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空育131、龙粳20、龙粳21、龙粳24、龙粳25、龙粳26、龙粳27、龙粳29、龙粳31、龙粳33、龙粳34、龙粳35、龙粳36、龙粳37、龙粳38、龙粳香1号、绥粳3号、绥粳8号、绥粳9号、绥粳13号、绥粳5080、稼禾1号、稼禾314号、稼禾06-59、垦鉴稻6号、龙交06-2411、龙育0491、龙生01-030、垦糯325、黑稻30个品种的丰产、稳产以及抗性,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结论为产量最高的为垦鉴稻6号产量为779.6 kg/亩,其次是绥粳8号产量为745.4 kg/亩,龙粳29产量为717.1 kg/亩。出米率最好的为龙粳36为71.3%,其次为龙粳31为70.9%,空育131为70.3%,垦糯325为70.2%。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空育131、龙粳20、龙粳21、龙粳24、龙粳25、龙粳26、龙粳27、龙粳29、龙粳31、龙粳33、龙粳34、龙粳35、龙粳36、龙粳37、龙粳38、龙粳香1号、绥粳3号、绥粳8号、绥粳9号、绥粳13号、绥粳5080、稼禾1号、稼禾314号、稼禾06-59、垦鉴稻6号、龙交06-2411、龙育0491、龙生01-030、垦糯325、黑稻30个品种(系)的丰产、稳产以及抗性,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结论为产量最高的为垦鉴稻6号产量为779.6 kg/亩,其次是绥粳8号产量为745.4 kg/亩,龙粳29产量为717.1 kg/亩。出米率最好的为龙粳36为71.3%,其次为龙粳31为70.9%,空育131为70.3%,垦糯325为70.2%。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空育131、龙粳20、龙粳21、龙粳24、龙粳25、龙粳26、龙粳27、龙粳29、龙粳31、龙粳33、龙粳34、龙粳35、龙粳36、龙粳37、龙粳38、龙粳香1号、绥粳3号、绥粳8号、绥粳9号、绥粳13号、绥粳5080、稼禾1号、稼禾314号、稼禾06-59、垦鉴稻6号、龙交06-2411、龙育0491、龙生01-030、垦糯325、黑稻30个品种(系)的丰产、稳产以及抗性,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结论为产量最高的为垦鉴稻6号产量为779.6 kg/亩,其次是绥粳8号产量为745.4 kg/亩,龙粳29产量为717.1 kg/亩。出米率最好的为龙粳36为71.3%,其次为龙粳31为70.9%,空育131为70.3%,垦糯325为70.2%。  相似文献   

4.
利用9个不同生态类型的59份粳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为单位进行双列杂交,配制303个组合,研究各生态类型和杂种主要品质特性。双亲中值和对照值的分析表明,各类型中华北粳、日本粳和韩国粳为亲本的生态组合不仅表现出较高的整精米率,而且高整精米率出现的比例大,高整精米率组配模式为西北粳×日本粳、华北粳×台湾粳、东北粳×韩国粳和华北粳×韩国粳。  相似文献   

5.
粳型水稻杂种优势生态型与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9个不同生态类型的50份水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为单位进行双列杂交,配制336个组合,研究杂种一代的对照优势和超中亲优势,以杂种优势值作为划分优势生态型的依据。结果表明,西北粳、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稻为优势生态类型;根据各生态型间的杂种优势值可以推测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粳具有穗数上的优势基因,西北粳具有粒数上的优势基因,非洲IRAT粳具有粒重上的优势基因;最佳优势杂种优势模式为韩国粳×日本粳、西北粳×美国粳和台湾粳×日本粳;杂种优势与形态指数差异的相关分析表明,各生态型间形态指数差异与其F1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水稻新品种的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娟  沈锦根  夏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396-6397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江苏省迟熟中粳新品系的产量、商品性、稳产性、抗倒性、抗病性和早熟性6个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与理想品种的加权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迟粳10>迟粳08>迟粳12>迟粳06>迟粳07>迟粳09>迟粳04>迟粳11>迟粳02>迟粳03>迟粳01>迟粳05>迟粳13。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适宜作救灾用的晚粳稻品种及最迟播种时间,在平湖试验点,当育粳2号为7月18日,原粳35为7月15日.在余杭试验点,宁粳3号、当育粳2号和原粳35分别为7月19日、7月19日和7月20日.在衢江试验点,9016、当育粳2号、宁粳3号和原粳35分别为7月22日、7月21日、7月20日和7月22日.在温岭试验点,宁粳3号、当育粳2号和原粳35分别为7月20日、7月20日和7月25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粳型优势生态型水稻中各品种(系)在Rf1a基因位点的差异,为粳型杂种优势群的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缺失设计引物Rfa-7F/Rfa-7R在粳稻恢复系中可扩增出957bp的片段,在保持系中可扩增出383bp的片段,对日本粳、台湾粳、韩国粳、巴西稻、美国粳、非洲IRAT粳、华北粳、非洲ITA粳、西北粳、东北粳、欧洲粳11个不同生态类型共60份材料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有14份材料是Rf1a/Rf1a基因类型,占所有材料的23%;日本粳、台湾粳、华北粳、西北粳和东北粳的所有材料是rf1a/rf1a基因类型,韩国粳、非洲ITA粳和欧洲粳有小部分材料是Rf1a/Rf1a基因类型,巴西粳、美国粳和非洲IRAT的大部分是Rf1a/Rf1a基因类型。【结论】粳型生态型水稻在Rf1a基因位点的差异,可以用引物Rfa-7F/Rfa-7R检测出不同基因类型,为粳型杂种优势群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于2012年在兴化市进行了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为推介符合本地区种植的粳稻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参试的14个品种,其产量、综合性状有一定的差异,本试验中连育粳2号、武运粳24、淮稻5号、连育粳1号产量较高,扬育粳2号、宁9108、宁9213、宁0212、南粳49、武运粳27居中,宁粳5号、扬粳9223、扬粳805、武运粳21产量一般。  相似文献   

