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梁县杨梅品种栽培性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指导浮梁县果农发展杨梅生产时选择品种,在浮梁县园艺场杨梅基地、浮梁宏丰果业公司,选择相同的环境条件、采用同样的管理方法,对浮梁县主要栽培杨梅品种荸荠种、东槐种、大炭梅和丁岙进行幼树期及树体长势情况、产量及单果重、成熟期等性状进行测试,并以本地野生杨梅作对照。结果显示,最适合栽培的品种是荸荠种、大炭梅。  相似文献   

2.
<正>杨梅原产浙江,属南方特有果树树种。2010年陕西安康引种杨梅栽培成功,随后陕西汉中从安康瀛湖镇洞桥村引种12~20年生杨梅树66株(东魁62株、荸荠种3株、授粉树1株)、1年生杨梅苗100株,定植于城固县崔家山镇孟家营村,由果业生产大户赵福元管护。2011年开始挂果,2012年挂果量增加,2013年,10~12年生树单株产量最高达30 kg,采收期为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1引种依据杨梅生长要求年平均温度15~21℃,最低温度-12℃,海拔高度1 000 m以下。土壤pH值4.5~5.5的酸性土壤为宜,坡地以北坡阴山为佳,高温烈日不利于杨梅生长。杨梅较柑橘更耐低温,柑橘能够正常生长的地方,杨梅也能正常生长。汉中位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区,北界为秦岭山口,南界为巴山,江水横贯全境,形成有"西北小江南"之称的汉中盆地。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4~  相似文献   

3.
杨梅雌、雄种质遗传关系的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与主栽的杨梅品种遗传基础相近的杨梅雄株,文章采用了22个多态的RAPD引物和7个多态的ISSR引物,对浙江杨梅的栽培品种东魁、荸荠种、晚稻杨梅、丁岙梅和早色等10个雌株与17个雄株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杨梅产地收集的这17个杨梅雄株种质资源中,雄株与品种间的遗传关系呈规律性,即同一产区的地方品种与当地的雄株间遗传相似程度最高,而同一地区不同雄株与当地主栽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程度也有不同。通过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上述5个杨梅主栽品种分别获得了与其亲缘关系相对接近的雄株,成对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958,最低为0.878。  相似文献   

4.
杨梅新品种“早荠蜜梅”和“晚荠蜜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杨梅成熟期过于集中,供应期短暂,作者从1983年开始,在余姚和慈溪的大面积“荸荠种”杨梅成龄园中,进行了早、晚熟品种的选种,经过初选、复选和优株营养系第2代的观察鉴定,选出了优质的早熟品种“早荠蜜梅”和优质的晚熟品种“晚荠蜜梅”,并于1990年通过省级鉴定。早荠蜜梅比荸荠种早熟10多天,晚荠蜜梅比荸荠种迟熟5天以上,从而延长了杨梅的供应期,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已在浙江等省推广栽值1100亩左右。  相似文献   

5.
‘早炭梅8801号’是从‘荸荠种’杨梅品种中选育出的早熟、高产、适应性强的杨梅新品种。从1988年开始.在浙江余姚、慈溪等杨梅产区开展优株选择。经过18年的初选、复选、子代性状观察和区域性试验,该品种性状表现稳定.2005年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并于2006年3月通过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品种彩照见插2)  相似文献   

6.
3个杨梅品种果实糖酸组分和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浙江省3个杨梅主栽品种东魁、荸荠、晚稻果实糖、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供试3个杨梅品种果实糖含量及组分差异较大,晚稻果实蔗糖含量最高,而荸荠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最高;3个杨梅品种果实均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琥珀酸和柠檬酸;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荸荠显著高于东魁、晚稻,可滴定酸含量东魁果实最高,其次为荸荠、晚稻;糖酸比:晚稻>荸荠>东魁,且品种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荸荠种杨梅原产浙江省余姚市 ,具有树势强、适应性广、耐瘠薄、丰产优质等特性 ,是浙江省选育出的优良品种之一 ,近 1 5年来在浙江省武义县山区大量推广种植。由于管理粗放 ,施肥、修剪、病虫防治跟不上 ,导致种植了十几年的杨梅产量低下 ,有的甚至无产量 ,极大挫伤了果农积极性。为了寻找杨梅低产园增产有效途径 ,我们于 1 997— 1 999年对成年荸荠种杨梅低产园进行了改造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试验园概况试验园位于武义县泉溪镇麻田村 ,面积 3 3hm2 ,树龄 1 1年生 ,株行距 4m× 4m。该园栽培管理粗放 ,肥力不足 ,病虫危害重 ,…  相似文献   

