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日光温室不同茬口黄瓜对水分需求的规律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对不同茬口日光温室黄瓜对水分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冬春,秋冬茬的光温环境差异很大,随黄瓜生育进程以及日光温室内光温环境的变化。蒸发速率和日蒸发量冬春茬不断上升而秋冬茬初花期开始下降;冬春茬和秋冬茬蒸腾速率和日蒸腾量均增加,但秋冬茬增加缓慢,约为同期的45%,水分的需求秋冬,冬春茬均随黄瓜生育进程增加,且苗期相近,约为0.55mm/d,初花期开始冬春茬较秋冬茬增加快,结瓜期冬春茬水分需求维持在2.0mm/d以上,秋冬茬约为冬春茬的40%,日光温室内水分的散失苗期主要通过蒸发而结瓜期主要通过植株蒸腾散失。  相似文献   

2.
定量化研究迷你型黄瓜的生育特性,对深入了解品种特征,进行精准化栽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长度日(GDD)为度量单位,对迷你黄瓜京研迷你2号的生育进程、形态特征、干物质分配及产量形成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并比较了秋冬季和春季不同栽培茬口环境下京研迷你2号与普通型黄瓜瑞光2号在生育特性和产量性状方面的差异。在生育特性上,京研迷你2号在缓苗期株高增长率为0.022 cm/(℃?d),缓苗后为0.585 cm/(℃?d),并且株高受低温抑制作用相对明显;出叶速率在缓苗期为0.016 叶/(℃?d),缓苗后为0.040叶/(℃?d);缓苗期叶片扩展速率为2.833 cm2/(℃?d),缓苗后为15.873 cm2/(℃?d),并且受高温抑制作用相对较小,而瑞光2号叶片扩展受高温抑制作用相对明显。在产量性状上,京研迷你2号在GDD达到773 ℃?d时进入结果期,坐果率为7.7 果/株,干物质向果实分配比例大,产量也相应较高,每100株产量在秋冬茬高出瑞光9.35kg,春茬高出瑞光4.17kg,并且两品种在春季茬口产量明显高于秋冬季茬口。京研迷你2号在形态特征、生育进程及干物质分配上与瑞光2号存在差异,由此也造成了产量的差异。因此,针对迷你型黄瓜结果期早,产量高,不耐低温的特点,应相应调整栽培管理措施,加强温度及水肥管理,最大程度发挥其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不同季节黄瓜对钙镁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佛吉尼亚黄瓜为试材,进行了日光温室秋冬、冬春两茬土壤栽培对Ca、Mg吸收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黄瓜冬春茬根体积、根系活力增加较快,秋冬茬根体积增加缓慢、根系活力逐步下降。Ca、Mg的吸收速率冬春茬较高且增加较快而秋冬茬较低。全生育期黄瓜吸收Ca、Mg的量,冬春茬在秋冬茬的30.5倍和2.9倍,前期所占比例较小,结瓜期所占比例较大。不同茬口主要生育阶段Ca、Mg在植株各部位分配的量,冬春茬显著高于秋冬茬,前期以向茎叶分配为主,结瓜后向果实的分配上升。笔者分析了吸收分配差异的成因,并对依据植株生长环境和生育阶段调整养分供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不同栽培茬口番茄需水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的需水量由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两部分构成。试验分别研究了日光温室冬春茬和秋冬茬的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同时也研究了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与日光温室内的光、温、湿以及水面蒸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番茄植株蒸腾量在秋冬茬随生育进程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最大值在开花结果期为457.92ml H2O/(d·plant),到成熟采摘时最少,为78.95ml H2O/(d·plant);冬春茬则相反,随番茄的生长发育进程植株的蒸腾逐渐增加,在营养期最低为135.78ml H2O/(d·plant),在果实膨大期最大为524.24ml H2O/(d·plant)。棵间蒸发在两个栽培茬口的趋势与植株蒸腾相似。经计算得到秋冬茬番茄的需水量为2098.95m3/hm2,冬春茬番茄的需水量为2789.25 m3/hm2。冬春茬对植株蒸腾与棵间蒸发影响最大的分别是温度和湿度;而在秋冬茬对植株蒸腾与棵间蒸发影响最大均为光强。  相似文献   

5.
