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食用菌菌种分离与保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的菌种制作是食用菌栽培的前提,纯度高、生命力强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取得丰产优质的先决条件。概述了目前食用菌菌种分离培养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如组织分离、孢子分离以及基内菌丝分离法等。建议依据分离的环境与材料的生理特性选择适合的分离方法,并将获得的优良菌种进行妥善保藏。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求得温饱,更多关注的是营养和食品安全。食用菌作为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理想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早在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记载,800多年前在浙江西南部已开始栽培香菇,200多年前在闽粤一带开始栽培草菇。我国对药用菌的利用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求得温饱,更多关注的是营养和食品安全。食用菌作为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理想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早在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记载,800多年前在浙江西南部已开始栽培香菇,200多年前在闽粤一带开始栽培草菇。我国对药用菌的利用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  相似文献   

4.
设施食用菌     
<正>核心提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食用菌栽培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真菌物种资源。同时,中国还是食用菌的生产及消费大国。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设施食用菌栽培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型产业体逐渐走进大众视线。因此,本期将从产业发展情况,食用菌生产的设施装备,特色菌种的栽培模式、种植技术等方面对设施食用菌进行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5.
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是最早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一,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记载.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求得温饱.更多关注的是营养和食品安全。食用菌作为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理想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早在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记载.800多年前在浙江西南部已开始栽培香菇.200多年前在闽粤一带开始栽培草菇。我国对药用菌的利用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就有茯苓、猪苓、雷丸、木耳等10多种真菌。  相似文献   

7.
正从事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仅从事栽培种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不办理《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但经营者应具备菌种相关知识以及相应的菌种储藏设备和场所,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母种和原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当事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报农业部备案。《栽培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  相似文献   

8.
新书架     
向您推荐——《麻类栽培》本书包括黄麻、红麻、苎麻、大麻、茴麻和亚麻六种麻类作物,分别对它们的形态特征、类型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收获、剥制、汇洗等作了较系统的介绍。(郎续纲等编著农业出版社出版定价0.30元) 农家副业指南——《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健康食品”。本书内容为作者多年工作实践的技术总结。全书介绍了食用菌的制种技术(食用菌的繁殖、菌种分离培养与鉴定;菌种的选育与保藏等)和蘑菇、香菇、黑木耳、  相似文献   

9.
保证食用菌菌种质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正确鉴定菌种种类;二是保证菌种纯度、长势和菌龄;三是扩大培养优质菌种。 一、正确鉴定菌种种类 最可靠的方法是做出菇试验,即小型栽培,根据子实体特征鉴别种  相似文献   

10.
珍稀食用菌的栽培,其效益可比栽培常规菌类提高3-10倍。本项目《食用菌珍稀菌种繁育及工厂化应用》是福州市科技局下达的项目,旨在有目标地开展珍稀食用菌菌种引进、筛选、选育和示范栽培;对珍稀品种进行小规模工厂化生产,为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及标准化栽培提供一定的雏形与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食(药)用菌栽培和利用历史悠久,历经几代人的研究和开发,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栽培技术与模式。林下营养价值较高或有药效作用的野生食(药)用菌的驯化栽培具有很大潜力,值得高度重视和探讨。该文总结和探讨了林下食(药)用茵栽培模式及其发展潜力,为推广食(药)用菌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温室中采取垄作(芹菜采用平畦撒播种方法),供试品种为“春甜三号”甜瓜、东农709番茄、八月绿菜豆、实心芹芹菜、长白大葱,研究设施中番茄、菜豆、芹菜、;匕葱与甜瓜轮作,对甜瓜根区土壤微生物菌落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豆-芹菜-甜瓜轮作根区土壤细菌菌落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O.05):定植后40、50d,菜豆一芹菜一甜瓜轮作根区土壤真菌菌落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P〈O.05);甜瓜连作处理根区土壤尖孢镰刀菌茵落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O.05)。综上所述,菜豆和芹菜与甜瓜轮作对甜瓜根区土壤微生物菌落数量有显著的影响,土壤从真菌型土壤向细菌型土壤转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进而推动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及行业的发展。随着食用菌的高速发展,食用菌的原料稀缺成为制约该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培养食用菌所用原料的来源、筛选和开发成为我国食品及农业等领域众多学者的主要关注点及研究方向。农林废弃物有着广泛的来源,如茶叶、果蔬、农林秸秆的加工副产品,并且其种类也众多,因此,农林废弃物是培养食用菌良好的基质。用农林废弃物生产食用菌,一方面可以缓解食用菌的原料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果蔬等农作物加工副产品随意处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压力,提高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本文拟针对近几年来农林废弃物培养食用菌进行综述,分析培养食用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并对农林废弃物培养食用菌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完善食用菌中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保障国内食用菌安全并促进出口贸易,对2016—2020年中国食用菌出口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的受阻情况及原因进行梳理,对比分析中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的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结果表明:2016—2020年,中国出口上述贸易国(地区)的食用菌被召回/扣留共计385批次,其中农药残留超标引起的占38%,原因主要是部分农药中国未制定残留限量标准或制定的残留限量标准与上述贸易国(地区)的农药种类和限量值不一致。从出口受阻及标准对比分析中国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主要存在以下2个问题:一是中国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实际生产用药不相符。7种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只有5种制定了相应的残留限量标准,而制定了残留限量标准的其他63种农药在食用菌上没有登记。2016—2020年,明确标明因为农药残留超标被扣留/召回的食用菌,涉及的农药共35种,中国仅制定了其中10种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二是中国制定的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种类、限量值与上述贸易国(地区)仍有差距。中国对食用菌已制定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有68种,虽然总数上超过CAC和美国且完全覆盖CAC,但是仍然有4种农药美国有残留限量要求而中国并未制定。此外,中国制定的食用菌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种类数量远少于欧盟和日本。中国与欧盟相比,并未区分栽培食用菌和野生食用菌,但是欧盟第一次未在食用菌的残留限量标准方面全覆盖中国。中国与上述贸易国(地区)的农药残留限量值也存在差异,部分限量值比上述贸易国(地区)宽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纵横发展整合路径,促进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为库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调研分析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同时根据产业整合文献,探索食用菌产业发展纵横整合路径。【结果】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食用菌上下游企业关联度较低,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需横向整合和适度的纵向整合。【结论】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应以“研究所+公司+合作社+农户”、农超对接模式为依托,深化食用菌产业纵向利益关联,整合区内各地优质食用菌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纵横延伸的区域食用菌^虬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背景,对我国现阶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其病害可能会对食用菌的生产造成重要影响。通过调查研究,对我国食用菌栽培地区的重要食用菌病害进行了归纳,并简要介绍了其检疫鉴别特征,为指导食用菌病害检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南方稻区早稻新品种生产试验沙县点试验结果表明:早丰优9号产量最高,比金优402 (CK)增产12.14%;陵两优22、荣优286、温814、荣丰优107、H750S/HY22比金优402增产2.06% ~7.04%.  相似文献   

19.
结合参加"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的学习体会,从"爱书之人"、"识书之人"、"修复艺术"、"保护利用"等方面论述了古籍修复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