10.
正以粳型水稻品种龙粳21、龙粳25、龙粳31、龙粳35、龙粳36和绥粳8为试材,采用不同的株距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龙粳36和龙粳21都是株距在10cm时着粒密度较大,龙粳25、龙粳31、龙粳35和绥粳8是株距在14cm时每穗粒数较多,着粒密度较大;龙粳36、龙粳25、龙粳31和绥粳8株距在14cm时理论产量较大,龙粳21株距在10cm时,理论产量较大,龙粳35则是株距在12 cm时,理论产量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适宜本地区种植的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本文以水稻品种南粳46为对照,通过对10个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开展田间示范种植比较,对其生育期、产量和米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生育期,南粳3908、南粳香糯、南粳L19、南粳L20、南粳晶谷和南粳8911等品种相对适中,适宜在本地区种植;(2)水稻产量,南粳8911、南粳香糯、南粳晶谷和南粳3908等品种相对较高;(3)稻米综合食味值,南粳46、南粳8911、南粳9058、南粳L20和南粳香糯等品种相对较高。因此,综合考量水稻生育期、产量和稻米品质等性状,粳稻品种南粳8911和糯稻品种南粳香糯,这两个水稻新品种示范种植表现较优,较适宜在镇江市及周边类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湖北省"籼改粳",明确3个不同类型粳稻在湖北省粳麦生产区的生态适应性,以甬优4949、鄂香2号等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设置4个播期,研究播期对3个类型粳稻产量、生育期、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3个类型粳稻随着播期推迟,其生育期缩短,各生育进程加快,产量不同程度下降,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利用率和日照时数利用率均呈下降趋势。根据3个粳麦生产区温光资源条件和小麦腾茬时间,初步确定了3个粳麦区适宜粳稻品种类型和播种期,襄阳适宜选用的粳稻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和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孝昌适宜选用的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和中熟中粳;江陵适宜选用的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优质单季晚粳水稻新品种的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表现,为其在无为县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年开展了单季晚粳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1、武育粳35号、青香软粳、镇稻656等品种生育期较适宜,抗性较强,丰产性好,宜在无为县作为单季晚粳主推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旱育模式及叶龄跟踪技术进行栽培管理,研究龙粳20,龙粳26,龙粳29,龙粳31,垦鉴稻6号等五个品种(系)的生育期,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对比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表现较好的品种依次为龙粳31、龙粳29、龙粳26、垦鉴稻6号、龙粳20  相似文献   

15.
南粳2728是以武粳15为母本、南粳5055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良食味中熟中粳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特性。本文介绍了南粳2728的特征特性,总结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育壮秧、适时移栽与合理密植、适宜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南粳2728在江苏淮北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合安庆地区推广的粳稻新品种,为安徽高产、优质的粳稻新品种的选育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以安庆市稼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新育成的12个优质高产新品系为试材,以当粳8号和宣粳2号为对照(CK)开展筛选试验,试验采用中、晚2季种植,对参试品系在一季中粳和双季晚粳种植中的生育期、田间抗性、产量和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徽香粳77在作一季中粳种植中产量为781.3 kg/亩,较对照当粳8号增产11.84%,在作双季晚粳种植中产量为669.5 kg/亩,较对照宣粳2号增产9.40%,作中粳和晚粳种植中其综合性状表现均较好,可作为优质香粳稻新品种在安徽示范种植。徽粳糯115在作一季中粳和作双季晚粳种植中产量相当,在晚粳中产量居第一,并且作晚粳种植米质比作中粳优,因此可作为优质高产的双季晚粳稻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在苏中沿江地区的推广应用,以南粳5055为对照,对引进的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南粳5055、宁粳8号和南粳3908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2019年优质食味水稻示范推广品种,南粳46可作为特优质稻米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18.
2019年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9年度,江苏省种子管理站针对近年来新审定的19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丰粳1606产量最高,其他依次为沪运粳4326、扬粳3491、扬辐粳9号、南粳52等。  相似文献   

19.
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播期与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播期及品种类型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个品种类型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表现及温光资源利用特点。【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籼>中熟晚粳。随着播期推迟,5个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等。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减产幅度表现为中熟晚粳>迟熟中籼>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同一播期各品种类型水稻之间产量差异有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大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类型水稻的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按生育期长短分为两类,对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及迟熟中籼影响较小,对生育期较长的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及中熟晚粳影响较大。对不同播期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进行初步分类为:5月中旬应选用早熟晚粳,搭配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月下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早熟晚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6月上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6月中旬应选用中熟中粳。【结论】随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稻麦两熟制与热量条件因素,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应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江苏省杂交中粳与常规中熟中粳水稻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利用2013—2016年江苏省杂交中粳和常规中粳区域试验数据,对新选育的杂交中粳与常规中熟中粳品种的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中熟中粳相比,杂交中粳组合表现为植株高大、穗大粒多,但穗数较少、结实率偏低;主要品质性状表现为整体水平低于常规中熟中粳品种,但在整精米率和粒型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粳稻育种的改良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