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杨树人工低价林皆伐后主要更新技术有两种。一是清除伐根全面整地造林;二是保留伐根局部整地(开沟、穴状)造林,前者公顷成本为1715.25~2034.00元,后者为197.10元,后者比前者降低成本1518.00~1836.90元/hm ̄2。保留伐根开沟(穴状)整地适宜更新樟子松、落叶松、云杉,而不宜更新杨树。开沟整地营造的樟子松、落叶松、云杉林分比全面整地的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都有所提高。保留伐根开沟整地方式营造的11年生落叶松林分,平均树高6.46m,平均胸径6.01cm,分别比同龄的常规整地林分高25%和46.5%;保留伐根开沟整地营造的18年生樟子松林分子公顷蓄积量为83.68m ̄3,比同龄的常规整地林分高39.6%。由于开沟整地方式造林不清除伐根,伐根腐烂后可比全面整地林分每公顷土壤增加有机质23112.5kg,增加孔隙量约20m ̄3,增加无机盐类652.5kg,开沟整地的林分,比全面整地林分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含水量,改善了土壤结构,促进了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2.
<正> 落叶松是我局主要优良速生造林树种,30多年来造林保存面积41万亩,占人工林总面积的79%,立木蓄积占80%。目前每年荒山造林和更新造林落叶松2万亩。几十年来,落叶松造林一直沿用裸根植苗沾泥浆的传统造林技术,这项技术需要经过起苗、苗根蘸泥浆、临时假植、草帘包装、苗木调运、造林地假植和植苗桶浸水蘸  相似文献   

3.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 ,造林树种主要是以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树种 ,造林方式主要为三锹半人工缝隙植苗法。实践证明 :该造林方法在坝上地区较为理想。现将其技术要点综述如下 :1 整地整地一般为人工穴状整地 ,穴的规格通常为6 0cm× 6 0cm× 30cm。迹地密度为 333穴 / 6 6 7m2 ,株行距 1.0m× 2 .0m ;荒山为 2 2 2穴 / 6 6 7m2 ,株行距1.5m× 2 .0m。破土面要低于原坡面 ,构成一定的内倾角 ,即“里低外高” ,穴面质量要求一净、二暄、三碎。一净指穴面干净 ,无杂草、石块、树根等 ;二暄指将穴面中心松土 2 0cm深 ;三碎指将土块全部…  相似文献   

4.
油松是我省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目前,植苗造林主要是使用裸根苗。但在干旱山区或立地条件较差的山地,油松裸根苗造林却存在着成活率差的问题。进一步摸索提高油松裸根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方法很有必要。近年来,笔者同楼观台实验林场职工,在油松植苗造林中,采用先年方穴整地、穴底植苗的方法,使大面积油松造林成活率提高到80%左右。现介绍如下:1.方穴整地:方穴在山坡上的布局同鱼鳞坑整地,唯形状有异,坑穴为上口40×40厘米、下底30×30厘米、深40厘米的方斗状(详见图)。穴下部保持20厘米厚的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1年生樟子松和落叶松林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开沟或穴状整地方式营造的“两松”林分比全面整地方式造林的树木提前2 a进入高、径生长速生期。开沟整地的18年生樟子松每公顷蓄积量比常规整地的每公顷高出0.396倍。开沟整地的11年生落叶松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比常规整地高出0.23倍。开沟整地方式的落叶松林分中土壤含水率为16.95%,比常规整地的高出2.9个百分点;容重比常规整地的减少0.29 g.cm-3,总孔隙度比常规整地的增加9.8个百分点。有机质、有效N、全N分别比常规整地的高出2.07、2.33、1.51倍。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我国当前生产的实际需要,我们自行研制了两种植树工具——造林植苗钳和苗圃换床钳。经试验可提高工效20%~60%。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自制、效果明显、造价低等特点。现将其简介如下:一、造林植苗钳适于已整地和未整地(揭去草皮)林地的穴状整地造林,以及新旧采伐迹地、荒山  相似文献   

7.
去冬以来,全省各地按照跨世纪造林绿化目标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抓季节,抢速度,冬季整地造林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据统计,到2000年12月20日止,全省完成整地挖穴6.45万公顷,占计划的76.1%,从去年12上旬开始植苗,已完成造林1.14万公顷。抓得早、行动快,是冬季造林整地的一大特点。去年入夏以来,各地纷纷抓住双抢前后的农闲时间,进行夏秋整地,共完成整地2.33万公顷,是“灭荒”以来开展得最好的一年。永州市专门召开了全市造林绿化工作会议,对夏秋整地作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县市在10月底完成全年整地…  相似文献   

