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海拔和坡向对热带雨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分别在五指山自然保护区南、北坡向不同海拔的热带低地雨林、热带沟谷雨林和热带山地雨林设置2个2 500 m2样方,对比研究不同海拔和坡向乔木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北坡低地雨林优势种为海南柿(Diospyros hainanensis)、岭南酸枣(Spondias lakonensis)和红果樫木(Dysoxylum gotadhora),沟谷雨林优势种为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岭南酸枣和黄椿木姜子(Litsea variabilis),山地雨林优势种为越南白锥(Castanopsis tonkinensis)、线枝蒲桃(Syzygium araiocladum)和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南坡低地雨林优势种为鹅掌柴、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和细齿叶柃(Eurya nitida),沟谷雨林优势种为蝴蝶树(Heritiera parvifolia)、海南柿和蓝树(Wrightia laevis),山地雨林优势种为海南柿、鸡毛松(Dacrycarpus imbricatus var.patulus)和蝴蝶树。北坡低地雨林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高于沟谷雨林和山地雨林,而南坡低地雨林的物种多样性低于其他2种植物群落,沟谷雨林和山地雨林比低地雨林具有更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南坡低地雨林、沟谷雨林及山地雨林的物种多样性都低于北坡。南、北坡低地雨林和沟谷雨林物种相似指数最高,而山地雨林与低地雨林和沟谷雨林之间物种相似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大围山山地雨林乔木层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雨林物种-多度格局研究表明:大围山原生及受人为干扰较小的山地雨林群落其乔木层树种的物种多度分布符合对数级数分布,物种间个体数的差异显著,表征了山地雨林群落的稀疏种数目远大于富集种.研究还表明:物种多度格局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结合使用可更好地研究群落的结构特征,受人为干扰较小及相对发育成熟的山地雨林群落,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较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天然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植物群落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主要天然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植被型相同的群落间物种相似性程度较高,植被型不同的群落间物种相似性系数为山地雨林和季节雨林>山地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季节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季节雨林群落优势种明显,重要值集中在少数优势种上;山地雨林群落优势种不明显,重要值分布均匀;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优势种明显,重要值分布不均匀 山地雨林群落物种丰富,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季节雨林群落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 季节雨林在物种多样性上表现最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受20世纪50年代砍伐影响的热带天然林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变化趋势,以海南中部山区山地雨林原始林、低地雨林次生林、山地雨林次生林、云雾林次生林4个森林动态样地为对象,基于2012—2020年2次植被调查,从物种组成、区系组成、群落外貌特征等方面分析群落动态特点。结果表明:2012—2020年,(1)山地雨林原始林S?rensen群落相似度为0.960,物种组成最稳定;低地雨林次生林为0.921;山地雨林次生林为0.889;云雾林次生林为0.794,物种更替最明显。随着短期演替进行,各群落间S?rensen群落相似度升高,多年来有更多相同的物种。(2)各群落排名第1的优势种重要值均降低,云雾林次生林优势种重要值下降明显,向更为混合的多优势种群落发展。(3)随着短期演替进行,群落郁闭度增加,喜阳的前中期树种逐渐被耐荫的演替中后期种替代,分布区窄的海南特有种作为补员树种进入群落。(4)各群落均以热带区分布为绝对优势,并以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为主。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呈现出热带性减弱、温带性加强的特点。8年间,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更加复杂。(5)叶性质呈现出以中型叶、单叶、革质叶、全缘叶为主的热带地区典型特点;8年间,中型叶比例增加。通过有效的封山育林,受干扰的生态系统均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以秦岭山地"七药"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域"七药"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种域宽度组的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种域宽度与海拔梯度的关系,检验其是否符合Rapoport法则。结果表明,秦岭山地"七药"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海拔1 800m;在不同海拔段,各组的物种丰富度值大小均与种域宽度正相关,即种域越宽的组资源植物种数越多;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的形成与海拔所反映的水、热条件以及物种分布的界限有关;秦岭山地"七药"植物的种域宽度和海拔梯度有较弱的正相关关系,基本支持Rapoport法则。  相似文献   

6.
根据在尖峰岭保护区设置的固定样地野外调查资料及以往尖峰岭植物调查文献,初步分析了尖峰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卵叶樟的分布特点、群落组成特征、种群结构及保护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卵叶樟在尖峰岭一般分布在海拔600~1 000 m的热带山地雨林,且在山地雨林的分布较广并有一定的数量。根据每个样地重要值前5个树种作为优势树种统计得知,尖峰岭山地雨林5个群落的优势树种共有20种,优势种所属15科18属,科属分布较为分散。卵叶樟种群结构表现为基部宽大顶部窄小的金字塔增长型结构。卵叶樟等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树种数量的减少主要是人为影响因素导致,据此提出一些相关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数字地形图,使用ArcView和ERDAS软件制作了数字高程模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使用ArcMap软件提取了季节雨林、山地雨林等9个自然植被类型沿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4个地形因子的分布图层,并结合植被图制作了9个植被类型按地形因子分布的三维立体植被图;用EXCEL软件统计了9个植被类型沿4个地形因子的分布面积;经计算和分析,找出了糯扎渡自然保护区9个植被类型沿4个地形因子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1)有1个植被类型分布在5个坡向,其他8个类型在8个坡向均有分布;(2)9个自然植被类型在6个坡度级均有分布;(3)有2个植被类型分布在3个坡位,有1个类型分布在4个坡位,有2个类型分布在5个坡位,有4个类型在6个坡位均有分布;(4)有2个植被类型分布在5个海拔带,有3个类型分布在6个海拔带,有1个类型分布在8个海拔带,有1个类型分布在11个海拔带,有2个类型分布在13个海拔带;(5)9个植被类型的适生地形因子各异;(6)在4个地形因子中,植被类型均以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优势。  相似文献   

