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早稻直播覆膜旱作与常规水作栽培对灌浆成熟期根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与常规水作栽培水稻相比,直播覆膜旱作早稻千粒重显著下降,是导致产量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粒重的下降则主要归因于直播覆膜旱作较常规水作水稻灌浆成熟期根叶生理机能的衰退要快,表现为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等下降较快,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保护酶活性迅速下降,而丙二醛含量较高,使籽粒干物质积累受阻,揭示出提高灌浆成熟期根叶生理机能是进一步提高直播覆膜旱作早稻粒重和最终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覆膜旱作节水栽培具有节约水资源、减少化肥农药投入、管理简便等特点,有提质增效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杂交水稻覆膜旱作模式在文山州的示范表现,及其在当地适宜推广应用的区域,同时总结了适应文山州地理区域性的杂交水稻覆膜旱作节水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直播早稻覆膜旱作施肥量及密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以舟903为材料,进行了直播早稻覆膜旱作不同施肥量及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旱作具有明显的增温作用,从而能提早出苗和缩短余生育期;节能效果明显,直播覆膜旱作可比常规水作法节省氮肥50%,且产量相当,施用常规水作法70%的氮肥,则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适宜密度为20*20(cm)。  相似文献   

4.
最近,浙江大学通过鉴定的一项水稻覆膜旱作栽培技术,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提供了一种可能。试验表明,采用合理的种植技术,覆膜旱作稻产量至少可与对照区持平,产量最高可达700多kg/667m2,与淹水对照区相比,增产辐度近15%。除能节水50%以上外,水稻覆膜旱作栽培技术还能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种子的施用,综合增效可达90~200元/667m2。有关专家指出,技术在研究思路上突破了水稻栽培和灌水方法的传统观念,孕育着水稻栽培技术和节水技术的重大变革。水稻栽培技术的一场革命——非织布育秧水稻非织布育苗技术,是一项省力、高产、优…  相似文献   

5.
才卓伟 《北方水稻》2013,43(1):48-49
旱种湿管栽培技术是在直播覆膜或旱育壮秧覆膜插秧后采用滴灌湿管的方式,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要,适度灌水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直播覆膜可采用地膜打孔粘籽覆膜播种法或穴播机直播法。在该项技术中,除主要技术方法外,精细整地、配方施肥、规格选膜、水分管理、适时收获等环节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覆膜旱作水稻干物质生产光截获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覆膜旱作节水灌溉水稻群体结构试验中观测的冠层结构参数及各生育阶段水稻干物质等试验资料,分析了冠层光截获与干物质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两种描述覆膜旱作节水灌溉的水稻干物质-光截获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水稻覆膜旱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有余  姜红  刘凤  马骥  李洪君 《北方水稻》2007,(3):117-117,123
水稻覆膜旱作技术通过3 a的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其全生育期用水量不超过200 m3/667 m2,平均单产达到600 kg以上,与正常水田在产量持平情况下,比水田节支增效145~240元/667 m2左右,如按绿色食品价格计算,可再增效1 200元/667 m2以上。从品种选择、整地、育苗、移秧、施肥(3种配方施肥)、灌水、病虫草害防治几方面介绍了水稻覆膜旱作主要生产技术规程。水稻覆膜旱作是一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产业化生产栽培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垦殖与稻作》2004,(B04):37-37
最近,浙江大字通过鉴定的一坝水稻覆膜旱作栽培技术,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9.
水稻旱直播是一项轻简栽培技术,可节省大量劳动力,缓解劳动力季节性紧张的矛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探索水稻旱直播在云南山区半山区的最佳栽培技术,以楚粳27为材料,设置覆膜与氮肥用量2个因素,研究了覆膜与否及不同氮肥用量对楚粳27产量和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F12处理(覆膜,氮肥用量为180kg/hm2)综合表现最好,增产增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在我国发展的优势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庆人  陈林 《中国稻米》2012,18(4):36-39
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技术通过滴灌、机械直播、覆膜等技术与水稻种植相结合,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水稻"水田水作"的方式。与水稻传统种植相比,其优势在于全生育期无水层,只是局部灌溉,比水稻传统种植节水6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有利于降低化肥、农药污染以及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1.
PZ-2-2-2-2-1紫色糯质玉米自交系,是从一个杂合的紫色糯质玉米地方种中经自交分离选育而成的,具有较高的配合力,用PZ-2-2-2-2-1×1241紫-8配成的烟紫糯3号紫色糯质玉米杂交种果穗大,丰产性好,目前已在生产上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年对高蛋白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关犍措施进行了探讨和示范,总结了“一增施、二示范、三改革、四推广、十统一”的技术与管理措施,为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指导。实现了667m^2 200kg以上产量。  相似文献   

