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镇安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用机器孵化罗斯鸡种蛋,1991年4月12日入孵上蛋2981枚,孵化结果为:受精率92.85%;出雏900只,入孵蛋孵化率30.19%,受精蛋孵化率32.51%。死精蛋790枚,占受精蛋28.54%;移盘后死于壳内的死胎蛋1074枚,占受精蛋38.8%。  相似文献   

2.
种蛋正常孵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重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为探讨孵化过程中种蛋的失重与孵化效果的关系,我们对孵化生产中纯种来航鸡种蛋的失重情况进行了测定试验。 随机抽取孵化生产中纯种来航鸡种蛋220枚,编号统计后同机孵化,每两天称重一次(精确到0.01克),共称重10次。经入孵后第六天照检,取出无精蛋19枚,在孵化的第6天和18天检查死胚情况。根据全期种蛋的失重大小分三组分别统计分析出雏情况和胚胎死亡情况。 结果表明,从入孵到孵化18天全期平均失重率为11.74%,但受精蛋在每一时期的失重速度并不相同,从开始入孵到第8天种蛋失重率逐步上升,8~12天失重速度逐渐变慢,而后又随孵化天数的增加失重率逐渐增  相似文献   

3.
供温不均会降低鹅蛋孵化率徐强(河北省乐亭县畜牧局063600)某孵化场采取机孵、摊孵结合(前23天机孵,23天后上摊孵),孵化雏鹅两批。第一批入孵种蛋820枚,受精率82.5%,上摊照蛋受精蛋存活95.7%;第二批入孵812枚,受精率85.1%,上摊...  相似文献   

4.
关于莱茵鹅种蛋孵化期间失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择莱茵鹅入孵种蛋100枚,在孵化期间第0、5、7、15、25天进行测量,失重率分别为0、2.60%、3.38%、6.67%、11.43%。孵化湿度控制在55%-75%,在受精率为90%的情况下,测得受精蛋孵化率为81.5%,说明失重率正常。  相似文献   

5.
我校科研禽场孵化房孵化樱桃谷鸭种蛋已多年,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了一些孵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孵化效果。1991年入孵樱桃谷鸭种蛋86批,共计519374枚,其中受精蛋423452枚,种蛋受精率81.53%;孵出雏鸭396169只,受精蛋孵化率98.56%,其中健雏392502只,占99.07%,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我校孵化房不但孵化率较高,而且各批孵化成绩比较稳定,全年86批种蛋中,受精  相似文献   

