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桉树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桉树具有生长快、成材早、繁殖容易、用途广、抗病虫害等优点。我省原种植较多的桉树有蓝桉、赤桉、大叶桉、直干桉、柠檬桉等,为了扩大树种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我省各地区发展适宜的桉树种类,我  相似文献   

2.
云南主要桉树害虫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我省桉树主要造林地区部分市县的调查资料,整理出蓝桉、直干桉、大叶桉、赤桉、柠檬桉等常见桉树上的害虫名录32种。旨在摸清我省主要桉树害虫的种类和分布。为防治桉树的虫害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六个桉树种类的硫酸盐浆粕”在一间实验室里,人们对生长在巴西的柳桉(E·saligna),巨桉(E·grandis),兰桉(E·globulus),迪格斯桉(E·decaisneana),多枝桉(E·vimiualis)和大叶桉(E·nobusta)等六个不同桉树种类进行了木材的硫酸盐浆粕性质的研究。发现除大叶桉(E·robusta)获得少量而低级的硫酸盐浆粕外,其余五种桉树都可获得较满意的硫酸盐浆粕。  相似文献   

4.
桉树冻害后恢复能成林成材姜景峰,姜晓装(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南昌330046)熊卫东(南昌市林业局)关键词:桉树,恢复生长我省普遍引种栽培了赤桉、大叶桉、细叶桉、窿缘桉、柠檬桉、蓝桉和直干蓝桉等100多种,历时92年。其中有10多种在赣南赣北都能长...  相似文献   

5.
“有了优质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桉树种类繁多(约700余种),易于自然杂交,产生自然杂种,为我们开展良种选育,利用自然杂种优势等都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我省大叶桉早期衰退,赤桉、二叶桉的干形不直,兰桉的树干弯扭等问题比较突出,应当通过良种选育的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桉树原产澳洲,生长迅速,经济价值高。我省引种桉树的实践证明,在适宜条件下,5—7年就可成材。具有快速生长、短期能够成材的优良特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但目前普遍种植的几个主要桉树种类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大叶桉虽前期生长快,树干通直,但早衰现象突出,减少木材产量。兰桉、赤桉、葡萄桉等虽生长  相似文献   

7.
桉树种类繁多,且易于天然杂交。为了进一步了解桉树的生长发育规律,特别是掌握其开花结实特性,为选育和繁殖桉树的优良品种提供资料,我们将一年来对所内兰桉(EucaIyptus gIobuIus)、曼腾桉或直干兰桉(E·maideni)、大叶桉(E·robusta)、赤桉(E·  相似文献   

8.
桉树是世界上三大速生树种之一,衡阳地区1957年开始从广州引进大叶桉、窿缘桉、柠檬桉、赤桉、兰桉、细叶桉、直干桉等,试种在衡阳市湘江西岸,铁路、公路沿线,衡阳、祁东、祁阳等县,作风景树或行道树栽培。经过30多年的自然选择淘汰,逐渐适应本地区低丘岗地环境,能够成林成材的有大叶桉和赤桉。大叶桉大叶桉在我区引种栽培已30多年,虽经几度低温霜雪的侵袭,地上部份的枝叶  相似文献   

9.
我省引种桉树已有六十多年历史,最早引种的是蓝桉,其次是柠檬桉、多花桉、蜜味桉等,其它多数桉树均为解放后引种,为了摸清我省桉树种类、分布及生长情况,以便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发展、我所于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六年进行了桉树种类调查。据这次初步调查,我省现在桉树40余种(包括变种),广大群众积累了一定的栽培和利用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1973年和1974年,我所引种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直干桉(E.maideni)等34种桉树,定植后三年,生长正常。其中蓝桉、直干桉、野桉等三种生长迅速的占9%;004号桉,渐尖赤桉、大叶桉、柳叶桉等7种生长中等的占24%;其余生长较慢。但所有引种桉树,以第三年开始,高生长普遍加快。 1975年12月14、15日,昆明地区出现罕见的低温,这两天平均气温分别为-3.8℃和-1.6℃,最低气温分别为-5.4℃和-4.9℃。由于持续低温,造成引种桉树严重冻害,主干大部冻死,只有一种桉树未受冻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在相同立地和养分供给条件下,不同桉树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N、P、K)累积量及其分配特征,以1年生9种桉树(尾叶桉、窿缘桉、细叶桉、大叶桉、赤桉、巨桉、粗皮桉、托里桉、大花序桉)为材料,通过测定树根、树干、树皮、叶片、树枝5个器官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含量,了解养分吸收和分配情况,揭示生物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9种桉树总生物量最大的是赤桉,为711.20 g·株-1,其次是托里桉、粗皮桉、巨桉、大叶桉、细叶桉、尾叶桉和大花序桉,窿缘桉的生物量最小,为69.20 g·株-1。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为树干或叶片最大,树根、树枝、树皮次之。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为叶片最高,树干最低。9树种营养元素累积总量由高到低排序为赤桉(29)托里桉(29)巨桉(29)大叶桉(29)粗皮桉(29)细叶桉(29)尾叶桉(29)大花序桉(29)窿缘桉,各树种对3种元素累积量均为N最多,其次是K,P最少;9树种对N、P和K的吸收效率范围为分别为0.80%~7.69%,0.11%~1.32%和0.61%~10.38%;吸收效率最高的为赤桉,最低的为大花序桉,而其他桉树对各元素的吸收效率规律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正> 桉树(Eucalytus)原产于澳大利亚等国,约有600余种及变种,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桉属树种四季常青,树姿优美,其中多数为高大乔木,用途广泛,适应性强,其幼年期生长特别迅速,可在短期内达到较好绿化效果。桉叶能分泌芳香油,可以灭菌与净化空气,故既是速生优质用材、薪炭材树种,又是城乡及工矿区绿化的优良树种。我省自五十年代以来,武汉、恩施、宜昌、襄樊等地先后引种过多种桉树,如大叶桉、  相似文献   

