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乳化剂对牛油的乳化效果。根据乳液的稳定性来选择其最佳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0.53。在最佳HLB值下进行乳化剂的复配。当Tween80和单甘酯以3∶2的比例复配,且复配乳化剂的添加量为0.8%时,乳化牛油的效果最好。增稠剂可增强乳液的稳定效果,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增稠剂配比为黄原胶0.1%,瓜尔豆胶0.25%和卡拉胶0.1%,由此得到最稳定的乳液,其稳定系数为0.963。  相似文献   

2.
乳化剂及助乳化剂提高生物油/柴油乳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研究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对生物油/柴油乳化性能的影响,利用非离子复配表面活性剂,宏观上以乳化油的稳定性和吸光度比值K为观测对象,微观上以乳化油滴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为观测对象,着重研究了乳化剂种类、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乳化剂用量、助乳化剂种类、助乳化剂含量等对生物油/柴油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作为混合乳化剂试验效果最好,乳化油的稳定时间最长,达到17 d,吸光度比值K最小,为1.11,稳定性最好。HLB值的最佳范围为5.0~5.8。乳化油生产中,较合适的乳化剂加入量为5%。使用正辛醇和甲醇做助乳化剂可提高乳化油的稳定性,考虑到助乳化剂成本因素,使用甲醇做助乳化剂更适宜。助乳化剂甲醇含量为20%时乳化油稳定性最佳。随着时间推移,乳化油会经历分层、絮凝、聚结与破乳过程。该文可为生物燃油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的燃烧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的燃烧特性,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对热解生物油/柴油混合液进行了乳化,测量了乳化燃料的密度、热值、动力黏度及pH值。在SD1110型柴油机台架上进行4种不同配比的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的发动机台架试验,得出了柴油机燃用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和纯柴油的负荷特性和排放特性曲线,并且对乳化燃料和纯柴油的排放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油体积分数为20%的乳化燃料当量油耗率最低,乳化燃料CO的排放高于柴油的排放,且生物油含量越高CO排放越大,而乳化燃料的NO及碳烟的排放则优于纯柴油的排放。由于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的理化特性与柴油接近,可以作为普通柴油机的燃油使用。  相似文献   

4.
复配乳化剂乳化柴油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乳化柴油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该文以亲水亲油平衡值HLB(hydrophilic and lipophilic balance)选择复配乳化剂,通过适当的乳化工艺配制乳化柴油,并在1135柴油机上对乳化柴油和纯柴油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柴油机结构参数和调整参数不作改变的情况下,柴油机燃用乳化柴油的碳烟和NOX排放显著降低且有一定的节油效果;添加了助燃剂二茂铁的乳化柴油在降低碳烟、NOX和HC排放方面优势更加明显;含水率的不同对乳化柴油的燃烧有一定影响,综合考虑节油及排放效果,确定了适用本机的较佳含水率体积百分数为13%。该研究结果对于改善发动机经济性和降低排放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超声辅助自乳化技术制备水溶性辣椒红色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辣椒红色素性质的研究,本文探索一种新的改变其水溶性的方法,即自乳化法制备水溶性的辣椒红色素。对其加以超声震荡可得到小粒径稳定的水溶液。通过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等,确定了最佳条件:自乳化的最佳HLB值为13.6;复合乳化剂为吐温80和司盘80;反应条件为辣椒红色素质量分数是30%,甘油质量分数为10%,温度为55℃,反应时间是1.5h,超声功率为200W,最终可得到较高色价的水溶性辣椒红色素。最后对其水溶液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6.
大豆色拉油包水乳化液乳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生物医学领域已进行了白蛋白及胰岛素的控制释放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研究,但其制备方法仅适合于实验室生产。用标准乳化剂确定了油水体系的HLB值,用油水体系的HLB值确定了单甘油酯的HLB值。以HLB值为依据,考虑乳化剂分子的结构、分子量及亲水亲油基的种类,选择乳化剂配对,讨论了不同乳化剂配对乳化效率的机理,探讨了选择乳化剂配对的方法,研究了乳化过程参数对乳化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乳化工艺参数是乳浊液配方为5.5 g复合乳化剂:7.2 g大豆色拉油:47.2 g水溶液, 搅拌时间为20 min,搅拌转速1000 r/min。该研究是大规模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粉热解生物油的分析及乳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探究玉米秸秆粉热解生物油的组成及乳化改性技术,对生物油进行了气质联用(GC/MS)分析,并研究了轻质生物油与柴油乳化后燃料的物理性质。生物油有分层现象,上层是溶于水的轻质液体,约占总质量的80%,主要成分有水、羟基丙酮、乙酸、糠醛、环戊烯酮及衍生物、苯酚等,用二氯甲烷萃取后在有机相中又检测到糠醛衍生物及苯酚衍生物等。下层是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组成复杂,直接分析难以确定成分。本试验将轻质生物油、0#柴油、复合乳化剂(由Span-80与Tween-20两种乳化剂以特定配比制成)按照一定工艺进行乳化,制成乳化燃料。增加均质时间、乳化剂和柴油比例或减小轻质生物油比例均可以提高乳化燃料的稳定性。乳化燃料的热值与轻质生物油相比有明显改善,但燃料的pH值没有明显提高,需要进一步研究,降低乳化燃料的腐蚀性,使其能够在柴油机上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原缺氧环境下生物质燃料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类别的含氧生物质燃料在高原缺氧环境下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在一台卧式双缸柴油机上分别燃用柴油、乙醇柴油E10(含10%体积分数的乙醇和90%体积分数的柴油)及生物柴油-乙醇-柴油B10E10(含10%体积分数的生物柴油,10%体积分数的乙醇和80%体积分数的柴油)3种燃料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对柴油机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分别燃用E10和B10E10 2种含氧生物质混合燃料后,柴油机动力性下降,外特性转矩平均下降幅度分别达到4.24%和5.49%;当量燃油消耗率基本低于柴油,经济性有所改善。燃用含氧生物质燃料后,柴油机的经济性变化情况除了与燃料本身的属性相关,还与转速和负荷相关。燃用E10混合燃料后,柴油机的一氧化碳(CO)排放在低负荷时高于柴油,高负荷时低于柴油;碳氢化合物(HC)排放高于柴油水平,升高幅度范围达4.9%~27.4%;氮氧化物(NOX)排放在低负荷时低于柴油,高负荷时趋于柴油水平。燃用B10E10混合燃料后,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排放在低负荷时都趋于柴油水平,高负荷时都低于柴油水平;氮氧化物(NOX)排放在低负荷时低于柴油,高负荷时高于柴油水平。柴油机在燃用E10和B10E10 2种混合燃料后,碳烟排放均低于柴油水平。柴油机燃用B10E10混合燃料后的碳氢化合物(HC)排放,碳烟排放以及低负荷时的一氧化碳(CO)排放均低于E10,氮氧化物(NOX)排放基本高于E10。与E10燃料相比,B10E10混合燃料在柴油机的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以及碳烟排放方面具有更好的改善效果;但是动力性下降幅度较大,氮氧化物(NOX)排放增加。该研究可为含氧生物质燃料在高原缺氧地区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热解燃油在柴油机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质通过快速热解得到的生物质热解燃油主要成分为含氧有机混合物和水,不宜直接作为燃料使用,但与柴油乳化后可实现其在发动机上的应用。在确定生物质热解燃油/柴油乳化油乳化剂的最佳亲水亲油平衡(HLB)值后,利用超声波乳化装置制备了生物质热解燃油质量分数为10%的乳化油(用BPO10表示),然后在一台未作改动的直喷式柴油机上对燃用BPO10时的燃烧和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热解燃油/柴油乳化油乳化剂的最佳HLB值约为5.8。与0号柴油相比,发动机燃用BPO10时燃烧始点推迟,预混燃烧放热峰值明显升高,扩散燃烧放热峰值略低,最高燃烧压力较低,燃烧持续期缩短;燃用BPO10时有效燃油消耗率较高,而有效热效率与0号柴油的相当;燃用BPO10时可同时大幅降低NOx和碳烟排放,但HC和CO排放升高。  相似文献   

