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四种杨树造纸原料林定向培育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林-46杨、银新1号杨、欧美杨107及三倍体毛白杨6年的引种栽培和对比试验,从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木材纤维情况测定及经营水平研究,初步确定宁夏杨树造纸原料林定向培育应以中林-46杨为主栽树种,在中卫赛金塘林场的合理栽植密度2m×3m,轮伐期为6年。  相似文献   

2.
干旱地区杨树人工林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龙江省西部龙江、泰来等地广泛分布着碳酸盐黑钙土,为重点干旱区.该区域在20世纪60、70年代营造的杨树人工林缺乏对树种、立地条件的选择及经营管理粗放,大部分树木形成“小老树“.以龙江县海洋林场为例,我们曾经对不同树龄、不同品种的杨树人工林进行了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31年生的中东杨高为10m,胸径为11.1cm,单株材积为0.0429m3,蓄积为35.59 m3/hm2;27年生的小叶杨高为11m,胸径为10.8cm,单株材积为0.0351 m3,蓄积为60.55 m3/hm2;23年生的小青杨高为4m,胸径为6cm,单株材积为0.0097 m3,蓄积为4.36 m3/hm2.由此可见,这样的杨树人工林丰产经济价值极低.……  相似文献   

3.
保留密度对油松飞播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丹凤县流岭林场的标准地调查资料为依据,采用测树学方法,研究了不同保留密度和不同坡向对油松飞播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密度的变化对树高生长影响不大,对林分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影响显著.在阳坡,当保留密度为2 800~6 300株/hm2时,胸径年均生长量为0.36~0.28 cm,单株材积生长量为0.001 24~0.000 62 m3;在阴坡,当保留密度为1 125~5 306株/hm2时,胸径年均生长量为0.54~0.33 cm,单株材积生长量为0.003 6~0.000 98 m3,呈现出随保留  相似文献   

4.
为培育速生、丰产、优质的杨树用材林,以十年生杨树为研究对象,在立地条件、品种、造林密度、抚育保护措施等方面相同,而造林模式不同的情况下,林带选取1、2、3~5行进行调查;片林选取6行以上连片面积0.67 hm2以上,分别于四、七、十年生时测量胸径和树高,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对杨树胸径、树高、平均单株材积、生长规律、病虫害等方面的影响差异不同,带状造林对树高、胸径的影响不大,单株材积量大,病虫害少,因此在平原农区杨树栽植以带状造林模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科尔沁沙地雨养条件下杨树(白城41号)固沙林的密度、配置与林木胸径、株高、冠幅、单株材积以及林分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随林龄增大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5年生林木的生长不受密度的影响,密度大,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大。6龄以后,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开始表现出来,并随着林龄的增大,密度小的林分较密度大的林分的林木胸径、单株材积量逐年显著增加。大约在11年生之前,林分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受密度的影响而相互变化,其后趋于稳定,以密度为825株/hm2的林分的最大,可达153.39 m3/hm2,其他依次为540>420>1 215株/hm2(35.18 m3/hm2)。密度在400~1 000株/hm2的杨树人工林干、枝、叶量比例合理。同密度时,充分发挥林木边行优势的行带式配置结构的林分比均匀分布的林分的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快,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显著增加.造成行列带林分生长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明显地出现了一个土壤水分主要利用带及其外侧的高含水率的土壤水分渗漏补给带,确保水分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伊犁州引进的不同杨树品种5年生林木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犁州引进的547个杨树品种5年生林木进行生长特性的研究,根据杨树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聚类,聚类结果可将547个品种分为3大类,其中第1类为生长快类,树高年均生长量为3.09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4.13cm,材积年均生长量为0.0479m3.第Ⅱ类为生长较快类,树高年均生长量为2.57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3.29cm,材积年均生长量为0.0291m3.第Ⅲ类为生长慢类,树高年均生长量为1.89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2.18cm,材积年均生长量为0.0125m3.根据杨树的生长特性和抗性,共选出156个优良品种(无性系)适宜在伊犁州种植.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南平人工林与天然林中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生长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9年生乐东拟单性木兰人工林林分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带皮材积分别为1425株.hm-2、18.30 cm、16.20 m和0.19736 m3;天然林中99年生乐东拟单性木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带皮材积分别为40.20 cm、19.50 m和0.91212 m3。29年生乐东拟单性木兰人工林生长量远高于同龄天然林,树高、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高峰均比天然林早,峰值也比天然林大。天然林中的乐东拟单性木兰早期生长较慢,但后期生长量大,99年生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高于人工林29年生。