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汛期分期是处理大型水利工程防洪与兴利矛盾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实现水库汛限水位控制、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省疏勒河中下游的双塔水库为例,根据多年的水文资料,应用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模糊分析法三种方法,对其汛期分期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目前水库汛期应为6月21日至9月10日,6月21日至7月10日为初汛期,7月11日至8月20日为主汛期,8月21日至9月10日为末汛期。与多年常规汛期比较,初汛期推迟了10 d,主汛期压缩了10 d,可为汛前合理春灌与防洪调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水文气象预报技术的发展为水库防洪调度动态控制汛限水位提供了可能。抬高水库汛限水位可提高水库兴利效益,但有一定防洪风险。该文基于贝叶斯定理与洪水预报误差特性,提出确定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上限的风险分析方法。以清河水库为实例,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上限遭遇设计频率洪水时,该文分析在不同洪水预报误差范围内,调洪最高水位超过各设计频率特征水位的概率,并应用贝叶斯定理得出各设计频率洪水发生时遭遇不同洪水预报误差的风险。结果表明,清河水库实施预报调度方式确定的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上限127.80 m是安全的。该文提出的风险分析方法弥补了目前预报调度方式风险分析中不能直接得知不同洪水预报误差的风险的不足,充实了水库调度风险分析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可供同类型水库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3.
水库运行方式是引起河流水文情势和水体热量变化的人为可控因素。选取两个不同类型的调节型水库,通过对比它们的水温实测资料和水温模型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类型水库对水温的影响特征。研究表明,对多年调节水库而言,在枯水年高水位时,汛期库区垂向水温呈稳定的3层分布,底层水温变幅较小,受水库调节,下泄水体水温过程相比天然河道坦化作用明显,彻底改变了天然水温季节性高低分明的正弦分布规律;在平水年低水位时,非汛期水库垂向水温分布为混合型分布,汛期为两分层分布,底部没有恒温层,下泄水体对河道水温影响较小;丰水年中水位运行对水温的影响介于前两者之间;对于年调节水库而言,在丰水年和平水年对水温的影响基本一致,而在枯水年升温期下泄水体升温与前两者相比明显滞后。因此,应关注不同类型水库运行方式对水温的影响差异,通过设置合理的水库运行方式可以避免对下泄低温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旱情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的旱情成灾情况,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展水库汛限水位研究、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强干旱规律及预测预报研究、节约用水、控制水体污染、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等干旱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5.
根据三门峡水库长期运行情况及库区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潼关高程变化的影响因素,对降低潼关高程的措施进行了研究。汛期不完全畅泄、低水位运行时间短、汛期控制水位发电、汛末过早蓄水、非汛期运用水位高是潼关高程抬高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枯水系列加重了潼关高程的抬高。改变水库运用方式是降低潼关高程的最重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河道整治工程、潼关河段清淤工程等对降低潼关高程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在不新建水利工程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三门峡水库等现有工程的潜力,可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提供后续动力,具有研究价值。该研究分析三门峡水库通过改建底孔形成双泥沙侵蚀基准面条件下的可能边界条件,考虑三门峡水库工程运用条件和入库洪水分期特点,分析拟定了三门峡汛期、非汛期抬高水位的方案,利用构建的三门峡水库泥沙冲淤数学模型和模糊优选评价模型进行方案计算分析与评价,提出了三门峡水库在降低侵蚀基准面的情况下最优运用水位方案,即按照前汛期运用水位308 m、后汛期运用水位312 m、非汛期最高水位321 m运行的方案,该方案与现状运用方案相比,2 600 m3/s以上增泄水量增加42%,电站发电量累计增加9%,湿地面积增加73%,评价的综合效益最优。研究成果对增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三门峡水库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洪水点据序列具有随机性、非线性、确定性和相似性,这些特性与分形理论研究的对象一致,因此可应用分形理论进行洪水分期的研究。以湘江流域为例,通过分析湘潭水文站洪水散点序列,计算容量维数,确定洪水分期数目,最终划定了湘江流域的洪水分期,并与传统洪水分期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分形分析法得到的湘江汛期洪水分期和传统方法结果基本一致,但分形理论计算较为客观,说明分形理论在洪水分期中是可行的,值得深入探讨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变化环境下辽宁南部石门水库的洪水资源化利用进行可行性探讨,并针对调度决策方案进行风险效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变化环境后水库汛限水位可抬升0.5 m,相比于变化环境前,水库目标风险效益平均可增加0.28亿元;同时考虑水库上下游防洪风险的前提下,变化环境后,水库的防洪风险均值增加0.085%,目标效益均值增加0.07亿元,最佳调度方案期主要应考虑在8月下旬~9月上旬期间。  相似文献   

9.
