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文摘     
科技文摘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陈德华…(扬州大学农学院225009)∥中国棉花.-1997,24(6).-15~17江苏农科院经作所将抗棉铃虫基因导入到当前推广的棉花品种中,培育了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其营养生长特性是棉苗生长快...  相似文献   

2.
1抗虫棉有时不抗虫的原因抗虫棉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应用,但是据有些棉农反映,有的抗虫棉的棉株上棉铃虫和其他害虫还十分严重。如何使种植抗虫棉获得高产丰收,应采取哪些关键性的技术措施,使棉农得实惠。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抗虫棉的特征特性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抗虫棉是具有抗虫性的棉花品种(系)。根据棉花抗虫性来源不同,抗虫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常规抗虫棉,另一类是转基因抗虫棉。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这2类抗虫棉,从抗性上讲,常规抗虫棉抗性不够理想,仅在棉铃虫等害虫轻度发生时才能显示出一定的抗性效果,而…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邯郸市 ,1 997年引进、示范种植美国岱子棉公司与孟山都公司合育成的转Bt基因抗虫棉“新棉33B”近 1 30 0hm2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蛾、卵无抗性表现 ,田间落卵量与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 ,相反 ,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比常规棉处理增加了 2 1 6~ 2 74粒 ,增幅为 30 %~ 38%。转Bt基因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及控制作用较强 ,基本不用药剂防治 ,但对三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控制效果明显下降 ,田间 3龄以上幼虫平均达 2 0~ 4 0头 /百株 ,多者达 60头以上 ,仍需进行药剂防治。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  相似文献   

4.
《湖北植保》2010,(3):70-70
61、转基因抗虫棉能抗哪些虫? 转基因抗虫棉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的一种棉花。它是经过转入外源抗虫基因(大多为BT抗虫基因)的棉花品种,目前在湖北省市场上能够销售的转基因抗虫棉仅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国家审定适合长江流域(包括我省在内)种植的中棉所29,另一种是通过湖北省审定并推广的鄂抗虫棉1号。这些抗虫棉均只能抗棉铃虫、棉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相似文献   

5.
对抗虫棉在江苏沿海棉区的抗虫效果调查及其应用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90年代以来,棉铃虫连续在江苏大发生,影响了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为了减轻棉铃虫的为害,克服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控制棉铃虫发生的局面,自1995年起,我们引进泗棉3号转基因抗虫棉(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RH-1(中国棉花研究所)两种转基因抗虫棉,以泗棉3号、中杂028和苏棉9号常规棉为对照,设常规棉和抗虫棉用药区和不用药区,用药区每年根据各代棉铃虫的发生量决定用药次数,一般二代用药1~2次、三代2~3次、四代3~4次,每个品种系统查卵,每代发生结束后调查残虫。室内以泗棉3号转基因抗虫棉和泗棉3…  相似文献   

6.
B.t.基因抗虫棉的出现,使常规的棉铃虫防治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笔者根据两年对抗虫棉的观察,调研,提出双向防治棉铃虫幼早技术,即在抗虫棉抗虫的基础上搞好化学接力防治,认为双向防治概念的提出既突出了充分利用抗虫棉的强抗虫性,又指出了化学防治的必要性,双向防治技术具简化,安全,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刊自农业部种植业信息网上获息,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针对全省棉花生产上棉铃虫和黄萎病这两大难题,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转基因棉花抗虫、抗病育种攻关研究,经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培育出抗虫杂交棉、常规抗虫棉、抗虫短季棉三大系列十几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系)。现摘录如下:  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在1999年全国抗虫棉区试中,皮棉和霜前皮棉每667 m2产量分别为102.4 kg和93.8 kg,分别比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号增产4.5%和4%,该杂交棉不仅高产,且抗虫、抗病性强,纤维品质优良。常规抗虫棉鲁棉研16号:不…  相似文献   

8.
不同抗虫棉品系对棉田害虫与天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就不同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对棉田害虫及其天敌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抗虫保铃棉品系自控区上发生的害虫与天敌种类,害虫总数与对照品种相比,其差异均不显著,棉铃虫发生为主的大丰棉区,抗虫棉上棉铃虫数量都较对照显著减少,其中高抗品系上减少更多,说明抗虫棉对棉铃虫有明显的抗性,以棉蚜发生为主的如皋棉区,所有抗虫棉品系上棉蚜均大量发生,而化学防治的对照区则虫口下降,鉴于棉铃虫和棉蚜均为我国棉花上的重要害虫,抗虫棉上棉蚜的危害加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 ,转B .t.基因抗虫棉 (下称抗虫棉 )在临清市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主要品种为新棉 33B、荷棉 3号。由于抗棉铃虫效果好 ,缓解了棉铃虫防治的压力 ,减少了防治成本和农药的使用量。但由于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 ,使棉田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势必引起害虫种群及为害程度的变化。为此 ,从 1 997年开始 ,我们对抗虫棉棉田害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初步掌握了抗虫棉棉田害虫的动态变化规律 ,为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现简要报道如下 :1 抗虫棉棉田害虫的发生特点1 .1 抗虫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表现出突…  相似文献   

