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芥菜发芽试验研究了柠檬酸(CA)、苹果酸(MA)、草酸(OA)、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PTA)、腐植酸(HA)和土壤提取液(A)对Pb2 的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和苹果酸降低了Pb2 的毒性,但增加了Pb2 的生物可利用性,低浓度乙二胺四乙酸(EDTA)、草酸(OA)和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均降低了Pb2 的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相反,腐植酸增加了Pb2 的毒性,降低了生物可利用性。pH<5时,上述低分子量有机酸增加了Pb2 的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pH>5时,则降低了Pb2 的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土壤中Pb2 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效应取决于土壤溶液中共存有机物质的性质和溶液的pH值。  相似文献   

2.
安定区玉米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玉米产量与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玉米产量(Y)与氮肥(N)、磷肥(P)、钾肥(K)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玉米的最佳施氮量(N)为291.19 kg/hm2、施磷量(P2O5)882.50 kg/hm2、施钾量(K2O)99.09 kg/hm2,此时玉米产量预报值为7 989.15 kg/hm2。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影响枇杷幼苗Ca~(2+)信号通路的角度,分析外源Ca~(2+)、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和钙调素拮抗剂对低温胁迫下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Ca~(2+)信号在外源NO诱导增强枇杷幼苗抗冻性中的调控机制。【方法】以2年生的早钟6号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cv.Zaozhong No.6)容器苗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氯化钙(CaCl_2)、钙离子通道抑制剂三氯化镧(LaCl_3)和钙调素拮抗剂N-(6-氨基己基)-5-氯-1-萘磺胺(W7)处理低温胁迫下的枇杷幼苗,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叶面喷施SNP处理(T1)、CaCl_2+SNP处理(T2)、LaCl_3+SNP处理(T3)、W7+SNP处理(T4)、W7+LaCl_3+SNP处理(T5)以及叶面喷施H_2O (对照,CK),研究不同处理对幼苗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和钙调素(CaM)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最后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叶片各生理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SNP处理(T1)和CaCl_2+SNP处理(T2)显著促进了叶片细胞CaM含量的增加以及CAT、POD、SOD和APX活性的上升,降低了细胞H_2O_2和MDA含量,从而减轻了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了枇杷幼苗的抗冻性。与对照相比,LaCl_3+SNP处理(T3)提高了叶片MDA含量,但是叶片H_2O_2、CaM含量以及CAT、POD、SOD和APX活性总体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W7+SNP处理(T4)、W7+LaCl_3+SNP处理(T5)均显著增加了细胞H_2O_2和MDA含量,明显降低了叶片细胞CaM含量以及CAT、POD、SOD和APX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CaM含量与CAT、POD、SOD和APX等保护酶活性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88,呈极显著正相关;而CaM含量与H_2O_2和MDA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1和-0.884,呈极显著负相关;4种保护酶活性与H_2O_2和MDA含量之间也呈现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外源Ca~(2+)和NO具有协同增强枇杷幼苗抗冻性的诱导效应,而LaCl_3和W7对外源NO诱导增强枇杷幼苗的抗冻性起阻遏作用,Ca~(2+)参与了外源NO诱导增强枇杷幼苗抗冻性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4.
以活性炭(AC)为载体,利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二氧化钛(TiO2)溶胶,通过浸渍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的TiO2/AC以及掺杂B(Ⅲ)和Mo(Ⅵ)的M-TiO2/AC(M=B、Mo)纳米光催化剂。以紫外灯做光源,用制备的TiO2/AC光催化剂对苯酚溶液进行了光催化氧化降解试验,研究了掺杂B(Ⅲ)和Mo(Ⅵ)对M-TiO2/AC纳米光催化剂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B(Ⅲ)、Mo(Ⅵ)的掺杂能明显提高TiO2/AC光催化剂对苯酚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春小麦配方施肥“3414”试验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通过"3414"试验,建立了春小麦产量(Y)与氮肥(N)、磷肥(P)、钾肥(K)之间的回归方程,确定出春小麦的最佳施肥量是氮肥(N)213.91 kg/hm2,施磷量(P2O5)726.25 kg/hm2,施钾量(K2O)62.27 kg/hm2,春小麦产量预报值为2 585.10 kg/hm2。  相似文献   

6.
