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怀地黄脱毒试管苗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怀地黄脱毒试管苗在不同pH值、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温度下形态指标的差异,以寻求怀地黄脱毒试管苗的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适合培养怀地黄脱毒试管苗的pH值在5.8~6.2,该pH值范围内,试管苗生长较健壮,株高和繁殖系数最大,分别为6.66 cm和4.8。最适合培养怀地黄脱毒试管苗的光照强度为2 500 lx,此光照强度下,试管苗生长较健壮,叶色浓绿,株高和繁殖系数分别为5.2 cm和4.6。最适合培养怀地黄脱毒试管苗的环境温度值为30℃,该温度下试管苗生长较健壮,株高和繁殖系数最高,分别为5.8 cm和4.8。因此,适合怀地黄脱毒试管苗生长的pH值为5.8~6.2、光照强度为2 500 lx、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2.
灵芝为药用真菌,有防治病功效,进行人工栽培具重要意义。本文对鹿角灵芝生长所需温度、光照、水分等进行试验,总结出栽培技术:料袋菌丝生长期避光培养,棚温22~30℃,湿度60%~70%,适当通风。出芝期有光管理,温度22~30℃,空气相对湿度90%,光照强度2 000~5 000 lx左右,需散射光。  相似文献   

3.
沼泽红假单胞菌R-3去除水体中氨氮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以1株具有氨氮去除效果的沼泽红假单胞菌R-3菌株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初始氨氮浓度、温度、pH值和光照强度对其降解氨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体初始氨氮浓度在80 mg/L以下时,菌株R-3降解氨氮的效果较好,降解率均大于70%;该菌株在温度为25~30℃,水体的p H值为6~9,光照强度为1 000~5 000 Lux的环境条件下对水体中的氨氮具有较好地降解效果,对氨氮的降解率最高可达85.7%。沼泽红假单胞菌R-3具有高效去除水体中氨氮的能力,且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强,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蒿柳的花粉萌发特征,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和培养基对蒿柳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影响蒿柳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20~25 ℃是蒿柳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区间,1 500和2 000 lx是蒿柳花粉萌发的最佳光照强度。正交试验中,一定质量浓度的蔗糖、H3BO3及pH值均可显著影响蒿柳花粉萌发,3个因子最佳组合为蔗糖100 g/L、H3BO3 200 mg/L,pH5.0,在光照强度为1 000 lx,温度为25 ℃时,萌发率高于48.8%。利用试验筛选出的蒿柳花粉最佳离体培养组合培养花粉,并与花粉在柱头上活体萌发相比较,二者花粉管长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光合细菌的海水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海水培养光合细菌进行培养基选择和培养条件优化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矢木修身培养基是海水培养光合细菌的最佳培养基;最适宜光合细菌生长的条件是温度在30~35℃,光照强度在2 000~3 000 lx,接种量在20%~25%,空气体积分数为5%,初始pH值在7.0~7.5。[结论]光合细菌在最适宜的条件下5~6d即可培养成熟。  相似文献   

6.
郑秋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50-7451,7453
探讨来自粤北不同地方香菇菌株的共性与差异,并研究香菇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拮抗试验明确了各菌株之间的拮抗关系;通过组织培养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C/N、pH、维生素、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对香菇菌株生长的影响。4株香菇菌株都来自粤北不同地方,但相互之间表现出拮抗关系,表明4株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远。香菇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或蔗糖,最佳氮源是酵母膏或黄豆粉,碳氮比为10~30∶1,初始pH值控制在5左右;在培养菌丝体时要注意避光培养,培养温度不宜过高或者过低,最适温度为25℃,在培养基中添加VB1或者Vc均可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培养基的湿度控制在60%最佳。4株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远,并且野生菌株具有较强的生长势,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纺锤螺旋藻TJSD的最适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纺锤螺旋藻(节旋藻)TJSD藻株为研究对象,以温度、pH和光照强度为研究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发现TJSD藻株在33~37℃,pH 9~10.5的培养条件下能够快速生长,在3000~12000 lx光照强度范围内,该藻株的生物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螺旋藻TJSD藻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37℃,pH9.5,12000 lx。  相似文献   