6.
孵化期不同阶段对黄鬃鹅229枚种蛋进行称重.探讨孵化期种蛋失重规律及其与蛋重间关系。结果表明:黄鬃鹅种蛋孵化期平均失重率为11.95%;0~7胚龄的相对失重率为2.51%;8~18胚龄失重速度增加,相对失重率达4.20%;孵化后期失重速度最快,19-28胚龄的相对失重率达5.74%;而孵化期各阶段蛋重与19-28胚龄相对失重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性随胚龄增加而增强,说明入孵蛋重对孵化后期失重率有影响;死胚蛋失重率较正常蛋显著偏高,但蛋重不是造成死胚蛋失重率偏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孵化期不同阶段对黄鬃鹅229枚种蛋进行称重,探讨孵化期种蛋失重规律及其与蛋重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鬃鹅种蛋孵化期平均失重率为11.95%;0-7胚龄的相对失重率为2.51%;8~18胚龄失重速度增加,相对失重率达4.20%;孵化后期失重速度最快,19~28胚龄的相对失重率达5.74%;而孵化期各阶段蛋重与19—28胚龄相对失重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性随胚龄增加而增强,说明入孵蛋重对孵化后期失重率有影响;死胚蛋失重率较正常蛋显著偏高,但蛋重不是造成死胚蛋失重率偏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3批仙湖肉鸭A、B两系入孵种蛋进行孵化对比试验,测定了各系各批入孵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结果表明:①B系种蛋受精率显著高于A系种鸭种蛋受精率;②A、B两系受精蛋孵化率差异不显著;③A、B两系种蛋受精率与受精蛋孵化率呈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9.
鹅种蛋保存与孵化过程中的温度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种蛋的孵化技术是在鹅品种、环境、营养、健康状况等因素外,能够通过人为提高鹅繁殖效率的一种技术.因此,某种意义上说,种蛋孵化技术的高低,决定了孵化场的效益.健康的母鹅产出的合格受精蛋称为种蛋,受孵化器容积、种蛋数、入孵间隔等因素影响,种蛋不能第一时间直接进行入孵.因此种蛋在孵化之前的保存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在随后种蛋的孵化过程中,温度是影响胚胎发育、调节孵化率高低最重要的因素.本文主要介绍鹅种蛋保存与孵化过程中温度的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10.
1 种蛋孵化失重率的概念及其意义众所周知受精蛋在孵化过程中,因胚胎的发育而消耗蛋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同时蛋中的水分亦会通过蛋壳气孔而散失,因此种蛋在孵化过程中会失重,其所失重量与入孵前重量的百分比即为失重率。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11.
<正> 本试验研究是用同一台小型电孵机、种蛋来源(鸡、鹅)相同。孵化机内控制温度在37.6±0.5℃,分批次先后入蛋,鹅蛋孵化中、后期凉蛋、喷水等方法进行两次重演性鸡、鹅种蛋共机孵化试验;并用同一台电孵机对两蛋单独孵化作对照。结果表明:两次共机孵化试验鸡、鹅蛋平均孵化率为80.5%和86.4%。与单机孵化对照组78.6%和87.2%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还表明共机孵蛋组与单机孵蛋组未凉蛋、喷水对照孵化率61.04%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1炕孵设备和孵化技术先进目前,泰兴市有24家炕坊,拥有全自动炕孵箱250台。年均入孵种蛋1 342万枚,出禽1 021.2万只,种蛋受精率82%,受精蛋孵化率88%。其中周氏企业有35个全自动炕孵箱,每年可孵出雏鸡500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肉鸡种蛋孵化过程中失重对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同一鸡场同一天入库的种蛋,按蛋重区间分成10组,每组150枚,孵化时各组保留受精蛋100枚,测定失重率、孵化率、健雏率、初生雏重。结果表明:种蛋的失重总趋势为快—慢—快,初生雏重随着蛋重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1983年开始结合家禽课的教学实验,把西洋鸭蛋和鸡蛋一起放在电孵箱里孵化,其受精蛋的孵化率只有30%左右。以后把西洋鸭蛋单独放在小型平面电孵箱孵化,逐渐探索改进,1986—1987年受精蛋的孵化率提高到74.5%,最高一批达到92.3%。主要经验如下: 一、种蛋必需经过挑选:凡是蛋形不正、砂壳蛋、薄壳蛋、厚壳蛋、双黄蛋均予剔除。入孵前用0.1%新结尔灭溶液,进行洗刷消毒,然后码盘入孵。孵化器具用福尔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蛋重与蛋形指数对籽鹅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进而总结出种蛋筛选的最佳方案,为籽鹅个体、家系种蛋的选留及籽鹅的繁衍、孵化、生产提供科学参考。选取二年籽鹅种蛋2 469枚,蛋重为94.8~154.4 g,平均蛋重(123.3±9.5)g;蛋形指数为1.24~1.63,平均蛋形指数1.45±0.05。