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 ,由外延开发向内涵挖潜发展 ,由注重总量增长向优质高效为特点的质量效益农业发展。 2 0 0 0年我场实施了让利于民 ,减负增效的农业政策 ,在完善以系统管理抓农业、优惠政策补农业、优质服务推农业、重大科技兴农业、构造市场导农业的重大举措。在着力抓好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斤成本逆控、减负增效的同时 ,重点实施了以高标准规范秧田地为中心的水稻“六化”建设。俗语说“好秧八成粮” ,培育壮秧是高产高效的关键 ,高标准规范秧田地是培育壮秧的基础。因此 ,2 0 0 0年我场在巩固水稻种子产…  相似文献   

2.
根据黑龙江省呼兰区水稻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寒地水稻优质高产高效育秧技术。从壮苗标准、育苗前准备、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和秧田管理五个大方面介绍了寒地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育秧技术过程。其中,育苗前准备要做好秧田地选择、规范化建设、秋整地做高床、春清雪排水、扣棚增温、苗床施肥、床土配制与消毒等。秧田期需注重温度、水分的管理,做好秧田灭草、防病及追肥,移栽前蹲苗、壮根,插前带肥带药。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械化插秧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邓立平 《中国稻米》2007,13(2):51-52
水稻机插秧具有禾苗分蘖快、通风透光好、抗逆性强,田间管理方便,以及省工、节本、节省秧田、稳产高产等明显优势,高效应用该技术应着重把握住选好品种、搞好季节衔接,适时培育壮秧,高标准插秧和加强田间管理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正为抓好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农户建设永久的"绿色银行",目前湖北省十堰地区部分县市掀起了新一轮茶叶产业建设高潮。为做好新一轮茶叶产业规划,笔者围绕"提高茶叶产业效益"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通过深入细致地调研,提出要将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作为提高茶叶产业效益的关键性措施,凡是适合建无性系茶园的地块,尽量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在实际规划时,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有的主张重点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有的认  相似文献   

5.
选好秧田地,是培育壮秧、防止烂秧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上水方便,碱性小、土质肥沃的旱田地做秧田。不提倡在本田地育秧。原因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淮安区高标准粮田建设情况,阐述了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为高标准粮田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秧田有效积温的生物及气候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两系杂交稻栽培技术研究试验资料,分析了秧田有效积温的生物和气候效应.结果表明:秧田有效积温的生物效应表现为随着秧田有效积温的增加,茎叶生长受抑制,产量下降,移栽至齐穗天数减少,秧田有效积温每增加100℃,产量减少240~360 kg/hm2,茎节长减少3.9 cm,叶长减少3.1 cm,移栽至齐穗天数减少4~7 d;而秧田有效积温对播种至齐穗天数具有正效应.气候效应表现为随着秧田有效积温的增加,移栽至齐穗有效积温减少.指出在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减少秧田有效积温,对水稻生产有利.  相似文献   

8.
张凤萍  程红晶 《北方水稻》2013,(4):49-51,55
从品种选择、育苗技术、本田栽培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宁安市无公害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其中,提出了旱育壮秧技术标准,从秧田建设、整地做床、置床处理及床土配制、种子处理、播种灭草、秧田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培育壮秧技术,并从耕作整地、科学移栽、间歇灌溉、合理施肥、植物保护及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本田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辽宁东部山区具有春季气温回升慢,地温较低,风力较大等特点,需要培育抗逆性强的壮秧来使水稻种植获得高产。从秧田地的选择、床土的配置、品种的选择,到种子处理、播种、秧田管理,通过一系列结合生产实践的方方面面,阐述了辽东山区水稻培育壮秧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王春丽 《中国棉花》2012,39(7):42-42
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2012年6月25日,国土资源部发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TD/T1033-2012),从7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1.
《北方水稻》2012,42(4)
盐粳水稻是辽宁省盐碱地所以盐丰47为母本,辽粳20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按系谱法进行选择,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一般产量650-700kg/667m^2。该品种于2010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63d,株高103.9cm,穗粒数123.2粒/穗,结实率92.1%,干粒重26g,主茎16片叶,茎叶夹角小。  相似文献   