乐东拟单性木兰是一种生长速度较慢的树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出适宜新疆乃至西北地区造林的优良杨树无性系。【方法】以银白杨×新疆杨杂交的8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在新疆北屯、玛纳斯和伊犁实验区进行区组设计,监测每年的胸径、树高,对生长指标进行分析。【结果】8个无性系在三个试验区间的生长差异明显,8个无性系的高生长量明显大于径生长量,且树高和胸径生长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8个无性系材积增加量在三个试验区间的差异显著。其中,北屯试验区108无性系的材积增加最大,为0.774 4 m3,527和184无性系次之,分别为0.725 5和0.667 7m3;玛纳斯试验区内536、108和389无性系的材积增长量分别为0.271 0、0.243 2和0.183 0 m3;伊犁试验区内8个无性系的材积增长量为0.269 5~0.336 6 m3,差异不显著。【结论】在单一的生长表现上,108、184、527、536无性系的高径生长优于其他无性系,其中,108无性系表现突出,是可以进行推广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河西绿洲区新疆杨适宜种植密度,为新疆杨人工林的集约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杨(Populus alba L.var.pyramidalis Bge.)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造林密度(株距×行距分别为2m×3m、3m×4m、4m×5m)对新疆杨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造林密度间新疆杨人工林单株材积、胸径、树高均存在显著差异,并随林龄增加差异更加明显.4m×5m配置新疆杨人工林的胸径、单株材积大于其他两种密度,同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s)和较低的胞间CO_2浓度(C_i).相关分析表明,日均Pn、Tr与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呈显著正相关,Gs仅与树高呈显著正相关,C_i与各生长指标均呈负相关.【结论】株距×行距为4m×5m配置是河西新疆杨种植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索人工修枝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杉木无节材的科学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4年生杉木林中建立4种不同修枝强度(修掉树干直径6、8、10、12 cm位置以下的枝条)的试验小区30个,在各试验小区中随机选择修枝木和不修枝对照木,修枝木每年修枝1次直至修枝高度达7 m后停止修枝。试验后连续20 a调查试验林杉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枝对杉木树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修枝后1 a(5年生)至修枝后8 a(12年生),6 cm和8 cm的高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有显著抑制作用,10 cm和12 cm的中低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生长量有显著促进作用;杉木修枝后20 a与未修枝杉木相比,6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0.4%、3.7%和3.7%,8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增加了2.0%,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4.4%和2.2%,10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6.5%、8.0%和6.7%,12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5.5%、6.2%和8.5%,但不同修枝强度与对照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35杨2种造林方式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植苗和插干2种造林方式对35杨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35杨苗木,植苗造林方式选取苗高大于3.5m,胸径大于2.0cm,进行3m×8m株行距常规植苗造林,插干造林方式采用带水扦插造林,栽植深度为80cm,插条长90cm。测定不同造林方式下35杨的树高和胸径,统计造林成活率。[结果]植苗造林方式的35杨平均成活率为89.25%,而插干造林方式的平均成活率为99.50%,比植苗造林方式高出10.25%,插干造林方式的35杨第1年和第2年的树高平均净生长量分别为3.75m和3.60m,比植苗造林方式的高出135.85%和9.09%,造林成本则降低了63.35%。[结论]插干造林具有造林成本低、成活率高的特点,可缩短造林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分蓄积和断面积生长率的预估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的 16块密度试验复测样地数据 (株行距为 :2m× 3m ,2m× 1.5m ,2m× 1m ,1m× 1.5m ,1m× 1m) ,分别不同密度指标、不同年龄、不同预估间隔期和不同林分优势高 ,应用负指数模型对蓄积生长率和断面积生长率进行了模拟 ,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 .给出的经验方程可用于森林经理调查中杉木人工林分蓄积数据的更新 ,并具有灵活、方便、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立地及各项生长指标,分析银杏用材林林木生长与立地条件、造林方式以及经营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海拔与低海拔的银杏用材林生长差异显著,高海拔银杏用材林生长缓慢;嫁接苗与实生苗的高生长差异显著,嫁接苗木的径向生长较快,高生长受到抑制;在不同的年龄段,用材林适宜经营密度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长空间的需求也增大,要适当加大用材林的经营密度。8-10年生银杏用材林以1.5 m×2.0 m、2.0 m×2.0 m 2种造林密度为宜。12-45年生银杏用材林以3.0 m×3.0 m和4.0 m×4.0 m 2种造林密度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杏树结果枝及花芽形成规律.