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芳  崔照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631-11632,11641
明确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内涵与特征,了解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和发展模式对于指导城镇化建设具有攀足轻重的作用。该研究对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内涵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及特征,并指出在实践中,我国现有的大中城市带动城镇化发展模式、以乡镇经济为主导的小城镇化发展模式、以产业园区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和外向型经济主导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都各有利弊,特殊国情决定了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多样性,应因地制宜,走适合自身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镇化发展差异明显,四川省欠发达人口大县的城镇化滞后现象尤为严重。本文首先建立数理模型对四川省人口大县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然后从中选取安岳县为例,对其城镇化动力指标变量与城镇化水平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从经济水平、产业发展、政策体制与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深入剖析城镇化动力对城镇化进程的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梳理四川省欠发达人口大县的城镇化动力特征,揭示城镇化实质,以期为其他类似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深入分析国外4种主要城镇化发展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以西欧为代表的政府调控的城镇化、以拉美为代表的畸形城镇化和以亚洲新兴地区的经济拉动型城镇化,着重强调城镇产业发展,加大城镇建设投入、提高小城镇的承载力和加快城镇体系发展,以期对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先后经历了政治型、经济型和新型城镇化三个历史阶段。经济型城镇化以经济高速发展为根本目标,以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通过高速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德州的城镇化取得长足发展,也存在城镇化质量不高的问题,土地利用粗放、生态环境恶化、"半城镇化"等成为制约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瓶颈。德州的城镇化实践表明经济型城镇化已经不可持续,必须及时转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及其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性,以全国126个地级市(仅限大陆地区)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并籍此为基础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结果表明:1)四大区域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东北地区城镇化率始终保持领先,但增长幅度最小,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增长最快,各地区年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增速放缓;2)地级市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度为0.48~0.90,其中0.79%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为中,40.48%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化贡献度较高,58.73%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高;3)类型上,均有超过各自总量50%的非金属、金属、煤炭和油气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度高,而森工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高的城市数量不到其总量的1/3;空间上,东和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贡献度大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的不同类型和区位,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77-178
城镇化的过程是涉及地理、人口、经济及社会等多方面内容的复杂演化过程,但其发展都需要立足于"人"的视角,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是提高我国城镇化质量,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本文以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人的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了要确立人的城镇化发展理念、加快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城镇综合承载的能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城镇,为进一步推动河北省人的城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和要求,从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人居环境和城乡统筹五个方面,构建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发现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增强城镇化与经济、信息化建设结合等建议,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发现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城镇化发展速度受到产业水平的限制等问题,据此提出大力推进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实现城镇化发展驱动力的转变,夯实城镇化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以产业集聚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以人为本为核心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增强新型城镇的品牌效应等。  相似文献   

9.
张平军 《甘肃农业》2012,(12):37-39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因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发展中有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作用。从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路径来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时,同步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可以装备和带动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现代化、城镇化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农业现代化如果跟不上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也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受阻。目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而农业现代化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快补齐,这样才能实现同步推进"三化"发展,实现我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外的城镇化实践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之路积累了有益经验。但是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与西方国家城镇化进程又有所不同,不能走西方的老路。探究国外城镇化发展过程,目的是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按照中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引导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并依赖现代城市规划的功能,针对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和问题,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马骏  黄泽文  安宓  郑庭义  向安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89-1091,1119
介绍了珠三角地区农业人口流动的现状,及由此给农村发展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城市化背景下,农业人口流动不仅推动了流入地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及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加快了人口流动速度;同时也衍生出一些新问题,如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管理与乡村稳定治理、土地再次流转的利益分配、农业补贴归属、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区域内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引导重庆市南岸区合理配置城乡建设用地,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相关方法及地理探测器对南岸区2009-2016年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特征与形成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城镇工矿用地呈周期性波动增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呈减少态势;(2)南岸区发展重心东移,城镇扩张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以外,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心城区内外变化差异不明显;(3)城镇扩张与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多源于农用地,耕地占用比例高;(4)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农村宅基地退出慢于农村人口析出;(5)城镇工矿用地增长主要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变化率、城镇人口变化率以及增减挂钩政策等置换得到城镇空间指标的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则主要受第二、第三产业变化率与城镇人口变化率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土地城市化与农村人口城市化挂钩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人的城市化落后于土地城市化及农村人口城市化面临的民生问题,采用土地指标与人口挂钩促进城市化的制度创新方法,在发达地区率先试点土地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城市化挂钩的制度探索,建立地票制度平台,在不突破耕地红线背景下,将农村人口建设用地额度与其流动居住区域自由选择相结合,解决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城市可获得其所带建设用地额度,激励城市政府在获得建设用地额度的同时解决额度的携带者,促进人与土地同步城市化,解决农村人口进城的公共服务资金缺口.这一制度创新,必将促进相关主体的利益总体提升.  相似文献   

14.