8.
对湖南省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植物物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多样性水平比较高,接近山地季雨林的水平,其中,群落草本层的多样性水平最低,乔木层和灌木层的较高.在5种不同的原生性森林群落类型中,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以类型3(包石栎+锐齿槲栎+甜槠+多脉青冈-箬竹-求米草群丛)的最高。以类型4(甜楮-花竹+云和新木姜子-淡竹叶+莎草群丛)的最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以类型3(包石栎+锐齿槲栎+甜槠+多脉青冈-箬竹-求米草群丛)的最高,类型2(长叶石栎+多脉青冈-尾叶山茶-求米草群丛)的最低.植物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表明。分割线段模型中的序列一多度模型适宜于拟合乔木层物种与其个体数量之间的关系,对数级数分布模型适宜予拟台乔木层和灌木层;其a指数值较高,说明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接近山地季雨林.分析表明,测定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时,如果仅用1~2个公式计算,可能台出现错误的结果。此外.提出了几何级数分布模型——极大值算法.  相似文献   

9.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自然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绝对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相对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 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和Jaccard指数5个指数,对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季节雨林、山地雨林、落叶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和热性竹林8种自然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在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8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中,季节雨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森林植被类型,热性竹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不丰富的自然森林植被类型,其他6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介于二者之间;人为干扰是造成了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一些自然森林植被类型(如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等)物种多样性下降的诱因;各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之间具有较大的生境差异性,即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生境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分直径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西双版纳勐腊县境内典型的季节性雨林和山地雨林两个植被类型进行林分直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热带雨林不划分林层时直径分布为左偏,偏度和峰度值均较大;划分林层后,各层直径分布都遵从三参数的Weibull分布函数,C层同时遵从迈耶负指数分布函数,偏度和峰度系数均与林分直径成反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该区域蚂蚁物种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该区域发现蚂蚁10亚科50属130种,其中大部分物种水平分布狭窄,有98种仅出现在1~2个水平区域内,占物种总数的75.4%;垂直分布较窄和狭窄物种较多,达111种,占物种总数的85.4%;7类栖息生境中,以山地雨林的蚂蚁物种最丰富(74种),其次为沟谷雨林(60种),苔藓常绿阔叶林最少(1种);以土壤内觅食的蚂蚁最多(82种),其次为地表觅食(77种);以土壤内筑巢种类最多(46种),其次为地表筑巢(16种)。丰富、复杂的生态环境可提供更多的生态位,是该区域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结论】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物种丰富,但多数种类分布和生态适应幅度狭窄,建议加强本地特有狭域物种保护。  相似文献   

12.
宋长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709-4711,4734
海拔梯度被认为是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决定因素之一。不同海拔梯度群落间的相异性反映群落间环境的异质性,进而影响着植物群落的分布与物种多样性。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对不同海拔小嵩草群落的数量特征、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种的生物量、物种数及多样性指数均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中海拔梯度处达到最大值,生态优势度却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呈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梯度的关系是植物生态学的研究热点。通过对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样地调查,计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的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来探讨山地植物群落的变化对海拔梯度的响应,为山地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提供物种多样性分析的依据。通过分析得出,甘肃莲花山植物群落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较小,而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较大,乔木层和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在群落间变异幅度较大,而灌木层变异较小。在中海拔地区白桦、红桦和糙皮桦群落的针阔叶混交林中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大于其他海拔地区。在低海拔地区乔木层、灌木层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而草本层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样地法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6个垂直带与9个水平带,共33块样地进行蚁类调查,探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物种组成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蚂蚁34 328头,分属于5亚科32属59种,其中24种为重庆新记录种;掘穴蚁等26种蚂蚁的垂直分布高差在350 m以下,生态幅狭窄;四川曲颊猛蚁等24种蚂蚁仅分布于1个垂直带,水平分布范围最窄;不同海拔样地的优势种基本稳定在1~3种,物种数有3~19种,稀有种有0~10种,后二者随海拔增加均呈先平缓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格局,并在海拔1 000 m处达到峰值;不同水平带之间的蚂蚁群落相似性随海拔增加呈单峰格局,并在海拔1 250 m达到峰值。因此,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分布与海拔梯度及水平分布位置密切相关,有近一半的蚂蚁物种生态幅狭窄,且水平分布仅在1个点。蚂蚁物种分布也受人为因素影响,低海拔地带受人为干扰重,生境破碎化、单一化,不利于不同群落间蚂蚁物种的交流与扩散。  相似文献   