测墒补灌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于2007-2008和2008-2009小麦生长季, 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 在山东兖州小孟镇史王村(35.41°N, 116.41°E)采用大田试验, 研究了4种灌水处理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灌水的W0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播种期80% + 拔节期65% + 开花期65%)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低, W1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播种期80% + 拔节期70% + 开花期70%)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 籽粒干物质分配量显著高于W2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播种期80% + 拔节期80% + 开花期80%)和W3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播种期90% + 拔节期80% + 开花期80%);开花前贮藏在营养器官中的干物质开花后向籽粒的再分配量和再分配率均为W0>W3>W2>W1, 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为W1>W2>W3>W0;W1处理在灌浆末期保持较高灌浆速率和净光合速率, 提高了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向籽粒的分配比例, 有利于增加粒重;W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但产量最低;灌水处理的籽粒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降水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两生长季均随测墒补灌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综合两年结果, W1是本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佳灌溉处理, 其播种期、拔节期和开花期设计0~140 cm土层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分别为80%、70%和70%, 在两个小麦生长季中, 通过测墒, 分别补充灌水43.8 mm和13.8 mm, 灌溉水和降水的利用效率最高, 并获得了最高籽粒产量, 分别为8837.8 kg hm-2和9040.9 kg hm-2。  相似文献   

6.
水氮处理对日光温室不同茬口黄瓜风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津育五号黄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主要风味物质种类秋冬茬要多于冬春茬且各处理在不同茬口风味物质变化趋势不同;主要特征风味物质2E,6Z-壬二烯醛和2E-壬烯醛相对含量的比值,秋冬茬除对照外各处理均高于冬春茬,且表现出PSNT施肥的比值要高于常规施肥;与冬春茬相比,秋冬茬黄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稍有减少,亚硝酸盐含量基本不变;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外,各处理其他品质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茬试验中采用PSNT处理均显著降低了(P0.05)黄瓜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耕作方式下水分管理对水稻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下水分管理对水稻水分利用的影响,以金优253和旱优3号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耕和免耕两种土壤耕作方式,浅水层灌溉、交替灌溉、水气平衡灌溉3种水分管理方式,然后测定分析各项水分利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气平衡灌溉栽培水稻的叶面蒸腾量、田间蒸发量低,稻谷产量高,水分利用率高;但免耕水稻的叶面蒸腾量和田间蒸发量增加,水分利用率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温室黄瓜高畦双行栽培模式下,膜下沟灌适宜的灌水沟沟深,以冬丽519号黄瓜(砧木为高优亮南瓜)为试材,以常规畦沟灌溉(每次灌水量450 m3/hm2)为对照,设计了灌水沟沟深15,11,8 cm 3个处理,对应每次灌溉量300,225,150 m3/hm2,研究灌水沟规格对黄瓜产量、品质、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灌溉水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规格灌水沟的灌水量均能满足黄瓜正常生长需求,黄瓜产量和品质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也没有显著影响,但所有处理均显著地提高了灌溉水生产效率,其中秋冬茬节水率分别为27.03%,40.54%,54.05%,冬春茬节水率分别为30.20%,45.30%,60.40%。综合考虑产量与灌溉水生产效率,建议高畦双行栽培黄瓜的膜下灌水沟沟深为8 cm、单次灌水量150 m3/hm2能够满足嫁接黄瓜生产对水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根据20cm直径水面蒸发皿观测的塑料大棚内水面蒸发量的累积值(Ep)确定滴灌水分处理1.1Ep,1.3Ep,l.5Ep和1.7Ep,研究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大棚马铃薯水氮渗漏淋洗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浅根系作物马铃薯的全生育期,随着灌水量的增大,土壤根系下60cm水分渗漏量呈增大趋势,累积渗漏量从1.lEp至1.7Ep处理分别占相应灌水量的41%~55%,氮素的淋洗量为施肥量的10%~30%;0~60cm土壤厚度范围内土壤氮素残留量在低灌溉1.lEp和1.3Ep水分处理下呈倒“V”型变化趋势,而1.5Ep和1.7Ep高灌溉量处理呈“S”型变化趋势。以1.7Ep灌水量处理土壤中氮素的降低程度最大;植株不同器官氮素累积量变化趋势是氮素在叶片中的累积量呈下降趋势,后期氮素主要转移累积于地下块茎部位;以1.5Ep处理植株氮素含量最高,为203.12kg/hm2,并且该处理大棚马铃薯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均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测定膜下滴灌调亏马铃薯全生育期内不同调亏水平土壤养分、土壤水热动态、生长动态、产量效应和水分利用效率,于2016年在河西荒漠绿洲灌区民乐县益民灌溉试验站开展了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调亏灌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膜下滴灌调亏土壤水热变化均匀且利用率高,有利于马铃薯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膜下滴灌调亏栽培能有效减少土壤速效养分的流失,并提高马铃薯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利用效率;不同生育阶段马铃薯耗水量受水分调亏程度影响较大,其耗水量随调亏程度增大而显著减少(P0.05),水分调亏处理马铃薯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均低于全生育期充分灌水CK处理。