工节本、增效,是一项轻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广东紫珠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中金石蚕苷、连翘酯苷B两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方法]采用药典方法对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种植的广东紫珠不同部位和主要种植区域中金石蚕苷、连翘酯苷B两种指标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揭示指标成分在广东紫珠植物中的分布;同时,测定不同种植区中指标成分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果实中金石蚕苷含量最高,枝中连翘酯苷B含量最高,两种指标成分的总量枝中最高,依次是果实、叶和根;江西吉安市、江西宜春铜鼓县、江西萍乡市安源区、江西赣州市宁都县和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5个种植区所产广东紫珠药材指标成分均高于药典要求(0.5%)4倍以上,其中江西赣州市宁都县和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含量较高。[结论]不同部位,不同产地广东紫珠中金石蚕苷、连翘酯苷B两种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优良中药材——广东紫珠的种植前景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植前景 广东紫珠是目前紧缺的一种医药原料,其栽培简单、易繁殖,为多年生落叶灌木,适生于海拔100~1000米的山地.全株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炎、生肌、散淤、抗癌等作用.是我国珍贵药材之一.人工种植广东紫珠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广东紫珠是江西省道地森林药材,在萍乡市已有多年的种植历史。本研究以“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的广东紫珠种子为试验材料,以株高、地径和形态特征变异为选育目标,通过筛选SP1代变异单株进行广东紫珠新种质选育。结果表明:广东紫珠SP1代群体株高、地径生长量变异均大于对照(低温储藏种子)群体;从SP1代群体中选育出4个变异株,可为后续研究提供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桂中地区玉米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2010年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开展不同追肥方式和不同播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2次追肥处理的平均株高、穗位高、产量均比3次追肥处理高;在相同的追肥方式下,在一定播种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见,采用2次追肥的方式,适当增加播种密度,不但能获得高产,而且节省了劳力,是桂中地区玉米较理想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玉米新品种郧单20适宜的种植密度。[方法]研究了6种不同的种植密度下郧单20的农艺性状、综合抗性和产量表现,并分析了种植密度对果穗性状的影响。[结果]在施足底肥、合理追肥的情况下,郧单20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2 500株/hm~2,此时产量为11 675.55 kg/hm~2。[结论]该研究为郧单20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金铁锁适宜的种植密度和垄作栽培方式,采用正交设计L16(43),研究沟宽(A)、垄宽(B)、密度(C)对金铁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垄作方式对金铁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不同,3个因素对金铁锁根产量影响依次为C、A、B,对质量的影响依次为C、B、A。综合考虑产量和质量,金铁锁最佳垄作栽培方式为沟宽20~30 cm,垄宽60~80 cm,密度8 cm×10 cm或8 cm×15 c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栽插密度及施肥量对京薯6号产量的影响,为该品种在广西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栽插密度与施肥量的L9(34)正交设计,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栽插密度(A)、施氮量(B)、施磷量(C)和施钾量(D),各因素均对应3个试验水平.测定小区鲜薯产量,对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对比不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设计条件下,栽插密度因素对京薯6号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施钾量和施氮量,施磷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栽插密度和施钾量对京薯6号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氮量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在广西南宁地区种植京薯6号的适宜密度为6.00万株/ha,氮、磷、钾肥料的适宜用量分别为纯N 135 kg/ha、P2O5 45.0 kg/ha、K2O270 kg/ha.  相似文献   

16.
杨振初  钟光亮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12):1473-1475
【目的】探讨施氮水平和抛栽密度对优质杂交稻百优838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该品种的保优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10年晚造在广西北流开展百优838不同抛栽密度和氮肥用量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施肥水平为主区,密度因子为副区。【结果】在每公顷施105~225 kg纯氮、抛秧密度24万~36万穴范围内,单位面积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和抛秧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密度对有效穗数增加的贡献更大;施氮量显著影响百优838的产量;抛秧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现出与施氮水平的高度互作,低氮水平下,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高氮水平下,高密度加速了群体的恶化和产量的下降。【结论】百优838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水平为105~165 kg/ha,适宜抛栽密度为30万穴/ha,低氮水平下其密度可增加至36万穴/ha。  相似文献   

17.
刘明星  李勇超  李秀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14-11515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新研9648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新研9648为试验材料,田间试验分别设置7个种植密度(15000、22500、30000、37500、45000、52500、60000株/hm^2),收摘后测定铃数、产量、衣分等指标,研究不同的种植密度对新研9648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在15000~60000株/hm^2时,新研9648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其最佳种植密度为37500株/hm^2。种植密度对新研9648的单株铃数和单铃重影响显著;霜后花率和僵瓣率随种植密度增加均有下降的趋势;衣分与种植密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适宜密植可以减少新研9648的霜后花和僵瓣花,提高新研9648的产量,减少单株铃数和单铃重降低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底肥对川牛膝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农家肥、生物菌肥、油枯3种常见的肥料作为底肥,开展川牛膝林下种植试验.[结果]油枯底肥的平均产量145.46 g,平均地径2.61 cm,平均根径2.99cm;混合肥中平均产量106.59 g,平均地径1.61 cm,平均根径2.07 cm;完全不施用底肥中平均产量84.33 g,平均地径1.58 cm,平均根径1.97 cm.施用底肥后,平均产量最高是油枯为底肥的145.46 g,最低的是对照组(84.33 g).[结论]通过对不同底肥对川牛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分析,确定了林下川牛膝种植底肥为油枯的最佳底肥种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铁棍山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河南温县的铁棍山药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肥量及搭架与无架栽培对铁棍山药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最佳的种植密度为150 075株/hm~2,铁棍山药产量最高,为16 152.60 kg/hm~2,商品率为69.96%。施用750 kg/hm~2复合肥,单重、长度、直径均高于其他处理;施用1 500 kg/hm~2复合肥,产量最高,为8 405.40 kg/hm~2,但与施用750 kg/hm~2复合肥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搭架栽培比不搭架栽培产量增加27.42%,但增收不显著。[结论]铁棍山药在桂林地区生态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妮  陈其兵  谭昌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21-1623,1864
[目的]优化和筛选出具有较好水土保持效益的乡土植物以供乡土植物灌木化建植所选用。[方法]以川中丘陵区遂资眉高速公路为例,以路线规划植物调查结果排序为基础,筛选出慈竹、黄荆、马桑3种乡土灌木和狗尾草、芒、艾3种乡土草本植物。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配置模式和种植配比试验小区在恒定雨强(20 mm/min)下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不同配置模式在恒定雨强下均表现出优于对照组的水土保持效益,产流水时间推迟1'~4'05″,产沙量分别减少6.56~33.86 g;各配置模式间恒定雨强降雨20min后产流、产沙总量差异显著,黄荆+狗尾草模式产流、产沙总量最低,分别为1 700 ml和60.71 g;马桑+艾产流、产沙量最高,分别为1 920 ml和84.02 g。[结论]在边坡条件、播种量等建植条件与建植措施一致的条件下,川中丘陵区乡土植物黄荆和狗尾草组合可显著提高高速公路的边坡水土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