8.
西藏林芝地区巨柏育苗与造林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4—2005年进行了播种与扦插2种方式的巨柏育苗与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播种育苗不宜过早,覆土不宜过厚;扦插育苗选择嫩枝作为插穗有利于形成愈伤组织,生根粉对愈伤组织无明显作用;选择3月份并以穴状整地植苗造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科技文摘     
<正> 截流换土造林整地法辽阳农业大学张淑润等1986—1988年在辽西地区进行了截流换土造林整地试验。结果,植苗区土壤含水量21.3%,比汇水带高11.2%,植苗区土层内蓄积的水分平均为218.5mm,相当于7—10月降水量的的70%以上,刺槐造林成活率97.5%,当年高生长1.45m。整地方法:分汇水带和截流带,交替配置。汇水带不整地,保留原植被,带宽3m;截流带(栽植带)宽4.5m,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朝阳县荒漠化极重度、重度、中度的山地或坟茔地,采取无规格的随机选点挖穴植苗方式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极重度荒漠化山地采用1年生山杏裸根苗无规格造林,10年后保存率76%,比对照高出26个百分点;在重度和中度荒漠化山地分别采用1.5年生侧柏营养杯小苗和5年生侧柏袋装带土坨大苗无规格造林,10年后保存率分别达到了84%和100%,分别比对照高出42和12个百分点。在特殊的宜林山地采取无规格的随机选点挖穴植苗的造林方式,其造林效果远好于按规格要求定点挖穴植苗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11.
姜贵勇 《林业调查规划》2010,35(6):137-139,144
分析影响泡核桃造林成活的因素主要有立地条件,苗木质量,造林技术,温度、水分条件以及管护等方面.阐述了按适地适树原则进行造林地块的选择,做好造林整地,合理确定造林密度,起苗、截干、包装运输等种苗处理技术措施,定植时间、方法、覆膜、遮阳等定植技术以及补水和管护等技术措施和方法.在景东县6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可提高13.6%的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樟树是珍贵的特殊用途树种。文章介绍了樟树速生林的育苗造林技术。育苗包括种子采集、整地、播种及大田育苗六个方面的田间管理,造林包括造林地的选择、备耕、造林时间及植苗要求,造林后六大管抚措施。通过樟树造林实例,分析经营状况和生长状况,总结出营造樟树速生林应注意的九大要点。  相似文献   

13.
短叶省藤和黄藤组培苗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黄藤组培苗的适应性与保存率不低于实生苗,其造林的立地、整地、上层林木和种植措施等可与实生苗相同。黄藤组培苗能保持母株优良的生长特性,生长显著快于未经选择的实生苗。同时,组培丛芽苗的第1单芽的茎长生长快于第2单芽的茎长生长。短叶省藤的单芽高度与造林保存率有显著的相关性.高度大的单芽保存率高,反之则小。造林前的苗高分析表明,单芽苗和丛芽苗第1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15cm的比率接近,丛芽苗第2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10cm的比例接近,第3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5cm的比例接近。与黄藤相同,短叶省藤丛芽苗各单芽的生长速度也与造林前单芽的高度相关,苗高大的单芽生长快,苗高小的单芽生长慢。  相似文献   

14.
穴植方式对油松造林成活率与成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幼苗采用单株、双株两栽植点、3株丛植3种不同穴植方式进行栽植,运用标准地调查法,调查并分析了其造林成活率与投入成本。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穴植的成活率主要与栽植技术和造林地有关,单株、双株两栽植点、3株丛植成活率都达到95%以上,三者基本没有差异。从造林成本来看,单株费用最少,效果较好。建议在今后大面积造林中,大力提倡每穴单株造林。  相似文献   

15.
造林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树种选择和立地类型研究这两个造林的必备条件,综述了单一树种、同类树种、多类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评价方法。旨在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树木生长表现出的差异性进行生态适应性评价,确定不同立地类型适宜的造林树种,为选择造林树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甘肃黄土区缺乏常绿针叶造林树种的问题,从美国引进铅笔柏种子育苗造林,多点试验表明,铅笔柏能够适应甘肃黄土区气候条件,生长正常,在立地条件比较优越的造林地上表现出良好的速生性。  相似文献   

17.
鄂西北半干旱地区多季节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鄂西北秋季造林比春季造林成活率可提高30%左右,差异显著;苗木高生长可提高1.6~6.0倍,地径生长变化不大;对于不同树种,中、晚秋造林成活率不同,针叶树种如湿地松、杉木等中、晚秋造林成活率变化不大,而阔叶树如刺槐、沙棘等晚秋造林成活率则明显高于中秋造林。因此,鄂西北地区造林应根据造林树种不同而选择相应的造林时间,尤其是阔叶树种应在10月中旬造林效果最佳,针叶树种造林时间可以提前到9月中旬。  相似文献   

18.
在信丰县油山营林林场采用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以及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树3种不同方式营造杉木林,进行幼树生长、成活率、保存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立地条件下,不同造林方式在幼林的前两年对杉木幼树生长及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方式比炼山整地挖穴和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分别高出25%和28.6%,而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基本持平。因此把造林成本、水土保持效果和森林防火风险等因素考虑进去后,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植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干旱荒漠区选取白刺人工造林1~3年的幼树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立地条件下白刺人工造林幼树生长特性的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随栽植年限的增长,白刺人工造林1~3年幼树各项生长指标均呈增长趋势;白刺人工造林当年幼树生长较为缓慢,且容易出现干枝现象;2~3年后幼树随着年限的增长,其各项生长指标逐年增大。2)不同立地条件下,白刺3年幼树各项生长指标排序为:半固定沙丘草沙障地流动沙丘固定沙丘丘间地。3)半固定沙地和草沙障地适宜白刺人工造林,丘间地和固定沙地不适宜白刺人工造林。  相似文献   

20.
固体水在干旱区常规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在宁夏盐池县北部风沙区对2个不同树种进行固体水不同施用量的春季抗旱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用量固体水均可以提高抗旱造林成活率,并有利于树木的后期生长,但受固体水用量及型号的影响较大,几个处理中,施用1.0 kg·株-1普通固体水与0.5 kg·株-1的功能型固体水对造林成活率影响相同,与对照相比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40个百分点(新疆杨)、45 个百分点(旱柳),功能型1 号固体水用量为0.5 kg·株-1时,对树木地径及胸径生长量月变化影响最大,该处理为几个处理中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