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研究电子束辐照对罗非鱼片冷藏期间相关生物学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为冰鲜罗非鱼片物理冷杀菌保鲜提供参考。【方法】鲜活宰杀的罗非鱼片经0,2,4,8 kGy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后于4℃冷藏18 d,于0,4,11,18 d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挥发性盐基氮(TVBN)、色泽、鱼肉硬度、嗅感、pH值。同时对10 kGy电子束辐照灭菌的罗非鱼肉糜接种病原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检测0,0.4,0.8,1.2,1.6,2 kGy电子束辐照后病原菌的存活率,确定电子束辐照D_(10)值。【结果】鲜活宰杀的罗非鱼片带菌量较高,菌落总数达1.6×10~6 CFU/g,且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都有检出。电子束辐照杀灭病原菌效果良好,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的D_(10)值均小于0.5 kGy。电子束辐照可显著抑制鱼片冷藏期间菌落总数增幅,减缓鱼肉硬度降幅。综合考虑感官品质因素,以4 kGy辐照保鲜罗非鱼片效果最佳。4 kGy辐照结合4℃冷藏,11 d时罗非鱼片无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TVBN含量为20.91 mg/hg,嗅感显著优于未辐照处理和8 kGy辐照处理。【结论】用4 kGy电子束辐照可有效延长罗非鱼片冷藏时间,提高冷藏品质,4℃下可保鲜11 d。  相似文献   

2.
按照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细菌学指标,对采自陕西、河南、江西、广东及上海5省市的180份猪肉样品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以及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结果按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进行判定.结果表明,所检测的猪肉样品均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落总数均符合国家无公害猪肉标准的相关规定;大肠菌群阳性样品数为60,占样品总数的33.33%;沙门氏菌阳性样品数为28,占样品总数的15.56%.检测项目中检出1项不合格者即判为不合格样品,不合格样品数为73,样品总体不合格率为40.56%.说明我国当前市售猪肉产品的卫生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大肠菌群严重超标,沙门氏菌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用国标方法,对保质期内胀袋的酱卤豆干制品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进行检测,并对分离出的单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和鉴定。另取样品高压灭菌后两两分组,添加等量的上述分离菌种,然后再分别按照100℃10 min、100℃15 min、110℃10 min、110℃15 min、121℃10 min、121℃15 min、121℃30 min的灭菌条件进行灭菌,灭菌后,每组样品中的一份放入36℃培养,另一份放入4℃冰箱冷藏,10 d后,观察灭菌效果。结果显示,保质期内胀袋样品中的菌落总数在7.2×105~6.5×108g~(-1),但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氏菌均未检出。除100℃10 min、100℃15 min、110℃10 min、灭菌处理的样品有大量微生物增殖,110℃15 min组有少许微生物增殖现象外,其余灭菌组均未出现异常现象。从产品口感和经济角度考虑,最终确定121℃10 min为最佳灭菌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浙江省杨梅微生物污染情况,在2016年5—6月对浙江杨梅主产区基地和市场样品进行随机抽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杨梅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等卫生指示微生物,以及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并运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中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产品总体安全。样品菌落总数检出范围为30~4 536 000 g-1,霉菌总数检出范围为20~930 000 g-1,酵母总数检出范围为360~4 552 000 g-1,大肠菌群检出率为48.9%、检出范围为0~110 g-1,市场样品微生物检出值高于基地样品,并鉴定出大肠埃希菌等10株条件性致病菌。建议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即食果蔬微生物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软烤扇贝原料处理过程中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软烤扇贝原料不同热处理的细菌特性和有关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细菌类别和菌相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鲜活扇贝经过蒸汽加热4min、6min和8min后,扇贝原料样品的pH值无明显差异,均为6.58左右,水分含量依次降低1%,菌落总数均为103cfu/g,耐热菌数均为102cfu/g,并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大肠菌群均未检出。不同热处理原料样品的细菌种类均为耐热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和球菌,菌相比较单一,主要包括芽孢杆菌、葡萄球菌、微球菌和少量棒状杆菌。市售和企业处理样品水分含量分别为77.67%和76.80%,pH偏高,接近中性,市售样品菌落总数偏高,为106cfu/g,耐热菌数为103cfu/g,企业处理样品菌落总数接近104cfu/g,耐热菌数为102cfu/g。市售和企业处理样品均检出大肠菌群,表明加热不足,处理过程不良,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对软烤扇贝原料不同热处理的细菌特性和有关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细菌类别和菌相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鲜活扇贝经过蒸汽加热4min、6min和8min后,扇贝原料样品的pH值无明显差异,均为6.58左右,水分含量依次降低1%,菌落总数均为103cfu/g,耐热菌数均为102cfu/g,并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大肠菌群均未检出。