8.
1 概述荸荠种杨梅最初是由实生树变异而成的。因其果实成熟时呈紫黑色且有光泽、酷似老熟荸荠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间出版的《浙江通志》中载有 :“慈溪产之荸荠种 ,果形大 ,刺尖密 ,色赤 ,核微扁 ,味极甜美 ,为我国赤色之优良品种。”由于始果早、产量高、品质好 ,鲜食与加工均宜 ,2 0多年来发展十分迅速 ,栽培面积已占全国杨梅总面积 40 %左右。该品种不但是优良的经济林树种 ,而且是绿色荒山、涵养水源、护林防火 ,生态公益的“先锋树种”。2 主要特点荸荠种杨梅树势中庸 ,树姿开张 ,树冠圆头形或半圆形。据作者测定 ,38年生树高 4 5m ,…  相似文献   

9.
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探讨22份杨梅早熟优株与35份国内杨梅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2对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共扩增获得139条条带,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12条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326 2,Shannon信息指数范围为0.946 9~2.157 0;使用UPGMA法构建所有试材的系统聚类树,供试材料共分为3个组及3个亚组,聚类结果与试材地域来源关系密切,而与果实成熟期没有明显的关联。另外,大部分早熟杨梅优株亲缘关系倾向于"荸荠种"和"硬丝"等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0.
探讨电子鼻技术对不同品种杨梅干果整体风味特征的区分度。根据雷达响应结果显示,PA/2和T70/2传感器对炭梅、荸荠种、东魁和早荠等4个品种杨梅干果的响应无差异,P30/2传感器对早荠和荸荠种杨梅干果的响应强于其他5个传感器,而炭梅和东魁种杨梅干果的P30/1传感器的响应最强。经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4个品种杨梅干果香味成分存在差异,可通过电子鼻较好地区分。  相似文献   

11.
慈溪是全国著名的杨梅之乡,是荸荠种杨梅的原产地,其主栽品种荸荠种以其色艳、质软、汁多、味甜、具香气、品质极佳,居浙江省四大杨梅优良品种之首,在江浙沪一带久负盛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荸荠种杨梅以其安全、营养、无污染、高品位的自然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特级荸荠种杨梅,每公斤售价在30~40元,且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杨梅一般为雌雄异株,风媒传粉。现有栽培品种都来源于优良雌株的无性系。为探索杨梅栽培品种间杂交育种的技术途径。【方法】以著名的杨梅品种‘荸荠’为母本,‘东魁’雌株上偶尔出现的雄花为父本,这2个品种在遗传和果实表型上差异较大,通过人工套袋授粉获得杂交实生苗。然后用8个在父母本上表现多态性的SSR标记进行杂种鉴定。【结果】成功获得杂交实生苗117株,经过SSR分子鉴定,其中83个同时拥有父母本来源的特征片段,为真杂种,其余34株的母本为‘荸荠’,父本混杂。根据共显性SSR标记在F1代中的分离类型,对8个标记同一位点上不同等位基因的分离比例进行χ2检验,发现6个SSR位点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2个出现偏分离现象。双亲和83个真正杂种后代的遗传聚类分析可分为2组:一组包含39个后代,与‘东魁’聚在一起;另一组包含44个后代,与‘荸荠’聚到一起。【结论】应用杨梅雌性栽培品种偶尔出现的雄花粉可以实现栽培品种间的杂交育种,SSR标记可以有效鉴别真杂种。获得的杂交群体可用于构建杨梅连锁图谱,对现代杨梅分子遗传学研究和杂交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柑桔高接换种是品种更新的重要手段 ,但常规高接换种需要两年恢复树冠 ,第三年才能恢复产量。为了使高接换种桔树快速恢复树冠 ,提早恢复产量 ,笔者采用常规高接方法与环剥相结合进行试验 ,取得成效。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试验园地设在本区平原水稻区桔园 ,品种为 17年生普通温州蜜柑 ,株行距 3m× 3.5m ,每 666.7m2栽 60株 ,树势一般 ,排水良好 ,当年株产 2 5~ 30kg。试验设 3个小区 ,每小区为一处理 ,每一处理 5株树 ,每株树高接 2 0个接芽 ,共设 3个处理 :①常规高接 ,再在接芽上方 0 .5cm处环剥一周 ,环剥宽度 0 .2~ 0 .3c…  相似文献   