15.
2006-2008年研究了新疆东部天山蝶类多样性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共记录蝴蝶7科43属63种,占新疆已记录蝶类种数的24.80%,区系组成主要是古北种,占73%;其次是广布种,占27%,没有发现东洋种。其中蛱蝶科的物种数最多,为11属19种,蚬蝶科的物种数最少,只有1属1种。按海拔将生境分为5个垂直自然带,包括低山灌木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蝶类物种数和个体数排序为亚高山草甸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低山灌木草原带>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G-F指数对蝶类物种和科、属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亚高山草甸带的蝶类多样性最为丰富,其次是山地森林草原带和低山灌木草原带,而高山草甸带和垫状植被带的蝶类多样性相对较低,物种和科、属多样性分析结果均一致。蝶类垂直分布明显,物种数和个体数随海拔变化的趋势类似,均为先增加后下降。蝶类区系成分随着海拔升高发生改变,广布种的比例逐渐降低,高山草甸带和垫状植被带只有古北种分布。研究结果显示,生境改变对蝴蝶群落影响明显,保护生境是保护蝴蝶生存的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沿坡度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沿坡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植被分布、坡度的相关关系,基于数字地形图,使用ArcView和ERDAS软件制作了数字高程模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使用ArcMap软件提取了植被类型沿平坡、缓坡、斜坡、陡坡、急坡和险坡6个坡度级的分布图层和植被类型按13个海拔带沿6个坡度级分布的图层,并结合植被图制作了植被类型按6个坡度级分布的三维立体植被图。并且,用EXCEL软件统计了9个自然植被类型沿6个坡度级的分布面积和按13个海拔带沿6个坡度级的分布面积,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了坡度与植被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9个自然植被类型在6个坡度级均有分布;6个坡度级中除Ⅰ坡度级优势类型是水域外,其他坡度级的优势植被类型均是季风常绿阔叶林;坡度对季节雨林和暖温性针叶林的分布影响较大,对山地雨林、落叶季雨林和河谷稀树灌木草丛的分布有一定影响,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的分布影响较小,对暖热性针叶林和热性竹林的分布无影响。最后,确定了9个自然植被类型的适生坡度级。  相似文献   

17.
蔡巧妹  余雪标  李意德  王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71-13972,14011
[目的]研究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区降雨和径流特征。[方法]根据2007~2008年在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定位观测的降雨和径流数据,分析原始热带山地雨林、次生热带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等集水区的径流特征。[结果]林区在雨季能够有效削减洪峰,在旱季能够有效调节径流,表明具有较好的调洪补枯功能。林区雨季每公顷蓄水11 660~18 031 m3,从高到低分别为热带山地雨林次生林原始山地雨林低地雨林。旱季,热带山地雨林次生林和原始山地雨林每公顷补枯量分别为976.6和946.8 m3,低地雨林补枯功能不明显。[结论]该研究验证了热带雨林具有调洪补枯的功能假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哈巴雪山东坡矿场路植物群落在遭受破坏后,植物群落沿海拔的演替规律及种群的更新能力。[方法]以哈巴雪山东坡矿场路沿海拔梯度设置23个样方,分析哈巴雪山东坡矿场路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垂直分布格局。[结果]23个样地中,乔木27种,灌木65种,草本196种。物种丰富度呈明显的单峰分布格局,峰值最大出现在中海拔群落,乔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先升高后降低,而灌木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上升呈明显下降的格局。α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与物种丰富度相似,β多样性基本也符合单峰格局,但是受矿厂区干扰峰值波动起伏较大。[结论]海拔梯度、人为干扰、小地形破坏对群落物种多样性都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种类组成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次对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种类组成进行区域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研究 ,结果表明 :① 6个区域和 6个海拔梯度群落的植物类型中 ,物种数基本上是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②各区域群落植物存在不同比例的共有种、偏宜种和特征种 ,群落各层次结构的物种及其数量差异很大 ,群落与群落之间的物种相似性存在一定规律性 ;③各海拔梯度由于生态因子的差异 ,物种在海拔梯度和层次结构上的分布产生明显差异 ,群落之间物种相似性随海拔上升而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主要研究不同海拔庐山土壤的养分含量状况的差别。[方法]选择庐山地区3种典型土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分析不同层次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阐明不同海拔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差异,以期进一步了解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受自然因素(气候、温度、植被类型和凋落物等)和人为因素(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及污染等)的影响,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存在不同尺度的差异。不同海拔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高度成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递增;速效磷含量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但与海拔无明显相关性;速效钾的含量与高度呈负相关,土壤总体养分含量为山地棕壤山地黄壤山地红壤。[结论]该研究对深入理解山地土壤垂直地带分布规律,提出土壤资源利用改良意见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