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对丸粒化玉米种子进行了3因素5水平的干燥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分别建立了在干燥过程中总能耗和干燥所需时间与风温、风速、介质加热时间之间的回归方程.通过对2个指标回归系数的检验,确定了影响干燥过程总耗能和干燥所需时间的因素主次顺序.通过优化计算,得到单指标和综合指标的最佳参数组合.运用评价函数法得到的最佳参数组合是热风风温38℃,风速5.4 m/s及介质加热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装置干燥均匀性和稻谷干燥特性,通过多因素试验,以干燥温度、滚筒倾角、滚筒转速为影响因素,以干燥时间和干燥速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指标对稻谷干燥特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干燥工艺对稻谷爆腰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稻谷干燥时间和干燥速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干燥温度、滚筒倾角、滚筒转速,最优干燥工艺为干燥温度55℃、滚筒倾角2°、滚筒转速40r/min。验证试验通过含水率均匀度K判定,最佳干燥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55℃、滚筒倾角2°、滚筒转速60r/min。在此条件下,稻谷干燥时间为191min,干燥速率为0.036%/min,稻谷含水率均匀度为99.6%,稻谷干燥效果最优。研究结果可以为稻谷变温均质干燥装置研制和工艺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响应面法优化苹果真空冷冻干燥的工艺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苹果真空冷冻干燥的单位时间内的生产率,针对其真空干燥工艺中3个主要干燥因素(干燥真空度、物料厚度和干燥温度),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数据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干燥因素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率之间的函数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苹果的较佳真空干燥工艺条件为:干燥室真空度71.12Pa、物料厚度11.45mm、加热板温度35.35℃,在此优化干燥条件下苹果的单位时间内的生产率为107.2 g/(h·m2).  相似文献   

4.
首先通过试验分析了漂烫预处理对香菜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然后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探讨热风温度、热风速度和铺料层厚度对香菜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之后又对香菜干制品进行复水试验,得出了香菜干制品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复水特性。结果表明:热风温度越高,热风速度越大,铺料层厚度越小,干燥速率越大,干燥过程所需时间越短;但是,过高的热风温度、热风速度和过小的铺料层厚度都会降低香菜干制品的复水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一种能将牡丹籽快速干燥且干燥后品质较好的方法,以延长贮存时间、保证榨油品质,对牡丹籽进行了微波干燥试验。试验选取微波干燥的加热时间、间歇时间和物料层厚度为试验因素,研究了牡丹籽微波干燥特性,并以牡丹籽的干燥速率、爆壳率和熟化率作为评价指标,对牡丹籽进行了正交试验,利用综合平衡法得到了牡丹籽微波干燥的最优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牡丹籽的失水过程主要处于恒速阶段,不同微波干燥参数对牡丹籽微波干燥特性有着不同的影响,当干燥时间为20s歇时间为60s,物料层厚度为2层时,可以在保证牡丹籽品质的前提下得到较快的干燥速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农产品优质节能干燥,针对转轮除湿再生能耗高等问题,进行了转轮除湿系统优化设计,设计了中低温可切换一体干燥机,构建分级冷凝再生模式,进行分级再生与香菇除湿干燥试验分析,研究优化干燥工艺,确定整机除湿能耗等作业参数。为了检验并提高分级冷凝作业性能,以再生加热温度、再生冷凝热量及干燥冷凝热量为指标,运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理论,对蒸发进风温度、再生进风温度、风阀开度3个影响分级再生性能的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通过数据分析,建立了分级冷凝再生模型,结合等值线图分析了上述3个试验因素对指标的影响规律,同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3个回归模型均高度显著,RSq均大于99%,模型可靠性高;在室温条件下,提高蒸发温度与再生进风温度有利于提升分级冷凝再生效果;与纯电加热再生相比,分级冷凝再生可降低能耗29.6%。香菇转轮除湿干燥试验表明,在相同干燥温度下,采用转轮除湿干燥比热泵干燥后的香菇品相好,干燥速率提升2倍以上,能耗高5.9%。  相似文献   

7.