不同热处理原料样品的细菌种类均为耐热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和球菌,菌相比较单一,主要包括芽孢杆菌、葡萄球菌、微球菌和少量棒状杆菌。市售和企业处理样品水分含量分别为77.67%和76.80%,pH偏高,接近中性,市售样品菌落总数偏高,为106cfu/g,耐热菌数为103cfu/g,企业处理样品菌落总数接近104cfu/g,耐热菌数为102cfu/g。市售和企业处理样品均检出大肠菌群,表明加热不足,处理过程不良,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海口市市售新鲜蔬菜微生物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生菜、香菜、小葱、黄瓜、番茄、豆芽(苗)等6类高污染风险蔬菜,考查其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可培养的细菌种类及4类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指标。结果表明,供试蔬菜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均较高,分别在102~104g-1和240~1 100 g-1,且符合以下规律,香菜生菜小葱豆苗番茄黄瓜;香菜和生菜中可培养的细菌种类存在部分差异,相似菌属包括葡萄球菌属、微小杆菌属、库特菌属、气单胞菌属、肠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和柠檬酸杆菌属等条件致病菌;香菜和生菜中分别分离到1株疑似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故生食生菜和香菜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农田土、有机肥和灌溉水中可培养的细菌种类与香菜和生菜相似,且也检测到大肠杆菌、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故受污染的环境样品是蔬菜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潜在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贵阳市市售猪肉中食源性致病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贵阳市市售猪肉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采集贵阳市市售猪肉样品60份,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分离鉴定样品中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结果表明:样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3.33%,其中沙门氏菌检出率为6.6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33%,志贺氏菌检出率为1.6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6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未检出。说明贵阳市市售猪肉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也存在一定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即食醉鱼制品的品质及微生物随贮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潜在病原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产品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值和盐分含量分别为(53.50±0.50)%、0.930 0±0.005 3、6.29±0.03和(4.33±0.07)%。菌落总数、耐热菌数和厌氧菌数在贮藏起始时分别为2.00×105、1.55×102和<100 cfu/g;进入贮藏期后4个月期间,菌落总数急剧下降,厌氧菌数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低于10cfu/g。在贮藏过程中各测试点菌落总数计数平板分离获得165株细菌,对其中157株进行分类鉴定。鉴定残存优势菌群为葡萄球菌84.8%,芽孢杆菌3.6%,李斯特菌6.7%,表明热杀菌强度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气调包装的鲜猪肉在0~4℃冷藏条件下的保鲜效果。【方法】以新鲜猪肉为对象,采用空气及含不同比例气体(O2、CO2、N2)的充气包装鲜猪肉,通过检测肉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及致病微生物、肉品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及pH值,对不同包装肉品在冷藏条件下的肉品品质进行评价。【结果】经气调包装的肉品在冷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量增加缓慢,沙门氏菌出现较晚,挥发性盐基氮和pH在新鲜肉的标准范围内,其中70%O2+25%CO2+5%N2的气调包装保存鲜猪肉的综合评价效果最好,保质期可达10d。【结论】市售肉品采用气调包装可延长鲜肉制品的保存期。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面筋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污染途径和微生物群落,从生产线、大型超市和零售小卖部多地取样,用平板计数法检测菌落总数、霉菌酵母数、耐热菌和大肠菌群数,用划线法和点接法将优势菌分离,通过形态观察和理化试验,结合16S rDNA序列和18S rDNA的ITS区域序列进行优势菌鉴定。结果显示:小卖部样品的细菌总数达8×10~4 CFU/g,酵母霉菌数达1.20×10~3 CFU/g,都大大超过地方标准上限的数倍,其他样品的微生物数量均在地方标准之内,说明挤压熟化工艺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后期生产销售是造成污染的主要途径;分离优势菌得2类细菌12株,3类霉菌8株;2类细菌的代表菌为粪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faecalis)、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ulva),3类霉菌的代表菌为溜曲霉(Asperqillus tamarii)、灰黄青霉(penicilium griseofulvum)和黑曲霉(Asperqillus niger)。  相似文献   

12.
