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研究了渝马铃薯3号原原种的不同种薯大小对其植株性状和原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原原种薯大小对渝马铃薯3号原种生产的主要性状株高、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有明显影响,表现出随原原种薯大小的增大,其株高、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增加,单株薯重提高;而商品薯数量占比和商品薯重量占比与原原种薯大小无关。本研究表明,渝马铃薯3号原种生产应选择5g及以上的原原种作种薯,以保证获得较高的原种产量。  相似文献   

2.
毛豆品种的农艺性状鉴定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引进的19份毛豆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底荚高、单株粒数、株高、单株产量、主茎节数、茎粗、生育期。2)单株产量与百粒重呈极度正相关,与底荚高、主茎分枝数、茎粗、单株粒数呈正相关,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呈负相关。因此要增加单株产量,首先要考虑选择百粒重大的品种,其次是选择茎杆粗壮,主茎分枝数及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引进的9份大豆优良种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对1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中的茎粗、单株粒重经方差分析达显著水平,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总荚数、秕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等性状经方差分析达极显著水平;(2)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秕荚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底荚高度、每荚粒数、百粒重、株高、茎粗、产量、主茎节数、出苗至开花、开花至成熟、生育期;(3)产量与生育期、秕荚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底荚高度、主茎分枝数、单株产量、每荚粒数、百粒重、开花至成熟的天数呈正相关,与茎粗、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出苗至开花的天数呈负相关。因此,要增加产量,首先应考虑百粒重大、单株生产力潜力大的品种,其次考虑底荚高度较低,每荚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6.0万、6.75万、7.5万、8.25万、9.0万株/hm~25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密度对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9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高度和单株主茎数呈增高趋势、主茎粗呈下降趋势。不同密度对马铃薯单株薯块数、单株产量和商品薯率有一定影响,而对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陇薯9号在张掖市种植的最佳密度为7.5万株/hm~2,在此密度下平均产量达62674.4kg/hm~2,单株结薯数达到7.7个,单株产量0.98 kg。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黄淮地区6个夏大豆品种(系)通过双列杂交保留下来的F_3代材料,研究大豆6个形态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主茎荚丛数和茎粗5个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而底荚高则存在非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和主茎荚丛数为部分显性,茎粗存在超显性现象.主茎节数和主茎荚丛数可能有相似的遗传特点.豫豆8号大豆带有较多的控制株高的显性基因,油84-30大豆带有较多的控制分枝和茎粗的显性基因,而尖顶大白角大豆控制主茎节数和美丛数的显性基因较多.  相似文献   

6.
甜荞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于内蒙古不同地区的地方甜荞品种24个、生产中推广品种3个,共计27份甜荞品种,进行了株高、茎粗、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千粒重、生育期和产量8个生物学性状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甜荞品种间,主茎节数和二级分枝数变异幅度大;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和一级分枝数4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可达全部信息的88.83%;种质资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地域特点表现明显,说明甜荞对环境条件的敏感度大.  相似文献   

7.
以定薯5号为试验材料,在马铃薯重茬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小整薯规格和药剂拌种处理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整薯播种比种薯切块播种处理出苗期和成熟期提前,株高增加,单株根数、单株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增多,出苗率、大中薯率和产量提高。与不拌种播种相比,药剂拌种播种处理的株高增高,单株主茎数、匍匐茎数和单株结薯数增多,出苗率、大中薯率和产量提高,用72%农用链霉素0.04kg+滑石粉2kg拌种50kg种薯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治效果最好,达到60.1%。  相似文献   

8.
张凤军  阮建平  王燕钧  孙海林 《种子》2015,(3):20-22,26
以敏感型品种大西洋和耐旱型品种定薯1号为亲本构建的185个F1分离群体为材料,研究了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2种环境条件下,该群体株高、茎粗、主茎数、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共6个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2种环境条件下,分离群体各性状分离明显,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是一个较为理想的QTL作图群体。分离群体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相关性状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以2013-2016年3轮贵州省马铃薯区试六盘水试点38个马铃薯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在相关性分析中,株高与单株块茎质量、平均单薯质量和大中薯率、单株块茎数与单株块茎质量、单株块茎质量与平均单薯质量和大中薯率、平均单薯质量与大中薯率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而主茎数与平均单薯质量和大中薯率之间均极显著负相关;生育期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而单株块茎数与平均单薯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间呈正相关或负相关,且未达显著水平;产量与株高、单株块茎质量、平均单薯质量和大中薯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关联度分析中,鲜薯产量与各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单株块茎质量大中薯率平均单薯质量株高单株块茎数出苗率生育期主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大中薯率、单薯质量和株高这4个主要性状与产量性状关联度较高,关联系数均大于0.7571,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马铃薯在高产栽培和新品种选育方面,选择主茎数和株高适中、单株质量大、平均单薯质量大和大中薯率高的品种(系)是马铃薯获得高产和选育高产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22份豌豆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荚宽>主茎分枝数>单荚粒数>荚长;关联顺序为:荚宽>百粒重>荚长>单荚粒数>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单株荚数。两种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影响豌豆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百粒重和单株荚数。通径分析表明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影响百粒重的直接性状为主茎节数,影响单株荚数的直接性状为单荚粒数和主茎分枝数,因此在筛选培育新品种时应注意考察主茎节数与主茎分枝数,以减少这些性状对产量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