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在东北农业大学干燥试验室薄层干燥试验台上进行了紫花苜蓿薄层干燥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选择热风温度、热风速度、干燥时间、初始水分为试验因素,采用四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单位热耗的回归方程,确定了以单位热耗为评价指标的紫花苜蓿薄层干燥的最优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基于免割收获的双行谷物脱粒装置。通过室内试验,以脱粒总损失率、含杂率为性能指标,对滚筒转速、滚筒出口脱粒间隙和脱粒元件总高度3个因素进行回归试验。同时,通过分析处理试验结果得到因素在试验范围内对指标的影响规律,优化并确定脱粒装置的最佳参数组合为:滚筒转速795r/min、出口脱粒间隙2 2 mm(入口脱粒间隙2 8 mm)、脱粒元件总高4 0 mm。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冻干室压力、加热板温度、预冻降温速率和物料厚度等因素对干燥前后物料体积收缩率及复水比2个指标的影响;在保证长根菇干燥品质的情况下,得到了长根菇冷冻干燥的最优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以新鲜红枣为原料,研究分析红枣干燥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逐个分析影响红枣干燥品质及香气的效果。试验先用热风干燥的干燥方式,在热风干燥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中分析影响力最大的几个因素—温度、湿度、风速、时间及红枣排密。试验数据温度为30、40、50℃,风速为0.4、0.8、1.2m/s,红枣排密为1 0、1 2、1 4 kg/m~2,研究在不同的干燥条件对红枣干燥速率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红枣干燥过程中,温度对红枣的干燥速率影响最大,而干燥热风风速影响表现最明显。分析可知:温度对红枣的干燥效果影响最大,风速次之,最后是红枣排密,选择合适的数据可以生产出品质表现最佳的红枣。试验可为红枣干燥工艺生产提供技术参考依据,进而优化红枣干燥工艺,提高红枣干制品的品质和价值,增加红枣种植户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籽薄层热风干燥的能耗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对干燥过程的能量消耗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基于干燥过程中能量消耗为水分蒸发消耗能量与物料升温消耗能量之和,建立了薄层热风干燥过程的能耗模型。将干燥过程中水分蒸发所消耗的热量处理为能量方程中的源项,并引入了活化能与能耗比的概念,得到了薄层热风干燥过程的温度场分布与总能耗变化情况。分析表明:活化能的计算值与理论值的偏差为9. 19%;薄层热风干燥过程中适当地提高干燥速率,可减少干燥时间和干燥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目前北方寒地玉米干燥加工中存在的干燥效率低、设备能耗大和干制品品质差等问题,利用自行设计的多级顺流式谷物干燥试验台,对北方寒地玉米多级顺流干燥特性和干燥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探讨热风温度、热风风速、干燥时间对设备单位能耗和干后玉米品质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将多目标综合优化,确定了干燥工艺的最优参数:热风温度103℃、热风风速1.5m/s、干燥时间100min。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有效地提高了干燥效率,降低了设备单位能耗及玉米干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达到了玉米保质干燥的目的。该研究旨在为北方寒地玉米干燥工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无空气干燥工艺参数对干燥速度和能耗影响规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风温和循环风速的提高干燥速度增加,温度对干燥速度的提高影响更为显著;随着风温和循环风速的提高能降低,在较高的温度下风湿对能耗的影响不显著;干燥室内的装料量增加,干燥速度加 能耗下降。  相似文献   

14.