14.
我县大自然生态实验场于 1 997年引种4 0 0株荸荠种杨梅和 6 0 0株东魁杨梅 ,种植于海拔 4 0 0m山地。经采用综合农业技术措施 ,前期促进生长 ,迅速形成树冠 ,后期控制生长 ,促进花芽形成 ,提早结果 ,取得较好效果。种后第 3、第 4年开始结果 ,2 0 0 0年荸荠种和东魁杨梅平均株产分别为 4 2kg和0 4 5kg ,最高株产分别为 1 0 2 6kg和 4 6kg ;第5年平均株产分别 1 6 5kg和 8 7kg ,最高株产分别为 33 1kg和 2 0 5kg。现将早结丰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高标准建园 选择蕨类、杜鹃等阔叶树占优势的砂砾质山地种植易…  相似文献   

15.
杨梅幼树提早结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于1981年开始进行,供试品种为荸荠种杨梅,试材为一年生嫁接苗,进行4种不同栽培措施处理。通过8年试验表明,对杨梅幼树采取挖大栽植穴,增施基肥,之后每年进行一二次适量施肥,及时扩大栽植穴,同时采用三主枝为主的分层形树形,结合夏季修剪拉大主枝与辅养枝角度等措施,防止树冠上强下弱,使幼树栽植第3年结果株率即达52.0%,之后产量逐年上升,第5年平均株产达17.18kg,第8年高达37.88kg,栽植后累计平均株产分别比其它两个处理和对照树提高71.1%、4.1倍和88.6倍,经济效益明显;而生产上常用的栽培方法(即对照),幼树栽植后第7年结果株率才达到36.7%,第8年平均株产仅0.97kg。  相似文献   

16.
<正>1998年我县从浙江引进东魁和荸荠杨梅主栽品种进行试种,通过几年的探讨摸索和精心管理,试种园获得成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杨梅面积已超过万亩,杨梅病害也逐年显现和  相似文献   

17.
生物有机肥复壮杨梅树势及改良果实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5年生荸荠种和东魁杨梅衰弱植株为试材,设置株施生物有机肥2.5、5、10kg等3个处理,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树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施肥处理均能促进杨梅生长量增加,与对照相比荸荠种夏梢增加4.84~19.80倍,秋梢增加28.25~37.80倍;东魁夏梢增加6.49~12.65倍,秋梢增加3.54~9.89倍;枝梢粗度也有不同程度增加。果实单果质量均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荸荠种增加30.87%~55.60%,东魁增加3.38%~33.7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荸荠种与对照相比增加0.22~0.87个百分点,东魁增加0.34~1.42个百分点。说明生物有机肥对促进杨梅生长发育、增强树势,改善果实品质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在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晋江市现有杨梅面积616hm^2,其中实生树占80%,品种杂,果实小,产量低,品质差。高接换种是优化杨梅品种结构、提高杨梅品质和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实生树树龄长,树冠高大,树干粗,高接技术难度大,成活率低。近几年,我们利用低位截枝后的更新枝作砧木,采用单芽或双芽切接法,改大砧嫁接为小砧嫁接,接口愈伤组织生长快,愈合好,成活率高,桩口包合完整。经3年培育,形成自然开心形矮化树冠,投产树株产量达到16kg。  相似文献   

19.
‘荸荠种杨梅'、‘东魁杨梅'、‘丁岙梅'和‘晚稻杨梅'为杨梅四大良种。在浙江慈溪集中栽植这四种杨梅,对其果实发育和枝梢生长等特性进行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优异杨梅品种资源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盛产杨梅 ,栽培历史悠久 ,品种资源丰富。据全国杨梅科研协作组有关单位的调查和整理 ,我国杨梅品种共有 30 5个品种和 1 0 5个品系 ,现有保存种质资源 40 0份 ,已定名的品种共 2 6 8份。为了更好地认识、利用我国现有杨梅资源 ,本文特介绍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优良杨梅品种及可供选育种利用的特色品种。1 主要优良品种在我国现有杨梅品种中 ,先后有 1 5个品种通过省级鉴定或认定 ,按成熟期早晚的顺序依次为 :早荠蜜梅、大火炭梅、临海早大梅、早色、丁岙梅、西山乌梅、荸荠种、甜山杨梅、大叶细蒂、小叶细蒂、乌酥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