13.
"高菜-早稻-晚稻"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两年试验示范,“高菜-早稻-晚稻”种植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粮食产量,是提高种植效益的经粮双丰收的高产高效模式。本文完善和总结了此模式的相应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晚稻塑盘旱育抛秧苗期喷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效唑是一种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于杂交中、晚稻水育秧,其主要作用是有效控制秧苗高度,促进根系生长和提高低节位分蘖,增加叶绿素含量,达到培育壮秧、增产的目的。但多效唑在晚稻塑盘旱育抛秧中试验和应用,则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试验研究报道尚少。 湖北省监利县双季晚稻育秧期间高温、多雨,秧苗生长快、易徒长,尤其是塑盘旱育抛秧播种密度增大,秧苗更易徒长成高脚弱苗,不利于抛栽和立苗。因此,晚稻塑盘旱育抛秧在培育壮秧上控苗是关键。我们就晚稻塑盘旱育抛秧施用多效唑的控促效果及其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做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Zhongjian 96-3, a late season japonica rice variety derived from C81-40/87095, was developed by CNRRI, with the characters of early-maturity, a total growth duration of about 128 d (5-7 d less than CK Xiushui 11), insensitive to photo-period, ideal plant type, middle tillering ability, strong culm, high lodging tolerance, erect flag leave,and good leave color at maturity. It has an average plant height of 76.9 cm, productive panicle of 370.35/m2, spikelets/panicle of 78.6, seed-setting rate of 93.5% , and 1000-grain weight of 29.9 g.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特别是湖南省出现的水稻生产新问题——单季稻面积不断扩大,双季稻面积不断缩小,稻米市场仍处紧平衡等,分析了一季稻面积扩大的原因,提出了扩大双季稻面积的措施,以提高稻农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莲-稻-鱼"高效种植模式是指在同一块水田中以莲子为主体,套种一季水稻,并结合养鱼的立体种植模式.根据莲稻鱼共生关系及制约因素,用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改良共生关系,趋利避弊,使莲、稻、鱼互利共生,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目的,增粮增收,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建宁县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系列"莲-稻-鱼"间套和轮作制度.采取当年新植莲套插早稻,二年生老莲田套插晚稻,第三年改种双季稻,第四年又新植莲套早稻的循环种植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2年县农技站在金溪乡建立中心示范片面积10 hm2,经县、乡农技站测产验收,平均667m2收莲子44kg,水稻283kg,鱼49.5kg,产值达到1846元,扣除投入成本735.6元,实际每667m2纯收入1110.4元,受到当地莲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塑盘旱育抛秧超高产栽培中的障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抛秧栽培法因改变了稻农世世代代“两脚插在泥窝里 ,曲腿低头大躬腰”的艰辛劳动 ,且简便易行、快速省时、省工省力、高产高效 ,深受稻农欢迎。与此同时 ,随着我国稻作科学研究深入发展 ,超高产栽培技术成果不断创新涌现与提高完善 ,使产量水平大幅提高。而塑盘旱育抛秧法在现有技术下难以使产量再大幅提高 ,平均667m2产量徘徊在450kg上下 ,很难突破600kg。对此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分析和试验 ,在保留抛秧法最大优越性的基础上 ,对其有关限制单产进一步提高的障碍因素进行了技术改进 ,创造出露地旱育同伸多蘖大苗塑“砣”抛秧高产栽培法 ,…  相似文献   

19.
Gliadins were extracted from wheat and individual groups (α-, β-, γ-, ω-1 and ω-2) purified. The effects of the individual groups of gliadin on the mixing properties of doughs from low and high protein flours were measured on a 2-g Mixograph and a prototype microextension tester. The addition of all groups of gliadin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dough strength. The relative weakening effects were ω-1>ω-2≈α-≈β->γ- in the Mixograph, and γ->α-≈β-≈ω-2≈ω-1 in the Extensograph.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高海拔地区高产优质粳稻良种选育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慧珠 《中国稻米》2004,10(2):20-21
云南省高海拔稻区主要分布在海拔l950~2400m之间,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0万hm^2左右,占全省粳稻面积的五分之一,是我国乃至世界最特殊的稻区之一。由于本区水稻生产在接近其分布的极限地区进行,产量障碍因素众多,大面积生产对品种早熟、耐寒、抗病、适应、稳产性等都有较高要求,新品种选育推广难度极大。多年实践表明,高海拔稻区由于受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