以文峪河水库站7月份的水文要素摘录为例,通过大量试算并综合考虑测站河流特性,选定了水位变率、水位变幅、流量变率、时距等控制参数及控制时段作为切入点,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文峪河水库站的摘录控制条件为:水位变率0.8、水位变幅空白、流量变率0.4、时距空白,加摘控制时段确定为7月10日8时至9月10日8时和10月25日8时至12月31日8时。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水库站摘录控制条件参数及控制时段的选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铁山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降水演变规律,为流域水资源利用以及铁山水库的调度运行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铁山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流域1968—2014年年降水、汛期降水和非汛期降水的演变规律。[结果](1)47a间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非汛期降水量均呈现不明显的上升趋势。(2)年降水在1987和2003年发生了显著性突变,汛期降水在1992和2003年发生了显著性突变,非汛期降水未发生显著性突变。(3)年降水和汛期降水存在29a左右的主周期,非汛期降水存在28a左右的主周期,各时期的周期基本一致。[结论]铁山水库各时期的降水演变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以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新兴社区为例对平原区洪涝灾害调查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在分析平原区洪涝灾害调查评价原理、特点及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灾害场次频率分析法和实测水面线反推法从低洼易涝和外洪威胁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告知预警和警戒预警雨量及水位预警指标;通过绘制地势图及H-F-V关系图,根据危险区划分标准确定新兴社区为洪涝灾害一般危险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玉米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域与相似类型划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模糊集论中的相似优选比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玉米种植区生长发育期间的温度和水分因子进行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域与相似类型的划分.这对于今后玉米生产规模定向发展与扩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水库消涨带水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涨带问题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生态难题,水库消涨带所造成的库岸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问题,对水库安全运行及水质危害明显。对深圳地区水库消涨带现状及生态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恶劣的库岸土壤环境和稀缺的两栖植物品种,是导致修复困难的核心因素。从水库消涨带可修复范围论证、水库消涨带类型划分着手,针对水库实际运行高水位和低水位及上下各2m高差范围提出了消涨带水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提出了"6类整地+6种两栖植物群落"的修复模式,采用工程辅助措施营造岸坡植被生长的土壤环境,选择适生两栖植物进行造林复绿,以实现库岸造林的高成活率和植被的高覆盖度。该修复模式在深圳地区尚属首例,可为深圳及南方红壤地区水库消涨带水土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针对三门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水位变动情况,借助RS、GIS技术对潼关以下库区1987~2002年间典型年的汛期和非汛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景观格局随水位变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河流与耕地面积在汛期和非汛期均呈减小趋势,而裸地的面积却逐渐增大,林地面积不论是在汛期还是在非汛期,其波动都不大。季节性淹水区内各生态系统除砾石滩地面积略有增加外,其他类型的面积均有所减少,受水位变动的影响较大;台地和阶地区内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草地和裸地面积有大幅度的增加,表明在水位变动的影响下草地分布的高程有所升高;其他生态系统类型受水位变动的影响不大。景观格局分析表明: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景观均匀度均呈下降趋势,生态系统正朝单一性、不均匀化的方向发展;景观破碎度略有增加;相对优势度也有一定的增加,研究区受阶地上各生态系统类型的支配程度正在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万年饱水文站为小河站,其水文观测成果可为下游陈家湾水库、中阳县城以及沿岸村镇及时提供雨情、水情信息,从而采取正确决策,迅速组织撤离抗洪,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测流河段状况,从水位级划分、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绘制、测流仪器选择等方面,探讨了测流方案编制方法,可为类似测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湘江流域人类活动对湘江水沙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利用M-K次序法、Pettitt非参数检验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湘江干支流1953-2014年的年径流量、汛期径流量和非汛期径流量与输沙量的关系,并分析水土保持和水库建设等人类活动与水沙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1)湘江干支流水文站的年径流量、汛期径流量与输沙量的相关性强,且1990年后湘潭站径流量-输沙量的相关系数为0.83,而非汛期相关性较弱。1990年前,干流站点径流量和输沙量处于波动状态,1990年后干流站点径流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输沙量呈减小趋势,且老埠头站的输沙量发生微幅突变。除个别站点之外,支流站点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突变的年份与变化规律均一致。2)水土保持以及水库建设对湘江流域的拦沙作用是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相比支流,水土保持对湘江干流流域的输沙量减少影响更显著,水库建设与湘江干支流输沙量减少均密切相关。3)根据湘江流域输沙量突变点可划分A(1960-1987年)、B(1988-1996年)、C(1997-2013年)3个时期,在不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下,以A时期1960-1987年为基准期,利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可知,相比基准期A时期,B、C时期水土保持和水库拦沙等人类活动对输沙量的减少的贡献率为88.58%和94.01%,人类活动为输沙量减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汾河水库泥沙淤积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水库是山西省最大的水库,也是省城太原市最重要的供水水源。分析水库淤积特征及原因,可以为进一步加强水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汾河水库1962-2008年淤积情况分析表明:水库淤积量总体呈减小趋势,汛期降水量和来水量是造成水库淤积的主要原因,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对减小水库淤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长期观测资料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建立土石坝渗流效应量模型,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方法。传统土石坝渗流效应量模型主要受库水位、降雨和时间3个因素直接影响,并考虑前期平均库水位和降雨的影响。然而采用前期平均法并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库水位和降雨对大坝渗流的滞后影响,近年来提出了考虑库水位、降雨动态效应权重的滞后效应函数法,可以更好的描述变化库水位及降雨作用下的大坝渗流场。以此为基础,建立较为合理的大坝渗流模型,对某水库的渗流水位进行了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采用遗传算法及最小二乘原理优化求得滞后参数及各分量系数,并进一步分析了库水位滞后参数演变规律。基于滞后效应函数的渗流水位模型拟合效果好,很接近实际情况,有利于对大坝的运行工况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选择鲁中中低山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小流域,采用层次分析法和Q型聚类分析法等数学方法,通过土地类型划分、评价指标确定及指标分级、指标权重确定等环节将土地划分为6个等级,并对各等级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提出了小流域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20.
位于雁门关外的朔州市,是一座新型能源城市。现城区已建有南磨、耿庄、四圣店、刘家口、平朔生活区等5个水源地,取水均属永定河水系浅层地下水。为保障城区供水安全,在5个水源地共选择了7眼井进行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据2017-2018年监测资料,地下水水位除个别少数监测井汛期水位下降外,大部分呈上升趋势;相比于2017年,2018年汛末各个监测井的地下水水位均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