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综述了大豆子粒紫斑病研究进展,从我国大豆生产角度提出了加强大豆种子或子粒带菌检测技术、进行种子传病实证和药剂消毒处理及尾孢毒素基因调控研究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播期对春大豆品种子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2013年4月至10月对四川雅安地区两个春大豆品种子粒形成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及粗蛋白质含量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表明,随播期的不断推迟,过渡性物质积累丰度(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贮藏性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呈"S"型上升趋势,说明适时早播有利于子粒早期的品质形成;而晚播会造成子粒品质下降;日平均温度作为播期中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对春大豆子粒品质形成影响较大,且呈负效应;不同播期处理对春大豆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4月11日播种时两个春大豆产量最高,分别为2 910.45和2 927.70kg/hm2,表现为适时早播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因此,结合当地的生态气候条件,综合考虑春大豆的品质和产量要求,两个春大豆品种的最佳播种时间为4月11日左右。  相似文献   

3.
大豆子粒中干物质、脂肪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4个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大豆品种为材料,测定子粒中干物质、脂肪和蛋白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子粒中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变化;脂肪含量随子粒的形成呈S形曲线变化;蛋白质含量随子粒的形成而逐渐增加,大致呈W形曲线变化。子粒形成后期,脂肪积累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在子粒干物质快速增长期呈显著正相关;脂肪积累量与蛋白质积累量在子粒形成前期呈正相关,中期负相关,后期呈显著负相关;干物质积累量与蛋白质积累量在子粒形成前期呈正相关,子粒形成中后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中国大豆遗传资源子粒性状的特点,指出中国大豆品种以黄种皮、黄子叶、椭圆形、中小粒为主体。子粒生态分布特点的分析表明,东北春大豆以黄种皮、圆粒椭圆粒、大粒和中粒为主,黄河中下游的大豆有较多的小粒、黑种皮、长椭圆及肾形粒品种,长江下游是我国极大粒、特大粒大豆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青豆比例也较高。  相似文献   

5.
常汝镇 《作物杂志》1989,5(4):33-35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 本文根据《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目录》命名品种的子粒性状,植株性状,生物学特性,品质和用途等各性状予以介绍,每一性状后举例列出品种名称,括号内为品种的全国总编号和原产地。 一、按大豆子粒性状命名品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黄淮南部地区大豆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大豆种子发芽率的因素,提出了提高该地区大豆种子质量的技术途径,建议从选育推广发芽率高的大豆品种、在气候条件适宜地区建设种子繁育基地、做好田间管理等方面提高大豆种子质量,确保种子生产和用种安全。  相似文献   

7.
适于大豆育种应用的抗旱性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山西和甘肃敦煌进行大豆品种资源抗旱性鉴定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抗旱性评定方法的可靠度。结果表明,应用隶属函数或抗旱系数综合指标评定法评定大豆抗旱性,可靠度高于以叶片萎蔫度或以子粒产量为依据的两种单项指标评定法。综合评定大豆抗旱性的关键在于性状的选择,应选择与抗旱性密切相关的主要性状:子粒产量、株粒数、株荚数、叶片萎蔫度、植株高度、分枝数等6项作为综合评定大豆抗旱性的指标性状。  相似文献   

8.
种子大小是大豆产量构成因素之一,同时对大豆商品性有重要影响。文章按照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大豆种子大小遗传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简单概述了植物种子大小调控网络,通过对比大豆和其他植物中种子大小相关研究的差异,探讨大豆种子大小遗传研究和育种中存在的不足及可行的解决办法,并展望了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豆就地加代育种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淮海大豆产区采用一年一季的传统加代方法,育成一个品种需10年左右,为了快出品种,减缓育种经费不足的,我们于1999-2000年进行了日兴温室早春种植加代、当年收后夏播和春、秋两季露地播种试验,旨在充分利用人工设施待人接物 没季节的光热资源,为大豆育种就地加代种植探出一条路子。试验证明,上述方法投资少,成本低。经去海南鳘逃走加代节省经费80%左右,可编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益。所得种子虫食率和病子粒减少,种植子质量提高。此项研究和应用对加快黄淮区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具有一定的经济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种子处理的方法,测定了5个粘帚霉菌株无菌发酵液对大豆发芽、出苗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大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菌株SH-1—1、SS-1-1对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最强;供试菌株能提高大豆种子的出苗率,促进大豆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所有供试菌株的发酵液处理大豆种子后.大豆菌核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均达到了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大豆氮素积累、分配与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北丰-14为供试品种,采用五因素三水平实施方案,系统地研究了大豆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对N素积累转移及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对植株N素积累过程呈S形曲线变化.N在各器官的分配随生长发育中心转移而变化,结荚期以前,主要分配在叶片中,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N逐渐向荚皮、子粒中转移,植株各部分吸收全N的70%左右最终转移到子粒中,且以叶片向子粒中转移的N素量为最多.  相似文献   

