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明清至民国时期任丘鄣州镇庙会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忠民 《古今农业》2006,(1):95-101
州镇庙会兴起于明万历年间,清康乾时期达鼎盛,近代以后总势趋衰。前近代鄣州庙会的酬神、娱乐、商贸功能并重;近代以后各功能皆有所弱化。该镇庙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晚清、民国政府对郑州大庙、庙会政策与明、前清时期相比骤变.这是该镇异于冀中其他县区庙会变迁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
丁德超 《古今农业》2008,(2):111-118
庙会市场是农村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近代以来,随着农村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乡村庙会分布随之日趋增多,集镇地区多有庙会,非集镇村落亦兴起庙会,同时庙会的商品交易功能也逐步增强。本文从农村庙会状况、组织管理、时间结构、个案分析、区域差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豫西北农村庙会市场的时代特点,以及其在地方农村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与全国大多庙会相异,川南天心庙会应其福泽范围有限,并不具备商业性质,故而更为传 统。通过对川南天心庙会前世今生历史变迁的回顾以及庙会场景的展示,得出庙会生死与乡村共同 体繁荣与式微之间的互构关系,归纳出林村天心庙会的三大特征,并认为复兴庙会文化本身就是乡村 公共性与乡村共同体的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农历11月7~12日是浙江衢州市衢江区峡川镇的庙会.附近三乡四邻的乡民和各地的商贩云集该镇,街道上熙熙攘攘,好不热闹?生产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给广大乡民提供了一个采购、娱乐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日本中古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的日本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变迁。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女权主义和女性地位逐渐成为人们维护的权益和关注的对象。这一觉醒或反悟,在日本文学历史长河中,也得到了体现。从生活独立到思想独立,女性形象在日本文学中的成长与变迁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6.
"庙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先秦时期的在宗庙中举行的隆重的政治活动,到秦汉时期的群体性祭祀,再到隋唐时期商贾根据寺庙定期的宗教活动、特别是神诞节庆之日举行的定期的贸易集市即"庙市",以至明清时期经济交流上升到了压倒一切的地位,庙会的宗教色彩日趋淡化,逐渐被"庙市"、"集市"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7.
结合近代的历史变迁与时代特征,以及公园的服务对象和使用功能、园林建设主体,探讨近代园林的特征,并剖析其内在影响因素,以期为近代园林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并为当今园林的营造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山东庙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至现当代,在吸收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又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庙会是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人们的经济文化活动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透过山东一些地区的庙会活动,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乡村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国家权力向民间社会的渗透和扩张;更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结构申的积淀,从而更好地发挥庙会的经济功能和旅游文化功能,为山东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经过近千年的时代变迁,至今仍是许多人的生存依靠。近代时期是中国社会变化最大、形态呈现最丰富的一个时期,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经历了封建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短短百年时间里,中国的社会形态几经转变,而随之改变的还有土地权力。近代地权转移对依靠土地生存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一方面对其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产生冲击,另一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龙塘村收集到的土地文书代表了这一区域的土地所有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对整个区域经济状态的影响,这对该地区经济形态的历史梳理和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斌 《农业考古》2015,(1):118-121
晚清时期,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影响了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造成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特殊的灾荒环境加上西学东渐的影响,造成民众心理的巨大变化。直隶是京畿重地,也是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地区之一。频繁的灾荒导致当地迷信崇拜心理进一步发展,造成"安土重迁"传统心理的变迁,也造成民众社会秩序观念的变迁。论述晚清直隶灾荒与民众心理的变迁,有利于从个案分析自然灾害与民众心理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11.
乾隆朝是清代最为兴盛的朝代,为巩固统治,乾隆帝强化了各方面的专制举措,在宗教方面,乾隆帝对道教的管理主要涉及道教度牒、宫观的修造、龙虎山张真人与道士娄近垣以及神乐观的改革几个方面。为限制道教势力的发展,他重新制定和实施新的道教度牒和道籍制度,颁发多条道教宫观的修造禁令,对神乐观进行 “去道教化”的改革。同时,他还对龙虎山张真人及道士娄近垣的地位和权力进行贬抑,强化清政府对道教的管控。这些举措与乾隆帝本人对道教的态度有一定关系,并最终影响到上层道教在清代中后期的衰落。  相似文献   

12.
康百万庄园始建于明末清初,是中原地区封建堡垒式建筑的典范之一。园内遗留有大量当时的家具,其装饰风格与题材特点鲜明,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从家具的装饰部位、装饰图案题材、装饰手法3方面出发,分别探讨了康百万庄园的家具装饰艺术的特征。希望能为有关明清时期河南地区古民居以及其家具艺术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877-1878
明清时期,江西农村生活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黜俭崇奢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农村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性消费方面。其原因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但明清时期江西地区出现的农民弃农经商的现象无疑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灵峰与西溪、孤山合称为西湖三大赏梅地,历史上先有寺庙后有梅花。宋、明时期灵峰青芝坞一带已有梅花的踪迹,但有关记载较少,而灵峰真正意义上的首次种梅被确定在道光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844—1846年),后毁于战火。宣统元年(1909年)周庆云在灵峰补梅300株。1988年灵峰探梅景点重建后开放,目前梅园占地3750hm2,共有5000株梅花,1200丛蜡梅。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平原地区宜农土地的垦殖基本饱和,人口继续膨胀,人均耕地日益减少,严峻的生存危机迫使人们大量涌入资源丰富、荒而未辟的广大山区,从而掀起山区开发的高潮,山区经济成为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从明清时期陕南地区的人口迁移及其成因的分析,探讨该地区农业人口增长的基本规律及农业开发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6.
明清丰城水灾与河工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ng&Qing Dynasty,Fengcheng flood disasters is very serious.Ming Dynasty,the time interval floods greater frequency low;Qing Dynasty,floods frequency volatility strong,after Jiaqing period,the flood of Fengcheng fluctuations decrease,but the sharp rise in the frequency,making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floods in Fengcheng disaster goes far beyond the Ming Dynasty.Faceing of the increasing floods,from private to official attention to the local community,in particular,the construction of emb...  相似文献   

17.
杨伟 《北京农业》2011,(6):133-135
盆景式插花源于唐代的"春盘"。是一种写景式插花,在明末清初,受绘画理论和盆景艺术的影响极为盛行,并成为清代主要的插花形式。盆景式插花因其既展示花材自然美态、又表现自然景色双重功能,满足了现代人渴望自然、亲近自然的心态,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高,同时还因其在艺术造型上追求一定的透视效果和深远的意境,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制作除遵循美学构图原理外还受花材、花材固定器及其定位、花材布局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田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299-20300
结合古籍中记载农事诗发展过程,即先秦时期零星、萌芽发展、秦汉至隋唐时期初步发展、宋代已臻成熟、元明清逐渐衰落阶段,并从3方面论述古代农事诗的现代价值,指出农事诗的整理和研究将对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历史、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北京寺庙园林的几种类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按园林位置、布局、功能的不同,将中国明清时期北京寺庙园林分成3种类型:(1)寺庙庭园,即以寺庙建筑为主,用树木,花卉、清泉、水溪、山石及台榭、亭廊点缀其间,如法源寺;(2)寺庙附属园林,即于寺庙外专辟独立园林,以园林为主,辅以建筑小品,如月河梵院及白云观;(3)山林寺庙,即寺庙设于风景区,寺庙与山水、森林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宗教与自然风景的结合,如潭柘寺、戒台寺等.本文结合上述3种类型的典型寺庙,论述其造园的手法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