10.
乙醇柴油配比优化及其用于发动机的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完善乙醇柴油的稳定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研究,该文基于稳定性试验数据建立响应面模型,并对乙醇柴油的配比进行优化和试验验证,最后使用优化后乙醇柴油(体积比:乙醇10%,正丁醇4%,柴油86%;简称乙醇柴油)在柴油机上进行负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该燃料在具塞试管里可以保持稳定状态,不发生相分离时间达到60 d以上.通过额定转速1500 r/min及1200 r/min转速下的负荷特性试验发现,使用乙醇柴油的发动机有效热效率在小负荷时与纯柴油相近,在高负荷及全负荷时均高于纯柴油;乙醇柴油的NOx排放,在小负荷时低于纯柴油,在中高负荷时却稍高于纯柴油,在全负荷时与纯柴油相近;乙醇柴油的碳烟排放,在小负荷时与纯柴油相近,在中高负荷时却明显低于纯柴油.对于试验所用柴油机,适当减小供油提前角有利于改善乙醇柴油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11.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oil-in-water (O/W) emulsions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type of emulsifier.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pecific role of the adsorbed emulsifiers on lipid oxidation of O/W emulsions. Emulsions of similar droplet size distribution stabilized by minimum amounts of proteins or surfactants were oxidized at 25 °C in the presence of equimolar iron-EDTA complex. The pH and the amount of emulsifier in the aqueous phase were also vari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the droplet charge and the emulsifier in the aqueous phase. Oxygen uptake, conjugated dienes (CD), and volatile compound format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tein-stabilized interfaces are less efficient at protecting emulsified lipids against oxidation than surfactant-stabilized interfaces. The antioxidant effect of unadsorbed proteins was also confirmed.  相似文献   

12.
柴油机随车乳化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柴油机随车乳化系统的概念,设计制造了随车乳化系统的主要元件——CES(浮子室式油水配比器),通过实验验证柴油机的燃油供应系统(高压油路)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利用柴油机自身乳化能力的随车乳化系统,可以避免使用动力输入,有利于乳化油技术的推广应用。实验证明,随车乳化系统必须使用一定量的乳化剂,乳化剂能够维持油水混合液的动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蓖麻油生物柴油组成及其燃烧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蓖麻油生物柴油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能,并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蓖麻油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在单缸柴油机上使用的燃烧排放性能.结果表明:蓖麻油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蓖麻油酸甲酯,酯交换率高达96%以上,其理化性能与矿物柴油基本相当:按一定比例配制的混合燃料较矿物柴油的动力性能略有降低,不影响其燃烧;排放尾气中HC、CO含量有所降低,NOx含量有所升高,烟度降低明显,可完全替代矿物柴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在柴油乳化节油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如何选择乳化剂和乳化器,并通过试验证明,乳化节油不仅有明显的节油效果,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章还介绍了使乳化油商品化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