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铜源对肉兔生产性能、腹泻率及组织器官中铜沉积量的影响。选用240只35日龄断奶的新西兰仔兔,随机分5个处理,各处理8个重复,各重复6只兔(公、母各半)。4个试验组添加的铜源分别为硫酸铜、碱式氯化铜、柠檬酸铜和甘氨酸铜,铜的添加水平均为20 mg/kg,对照组不加铜。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柠檬酸铜组、甘氨酸铜组和碱式氯化铜组肉兔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8.75%、15.63%和12.50%(P0.05),耗料增重比分别降低12.08%、10.39%和8.71%(P0.05);柠檬酸铜组肉兔的腹泻率较对照组、硫酸铜组、碱式氯化铜组和甘氨酸铜组分别降低60.01%、55.57%、55.57%和50.03%(P0.05);柠檬酸铜组、甘氨酸铜组和碱式氯化铜组肉兔心脏、肝脏和肾脏中铜含量较对照组均提高(P0.05)。结果提示,在肉兔日粮中添加柠檬酸铜更有利于提高生产性能,降低腹泻率,提高心脏、肝脏和肾脏中铜沉积量。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碱式氯化铜(TBCC)对断奶仔猪的促生长效应。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180头30d断奶的杜×长×大仔猪依体重、性别、窝别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饲喂添加需要量水平铜的玉米-豆粕-干乳清粉型饲粮、在未添加外源铜的玉米-豆粕-干乳清粉型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150、200、250mg/kg铜(源于TBCC)和250mg/kg铜(源于硫酸铜)的饲粮。试验期35d。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间猪的日采食量、日增重和耗料/增重比无显著差异(P>0.10),但在表观数字上,以150mg/kg碱式氯化铜源组为最优,250mg/kg的硫酸铜源组次之,200、250mg/kg的碱式氯化铜源组及对照组较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低水平柠檬酸铜、硫酸铜或碱式氯化铜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及组织器官铜沉积量的影响,试验选用21日龄断奶、健康、平均体重(6.82±0.34)kg的杜长大仔猪64头,按体重和性别一致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 mg/kg硫酸铜、碱式氯化铜或柠檬酸铜(均以铜计)。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柠檬酸铜组、硫酸铜组或碱式氯化铜组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但柠檬酸铜组较其他组更优。与对照组相比,柠檬酸铜组、硫酸铜组或碱式氯化铜组仔猪血清铜蓝蛋白(CER)活性分别提高27.77%(P < 0.05)、13.21%(P < 0.05)和19.41%(P < 0.05)|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分别提高26.39%(P < 0.05)、16.94%(P < 0.05)和20.94%(P < 0.05)。与对照组相比,柠檬酸铜组、硫酸铜组或碱式氯化铜组仔猪肝脏和肾脏铜沉积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但柠檬酸铜组较其他组更高。结果提示,在日粮中添加20 mg/kg柠檬酸铜、硫酸铜或碱式氯化铜形式的铜,可以提高断奶仔猪血清CER和Cu/Zn-SOD活性。 [关键词] 铜|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铜沉积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铜源对生长肥育猪前期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为2个部分.试验1:选择60头约27 kg(杜×长×大)三元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5头猪.试验2:选择48头约47 kg(杜×长×大)三元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2个试验的4个处理分别饲喂添加硫酸铜(铜,200 mg/kg,对照组)、碱式氯化铜(铜,150 mg/kg)、甘氨酸铜(铜,100 mg/kg)和羟基蛋氨酸铜(铜,100 mg/kg)的日粮,试验持续28 d.试验1结果表明:在生长猪肥育猪前期,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都能提高生长猪前期的日增质量.其中,羟基蛋氨酸铜显著提高该阶段生长肥育猪的日增质量.与对照组相比,碱式氯化铜、甘氨酸铜及羟基蛋氨酸铜都显著改善生长肥育猪前期的皮肤外观.试验2结果表明:生长肥育猪后期,与对照组相比,碱式氯化铜、甘氨酸铜及羟基蛋氨酸铜对生长猪后期的生长性能有改善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试验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碱式氯化铜(0、150和200mg/kg)和五水硫酸铜(200mg/kg),探讨碱式氯化铜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并确定碱式氯化铜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用平均体质量为(49±2)kg的48头生长猪(杜×长×大),按体质量相近和公母各半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试验期4周。4个处理分别为基础日粮、基础日粮+150mg/kg碱式氯化铜、基础日粮+200mg/kg碱式氯化铜和基础日粮+200mg/kg五水硫酸铜。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200mg/kg碱式氯化铜能够显著提高生长猪的平均日增质量,降低平均日采食量,改善料重比;碱式氯化铜能有效替代五水硫酸铜作为生长猪的促生长剂。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铜源(柠檬酸铜、硫酸铜或碱式氯化铜)对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用21日龄断奶、健康、平均体重(6.41±0.32)kg的杜×长×大仔猪64头,按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半)。对照组不额外添加铜,试验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90 mg/kg硫酸铜、90 mg/kg碱式氯化铜或90 mg/kg柠檬酸铜(均以铜计)。