10.
积极、稳妥示范试种抗虫棉棉铃虫是我国棉花蕾铃期的重大致灾害虫。近年来,棉铃虫在全国特别是北方棉区,连年异常暴发,猖厥为害,对我国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加速选育和推广抗虫棉花品系(种)是控制棉铃虫为主的重要害虫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和途径之...  相似文献   

11.
别家新 《植物医生》2002,15(2):10-10
抗虫棉因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抗棉铃虫特性 ,故种植该棉能减少落花、落铃 ,提高结铃率。在栽培中必须根据其生理特性 ,辅之以配套的栽培措施 ,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1正确认识抗虫棉近年来 ,我国采用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 ,先后育成了一批转基因抗虫棉 ,也从国外引进了部分抗虫棉新品种。抗虫棉对减轻棉花虫害 ,增加棉花产量 ,节省人力和农药 ,提高经济效益 ,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 ,有人认为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比常规棉产量要高出一倍甚至几十倍 ,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在不少棉区调查发现 ,有的农户种植了某个抗虫棉品种获…  相似文献   

12.
浅谈生物农药Bt乳剂在棉铃虫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顾卫东生物农药Bt乳剂的应用,是棉铃虫综合防治中的重要内容,是有效控制棉铃虫的重要策略措施.今年我省使用Bt乳剂防治棉铃虫,在丰富综防内容,提高综防效益取得了很大成效。据...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棉田盲椿象发生新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转基因抗虫棉以来,常规棉种植面积连年缩减,目前抗虫棉种植比率已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棉田害虫种群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Bt棉对主要棉虫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对河南新乡棉区种植的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棉田虫情进行了定点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结果表明:棉铃虫在两种棉田棉花上的落卵量无明显差别,而幼虫存量差异显著,Bt棉棉花上幼虫存量显著降低;Bt棉对棉蚜的发生无明显的影响,而Bt棉上棉红蜘蛛的发生比常规棉略重,同时初步研究制定出种植Bt棉后的棉虫综防对策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棉抗棉铃虫性的鉴定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近年对我国培育出的转基因棉抗虫性鉴定实践,总结制定出转基因棉抗虫性鉴定技术和标准。应用该技术鉴定出36号等转B.t.基因棉高抗棉铃虫的株系,并已进入田间试种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nbner)一直是苏北沿海地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危害,给我国棉花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近年来通过棉铃虫综防技术的推广应用,棉铃虫存苏北沿海地区发生程度均明显回落,尤其是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有效压低了棉铃虫的发生基数,并控制在轻至偏轻发生水平.  相似文献   

17.
棉花是高邮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棉铃虫为棉花主要害虫,年发生4代,个别年份可见不完全5代.20世纪90年代初至中期连年重发,90年代后期,随着综合治理技术示范和推广以及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扩大,棉铃虫发生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00年以来棉铃虫发生面积仍占种植面积100%,发生程度为轻至中等发生,在不防治的情况下,一般造成减产30%左右,特大发生年份产量损失达60%~70%.  相似文献   

18.
吴士平 《植物医生》2009,22(2):18-18
抗虫棉仅仅是对棉铃虫具有一定的抗性,棉铃虫以外的其他棉花害虫和病害也会在抗虫棉上发生,尤其是棉叶螨和红叶枯病发生较重,必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年经过对抗虫棉田和非抗虫棉田多种病虫、多代次的对比调查,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病虫发生有明显差异。抗虫棉棉花蚜虫、棉叶螨、大灰象甲及棉花苗病、枯萎病、黄萎病等,发生均高于非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的抗性较强,一般不需要用化学农药防治;对三代棉铃虫的抗性降低,需用化学农药防治2次,比非抗虫棉减少用药1~2次;对四代棉铃虫的抗性极低,防治与非抗虫棉相同,要防治4次。另据资料,抗虫棉对棉铃虫低龄幼虫的致死能力较强,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致死能力降低。据此,抗虫棉田的病虫害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1)以防蚜、防病为重点,抓好播前与播期…  相似文献   

20.
大荔县自2000年大面积种植Bt转基因抗虫棉以来.对棉铃虫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生态环境的变化,棉铃虫对B1抗虫棉的抗药性也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