8.
光合产氢菌群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光合制氢过程中光合产氢菌群生长繁殖与环境条件,为大规模培养条件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光合产氢菌群在不同温度、接种量、光照强度、pH值等培养条件下生长状况。[结果]光合产氢菌群比较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30℃,光照强度大于1 000 lx,pH值7左右,接种量10%。[结论]光照强度、温度和pH值对光合产氢菌群生长的影响较大,接种量对光合产氢菌群生长的影响较小。恒光照是保证光合产氢菌群生长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对绿菊花草水生栽培体系中基本培养成分、pH值、光照强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20MS无机盐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培养液pH为6.5~7.0,光照强度500~1 000 lx时最适于绿菊花草生长。绿菊花草对微量的ZT、IBA、NAA较为敏感,ZT 0.01 mg/L和IBA 0.05~0.1 mg/L可以分别促进植株增殖和生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主要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_2浓度)进行综合调控试验,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对供试菌株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的3个菌株菌丝生长培养料的适宜含水量为65%~70%、适宜温度为22~25℃。在菌丝培养阶段,特别是在制做各级菌种的过程中,遮光培养有利于菌丝快速生长;适宜出菇温度为11~17℃、空气中CO2浓度控制在1000~2000mg/L时,出菇率高,品质好;灭菌前培养料pH应维持在8以上,以利于获得杏鲍菇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1.
研究特异茶树品种在园林中的应用价值,对新品种的培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也为园林造景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分析特异茶树品种种类丰富、形态多样、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易于繁殖、造型能力强的园林绿化优势的基础上,将特异茶树品种园林应用方法归纳为:①作为行道树,种植于城市道路、城乡公路、河流(湖泊)、航道两侧及周边起到遮阴避阳的绿化作用;②要注重景观的层次性,可采用点植、列植、丛植、组合造景等园林绿化手法应用于绿地和庭院园林造景中;③作为盆景盆栽。  相似文献   

12.
李继洪  陈冰孀  高士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192-17194
吉2055A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新选育的优良高粱不育系。该不育系生育期112 d,株高70 cm,不育率100%,不育性稳定,柱头生命力强,自交不结实;抗旱和抗倒伏能力强,抗叶斑病和黑穗病;一般产量可达3000~4000 kg/hm2,制种产量一般为4000~5000 kg/hm2;配合力高,已育成国家及省级审定品种6个,还有8个新组合正处于区域试验阶段,所配杂交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对我国春播早熟区的高粱育种和生产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新高粱3号(XT -2)和新高粱9号(T601)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播期甜高粱不同生育阶段茎秆SS和SPS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方法]在5个不同播期条件下进行了蔗糖和酶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茎秆的蔗糖含量随着生育期不断升高,成熟期达到最高值.不同品种和不同播期秸秆蔗糖含量有差异,新高粱3号第二播期的蔗糖含量最高,高达7.66;,第五播期最低,仅为1.87;.对于新高粱9号来说第三播期蔗糖含量最高,达9.17;,第二播期最低,仅为6.19;.不同播期和不同品种之间秸秆蔗糖含量与SS、SPS酶活性的相关趋势有差异.除新高粱3号第一播期、第三播期的蔗糖含量与SS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外,其余播期的蔗糖含量与SS酶活性均呈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播期下秸秆蔗糖含量与SPS酶活性均呈相关不显著.[结论]早播时新高粱3号蔗糖含量比较高,晚播时新高粱9号蔗糖含量高.因此新疆,尤其是在北疆新高粱3号糖分积累的最适播期为5月初旬,新高粱9号最适播期为5月中旬.  相似文献   