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生物量均达到最大,较全生育期充分灌水显著提高29.04%,35.61%。因此,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灌溉方式能使马铃薯根区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有效减少渗漏损失和植株间无效蒸发损失,改善土壤水、肥和热量状况,有利于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且不显著降低马铃薯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季节日光温室内光温环境变化及其对黄瓜根系和植株硼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内的光温环境冬春茬较秋冬茬符合黄瓜生育要求,冬春茬根系体积增加较快,根系活力逐渐上升,秋冬茬根系体积增加缓慢,根系活力逐渐下降。黄瓜对硼的吸收量和吸收强度,冬春茬明显高于秋冬茬。植株硼的分配以向叶中为主、根中最少,且冬春茬明显高于秋冬茬。生产上应依据环境和植株生育期调整硼素的供给。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4年棉花生长季田间试验,我们研究了膜下滴灌棉花关键生育期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对其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旨在建立河北南部棉区滴灌条件下的优化灌溉模式,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目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方式对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棉花需水关键期花铃期分2次少量灌水处理,每次灌水量10.42mm,明显优于两次多量灌水和集中一次灌溉等其他处理,产量和WUE最高,分别高达4929.0kg/hm^2和0.98kg/m^3,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不同降水状况下旱地玉米生长与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分不足是旱地玉米生长主要限制因素,渭北旱塬雨养玉米种植区降水季节波动大,干旱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春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及产量稳定性。于2016—2018年在渭北旱塬合阳县进行旱地玉米施氮量定位试验,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 2016—2017年包括0、75、150、270、360 kg hm~(–2) (分别以N0、N75、N150、N270、N360表示), 2018年施氮量处理为0、90、180、270、360kgNhm~(–2) (分别以N0、N90、N180、N270、N360表示),供试品种为郑单958(ZD958)和陕单8806(SD8806)。分析了不同降水分布年份施氮量对春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动态、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构成、经济效益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年份降水分布可分为穗期多雨、粒期干旱型(2016年和2018年)和穗期干旱、粒期多雨型(2017年)。生长季降水量及其分布显著影响土壤蓄水量和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从而影响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期干旱显著降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穗粒数,粒期干旱会明显降低粒重。不同降水分布年份施氮处理较N0增产6.72%~91.23%不等,施氮量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呈现二次曲线关系,穗期多雨、粒期干旱型以N270处理籽粒产量和WUE最高,而穗期干旱、粒期多雨型以N150处理产量和WUE最好。籽粒产量与"休闲至抽雄期降水(FP2)"、"播前土壤蓄水量+播种至抽雄期降水(SP2)"相关性较强(FP2:R2=0.839**; SP2:R2=0.837**)。根据产量、水分利用和经济收益综合评价,渭北旱地玉米最适施氮方案为基施氮肥150kghm~(–2),再根据休闲至抽雄期降水量或播前土壤蓄水量与播种至抽雄期降水量之和预测产量,估算并及时追施适宜施氮量。  相似文献   

14.
林祥  王东 《作物学报》2017,43(9):1357-1369
我国黄淮平原水资源紧缺,而且年际间降水量及其时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探明不同底墒条件下补充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调节效应及其生理基础,可为该地区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2013—2014和2014—2015年冬小麦生长季,在播种期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分别为201.5(A)、266.3(B)和317.0mm(C)3种底墒条件下,各设置4个补灌水处理,包括不灌水、拔节期+开花期补灌、越冬期+拔节期+开花期补灌、播种期+拔节期+开花期补灌,研究不同处理冬小麦耗水特性、旗叶光合、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总耗水量和土壤水消耗量均随播种期底墒的提高而增加。在底墒A和B条件下,冬小麦主要消耗降水和灌溉水。提高播种期补灌水平或于越冬期补灌,冬小麦在底墒A条件下对土壤水的消耗量显著增加,在底墒B条件下对土壤水的消耗量显著减少。在底墒C条件下,冬小麦耗水以土壤水为主,其次为降水,再次为灌溉水;播种期或越冬期补灌显著增加生育期总耗水量,对土壤水消耗量则无显著影响。于播种期、拔节期和开花期补灌,冬小麦在底墒A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但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在底墒B条件下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在底墒C条件下,仅于拔节期和开花期补灌即可获得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播种期和越冬期无需补灌。综上所述,播前底墒是实施冬小麦合理补灌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Little is know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brids and parental material with respect to water use and drought resistance. Responses of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F1 hybrids to moisture deficits are partially determined by parental material. The yield and water use of six sorghum hybrids and their respective male and female parents were evaluated under stressed and well irrigated conditions during 1980 and 1981 at Tucson, Arizona. The soil was Comoro loamy sand (coarse-loamy, mixed, calcareous, thermic typic Torrifluvent) with an average