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0%吡丙醚EC对家蚕的毒性测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测定了10%吡丙醚对家蚕的食下和熏蒸毒性,结果表明:10%吡丙醚EC浓度大于1000倍时,对小蚕毒性较强,可致死;对大蚕有中毒反应,但不会产生急性中毒死亡。家蚕食下微量吡丙醚或受到熏蒸,龄期经过明显延长,会破坏家蚕的营茧功能,导致不结茧。  相似文献   

2.
在5龄蚕第3天起添食500倍、750倍、1000倍、1250倍不同浓度的蚕用蜕皮激素,试验结果表明:对家蚕的结茧率和虫蛹率没有影响;同一天添食不同浓度的试验区5龄经过没有差异。在蚕没有见熟时添食蚕用蜕皮激素,家蚕的5龄经过比对照会缩短16小时左右,蚕茧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会降低,一茧丝长短,解舒率低,净度偏低,丝质下降,蚕茧产、质量下降,养蚕效益降低。但在家蚕见熟5%时给蚕添喂蚕用蜕皮激素一次,浓度为1250倍,对蚕茧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可以促进整批蚕上蔟齐一,节省劳力,便于集中上蔟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室内食下毒性测定和田间残毒期试验结果表明:虱螨脲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LC50)为7.7972 mg/L,属于高毒级;5%虱螨脲乳油2 000倍、1 000倍和500倍稀释药液处理的桑叶间隔30 d后,饲喂3龄起蚕可使全部死亡,饲喂5龄起蚕的生命率和结茧率均大幅下降。虱螨脲在桑叶上的毒性残留较长,对家蚕具有累积毒性,毒性作用缓慢,供试浓度在3 d左右表现症状,食桑减慢,龄期经过延长,蚕体表皮破裂,中肠脱出而死。虱螨脲对养蚕生产具有高风险性,桑园附近农作物应避免使用含有虱螨脲成分的农药。  相似文献   

4.
EM是英文“有效微生物群”的简称 ,是引进日本先进技术生产的高科技生物产品 ,无毒副作用 ,不含化学成份和合成激素。EM沤制农家肥给桑田施肥和用 EM叶面喷施 ,桑树发病少 ,桑叶肥厚油绿 ,桑叶增产 2 5 %以上。EM喷洒桑叶给蚕添食 ,蚕儿食桑快 ,吃叶干净 ,提高桑叶利用率。蚕病少 ,结茧率高 ,茧质好 ,提高产茧产量 10 %左右。每张蚕种只需投入 5元钱 ,回报的效益却是 6倍以上。用法 :(1) 2~ 4龄蚕第二餐叶各龄用 10 0~ 2 0 0倍 EM原露溶液喷叶添食 1次。 (2 ) 5龄起蚕开始 ,每天用 5 0倍的 EM溶液添食 1次。注意事项 :(1)添食抗菌药…  相似文献   

5.
吡虫啉对家蚕的毒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吡虫啉对蚕的毒性试验表明 :4龄起蚕致死中浓度 (LC50 )为 2 71mg/L ,致死中量 (LD50 )为0 0 3 4 μg/头。 4龄起蚕连续添食吡虫啉水溶液试验表明 :0 0 0 71mg/mL( 1 4× 1 0 4 倍稀释液 )浓度吡虫啉连续添毒对蚕有明显的毒性 ,茧的经济性状也有显著地下降。 0 0 1 2 5mg/mL( 8× 1 0 4 倍稀释液 )吡虫啉连续添毒 1 2h的蚕 ,上蔟率为 86%,死笼茧率为 3 9%,鲜茧茧层率为 2 1 2 %,比对照区低 0 3 %,而持续添毒则表现为全部死亡。此外 ,吡虫啉对家蚕具有触杀和熏蒸毒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现代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家蚕基因资源库引进的丝胶茧品系,采用杂交及系统选育的方法,成功育成5龄熟蚕上蔟只结丝胶茧的家蚕品种桂蚕6号.该品种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的成绩是:结茧率92.40%,裸蛹率4.20%,虫蛹生命率94.73%,强健性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仿,营丝胶茧率10...  相似文献   

7.
省力化高效饲养是现代柞蚕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秋柞蚕生产中常用的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需要将5龄幼虫集中移入窝茧场,为减轻5龄期集中移蚕的劳动强度,研究建立了一种省工省力的放养新方法,即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通过对秋柞蚕不同龄期食叶量的测算,确定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所需窝茧场的面积占全龄用柞园面积的70%~75%较为合理;测算2种放养方法窝茧期蚕体质量相差接近7倍,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比5龄期幼虫集中窝茧节省移蚕用工量近40%。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与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比较,收蚁结茧率和单蛾产茧量均略有提高,说明采用这种新的放养方法对柞蚕生命力无不良影响。采用一移四龄窝茧方式放养秋柞蚕具有省工省力的优势,适用于秋蚕期柞园捕食性害虫发生量较小的年份。  相似文献   