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柠檬酸铜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5.89%(P0.05),仔猪腹泻率降低了66.79%(P0.05),仔猪血清丙二醛含量降低了21.38%(P0.05);但仔猪平均日采食量、耗料增重比、血清IgA、IgG、IgM和铜蓝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硫酸铜或碱式氯化铜对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硫酸铜组和碱式氯化铜组相比,添加柠檬酸铜使仔猪腹泻率降低66.79%和63.82%(P0.05),但对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在仔猪日粮中添加90 mg/kg柠檬酸铜可以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腹泻率和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铜源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杰  车向荣 《饲料广角》2008,(19):25-26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48头平均体重为39kg的生长猪(杜×大×长),按照体重接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4个处理组分别为:基础日粮(对照组),即处理组1:处理组2、3、4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mg/kg碱式氯化铜、200mg/kg碱式氯化铜、200mg/kg五水硫酸铜。探讨碱式氯化铜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并确定适宜添加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200mg/kg碱式氯化铜能够显著提高生长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降低平均日采食量(P〉0.05),改善料重比(P〉0.05)。因此,碱式氯化铜能有效替代五水硫酸铜作为生长猪的促生长剂。  相似文献   

8.
铜的来源和水平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粪铜排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平均体重29.6kg的三元杂(杜×大×长)生长猪144头,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6个处理。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200mg/kg硫酸铜、200mg/kg碱式氯化铜、100mg/kg小肽铜、100mg/kg复合氨基酸螯合铜(以铜含量计)。结果表明:100mg/kg小肽铜和100mg/kg复合氨基酸螯合铜均能有效提高生长猪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其促生长效果与200mg/kg硫酸铜无显著(P>0.05)差异,而粪中铜含量分别下降了36.8%和48.4%(P<0.05)。  相似文献   

9.
不同铜源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添加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40头在30±2日龄断奶的仔猪(长大杂交),研究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铜源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铜、粪铜及可溶性铜含量的影响.各处理日粮分别是硫酸铜组(165mg/kg)、碱式氯化铜组(碱铜组,165mg/kg)、有机铜Ⅰ组(25mg/kg蛋白质鏊合铜+140mg/kg硫酸铜)、有机铜Ⅱ组(25mg/kg蛋白质鏊合铜+140mg/kg碱式氯化铜).结果表明有机铜源与无机铜复合(p<0.1),但对饲料转化效率无显著影响.碱铜组、有机铜Ⅰ和Ⅱ组表观消化率高于硫酸铜组(p<0.05).有机铜Ⅰ和Ⅱ组以及硫酸铜组的血清铜显著高于碱铜组(p<0.05).碱式氯化铜能显著降低粪铜的含量(p<0.05);碱式氯化铜及有机铜的使用能降低粪可溶性铜的含量,特别是两种铜合用,能显著降低粪可溶性铜的含量(p<0.05).而不同铜源对蛋白质消化率、粪中水分含量等指标则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斜率比法评定肉仔鸡对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仔鸡对不同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试验采用3×2完全随机设计,3种铜源分别为硫酸铜、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2个铜添加水平分别为10和20 mg/kg,另设1个不添加铜的对照组,共7组。选择1日龄健康雄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504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饲粮铜源和铜添加水平对1~21日龄肉仔鸡的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 0. 05)。肝脏铜含量和血浆铜蓝蛋白活性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P<0.01)。以血浆铜蓝蛋白活性为评价指标,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相对于硫酸铜(100%)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41.05%和142.07%;以肝脏铜含量为评价指标,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相对于硫酸铜(100%)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27.61%和137.64%。由此可见,饲粮铜添加水平≤20 mg/kg(基础饲粮中铜含量为9.65 mg/kg)时对1~21日龄肉仔鸡无显著促生长作用; 21日龄肉仔鸡对低铜饲粮(铜添加水平≤20 mg/kg)中3种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为:蛋氨酸铜>碱式氯化铜>硫酸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