采用2因素4水平试验设计,将所有种蛋按蛋重与蛋形指数分成16个孵化组(蛋重与蛋形指数分别分为4个水平),测量每枚种蛋蛋重与蛋形指数,并在蛋壳上做好编号,在相同孵化条件、同一孵化设备中进行两次孵化试验。结果表明,①蛋重<118.0 g组种蛋受精率最高,>131.9 g组次之;>131.9 g组种蛋受精蛋孵化率最高,125.0~131.9 g组次之,且受精蛋孵化率随着蛋重增大升高;125.0~131.9 g组种蛋孵化健雏率最高,>131.9 g组次之;>131.9 g组种蛋孵出鹅雏出生重最大。②蛋形指数在1.47~1.51组种蛋受精率及种蛋孵化健雏率最高,>1.51组次之;1.47~1.51组种蛋受精蛋孵化率最高,1.42~1.46组次之。分析以上结果可得出:籽鹅种蛋蛋重对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鹅雏出生重有显著影响(P<0.05),以籽鹅蛋重在125.0~154.4 g为宜;蛋形指数对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亦有显著影响(P<0.05),对种蛋孵出鹅雏出生重无影响(P>0.05),以蛋形指数在1.47~1.51为宜。籽鹅种蛋蛋重与蛋形指数对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鹅雏出生重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其中,蛋形指数对种蛋孵化健雏率的影响较蛋重强,其作为单一因素对鹅雏出生重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以蛋重或蛋形指数任一因素作为种蛋筛选的依据都不科学,应综合考虑以达到种蛋优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 本县牛山乡畜牧兽医站为了综合办站和发展“三禽”生产,于1984年初购进电孵机设备,试搞孵化工作,历时4年,累计上炕39批,入孵量达234172枚,其中受精蛋182207枚,受精率为77.8%,出雏苗鸡161425只,出雏率为88.6%;中途死亡10773枚,中死率为5.9%;死胚蛋10007枚,死胚率为5.5%.炕孵鸭蛋(康贝尔、狄高)15500枚,受精11195枚,受精率达72.2%,出雏苗鸭6040只,出雏率为54%;炕孵鹅蛋1860枚,出雏苗鹅1300只。为了掌握孵化技术,提高孵化率,在三禽电孵生产实践中,初步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探索了不同蛋重对汶上芦花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将挑选的324枚健康种蛋按蛋重分为3组:Ⅰ组(39.65~44.82 g),Ⅱ组(45.07~49.44 g),Ⅲ组(50.18~56.78 g),测算种蛋3个胚龄的失重和失重率,并对孵化效果和雏鸡初生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Ⅲ组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最高;种蛋的失重随蛋重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但失重率无显著差异(P0.05);雏鸡初生重随着蛋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汶上芦花鸡蛋重区间为50.18~56.78 g时孵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单阶段大箱体孵化器与多阶段巷道式孵化器对海兰褐父母代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将279 804个来源于37~45周龄海兰褐父母代的合格种蛋随机分成两组,单阶段组共入孵129024个、多阶段组共入孵150 780个。两组种蛋同一天入孵,出壳后分别统计两组各周龄的孵化率及1日龄健母雏的体重和体长等。结果显示:随着周龄的增加,单阶段组受精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健母雏率更高。在43和45周龄,单阶段组受精蛋孵化率极显著高于多阶段组(P0.01),受精蛋健母雏率显著高于多阶段组(P0.05);单阶段组1日龄健母雏的体重和体长极显著高于多阶段组(P0.01)。研究表明:不同孵化模式对海兰褐父母代种蛋孵化性能有影响;使用单阶段大箱体孵化来自43周龄后海兰褐父母代的种蛋,可同时获得更高的受精蛋孵化率和健母雏率及更优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从种蛋贮存室里随机称取1000枚乌骨鸡种蛋,根据蛋重不同分为三组,第一组为48.5克以上,第二组为43~48.5克,第三组为43克以下,将这三组蛋进行同批入孵。结果表明第二组种蛋在受精率、早期死胚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健雏率、死胚率等孵化效果的指标上对其他两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魏长虹 《畜牧市场》2010,(10):58-59
黑天鹅人工孵化技术尚处于启蒙阶段。因此2010年1月~3月我们对黑天鹅蛋进行了孵化试验及早期育雏。入孵5枚,受精2枚,受精率为40%,出雏1羽,孵化率50%;孵化温度为38.00~37.10,相对湿度为59%-70%,通风换气将通气孔开至最大,孵化中后期进行定时凉蛋,用眼皮试温,钝端微凉,锐端微温即可;孵化期为39d,蛋失重49.7g,失重率为18.85%;初生雏重为151.2g;早期育雏采取自由采食方式,雏鹅精神状况一直处于良好,体重增加,育雏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