13.
桉树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从其自然分布区来看,多属于亚热带型。一般要求年平均温度在15℃以上,最冷月不低于7℃—8℃,绝大多数的桉树不耐零下低温和霜冻。能耐绝对最高温40℃,又耐低温- 6℃的有:赤桉、大叶桉、野桉、细叶桉;较耐  相似文献   

14.
调查结果表明 ,桉树在引种驯化区域内 ,渐尖赤桉和薄皮大叶桉具有生长快、抗性强的特点 ,适合在宜昌区域内作为用材树种栽培发展 ;大叶桉、葡萄桉、细叶桉虽易受风折、雪折和冻害 ,但萌发能力强 ,适宜在本地区内进行矮林作业营造薪炭林或桉油林。  相似文献   

15.
供试的桉树品种有白桉(Eucalyptus alba)、赤桉(E.camaldulenesis)、柠檬桉(E.citriodora)、常桉(E.crebra)、粗皮桉(E.pellita)、大叶桉(E.robusta)、细叶桉(E.tereticornis)和剥桉(E.degluPta)等26个。试验在北特立托尔(Northern Territory)和附近西澳大利亚(Western Australia)最高降雨量的区域进行,研究为取得商品材的人工造林地上,不同桉树品种的生产能力。热带的松树有可能在曼尔维岛(MelviIle Island)深砖红色的土壤上较好地生长,而它们却  相似文献   

16.
引言在林业生产上,气候和土壤的因素除了影响产品的产量外,还直接影响桉树树种的种植选择。目前,在中国主要感兴趣的桉树种有: 柠檬桉(E.citriodora)、窿缘桉(E.exserta)、雷林一号(E.LeilinNO.1)、兰桉(E.globulus)、大叶桉(E.rob-  相似文献   

17.
桉树在华南地区,是一个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1890年左右首次引入广西,在其后的三、四十年间广泛引种于两广、福建和云南,比较成功的有柠檬桉、赤桉、兰桉、园角桉和大叶桉等。五十到七十年代是引种高潮,据1982年调查,共引进300多个桉种,其中栽培成功的有211种。早期引种的桉树,大都来自意大利、法国、英国及南亚一带。目  相似文献   

18.
观察调查广元市桉树的种类、分布与生长情况及产业化利用状况。发现20世纪60年代以来种植的大叶桉、小叶桉、细叶桉等在1976年发生历史上-8℃严重低温,而大部份冻死后的幸存者及后来种植的桉树在海拔450 m~600 m范围生长,胸径可达20 cm~50 cm。在广元大叶桉较小叶桉受冻害及风灾的影响大。2007年以来引种试验的尾叶桉等生长受冻害的影响。由于冻寒和风灾的双重作用。建议,探索桉树不耐寒机理,可进一步开展选育或引种适宜广元种植的耐寒、抗风、速生桉树品种试验,如北种南移,甘肃文县、陕西阳平关的桉树品种在广元试验种植,或高海拔低移;可在广元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种植适宜的桉树品种;研究和推广受冻害和风灾桉树的科学营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桉树在我国有上百个品种,常见的也有数十种。这数十种中有种粒细小、肉眼难辨的赤桉、大叶桉、窿缘桉等;有种粒大小、颜色、形状相似的蓝桉、直干按、双肋桉等。这些种子由于细小难辨,形状、大小相似,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叶碟法测定黛袋蛾对3种不同桉树的取食嗜好,并通过单头饲养试验,测定黛袋蛾4龄幼虫对3种不同桉树的转化率和利用率.结果表明:黛袋蛾幼虫喜食尾叶桉叶片,其取食量大小顺序为尾叶桉>大叶桉>窿缘桉.黛袋蛾幼虫对桉树叶龄也具有选择性,对尾叶桉成熟叶的取食量是嫩叶的2倍多.试验结果还表明:黛袋蛾4龄幼虫对尾叶桉的利用率和转化率较高,而对大叶桉和窿缘桉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相对较低.黛袋蛾对不同桉树的嗜食差异,是桉树人工林营造中合理选择树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