12.
宋微微 《中国种业》2021,(1):102-104
2019年农业农村部提出要促进我国大豆生产恢复发展,提升国产大豆自给水平,推动我国大豆实现“扩面、增产、提质、绿色”生产。大豆种子是保障大豆高质量生产的源头,大豆种子纯度是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根据GB/T 3543.5—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品种真实性和种子纯度鉴定》规定,田间小区种植是鉴定种子真实性和测定品种纯度最为可靠、准确的方法,也是商品种子纯度鉴定唯一认可的方法。山东省大豆种子纯度鉴定采用海南田间小区纯度种植鉴定,根据种植试验,浅析大豆种子纯度海南种植鉴定的技术要点,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种子处理的方法,测定了5个粘帚霉菌株无菌发酵液对大豆发芽、出苗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大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菌株SH-1-1、SS-1-1对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最强。供试菌株能提高大豆种子的出苗率;促进大豆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所有供试菌株的发酵液处理大豆种子后,大豆菌核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均达到了80%以上,表现出对该病害较好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大豆种子的繁育质量,不仅仅是指繁育大豆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大豆种子标准,而且,还要在繁育种子的成熟度、整齐度、均匀度、色泽、光泽以及是否带有病虫杂草的侵染源方面也应有一定的要求。对此,大豆种子的繁育质量,在大豆种子生产过程中应有及其严格要求。高质量大豆种子能提高大豆种子田生长的抗逆性、抗病虫草能力,促进大豆高产稳产,生产的大豆种子优质,用途广泛;而劣质大豆种子,在大豆种子田生长过程中,其抗逆性、抗病  相似文献   

15.
丁香酸和阿魏酸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黄13”大豆为材料,研究处理液浓度分别为100,200,300,500 mg/L的阿魏酸和丁香酸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化感物质不同浓度处理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能够产生显著的化感效应.4种浓度的阿魏酸处理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均表现出抑制作用.浓度为500mg/L的阿魏酸抑制效果最为显著.较低浓度(100,200,300mg/L)的丁香酸处理液对大豆种子发芽率未表现出明显的影响,却推迟了种子萌发,显著降低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浓度为500mg/L的丁香酸显著抑制了大豆种子萌发.阿魏酸和丁香酸对大豆幼苗鲜重、根长、株高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4种处理浓度的阿魏酸和丁香酸均使大豆幼苗中的MDA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使大豆幼苗下表皮气孔长度减小,打开的气孔个数减少,气孔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豆叶面氮素的应用效果,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主栽品种合丰5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叶面施氮量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增加,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期普遍在B3处理达到最高值;A1时期叶面施氮有利于叶绿素含量及无子粒干物质积累量增加,A3时期叶面施氮有利于子粒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在A1B3处理组合下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SPAD值为49.04;在A3B3处理组合下子粒干物重最高,为25.84g,该处理喷施时期为RS初粒期,时间为7月20日,喷施浓度为1.0%。因此,就合丰55这一品种而言,利于产量形成的最佳处理组合为A3B3。  相似文献   

17.
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及技术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种子在收获期间和成熟期间,经过清选与加工之后,需要及时安全贮藏,才能保证大豆的种子质量。处理好种子生产和营销的主要措施,也是农业生产上增产增收的保证。介绍了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及贮藏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种子法>第二条规定"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或者繁殖材料,包括子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但在实际生活中种子容易被生产、经营者片面地理解成为"子粒或果实类型的繁殖材料".近年来种子管理部门对苗木类种子(包括根、茎、苗、芽、叶等种植材料或繁殖材料)的管理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农村社会分工的细化,农作物苗木类种子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逐年加大.加强农作物苗木类种子的管理也变得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锰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本文研究了不同锰浓度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率、种子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和发芽势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锰浓度处理提高了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增加了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大大提高了活力指数,也使大豆根的鲜重有所提高,其中1.0mg/L锰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最有利。  相似文献   

20.
大豆种子的千粒重、净度、含水量和发芽率是当前生产检验大豆种子质量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大豆种子分级的重要依据。但仅用这几个指标来衡量大豆种子的质量是不够全面的,它不能反映出大豆种子迅速、整齐的发芽潜力和生产潜势,也无法准确地预测生产中的出苗率。针对上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