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专用叶面喷剂的增产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水稻专用叶面喷剂的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植后7-10天喷施1次400倍专用叶面喷剂,可促进水稻发根早,返青块,叶色较浓绿,可提前3-5天分蘖,每亩增加分蘖3.8-5.0万条,有效穗增加2.0-3.0万穗,结实率提高3.3%-4.0%,千粒重增加0.30-0.76g,植株矮3.0-7.5cm,增产12%-14%,其增产机理为专用喷剂促进水稻根系活力,增加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灌浆期剑叶中C^14光合  相似文献   

2.
水稻苗期生长特性对不同浓度IAA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实验,在水稻苗期研究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生长素(3-吲哚乙酸,IAA)对水稻根系(根长、根重)、地上部(株高、地上部重量)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 IAA处理水稻1d-5d,对水稻苗期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处理时间延长至10d,1μM IAA处理水稻根长显著增加(p<0.05),增加了41.1%,对株高、根重和地上部重量无明显影响。随IAA浓度的升高,对其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与对照相比,10μM、25μM和100μM IAA处理根重显著增加(p<0.05),分别增加了39.1%、25.9%和17.8%;25μM-100μM IAA处理使株高和地上部重量显著降低,降幅分别在16.0%-20.7%和20.0%-36.7%之间,导致其根冠比随IAA浓度增加而增大。与对照相比,外源施加IAA(1μM -75μM)处理使水稻叶绿素a、b和总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增幅均在30%以上,以10μM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因此,外源施加适宜浓度的IAA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提高,促进植物光合效率,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3.
以叶面喷施的形式研究甜菜碱对抵御低温冷害的水稻秧苗期生长的影响,旨在为寒地水稻培育壮苗、齐苗技术提供依据。以稻花香为试验品种,设置甜菜碱0、10、20、30、60 mmol/L浓度,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一定浓度范围内甜菜碱,能缓解低温胁迫对水稻的危害,并提高水稻秧苗期的各项农艺指标;以甜菜碱浓度20 mmol/L最优,成苗率提高18.19%,苗高提高3.67%,SPAD值提高16.40%,根长提高8.82%,根系平均直径提高34.74%,须根数提高14.41%,根长密度增长率16.92%,总根系体积增长27.17%,根尖数增长34.18%,根总表面积增加16.13%,根系活跃面积增加43.39%;而当叶面喷施较高浓度甜菜碱(60 mmol/L)时,则对水稻秧苗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油菜素甾醇对水稻根系代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适当浓度油菜素甾醇(BR)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在黑暗与低温下效果最好。这与BR提高淀粉酶活性、根系活力及可溶性糖含量有关。分蘖期用BR进行根际营养,能提高根生长量、根冠比和根系活力,但叶面喷洒对根无明显效果。BR 还可提高水稻秧苗发根力,其最佳浓度低于α-萘乙酸(NAA)。杂交稻D优63和常规稻涪江二号根系对BR的反应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溶解氧质量浓度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生育中后期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4种不同基因型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溶解氧质量浓度对水稻生育中后期根系形态、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中后期高氧处理可显著增加水稻的根长和根条数,低氧处理对水稻根系的伸长影响不大,根条数有所增加,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高氧处理可显著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说明水稻生育中后期增加根际溶解氧质量浓度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有效延缓根系衰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复配壮秧剂对水稻机插秧苗根系形态及生理抗性的影响,为化控技术在壮秧上的应用及寒地地区高质量秧苗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龙粳31和龙稻21为试验材料,以单施壮秧剂为对照(CK),设6种复配壮秧剂(壮秧剂+调节剂)处理,各复配壮秧剂添加的调节剂及其比例分别为多效唑(MET,0.025%)、烯效唑(S3307,0.025%)、萘乙酸(NAA,0.002%)、胺鲜脂(DTA-6,0.001%)、脱落酸(ABA,0.005%)和CGR3(0.020%).