半环对撞流干燥的流动与传热传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半环对撞流干燥过程中的流动与传热传质数学模型,针对模型各部分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合适的数值处理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不同工况下,模型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能较好地预测干燥过程中入口空气温度,载带率及物料初始含湿量等因素对干燥过程的影响。通过对模型计算和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半环对撞流干燥速率与降低干燥能耗和费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干燥设备处于更新换代关键时期。在干燥过程中,干燥设备对粮食籽粒造成的机械损伤不容忽视。为克服传统粮食干燥设备对粮食品质造成的不利影响,本研究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卧式旋转干燥仓。该设备的特点是低温干燥,整仓缓慢旋转搅拌粮食,以保证粮食干燥后含水率的均一性,有效降低粮食干燥过程中的机械损伤,确保粮食干燥品质。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设备的设计思路和优化过程,并通过系统性试验对优化前后设备的干燥性能进行验证。经过48 h的连续干燥试验,将35 t新收获的24%湿基的高含水率玉米干燥至15%湿基,干燥曲线光滑,干燥过程稳定,干燥后水分不均匀度小于1%,单位能耗约为0.19 kW·h/(1%水分·t)。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后的玉米含水率均匀,干燥过程能耗低。该设备为未来粮食干燥和储存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种子干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玉米种子果穗一次干燥工艺与果穗干燥和籽粒干燥相结合的二次干燥工艺进行对比试验及分析,得出了二次干燥工艺能够提高干燥能力近1倍,降低能耗及作业成本20%~30%,减少脱粒时种子破碎1%以上.试验证明:该干燥工艺可明显提高干燥均匀性、提高经济效益,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干燥技术,可为玉米种子干燥工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固定床花生换向通风干燥作业特性,为已研发的箱式换向通风干燥设备提供合适的花生干燥通风参数,以花生与空气间的传热传质为基础,建立干燥状态偏微分方程组,并以此为基础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干燥过程进行数学模拟,分析左右干燥室同时从下向上通风干燥时长、换向干燥阶段换向时间、单位体积通风量对干燥行为的影响,并采用均匀设计和综合加权评分法确定最优通风干燥参数。结果表明:从下向上通风阶段,热量主要用于花生加热和表层水分快速蒸发,下、中、上层物料干燥升温速度差明显,易形成较大水分梯度;换向通风干燥阶段,物料温度呈类波浪状波动,有效控制整床物料干燥均匀性。缩短从下向上通风时间,有助于降低耗能和水分差,但对干燥耗时和生产率影响较小;换向时间的改变对耗时、生产率、耗能、水分差影响较小;单位体积通风量的增加有助于干燥耗时、水分差的降低及生产率的提高,但耗能亦将快速增加。均匀设计和综合加权评分表明,含水率>25%阶段通风量1 394 m~3/(m~3h),含水率15%~25%阶段通风量838 m~3/(m~3h),含水率0.98,模拟仿真可准确描述干燥过程物料温度和含水率变化。为花生换向通风干燥设备改进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枸杞为对象,研究其在相同温度和湿度、不同强度直流高压电场下的干燥特性;检测干燥后枸杞的收缩率、复水率;测量高压电场和干燥箱干燥后枸杞内部多糖和维生素C含量;计算了舍伍德数、传质增强因子以及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采用10种常用的薄层物料干燥数学模型和3个统计参数对干燥数据进行了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在直流高压电场下枸杞的干燥速率明显比对照组的干燥速率大,在同一电压下枸杞的干燥速率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枸杞的干燥速率随着电压的提高而增加,单位能耗也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在直流高压电场下枸杞的复水率比对照组的复水率高,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直流高压电场下枸杞的复水率与对照组的复水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收缩率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压电场干燥比干燥箱干燥更好地保存了枸杞内部的营养成分。传质增强因子随着电压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关系,枸杞内部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增加。通过统计参数分析,发现所选的10个数学模型都可以用来描述枸杞在直流高压电场下的干燥过程,其中Midill and Kucuk模型最适合用来描述直流高压电场中枸杞干燥曲线的变化规律。高压电场影响枸杞表面的微观结构。这为优化直流高压电场干燥枸杞工艺,提高干燥效率和发展枸杞干燥技术提供了线索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优良的烘干技术可以保证红枣质量,提升红枣口感。传统晾干技术中红枣浆烂率较高,浪费较大,满足不了农户对红枣干燥的要求。光波设备在食品烘干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其以环保、节能、高效和杀菌等显著优势实现了食品烘干的新型工业化生产,将其应用于红枣烘干已成为一大趋势。为此,基于MSP430控制设计了红枣光波烘干机,运用模糊PID自动控制算法,准确控制红枣表皮烘干温度,将红枣有效烘干,并使红枣含水率控制在口感最佳的21%~23%,方便商户更好地储存。光波烘干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红枣口感与质量,且具有时间短、速度快、能耗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连续微波干燥活性米过程的质热传递模型,获得活性米微波干燥机内的温度和含水率分布,并在微波强度为1.16、2.75、4.34W/g的条件下,进行活性米温度和水分模型的实验验证,确定传热传质模型的正确性。模拟与实测结果表明:在连续式微波干燥机的干燥末段,温度上升较慢时相应控制微波功率,减少微波干燥的能耗;在干燥段后进入缓苏阶段,使活性米物料内外温度达到平衡,干燥效果更为均匀,又可以保证干燥品质。该研究对活性米的微波加热工艺及控制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