采用信息熵的方法对辛集市城乡用地结构进行分析得出,辛集市城乡用地结构正在朝着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的方向进行演变,但其演变的速度慢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辛集市城乡用地结构存在着非农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矛盾日益尖锐、农村居民点用地过多,一些城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辛集市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如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的整理、盘活城镇用地存量等,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用地结构中所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给江苏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功效函数测度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6—2014年人口、土地及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从时空角度探讨其协调性分异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整体而言,土地城镇化水平高于人口、经济城镇化水平;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呈明显的空间分异和块状聚类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过去几年吉林省实施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由此带来的乡村地区聚落,产业,土地等要素的变化对乡村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来吉林省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实际,通过陈家店村典型案例剖析,分析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陈家店村通过合村并居,发展农村合作社,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三个过程实现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陈家店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自下而上模式的典型代表,以村委会为主要驱动力,通过整合村庄、土地、人口、产业等区域空间资源要素,积极带动村民就业转型,实现乡村振兴。陈家店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了农业空间、社会空间、生态空间和居住空间的重组和优化,是介于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城镇雏形。陈家店村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还有待解决的问题:土地流转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居民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乡村邻里关系的保持以及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均衡和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带来的一些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重玲 《农学学报》2020,36(7):151-157
通过构建经济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可供水资源承载力、建设用地承载力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模型来综合测度研究区五市理论城镇化发展水平,从而与实际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银川市与石嘴山市实际城镇化发展水平大于理论城镇化发展水平,且城市人口潜力指数大,具有吸纳外来人口的能力;(2)吴忠市、中卫市和固原市实际城镇化水平小于理论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偏低,且人口潜力指数较小,不具备吸纳外来人口的能力。以此为依据,从而为不同人口密度等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对于人口极密集区与密集区,一方面应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引导作用,推动人口市民化进程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2)对于人口中等区,一方面,加强中心城市的拉力作用,另一方面,创造农村推力作用,着力解决城镇化过程中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3)对于人口稀少与极稀区,一方面应鼓励就地城镇化,另一方面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本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顺义区通过科学规划、创新思路,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引领为方针,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产业、人口、土地、环境协调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本文研究了顺义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做法,提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产业先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资源有效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民生改善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3-2014年安徽省的粮食总产量、流动人口比例、城镇化率等时间序列数据,采取构建VAR模型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安徽省农村人口流动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期看,流动人口比例对粮食产量产生促进作用,主要是因为农村人口流出的增加有利于减缓人地矛盾,提升土地的边际效益;但城镇化率对粮食产量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和农用化肥施用量在短期内对粮食产量具有推进作用。基于此,提出保护耕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区域建设用地变化中,占重要地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城市化为角度对广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和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1997~2002年间,广州市的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标由68.28增加到75.28,年平均增长的比率为1.92%,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非常平稳,在6年间共增长了796.67hm2,年平均增长0.47%。以上数据反映广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广州的城市化是以自组织为主的城镇化,产业与居住的分散化决定了小城镇发展呈现均衡性特征。这样实质上把有限的农村空间割裂为多个不大的发展中心。这种多中心往往导致无中心,即建设无重点、发展无中心、各乡镇过度竞争,造成区域内资源的不合理流动与低效率配置,影响资源向优势区位的流转,无法形成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最终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状况,当前对策主要是依托城市化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规划使其用地变化向规模减少、集约利用发展。广州市有农村居民点的各区(县级)市,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地理条件可以对上述区域进行分类,分别采用适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