探讨不同复配壮秧剂处理对水稻幼苗根冠比、根系形态及抗性生理指标的调控效果.[结果]不同复配壮秧剂对龙粳31和龙稻21株高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多数壮秧剂对二者茎基宽有促进作用,其中ABA和MET处理的茎基宽均高于CK.各复配壮秧剂处理的水稻根冠比均高于CK,ABA处理的两个品种根冠比显著高于CK(P<0.05,下同).各复配壮秧剂处理均可促进龙粳31根长增加;ABA和CGR3处理的两个水稻品种总根长和总根体积显著高于CK;CGR3处理对调控根系生长的作用效果明显,总根长、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和总根表面积均高于CK.MET处理可促进水稻根系SOD和CAT活性增加,降低根系中MDA积累,同时显著促进龙粳31根系中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积累;S3307处理显著促进水稻根系POD活性增加;各复配壮秧剂处理的龙粳31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DTA-6和S3307处理可显著提高龙稻21根系脯氨酸含量;ABA处理显著促进两个水稻品种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结论]施用复配壮秧剂整体可促进水稻幼苗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抗性,其中添加MET和S3307处理的作用效果显著,尤其以添加MET处理的作用效果更佳,可在今后壮秧剂的研发和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红良优166和Ⅱ优3027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缺磷诱导根表铁膜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缺磷处理下,两个基因型水稻的总根长增加,根表面积增大,根系增粗,根系活力升高;在缺磷处理下,两个基因型水稻的根表铁膜Fe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均在第7 d时达到最大,且Ⅱ优3027的根系铁膜Fe含量及其增加速度均高于红良优166的。表明Ⅱ优3027具有较高的根系氧化力,使其根表有更好的铁膜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红良优166和Ⅱ优3027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缺磷诱导根表铁膜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缺磷处理下,两个基因型水稻的总根长增加,根表面积增大,根系增粗,根系活力升高;在缺磷处理下,两个基因型水稻的根表铁膜Fe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均在第7 d时达到最大,且Ⅱ优3027的根系铁膜Fe含量及其增加速度均高于红良优166的。表明Ⅱ优3027具有较高的根系氧化力,使其根表有更好的铁膜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寻求合理调控旱作栽培水稻生长发育的理论依据,采用土培试验研究比较了覆盖旱作水稻与传统淹水栽培水稻生理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旱作后苗期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增加,叶片叶绿素a,b含量及其总量均显著增加,但两者比值不变,根系和叶片硝酸还原酶及硝态氮明显增加,光合速率显著降低。进入抽穗期后,旱作水稻叶片叶绿素a,b含量及其总量仍显著高于淹水处理,且两者比值比淹水处理低0.12,根系和叶片硝酸还原酶及硝态氮仍高于相应淹水处理,特别是旱作水稻根系累积大量硝态氮,光合速率接近。水稻旱作后内源激素变化显著,与淹水处理比较,旱作水稻孕穗期叶片ABA,根系ABA和根系GA1/3显著增加,叶片GA1/3,叶片iPA和根系iPA显著减少,叶片IAA略有增加,而汕优63根系IAA显著增加,85-15根系IAA,显著减少。进入乳熟期,叶片IAA,根系iPA和叶片GA1/3显著增加,叶片ABA和根系ABA均不同程度减少,根系GA1/3,根系IAA,叶片iPA的变化因品种不同而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移栽时不同程度断根对水稻根系性状的影响,为育秧方式的采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5个剪根处理,研究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新根发生情况、根分布、根长、根体积、根干重及根系活力。[结果]移栽时剪根可促进新根的发生与生长,对根系在垂直方向的伸长无影响。剪根处理降低了根系的干物质积累能力,但可以削弱生育后期根系对营养物质的消耗。移栽时根长度在1cm以上对根长、根干重、根体积无影响,且可以提高伤流强度。[结论]移栽时根系长度保持在1 cm以上的育秧方法可保证根系生长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1.