水分活度及pH值对高水分烤虾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高水分烤虾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冷冻南美白对虾为材料,研究了传统高水分烤虾的加工工艺及水分活度(Aw)、pH值对烤虾制品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结果]pH值为6.8时,Aw为(0.96±0.02)的产品贮藏10 d即达到货架期终点,菌落总数达106cfu/g以上,而Aw为(0.92±0.02)的产品贮藏60 d菌落总数仅为105cfu/g,Aw为0.90~0.92时,产品的感官品质最好;当Aw为0.94时,pH值为6.8的产品贮藏19 d即达到货架期终点,菌落总数超过106cfu/g,而pH值为5.8的产品贮藏30 d仍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结论]AW为0.92、pH值为5.8的产品保持了南美白对虾的原有风味。  相似文献   

13.
松浦镜鲤0℃条件下冰藏和冷藏的品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经过前处理的松浦镜鲤分别于0℃条件下冰藏和冷藏,通过感官评定、菌落总数和理化指标的分析,评价2种贮藏条件对松浦镜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到第18天时,冷藏(0℃)条件下松浦镜鲤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的质量分数w(TVB-N)、鲜度指标K、电导率、汁液流失率分别为5.89×106 cfu/g、27.93mg/100g、88.85%、1 374.00μS/cm和8.91%,而此时冰藏条件下分别为3.80×104 cfu/g、19.51mg/100g、77.62%、1 197.30μS/cm和7.19%。0℃冷藏到第15天时感官品质已不可接受,此时的感官评分为8.33;冰藏到第21天时,感官评分为7.50,有明显的氨臭味,感官品质已不可接受。综合各指标,冰藏(0℃)和冷藏(0℃)条件下,松浦镜鲤的贮藏期分别为18和12d。虽然冷藏和冰藏的贮藏温度均为0℃,但由于冰藏过程中冰的加入,0℃冰藏的贮藏效果优于0℃冷藏。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能力验证实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微生物实验室检潮能力和检验人员技术水平,增强实验室竞争力,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2、3、4、10-2010,采用多稀释度、多平行样和多方法,同时结合3M纸片法对代码为T0504-A样品中的菌落总数、T0504-B中的大肠菌群、T0504-C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T0504-D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鉴定.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氧气调包装(HiOx,80% O2/20% CO2)对宰后猪肉蛋白质氧化、钙蛋白酶活性及蛋白质降解的影响,探讨高氧气调包装影响猪肉品质的内在机制。【方法】选取12条冷却(4℃)24 h后的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三元杂交猪背最长肌,分别进行高氧气调包装和真空包装(VP),4℃冷库贮藏,分别在1、4、6 d测定羰基含量及分布、巯基含量、肌节变化、钙蛋白酶活性、肌联蛋白及肌钙蛋白-T降解变化。【结果】高氧气调包装组羰基含量高于真空包装组且贮藏第4和6天差异显著(P<0.05)。贮藏第1和4天,高氧气调包装组肌细胞外围出现羰基氧化荧光信号,荧光以靠近细胞膜处密度更高,并且逐渐向细胞内部扩散;贮藏第6天,高氧气调包装组细胞膜呈高亮荧光圈,胞内荧光增强,而真空包装组荧光信号较弱。贮藏第6天,高氧气调包装组巯基含量显著低于真空包装组(P<0.05)。真空包装组宰后肌节M线弱化、A带模糊、肌原纤维Z线断裂;高氧气调包装组肌节结构相对完整。高氧气调包装组在贮藏第1天钙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真空包装组(P<0.05);高氧气调包装抑制了肌联蛋白和肌钙蛋白-T的降解,且在贮藏第4和6天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氧气调包装能够显著提高宰后猪肉蛋白质氧化程度,抑制钙蛋白酶活性发挥及其底物蛋白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16.
天然保鲜液对冷却猪肉的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冷却猪肉经3种天然保鲜液处理后托盘包装,探讨在1±1℃贮存过程中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保鲜液对冷却猪肉的各种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3#保鲜液处理后的冷却猪肉,在贮存过程中,细菌总数一直在105~106cfu/g范围内。3种保鲜液处理过的冷却猪肉,TVB-N值保持较低水平,差异不显著。3#保鲜液处理后的冷却猪肉,其红度a值比其他组高,但汁液流失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猪肉细菌菌落总数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近红外光谱检测猪肉在室温和冷藏贮藏过程中细菌菌落总数,实现无损、快速检验猪肉品质以及预测猪肉的贮藏期.使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测定猪肉样品在贮藏期内的光谱,同时采用常规菌落总数测定方法测定样品的细菌菌落总数,获得了猪肉细菌菌落总数对数值与近红外光谱特征值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细菌菌落总数对数值的零级和一级模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值预测初值的猪肉细菌菌落总数对数值的动力学模型.该方法准确、灵敏,可用于生鲜猪肉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及其安全贮藏时间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