渭北苹果不同形态钾与水交互作用及品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 1998年对渭北旱塬红富士苹果不同形态钾与水的交互作用、品质效应及耦合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测定结果建立了红富士苹果产量、一级果占有率、>80 %果面红色果占有率、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与KCl,K2 SO4 ,H2 O3因素之间的函数模型。通过主因素分析得出各因素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顺序为产量 (y1 ) :x3(H2 O) >x2 (K2 SO4 ) >x1 (KCl) ;一级果占有率 (y2 ) :x3(H2 O) >x2 (K2 SO4 ) >x1 (KCl) ;>80 %果面红色果占有率(y3) :x2 (K2 SO4 ) >x1 (KCl) >x3(H2 O) ;可溶性固形物浓度 (y4 ) :x2 (K2 SO4 ) >x1 (KCl) >x3(H2 O)。并对渭北旱塬红富士苹果不同形态钾与水交互作用及品质效应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7.
油菜氮肥总量控制及最佳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油菜主推品种在代表性土壤上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确定了邗江区适宜的氮肥用量,为高产、经济、环保施肥提供依据。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进行了氮肥总量控制试验,设置了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处理(N_0P_0K_0)、无氮处理(N_0P_2K_2)、50%的优化氮区处理(N_1P_2K_2)、75%的优化氮区处理(N_(1.5)P_2K_2)、优化氮区处理(N_2P_2K_2)、125%的优化氮区处理(N_(2.5)P_2K_2)、150%的优化氮区处理(N_3P_2K_2)。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的株高、茎粗、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以及每角粒数都随之增加,但在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以上各指标基本呈现下降的趋势,且通过方程拟合得出邗江地区油菜的最佳施肥量为298.4 kg/hm~2。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陕西省油菜土壤肥力和施肥现状,对2005~(-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1个县2 576个土壤数据和"3414"肥料实验数据以及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油菜地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为69.0 mg·kg~(-1)、18.5 mg·kg~(-1)、148.4 mg·kg~(-1)、14.3 g·kg~(-1),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分别提高了40.8﹪、176.1﹪、6.8﹪、33.6﹪,说明土壤肥力状况得到了改善。陕南油菜氮肥(N)、磷肥(P_2O_5)、钾肥(K_2O)的投入量分别为162 kg·hm~(-2)、69 kg·hm~(-2)和28.5 kg·hm~(-2),与油菜对氮磷钾吸收量相比,油菜地氮、磷盈余量分别为46.5 kg·hm~(-2)和19.5 kg·hm~(-2),钾亏缺量为126 kg·hm~(-2)。今后陕西省油菜地施肥的重点是减少氮肥投入,平衡磷肥用量,适当增加钾肥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温室气体(CO2、CH4、N2O)对氮沉降初期的响应,本研究以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对照(0 kg/(hm2a),CK)、低氮(10 kg/(hm2a),LN)、中氮(20 kg/(hm2a),MN)及高氮(80 kg/(hm2a),HN)4个施氮水平,在生长季(59月)每月原位施加NH4NO3进行氮沉降模拟,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了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CO2、CH4和N2O在高氮处理下的平均排放通量为(224.96113.875)、(0.1140.002)和(0.0590.003) mg/(m2h),在中氮处理中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303.80111.397)、(0.1110.002)和(0.0470.004) mg/(m2h),低氮处理中的排放通量均值分别为(212.7315.847)、(0.0830.004)和(0.0320.002) mg/(m2h),均显著高出对照处理相应气体的平均排放通量(P0.05)。不同施氮水平下的CO2、CH4和N2O的生长季累积排放均显著高出对照处理(P0.05)。不同水平氮添加下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量与土壤NO-3-N含量增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CO2、CH4排放增量与生物量增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温室气体排放增量与土壤温湿度的增量均无显著相关性。此外,氮添加显著增加了湿地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P0.05)。研究表明,短期氮添加通过影响土壤有效氮含量和生物量,促进了泥炭湿地土壤的温室气体排放。该研究结果为预测泥炭湿地区域氮沉降可能带来的温室效应和合理保护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茁-环糊精为壁材对绿叶挥发性物质(E)-2-己烯醛、(E)-2-己烯醇进行包合,制备了2 种绿叶挥发性物质的茁-环糊精缓释微胶囊。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对微胶囊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了2种绿叶挥发性物质在微胶囊中的包合比,并测定了2 种绿叶挥发性物质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茁-环糊精能够与(E)-2-己烯醛、(E)-2-己烯醇形成包合物微胶囊,微胶囊中茁-环糊精与(E)-2-己烯醛和(E)-2-己烯醇的包合比分别为91.6%和90.2%;22益下,空气流速为0.1 L/min 时微胶囊中(E)-2-己烯醛和(E)-2-己烯醇的释放速度分别为4.09(依0.03)伊10-2、4.06(依0.07)伊10-2 mg/h窑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