以纳米SiO2为硅源,以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农大18号"和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蒙古稻"为材料,测定了纳米SiO2对水稻抗瘟效应及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纳米SiO2处理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病情指数分别比不施硅处理下降了30.98%和51.03%,抗病品种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了54.93%,而感病品种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了73.47%。施硅减轻了病级和病情指数,增强了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在感病品种"蒙古稻"上表现尤为明显。水稻在施用纳米SiO2后,不仅可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大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使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强,而且可以增加新生根系的根数和最长根长,提高根系活力吸收面积,同时水稻叶面接触角增大,叶倾角减小,真菌附着减少,利于水稻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不同形态锑对水稻生长及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溶液培养试验(采用埃斯皮诺营养液),研究不同形态锑[Sb(Ⅲ)和Sb(Ⅴ)]对常规籼稻(丰美占)生长、根系形态以及不同部位S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b(Ⅲ)和Sb(Ⅴ)均对水稻生长有抑制作用,且Sb(Ⅲ)的毒性较Sb(Ⅴ)高。随Sb(Ⅲ)和Sb(Ⅴ)处理浓度增加,地上部分和根系Sb含量均显著增加,且大量集中在根系。水稻对Sb(Ⅲ)的转运能力较Sb(Ⅴ)强,导致Sb(Ⅲ)处理下水稻地上部分Sb含量高于Sb(Ⅴ)处理,根系Sb含量则相反。Sb(Ⅲ)的加入显著抑制大多数根系形态参数,包括根长、根面积、根体积、根尖数以及根分叉数;而仅20 mg·L~(-1)Sb(Ⅴ)能显著抑制水稻根面积、根直径、根分叉数。上述结果表明:Sb(Ⅲ)和Sb(Ⅴ)处理下,水稻能通过降低根面积和分叉数降低对Sb的吸收。随着Sb(Ⅲ)处理浓度增加,水稻细根比例从52.1%降低至41.5%,中等根比例从45.2%增加至55.2%,表明Sb(Ⅲ)处理下水稻能通过增加根系粗度来降低对Sb的吸收;而随着Sb(Ⅴ)处理浓度增加,水稻细根比例在52.1%~56.8%之间波动,中等根比例在41.7%~45.2%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13.
1,2,4-三氯苯和萘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水稻汕优63和武运粳7号为材料,在室外遮雨塑料棚下进行培养与处理,研究了1,2,4-三氯苯(TCB)和萘(NAP)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TCB和NAP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几乎无影响,对幼苗株高、根长、根数有显著抑制作用,在水培条件下,较低浓度的TCB(10mg.L-1)、NAP(20mg.L-1)可显著抑制根系的伸长生长,但低浓度的有机污染物促进武运粳7号根数增加;②低浓度的TCB和NAP对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影响较小,但高浓度的污染物则显著抑制根系活力,影响根的吸收功能;③两有机污染物均导致水稻幼苗叶绿素含量的下降,Rubisco酶活性也明显受到抑制;④叶片中ATP含量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而根系中ATP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⑤地上部和根系中丙二醛(MDA)含量均随有机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呈上升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水中微量的1,2,4-三氯苯和萘均会明显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这对水稻育秧期水质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根长可作为确定有机污染物发生事件的植物形态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6-BA处理对水稻根系中后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超级杂交稻根系早衰的解决方法,采用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三系杂交稻组合)与湘洲8号(常规中稻品种)3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于孕穗期和抽穗期进行20 mg/L 6-苄氨基腺嘌呤(6-BA)叶面喷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在孕穗期适当地喷施6-BA,能够增加其不定根数量,在抽穗期喷施能够减缓不定根的衰老,喷施6-BA,能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孕穗期、抽穗期单株不定根总长,促进前期根系最长根长的增加(后期效果不明显);激素处理能够提高水稻生育中后期的单株根干重和根体积.  相似文献   

15.