8.
分别在家蚕4龄眠起与5龄眠起时推迟饷食以及在5龄第3天进行饥饿处理,调查蚕体的生长发育、产茧和产卵情况,为制定新的家蚕共育模式技术规范以及一代杂交种生产的发蛾调节技术规范等提供试验依据。4龄起蚕推迟8 h饷食对幼虫5龄经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蛹体质量及蚕蛾羽化率、产卵量和良卵率均没有不利的影响;推迟16 h、24 h饷食,雌蚕的5龄经过延长及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蛹体质量等性状成绩显著下降(P0.05),对雄蚕的影响较小(P0.05)。5龄起蚕分别推迟8 h、16 h、24 h饷食,5龄经过延长,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及产卵量、良卵数量等均显著下降(P0.01)。5龄第3天幼虫分别饥饿12 h、24 h,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蛹体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饥饿48 h后结茧率显著下降(P0.01),雌蚕和雄蚕分别仅为60.67%、42.66%。依据试验结果建议:农村养蚕如采用集中共育至4龄起蚕的模式,为方便共育蚕的分发配送,可适当推迟4龄起蚕的饷食时间,但推迟时间不应超过8 h;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可将4龄起蚕饷食时间推迟8~16 h,调节对交品种发育进度;无论丝茧育还是种茧育,均不宜使旺盛生长期的5龄幼虫遭受饥饿,需预先调节好桑叶的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EM菌剂在蚕桑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于春蚕期按常规根外追肥的方法,对桑树喷施EM菌剂,并用EM喷施叶饲育5龄蚕.结果:(1)用EM喷施叶饲蚕,对5龄经过、结茧率、上茧率和健蛹率均无不良影响,而产茧量提高了1~6%;(2)5龄蚕给与EM喷施叶,能改善茧质,全茧量提高3~5%,茧层量提高2~4%,而对茧层率影响不大.试验认为,采用0.2%EM菌剂3眠、4眠2次喷施的桑叶饲育5龄蚕,其增产和改善茧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家蚕不同发育阶段对微粒子孢子的感染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蚁叠至5龄末期不同发育阶段,经口食下一定量的微粒子孢子,均可使蚕感染发病,发病率的高低与食下微粒子孢子数量呈正相关。同一龄期,起蚕比食桑24小时后的蚕对微粒子孢子的感染发病率高。蚕在1龄期食下大量的微粒子孢子,则全部在幼虫期发病死亡,无结茧个体;食下量较少可结茧化蛾,但蛾的微粒子孢子检出率可高达71.43~100%。4龄后期至5龄末期(5龄6足天)食下微粒子孢子虽在幼虫期内不发病死亡,能结茧,但在死蛹和蛾中微粒子孢子检出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韦廷秀 《广西蚕业》2003,40(1):49-49
由多化性寄生蝇的幼虫(蛆)寄生引起的蚕病,称蝇蛆病。其症状是:当蝇产卵在蚕体的环节皱折处,卵经1~2天即孵化成幼虫,在幼虫钻入蚕体后,蚕体皮肤上产生不规则的黑色病斑,黑斑内有幼蛆,被寄生处环节常肿起、弯曲,3、4龄蚕被寄生后在大眠中不能蜕皮变黑而死,5龄蚕前期被害后出现早熟蚕,一般虽能结茧或结薄皮茧,但都不能化蛹而死于茧中,五龄后期寄生的蛆体常在蚕儿结茧后发育成熟,咬破蚕的皮肤、茧壳钻出,造成蛆孔茧,不能作缫丝原料。  相似文献   

12.
仝德侠  赵淑英  李仕亚  董辉 《中国蚕业》2011,32(3):21-22,45
通过“灭蚕蝇”不同用法对家蚕蝇蛆病防治效果的试验发现,适当提高“灭蚕蝇”使用浓度和施药次数,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灭蚕蝇”对家蚕蝇蛆病的防治效果,且不会因增加“灭蚕蝇”使用剂量造成家蚕农药微量积累中毒而增加不结茧蚕的发生。400倍液添食、250倍液体喷,4龄蚕体喷1次、添食2次,5龄蚕添食3次、体喷3次,防效最优;家蚕4眠...  相似文献   