available soil moisture of 16 % at field capacity. Changes in soil moisture were monitored semi-weekly by neutron modulation. Meteorolog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daily. The 1980 season had higher maximum temperatures and pan evaporation than the 1981 season. Differences in cumulative water use among entries were apparent within the same water treatments during 1981. Mean cumulative evapotranspiration (ET) for the stressed treatment was 248 and 281 mm for 1980 and 1981, respectively, and ET under well irrigated conditions was 419 and 528 mm for 1980 and 1981, respectively. Hybrids produced greater grain yield than their parents under both water treatments. This was due to greater seed number for hybrids. Seed numbers were more stable for hybrids over both treatments than for parents. Hybrids four and seven had the greatest grain yield in 1980 and 1981, respectively, under stressed conditions.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in water treatments but was not so between the irrigated and stressed treatments. Hybrids WUE was generally greater than that of parents except for hybrid five under irrigated conditions in 1981. Hybrids with WUE and stable yields were not necessarily reflective of parental material under stressed and non-stressed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微生物杀菌剂贝莱斯芽孢杆菌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作用。试验采用5个黄瓜品种:‘中农26’、‘金胚98’、‘长春密刺’、‘津玉168’、‘雪白黄瓜’。采用盆栽法测定贝莱斯芽孢杆菌对‘中农26’黄瓜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在山东、四川分别测定贝莱斯芽孢杆菌对‘津玉168’、‘雪白黄瓜’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盆栽法测定贝莱斯芽孢杆菌对‘中农26’、‘金胚98’、‘长春密刺’黄瓜植株的安全性。贝莱斯芽孢杆菌对‘中农26’黄瓜白粉病菌的EC50值为0.267亿孢子/mL,室内活性较强;山东、四川两地贝莱斯芽孢杆菌防治‘津玉168’、‘雪白黄瓜’黄瓜白粉病2次药后14 d防效为62.08%~75.58%,与对照药剂相比防效更好;200亿孢子/g贝莱斯芽孢杆菌可溶粒剂3000、6000、12000 g a.i./hm2对‘中农26’、‘金胚98’、‘长春密刺’黄瓜生长抑制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安全。贝莱斯芽孢杆菌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室内活性与田间防治效果,对黄瓜植株相对安全,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王红光  于振文  张永丽  王东 《作物学报》2010,36(7):1183-1191
于2007-2008和2008-2009小麦生长季, 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 采用测墒补灌的方法, 研究推迟拔节水及不同灌水水平对冬小麦耗水量、耗水来源、单位土地面积上旗叶叶面积和蒸腾速率、株间蒸发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测墒补灌后0~140 cm土层能够达到目标含水量。相同补灌时期, 随补灌水平的提高, 拔节至开花阶段日耗水量增大, 0~120 cm土层贮水消耗量减小, 生育期总灌水量和田间耗水量增加, 土壤贮水消耗量先增加后减小, 土壤贮水消耗量和降水量占田间耗水量的比例降低。相同补灌水平, 由拔节期推迟至拔节后10 d补灌则麦田日耗水量减小, 挑旗期日耗水量增大, 拔节至开花阶段80~12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增加, 生育期总灌水量和田间耗水量亦增加, 降水量、灌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占田间耗水量的比例不变; 灌浆初期单位土地面积上旗叶叶面积和蒸腾速率降低, 株间蒸发量增加; 公顷穗数降低, 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生产效率增加。本试验条件下, 在拔节后10 d补灌至0~140 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 开花期补灌至70% (2007-2008年度)是兼顾节水、高产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8.
辽西半干旱区抗旱高产玉米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分是制约半干旱区玉米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为了有效筛选出适合辽西半干旱区应用的春玉米品种,在2007~2008年开展了田间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地受品种影响,在统计学上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对照丹玉39相比,郑单958、东单90、辽单565的产量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辽单565、郑单958与对照的WUE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结果表明,郑单958和辽单565两个品种的应用能够实现获得高产的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适宜于东北半干旱区推广和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不同灌水处理对温室黄瓜形态及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膜下滴灌条件下日光温室黄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灌水量处理下黄瓜的形态指标和光合作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处理的水量范围之内,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温室黄瓜形态指标、光合指标、叶绿素含量指标均不同程度地增加。本研究表明,温室黄瓜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结果期每隔3d灌水一次,灌水定额为15mm时其形态和光合指标可达到理想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