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248在海南省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杂交水稻特优248的特征特性,并从播种、育秧、大田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面全面介绍了特优248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宜海南东方本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引进12个优质水稻品种(组合),从株型、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都在120~150 d,其中特优131和赣优157的生育期较长,特优3301生育期最短,比对照特优5511短30 d;水稻品种Ⅱ优1268、赣优157、特优3301产量较高,其中赣优157产量最高,实测产量增幅最大,达10.3%,特优3301与其他品种相比实测产量增产幅度也较大,达7.5%;T优551的整精米率达到最大值,比两优1303高44.6%,直链淀粉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水稻品种;主成分分析得到影响产量和品质共4个主要指标得分,其中特优3301、特优1366和赣优157在产量较为突出,而从水稻的品质因子可看出特优131、特优3301、T优551品质较佳,综合得分特优3301最高,为1.07。综上所述,特优3301无论是在产量还是在品质方面变现较好,适宜在海南省东方市种植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水稻品种在布隆迪不同生态点的种植表现,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为我国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在非洲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多点鉴定的方式,以布隆迪水稻品种V18为对照,对我国7个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抗病性等进行评价与鉴定.同时,利用布隆迪水稻品种V18和TOX,以当地传统大田种植方式为对照,进行不同栽培模式研究.[结果]在生育期方面,与对照V18相比,IMBO试验基地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生育期较短,MOS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和特优831的生育期较短,两地均表现为多数参试品种比对照V18趋向于早熟.在产量方面,IMB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产量分别较对照V18增产18.97%、24.14%、25.86%、50.00%、31.03%、29.31%和24.14%;MOS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产量分别较对照V18增产37.04%、29.63%、14.81%、33.33%、33.33%和33.33%.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特优63、特优649和特优7571的综合抗病性较强.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以实际产量为选择依据,插秧行间距20 cm×15 cm是较适合TOX品种的种植方式,插秧行间距20 cm×20 cm是较适宜V18品种的种植模式.[结论]综合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因素,筛选出适宜布隆迪种植的水稻品种特优649和特优7571.此外,采用适宜的栽培方式可有效提高布隆迪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特优801是汉中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育恢复系特早801为父本、不育系T818A为母本配组选育的三系中籼优质早熟杂交新品种,2011年通过审定。镇巴地处陕南秦巴山区腹地,该地区积极引进筛选早熟水稻新品种特优801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稳定了中高山水稻种植面积,探索研究总结无公害水稻高产技术措施,筛选填补了镇巴中高山优质水稻品种的空白,增加了生产效益。笔者从水稻培育壮秧开始,到移栽、施肥、田管、病虫害防治等,详细介绍了水稻特优801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良法,充分发掘特优269水稻的高产潜力,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对特优269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的增加,特优269生育期、分蘖数呈增加趋势。因此,特优269产量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施氮量为纯N 255 kg/hm~2。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稻抛秧技术进行杂交水稻制种具有省工、节本、早发、高产、高效、节约秧地等优点。根据特优837的亲本特性及广西南宁周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抛秧经验,介绍特优837抛秧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开展水稻机插秧品种筛选试验及示范,筛选出适合陕南平坝丘陵不同茬口水稻机插秧品种特优801,并集成配套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阐述了特优801水稻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总结了其绿色高效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期播种、培育壮秧、带药机插、加强肥水管理、加强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适时机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DTOPSIS法)对13个供试水稻品种的13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特优32、Y两优粳-9、湘优1011、中1优/520、灵丰896、两优1086等6个品种的Ci值大于对照特优7118,综合表现优于对照特优7118;而特优891、里优891、特优638、两优1255、爽优808、特优3528等6个品种的Ci值小于对照特优7118,综合表现差于对照特优7118。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广西品种审定、推荐参加全国南方区试等提供科学依据,加速当地水稻优良新品种的推广。【方法】对12个水稻新品种(组合)进行品种区域试验,试验共设12个处理,以特优7118作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各参试组合全生育期为123-134d,除中智优161和JK-439分别比对照特优7118(CK)短1d和3d外,其余组合均比对照特优7118长,其中东两优814最长,比对照特优7118(CK)长8d;12个参试品种中有7个品种产量比对照特优7118(CK)增产,增幅在0. 03%-5. 87%之间,其中特优676、特优9983比对照特优7118(CK)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特优676、特优9983比对照特优7118(CK)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乾两优野丝占、中智优161比对照特优7118(CK)增产达显著水平,为初选的较好品种。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新组合“特优898”于2003年在云南涛源以每公顷18.50t的产刷新了当时世界水稻单产最高纪录。对“特优898”在云南涛源与福建龙岩两地种植的气象条件、考种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阐述了“特优898”在云南获得超高产的诸多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特优233的特征特性,为了深入研究其再生能力,以不同的栽培方法进行管理,探究出特优233再生能力的强弱,为发展水稻再生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特优233的特征特性,为了深入研究其再生能力,以不同的栽培方法进行管理,探究出特优233再生能力的强弱,为发展水稻再生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优势,根据4年试验和实践经验,总结了6行乘坐式水稻机插秧用于杂交水稻特优009制种的配套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用龙海市近两年来引进的水稻新组合"特优175"和"两优培九",与本地当家品种"特优63"进行对比,另外"特优63"还进行四种插植规格试验,旨在寻求当家品种"特优63"的最佳密植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1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17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特优玉3号是广西玉穗种业有限公司选育成功杂交水稻品种。阐述在容县连续3d种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产量表现,并从播种、移栽、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特优玉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特优玉3号是广西玉穗种业有限公司选育成功杂交水稻品种。阐述在容县连续3d种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产量表现,并从播种、移栽、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特优玉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镉胁迫下两种水稻GSH和GST应答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是水稻解毒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水培法研究了耐性不同的两种水稻(特优559和K优818)在不同程度镉(Cd)胁迫下GSH和GST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d处理导致两种水稻生物昔减少、Cd吸收积累增加,水稻根部Cd含量和积累量均高于地上部,但Cd从水稻根部向地上部的转运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耐性较弱的特优559的Cd转移率(S/R)随处理Cd浓度提高而上升,而耐性较强的K优818则恰好相反,将Cd更多地钝化在根部.两种水稻GSH和GST的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Cd胁迫使特优559的GSH含量和GST活性显著增加,而K优818的GSH在低浓度Cd处理时出现了小幅下降,但其GST活性变化与特优559相似,根部增幅更为显著.以上结果说明,水稻GSH和GST在Cd解毒和钝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其应答机制存在着一定的基因型差异,这可能与两品种GST同功酶的组成、表达和功能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选择出适合当地农户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2012年福建古田县大甲乡开展了优质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甬优9号"、"Y两优302"、"泸优5648"、"深两优5814"、"特优航2号"、"特优627"、"宜优99"7个水稻新品种表现为优质、高产、抗病,均可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特优627系宁德市农科所用龙特甫AX亚恢627杂交选育的基本营养型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德化县是稻瘟病的重发区,常年稻瘟病发生1万~2万亩,对产量造成较大影响。引进抗病、高产水稻新品种是确保水稻持续增产增收的最经济有效措施。于是2007年德化县引进特优627作中稻试种,2008年示范种植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