[方法]选取不同栽植密度的小白杏树,对其行间两侧主枝上的结果枝类型和花芽的形成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下结果枝、花芽和花器官的形成规律.[结果]在5种栽植密度下,结果枝的构成比例不同,但均以花簇状结果枝和短果枝为主,其次为中果枝和长果枝,徒长性果枝最少;花芽在不同类型枝条上分布从多到少依次为:花簇状果枝>短果枝>中果枝>长果枝>徒长性果枝,并以2×4(m)和5×6(m)的花簇状果枝和短果枝的形成量最多,分别为85.12;和83.62;;杏树的花芽越冬存活率从大到小依次为3 m×6 m > 2 m×8 m > 1.5 m×4 m > 2 m×4 m > 5 m×6 m.可育花的比率从多到少依次为:5 m×6 m >2 m×4 m >1.5 m×4 m > 2 m×8 m> 3 m×6 m.[结论]不同栽植密度下小白杏的结果枝和花器官形成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西北地区特有的压砂地枣树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及其尺度效应,本文基于野外试验,选取32m×32 m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改变采样幅度和采样间距,基于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理论,研究了不同采样幅度和间距条件下0-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对于所有5种采样幅度(32m×32 m、28 m×28 m、24 m×24 m、20 m×20 m和16 m×16 m),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减小的趋势,而变异系数呈增大的趋势,空间变异强度基本表现为弱变异至中等偏弱变异;当采样幅度增大时,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Cv、块金值C0及变程A均不断增大。对于4 m、8 m和12 m这3种采样间距,当采样间距增大时,土壤含水量的块金值C0不断增大,变程A不断减小,而变异系数Cv不受影响。在不同尺度内,土壤含水量均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在不同采样间距下的空间分布形态相似,多处出现明显的"隆起"与"凹陷",受地形影响显著,并随着采样间距的增大,逐渐平坦化,8 m为较合理的采样间距。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营建油茶早实丰产林的最佳品种与最适栽培密度。[方法]调查设2个示范基地,一是调查栽培品种与生长量、产量的关系,二是调查栽培密度与生长量、产量的关系。[结果]在不同品种中,岑软2号的树高、地径、冠幅积显著高于长林4号、长林27号,且岑软2号的产果量显著高于长林4号、长林27号;从花芽分化分析,长林4号的花芽分化量显著高于长林27号,而岑软2号与长林27号、长林4号均无显著差异;从不同的栽培密度分析,栽培密度为1.5 m×2 m的树高和冠幅积显著高于1.0 m×1.5 m、2.0 m×2.5 m栽培密度的树高和冠幅;而栽培密度为1.5 m×1.0 m的地径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栽培密度的地径;从产果量分析,栽培密度为1.5 m×2.0 m的产果量显著高于其他的栽培密度。[结论]岑软2号品种,早期植株生长量大,产果量高,营建早实丰产林的栽培密度采用2.0 m×3.0 m;岑软3号品种,早期产果量高,营建早实丰产林的栽培密度采用1.0 m×1.5 m或1.5 m×2.0 m,第4~6年投产后进行移栽。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西部不同造林密度杨树耗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吉林西部地区合理的杨树造林密度,采用径流仪对不同造林密度的"白城杨--2"人工试验林的耗水特性进行了观测,同时利用微型气象站同步记录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杨树液流在生长季晴天的日变化呈不规则单峰曲线,与太阳辐射、温度和风速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同步性;从单位面积蒸腾耗水量与单位面积降水量以及单位面积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杨树主要细根性状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株行距配置间的关系。方法本文选取4种不同水平空间配置(株距 × 行距分别为3 m × 8 m、5 m × 5 m、6 m × 6 m、4.5 m × 8 m)的南林-95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对细根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空间配置对杨树人工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在垂直方向上,低密度(6 m × 6 m)林分表层细根生物量、比根长及根长密度比高密度(3 m × 8 m、5 m × 5 m)林分显著较高;在水平方向上,长方形配置(3 m × 8 m和4.5 m × 8 m)的林分细根生物量随距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正方形配置(5 m × 5 m和6 m × 6 m)林分的细根生物量以及4种林分的细根根长密度、比根长与取样距离关系不明显。6 m × 6 m林分在水平各距离处均高于其他林分。长方形配置林分,株距方向上的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比根长总是显著低于行距方向。结论株行距过小,细根生物量会显著减小,生长受限,株行距过大,在距树干较远处细根生物量会显著降低,造成空间浪费,低密度正方形配置(6 m × 6 m)杨树人工林主要细根生长特征在4种株行距配置林分中最优,更适合杨树人工林初值株行距。   相似文献   

19.
蒋昳萱    温小荣    蒋佳文    朱硕    孙圆    翁卫松  徐达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5):140-145
利用地基激光扫描技术采集了泗洪县陈圩林场中4块样地178株杨树的2期点云数据,对其进行干形变化分析。首先建立试验形率与胸高形数的估测模型,然后将(h+3)/2引申到树木干形分析中,定义TAP和TAP累积量,尝试用干形指标描述2期TLS数据的不同造林密度下杨树干形变化,最后对研究区整体干形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形率可有效估测胸高形数,R2为0.773,RMSE为0.37%;TAP累积量和材积变化量随造林密度增加而降低,高径比变化量随造林密度增加而增加;研究区整体树木削度减少,材积增加,干形趋于通直圆满。因此,相较于传统干曲线严谨复杂的计算方法,TAP累积量的计算更加方便易算,用以代替连续的曲线方程,可以近似描述树木干形变化,为后续干形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