14.
辣椒耐高温高湿生理生化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探讨辣椒生理生化性状与耐高温高湿的关系.对分别处于高温高湿和正常条件下的10个辣椒品种(系)21个生理生化性状耐高温高湿系数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依据各品种(系)的加权关联度对参试品种(系)进行了聚类分析,参试品种(系)中极耐高温高湿的品种(系)有I、G二个品种(系).与耐高温高湿关联度最大的是花青素含量、过氧化氢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4个生理生化性状,它们在高温高湿双重逆境胁迫下所受的影响最大,与辣椒耐高温高湿性关系最密切.因而可以选用花青素含量、过氧化氢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性状进行辣椒耐高温高湿的以性状为基础的选择,以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5.
范莉  倪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96-4998
[目的]了解温度、湿度、光照对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索氏提取器提取免疫增强剂的主要成分,将提取液分别放置于-15、60℃的75%±5%、90%±5%的湿度环境中(、4 000±1 000)lx强光照射下,分别于第5、第10天进行取样分析,观察颜色变化、测pH值及其在220~400 nm的吸光度曲线,应用分光光度法分析了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在低温、高温、高湿、强光照射的条件下处理后其化学和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免疫增强剂提取液中的主要成分(生物碱、甙类、多糖)在低温、高温、高湿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在强光照射条件下提取液颜色变淡,pH值降低。[结论]免疫增强剂提取液在低温、高温、高湿条件下比较稳定,但应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影响北方冬油菜农艺性状的气象因子,以新疆自治区阿勒泰、乌鲁木齐和喀什为研究试点,选择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天油2号、天油4号、天油7号共6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适定性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研究气象因子对冬油菜的株高、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粒数等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纬度降低越冬率增加,农艺性状变劣,其中千粒重、株高和角粒数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5.86%、6.23%和12.63%,单株角果数的变异系数较大,为28.25%;参试品种间,强抗寒品种陇油6号和陇油7号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较小,弱抗寒品种天油2号等变异系数较大;农艺性状与越冬率显著正相关(P<0.05),角粒数与各种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P<0.05);积雪天数、年降雨量和最大积雪厚度对农艺性状具有正效应,累积贡献率达到0.877,最冷月最低气温、地面极端低温、负积温和年均气温对农艺性状具有负效应,累积贡献率达到-0.871。因此,在北方寒区,选择强抗寒冬油菜品种有利于保持农艺性状稳定,获得较好产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甘蔗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人工干旱胁迫对vmc88-354、C266-70、云蔗04-241、新台糖22、桂糖11和云蔗04-621等6个甘蔗品种保护酶SOD和POD活性、Pro及Chl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和聚类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品种抗旱性可分为强、较强、一般三种类型,其中云蔗04-241为抗旱性强;C266-70、vmc88-354和桂糖11为抗旱性较强;新台糖22和云蔗04-621为抗旱性一般。抗旱性综合评价可为抗旱甘蔗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鲜食葡萄组织培养快速繁育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食葡萄品种无核白和美国早熟红无核(弗莱姆)为试材,利用当年生的半木质化嫩茎段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从外植体消毒、激素配比、培养基组分和移栽过渡等方面,对鲜食葡萄品种离体快繁系统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将当年生半木质化嫩茎段,先用75%乙醇消毒60 s、再用0.1%升汞(内加1%食盐)消毒8 min,获得葡萄单芽茎段无菌外植体;利用改良B5+6-BA 0.5 mg/L+IBA 0.1 mg/L培养基进行葡萄腋芽萌发启动诱导,产生初代苗;利用改良B5+IBA 0.20 mg/L培养基作为继代生根培养基,将继代增殖培养与生根培养同时进行,能够减少愈伤组织过多的培养环节,提高基础瓶苗的使用率;在温度20~33℃、相对湿度≥65%条件下,光照强度从0.5万LX逐步上升到4.0万LX,光培炼苗4~7 d;待部分叶片长出瓶口形成角质层,有明显的反光感,茎秆充分转红后,选用粒径0.3~1.0 mm、pH值≤7.3的纯净河沙作基质进行沙培炼苗;当叶片明显增大,转绿,出现新生叶1~2片,叶表有光泽,长出白色侧根时,即可转入营养袋(或温室苗圃)炼苗;将驯化后的试管苗移栽到大田苗圃,只要营养袋土坨不散,一般成活率≥90%。将试管苗带叶接种扦插,对于加快繁殖速度、提高繁殖系数和节约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的该组培快繁系统,能够为建立优良品种的快速繁育体系提供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87份云南糯玉米资源的淀粉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87份云南糯玉米地方品种的籽粒粗淀粉含量在63.08%~76.06%,变异系数为3.93%。其中,有8个糯玉米品种的籽粒粗淀粉含量大于70%,230455的籽粒淀粉含量为76.06%,属高淀粉玉米。②参试品种的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与粒色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680**和r=0.680**,呈极显著相关;与来源地的海拔(r=0.218*和r=-0.218*)、相对湿度(r=-0.237*和r=0.237*)、纬度(r=0.231*和r=-0.231*)呈显著相关。根据研究结果对高淀粉含量的云南糯玉米的利用方法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基因调控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全国甘蔗新品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远福  幸新妹  郭承芸  刘春平  刘春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83-22285,22299
[目的]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Roc22号为对照,对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9个甘蔗品种进行比较,筛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甘蔗品种。[结果]甘蔗品种粤糖55、福农15、桂糖02-901、粤糖00-236萌芽率较高;粤糖55、粤糖00-236分蘖率高。蔗茎产量高于对照的有粤糖55、桂糖97-69、粤糖00.236和福农15几个品种,蔗糖分较高的为桂糖02-901和云蔗99-91。云蔗99-91、云蔗03-422、粤糖55、甘蔗品种粤糖00-236几个品种耐寒性较强。公顷舍糖量较高的为粤糖55、福农15、粤糖00-236和桂糖97.69。[结论]甘蔗品种粤糖00-236和福农15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