13.
皓月×菁松早春全龄人工饲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4龄人工饲料、5龄用豆腐渣加工的人工饲料,开展早春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调查显示:1~4龄蚕发育整齐度为92.03%;因5龄中后期发生了血液型脓病,5龄减蚕率为34.34%,蚁蚕上蔟率为60.43%,蚁蚕结茧率为21.75%,盒种平均产茧7.92 kg,茧丝长837.9m,解舒率61.73%,茧丝纤度2.722 dtex,清洁96.0分,洁净95.50分.虽然在试验过程中,因豆腐渣的质量问题出现了一些挫折,但从总体上看,用豆腐渣作原料加工的人工饲料适口性好,蚕儿食欲旺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有色茧色素物质在蚕体内的代谢机制,检测了有色茧主要色素物质的含量及其在家蚕5龄幼虫不同时期中肠、血液、丝腺组织中的消长变化,分析色素物质从中肠进入血液再转运到丝腺的时序差异。有色茧中,黄茧的色素以类胡萝卜素化合物为主,绿茧的色素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家蚕5龄幼虫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的含量均呈现龄初低、龄末高的趋势,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肠>血液。2种色素物质含量变幅最大的是后部丝腺组织,结黄茧蚕和结绿茧蚕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增加406.55%、202.50%,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分别增加211.80%、250.84%。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绿茧蚕大于结黄茧蚕,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黄茧蚕显著大于结绿茧蚕,与在不同颜色蚕茧中检测到的2种色素物质含量一致。研究结果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积累较多,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丝腺组织中积累较多;丝腺组织中2种色素物质的含量与茧色密切相关;来自桑叶中的2种色素物质经中肠消化吸收后,再通过血液进入丝腺组织并产生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亚致死剂量茚虫威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浸叶法对家蚕2个龄期(分为2龄至3龄末染毒,4龄后改喂无毒桑叶和5龄染毒两个龄期)饲喂染毒桑叶,调查茚虫威对家蚕眠蚕体重、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量和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2龄至3龄末时期饲喂毒叶对眠蚕体重和熟蚕体重无显著性影响.5龄时期饲喂毒叶能够显著降低熟蚕体重,并且5龄摄入药剂比2龄至3龄末摄入反应更为明显.茚虫威对家蚕结茧化蛹功能无直接影响,凡是能存活并结茧上蔟均能正常化蛹.同时茚虫威对家蚕茧质和蛹重的影响表明,2龄至3龄末染毒时期,各处理组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蛹重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影响.5龄染毒时期,3个高浓度处理组(0.156 mg a.i./L、0.233 mg a.i./L、0.350 mg a.i./L)雌雄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蛹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并且茚虫威对家蚕吐丝结茧功能的影响无雌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添食壳聚糖对家蚕若干饲养成绩的影响,以家蚕一代杂交种菁松×皓月为试验对象,采用桑叶喷洒壳聚糖溶液的方法,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调查家蚕4龄起蚕死笼率、4龄起蚕结茧率、4龄起蚕虫蛹率、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结果表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壳聚糖,当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可以缩短家蚕幼虫的龄期经过、提高4龄起蚕生命率;4龄起蚕虫蛹率比对照提高了1.07个百分点以上,普通茧百分率比对照提高了0.55个百分点以上;茧层率、总收茧量、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也均优于对照,但是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对桑粉虱的防治效果及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采用叶片浸渍法和田间常规啧施法测定了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对桑粉虱卵、成虫的防效及施药后不同时间的桑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试验室中稀释3500倍液的对桑粉虱卵的孵化抑制性最强,处理后120h的孵化率为1.78%;稀释5000倍液的次之,120h后的孵化率为13.46%。田间施药后7d对桑粉虱的防治效果是3500倍〉5000倍〉10000倍;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对家蚕的毒性是1250倍〉2500倍〉5000倍液,喷药后5d的桑叶对家蚕添食的中毒率分别为61.11%、46.67%和3.33%,但药后8d的桑叶对家蚕添食无中毒蚕现象,药后11d的桑叶饲喂家蚕,能显著降低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药后14d的桑叶对家蚕和茧质均无影响。因此,桑园中使用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桑粉虱时,可稀释3500倍喷施,施药后14d方可采叶饲喂家蚕。  相似文献   

18.
萘啶酮酸对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现行夏秋用蚕品种两广二号为材料,4、5龄期经口定量添食萘啶酮酸,5龄饷食经口接种BmNPV,调查蚕的发病率、结茧率和茧层率。试验结果表明萘啶酮酸对家蚕血液型脓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使发病率降低40%,并且对养蚕生产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9.
在上一报已经叙述过将抗保幼激素物质中的一种咪唑化合物散布于桑叶或混入人工饲料,能使蚕3眠化而结小形茧。特别是在3龄和4龄期投与咪唑化合物时,几乎能诱导出100%的3眠蚕,因此,指出了在细纤度茧丝的生产上,能够利用的可能性是高的。而且这种眯唑化合物若在5龄期投与时,几乎没有看到象1~4龄投与时会给眠性和化性带来的那种影响,显示了与投给保幼激素时大致相同的增茧效果,但对于其机理还未查明。今次叙述关于投与咪唑化合物对茧的数量性状和茧丝质以及对投与蚕的产卵性和下一世代蚕的成长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Ⅲ、生理学1.发育A、生长幼虫期,蚕体重的增加很显著,各龄体重逐渐增长,特别是在5龄期.结茧前1天或1.5天,体重达到最大值,为蚁蚕的12.000倍、不同器官体重增加方式,依蚕发育的阶段而异.5龄期绢丝腺发育极迅速.例如,在第1、2、3、4和5龄期间丝腺生长,分别为20,6,5,6和40倍,最后约占体重40%.另一方面,在5龄期间中肠仅增长1.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