以金优527、昌米011、9优418和合系39共4种不同类型水稻为材料,研究了在西昌和雅安2种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密度对水稻根系形态的影响,分析了根系形态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生态条件、栽培密度对水稻根系形态各个指标的影响因水稻品种不同存在差异,西昌、雅安两地水稻产量和群体总根数、群体总根长、群体根干质量均呈正相关;西昌试验地与雅安试验地相比,水稻根系更发达,群体总根数平均多18.3%,群体总根长平均大13.8%,单茎根干质量平均高91.4%;水稻群体总根数、群体总根长、群体根干质量等群体根系形态性状对水稻产量起着决定作用,随着栽培密度增加,西昌和雅安水稻群体总根数、群体总根长、群体根干质量均增加.  相似文献   

16.
轻型化栽培技术和秸秆还田是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为研究轻型化种植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根系分布的影响,利用设立于2008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系统分析了耕作、种植方式和秸秆还田与否下连续3年的早稻产量和根系干物质、根系形态等指标。结果表明:浅耕处理的早稻产量为8000 kg/hm2,比传统深耕处理降低了23241 kg/hm2,降幅较小。虽然直播、抛秧和插秧的基本苗数不同,但是3种种植方式早稻产量没有明显差异。而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秸秆移除的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3年间平均增加了365 kg/hm2。在水稻根系方面,根干重、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均集中在表土层(0241 kg/hm2,降幅较小。虽然直播、抛秧和插秧的基本苗数不同,但是3种种植方式早稻产量没有明显差异。而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秸秆移除的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3年间平均增加了365 kg/hm2。在水稻根系方面,根干重、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均集中在表土层(05 cm),且呈现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的趋势。与深耕处理相比,浅耕处理在表土层的总根长和根尖数分别提高了23.34%和1.49倍,但3种种植模式没有显著规律。而秸秆还田措施显著增加了表土层的根系干物质,尤其是在浅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可以显著增加表土层的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这说明,在江西地区推广轻型化种植模式和秸秆还田措施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能够达到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7.
SOD模型化合物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7.87μmol·L^-1超氧化的歧化酶模型化合物浸种72h,并于低温胁迫前24h喷洒幼苗1次,能有效地提高水稻幼苗对5±1℃低温的抵抗力,促进低温腔迫后在25/18℃下的恢复生长。经处理的幼苗存活率提高21.6%,幼苗高度,根长和根数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水稻应用脱落酸浸种试验示范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3mg/kg脱落酸溶液对水稻浸种,可提高秧苗素质,增强抗病力,促进根系发育,根长可增加5.11%,根数可增加3.5%~31.5%,促秧苗早分蘖,增加有效分蘖,有效穗可增加5.3%~7.8%,增产率达7.5%~8.9%。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4,(6):110-111
为弄清中产稻田水平下,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情况,2010年4月在省农科院大棚开展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分蘖盛期时,以喷施吲哚丁酸IBA处理水稻根干重最重达到7.4g,比对照高出39.6%,在水稻成熟期时,喷施生长调节剂的3个处理根系各项指标(根干重、地上部干重、最长根长、根数量)都比分蘖盛期有所降低,成熟期水稻根干重最高的是喷施吲哚丁酸的处理4,平均根干重为3.6g,最长根长为36.7cm,平均根条数以处理3喷施吲哚乙酸最高,为253.4条。从各处理根系吸收面积及活跃吸收面积来看,以处理2和处理4根系活力最强,说明喷施萘乙酸和吲哚丁酸能够增加水稻根系活力。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较大,喷施吲哚丁酸处理4千粒重、有效穗数、穗实粒数都高于其余对照处理,喷施吲哚丁酸处理理论产量最高,达到642.5kg/667m2。  相似文献   

20.
用不同浓度的冠菌素对旱稻297和水稻越富进行浸种处理。研究冠菌素对旱稻和水稻幼苗的形态指标(干物重、株高、根长、根表面积、根系体积及侧根发生量)和生理指标(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10^-5mol/L)的冠菌素处理后旱稻和水稻幼苗的株高、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干物质积累量及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降低:而较低浓度(10^-8-10^-7mol/L)的冠菌素处理却促进了旱稻幼苗根系生长。提高了根系活力。促进了干物质的积累,对水稻幼苗根系生长(侧根发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初步认为用低浓度的冠菌素浸种培育健壮幼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