12.
以高油型东农47和高蛋白型东农48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培方法,研究高油型和高蛋白型大豆品种鼓粒期不同器官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果糖含量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东农47鼓粒期根系、叶片和荚皮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茎秆的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东农48叶片和荚皮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规律,茎秆可溶性糖含量与东农47变化规律一致;东农47鼓粒期各器官和东农48鼓粒期叶片、茎秆和根系的蔗糖含量变化规律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峰值都在鼓粒后第12天;东农47根系的果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茎秆和叶片呈先下降再上升后下降趋势,荚皮呈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趋势,东农48除根系果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外,其它器官均呈先升后降趋势。高蛋白型东农48鼓粒期可溶性糖、果糖含量较高油型东农47高。高油型东农47鼓粒期蔗糖含量较高蛋白型东农48高。  相似文献   

13.
热平衡与玉米高产高效关系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于1993年采用掖单13玉米和克山白马铃薯,间套种与清种(CK);1994年用掖单13玉米品种分52500、60000、67500株/公顷3个处理。在主要发育期观测玉米冠层热平衡方程中净辐射(Rn)、土壤热通量(G)、显热通量(H)、潜热通量(LE)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玉米干生物量和产量、效益等的影响。热平衡方程中各分量随栽培方式、密度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威芋3号优质、高产新品种的生产成本,纯收益,产投比与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间的优化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提出两套威芋3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型:①产投比高于1.78,纯收入高于4000元.hm-2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型:密度为39982.5 ̄42750.0窝.hm-2,纯(N)施用量为43.969 ̄50.918 kg.hm-2;P2O5施用量为127.08 ̄142.92 kg.hm-2;K2O施用量为137.430 ̄156.668 kg.hm-2。②产投比高于2,纯收入高于4500元.hm-2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型:密度为40440 ̄43050窝.hm-2;纯(N)施用量为44.37 ̄52.83 kg.hm-2,P2O5施用量为126.180 ̄135.945 kg.hm-2;K2O施用量为143.303 ̄164.430 kg.hm-2。  相似文献   

15.
高产优质小麦豫麦62号形态及生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豫麦62号(周麦12号)小麦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小麦超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以豫麦21、豫麦18为对照,对豫麦62号植株形态及生理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豫麦62与对服品种豫麦21和豫麦18相比,在越冬期及拔节期展开叶的叶夹角、叶向值较大,而在开花期上三叶叶夹角、叶向值变小;后期绿叶面积大,叶功能持续期长,叶绿素含量高且下降慢,可溶性糖含量高且灌菜后期下降快,说明豫走62具有良好的“动态株型”及“源强、流畅、库大”的形态及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6.
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我国茶业生产向效益型转变,在对茶区进行大面积调查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综合已有的科研成果,提出了“一培、二改、三配套”的低丘红壤茶园综合治理栽培技术。同时,对如何提高春茶的经济效益提出了4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高淀粉品种克新12号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提高淀粉含量角度入手 ,对高淀粉品种克新 12号进行不同肥料配比试验 ,研究不同组合对淀粉含量、产量及商品率 (% )的影响。结果是 :(1)小区产量以磷酸二铵 +尿素 +硫酸钾 +肥力高 +钼酸铵 +硼酸钠 +硫酸锰 +膨大素处理为最高 ,达 2 0 2 3 6kg/ 667m2 ,比对照 (CK)增产8 8% ;(2 )商品率 (% ) :以对照 (CK )磷酸二铵 +尿素 +硫酸钾居首位 ,达 93 39% ;(3)淀粉含量 (% ) :以磷酸二铵 +尿素 +硫酸钾 +肥力高 +钼酸铵 +硼酸钠 +硫酸锰 +膨大素处理最高 ,达18 0 9%。  相似文献   

18.
研究培养料三次发酵不同培养时间、不同培养温度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及出菇情况、产量和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二次发酵相比,采用三次发酵,双孢蘑菇菌种发菌、吃料快,菌丝粗壮浓密,吃满料时间短,病虫害危害轻,无杂菌,并且菇大,结实,产量也比二次发酵高,增产幅度为5.24%~12.57%。三次发酵最佳培养温度为50℃、发酵培养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吉林省优质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优质品种产量低、抗病性差、优质不优价等诸多问题,从品种选择、育苗技术、插秧技术、本田施肥等技术环节阐述了水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高蛋白高淀粉高产玉米杂交种正红10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美国玉米杂交种2021为基础材料,利用南北穿梭同步定向育种法,用自交系156作测验种,在S3和S5分离世代连续选择优良单株进行配合力测定和定向选育,同步育成玉米新自交系K305及其杂交种正红102。该杂交种区试平均产量为8077.5kg/hm2,比对照增产9.7%;子粒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分别高达11.9%和79.2%;具有抗病、抗倒、耐旱力强、株型好、适应性较广等特点。正红102适宜平坝、丘陵及部分山区种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及综合加工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