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木兰科植物因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应用方面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与其正常生长、观赏品质密切相关的光合作用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介绍了木兰科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特性,从种类、品种、叶龄、叶位等内在因素和光照、温度、水分、CO2浓度等生理生态因子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指出了木兰科植物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根据世界各大数据库描述的木兰科植物52个属级分类群和1 453个属下分类群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世界木兰科植物分类群发现情况,统计了木兰科植物主要的分类系统、发现的年份、命名人、出版物等信息。进一步研究木兰科植物分类群发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着重探讨中国的木兰科植物分类群发现进程以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整体上我国在木兰科植物分类群发现和研究上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中国早期并不看重植物的命名且国际交流不多,中国本土木兰科植物大多由外国学者命名。18、19世纪对世界植物的早期探索和引种驯化虽然带有明显的殖民地经济和社会特点,但是从木兰科植物的发现和研究以及全世界传播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0世纪中叶,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植物学研究的兴起,我国的木兰科植物学家逐渐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在近20年来成为木兰科植物新类群发现和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低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范围的一个重要的气象因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低温冻害已经成为植物生产中最重要的限制性环境因子之一。了解植物抗寒的分子机制,成为当前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作为重要的基因调控因子,转录因子在植物的抗寒过程中表现出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的与抗寒有关的转录因子主要有AP2/EREBP、MYB、NAC、bZIP、WRKY、Zinc-finger等。该文综述了植物中与抗寒相关的六大类转录因子的结构、分类及抗寒功能的研究现状,并对它们之间的互作研究现状进行简单阐述,同时对抗寒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9种木兰科植物为试材,通过人工和自然低温(0、-4℃)处理,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抗寒能力分析。结果表明,从0℃降至-4℃时,9种木兰科植物相对电导率、MDA、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自然0℃相对于人工条件下,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分别为32.89%~138.91%、-5.28%~35.48%,而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幅度较小,分别为-3.04%~3.75%、-3.41%~3.54%;-4℃时,每个生理指标的变化幅度与0℃相似。综合表明,广玉兰、狭叶广玉兰的抗寒能力较强;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人工低温代替自然低温进行木兰科植物抗寒性测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
湖南木兰科植物分类及地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实地调查,采集,鉴定标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省气候及地理条件对木兰植物种类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木兰植物有33种1亚种,湖南是我国木兰科植物现代分布中心之一;木兰科植物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虽有分析,但明显形成湘南与湘西个分布带,湘西木兰科植物比湘南贫乏,湘南的南岭山地集中了湖南近70%的林兰科植物,南岭是我国木兰科植物的起源与发展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6.
木兰科观赏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曹受金  刘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183-6184
木兰科植物是一类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园林绿化树种。从木兰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园林观赏特性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木兰科植物的地位与现状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情况,得出木兰科植物完全符合园林绿化的需要,应该大力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低温是影响植物分布、产量及品质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提高植物的抗寒性是作物育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植物抗寒分子机理研究不断深入,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对植物抗寒调控基因和保护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开展木兰科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对于减少木兰科有毒植物对人畜造成的危害、更好的开发利用其资源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结果表明:甘肃木兰科有毒植物共1属2种,具有药用、观赏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并阐述了甘肃木兰科有毒植物的特点,提出了有毒植物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杨建峰 《现代农业科技》2007,(23):117-120,122
低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分布的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因子。从导入抗寒功能基因和抗寒调控基因两个方面对当前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及研究方向作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对广东连州木兰科植物资源进行了长期调查,共调查了20种木兰科植物,综述了木兰科植物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分布及用途。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木兰科种质资源,笔者收集木兰科植物共6属10种,在合肥地区进行播种育苗试验及抗性评价。播种后,定期测量苗期苗高、地径,并对其抗寒性、抗旱性、病虫害、开花结实性状等指标进行观测、比较,筛选适于本地生长的木兰科植物。试验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广玉兰、黄山木兰以及鹅掌楸生长情况较好,红花木莲幼苗长势较差。广玉兰、乐东拟单性木兰抗寒性最好;深山含笑抗寒性最差。10种木兰科植物的幼苗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少数品种偶见炭疽病和黑斑病发生。供试木兰科落叶树种较常绿树高径比差值大。  相似文献   

12.
几种木兰科常绿树种在南京郊区引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江苏地区常绿木兰科观赏树种缺乏,急需引种该类树种满足绿化需要,为此,从江西林业站引种4种木兰科常绿树种(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乳源木莲Manglietiayuyuanensis,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的种子,在南京郊区进行引种育苗试验,观察种子发芽特性,4种树种在大田条件下苗期发育基本正常,对4种树种的苗期物候特性、生长规律和抗寒性作出统计分析,认为经适当的养护管理,在南京郊区以及亚热带丘陵地区及相关区域可以进行大田育苗。  相似文献   

13.
木兰科植物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温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一种非生物胁迫因素。因此,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概述了植物抗寒性研究领域的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低温是影响棕榈科植物引种北移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其抗寒性对扩大棕榈的分布区域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我国棕榈科植物的抗寒性测定以及抗寒棕榈的繁殖和提高棕榈抗寒性的栽培方法3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尹晓斐  王计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96-13798
从棉苗冷害的发生及表现形式、棉苗冷害的生理变化、提高棉苗抗冷性的途径、目前国内外植物抗冷性的研究动态4个方面综述了棉花苗期冷害及抗冷性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影响小麦抗寒性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小麦自身特性、抗寒锻炼和抗寒剂应用3个方面,综述了影响小麦抗寒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小麦的抗寒性与小麦的品种特性、形态特征、苗龄和组织类型有关。抗寒锻炼过程中,低温、光照、栽培措施,以及干旱、盐分等其他非生物逆境,对小麦的抗寒性水平产生影响。冠菌素、矮壮素、脱落酸等化学物质通过抑制小麦生长,促进抗寒锻炼来提高小麦的抗寒力,而氯化钙、氨基乙醇、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则通过提高小麦膜的稳定性,来增强小麦对低温胁迫的抵抗和适应。  相似文献   

17.
植物抗寒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本文从生理的角度综述了植物抗寒性研究概况,包括生物膜系统、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系统等与抗寒性的关系,以及抗寒锻炼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植物抗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低温胁迫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植物尤其是经济作物的抗冷性强弱直接影响作物产量。近二十年来,广大学者已对植物抗冷性进行了大量研究,探讨出植物抗冷性的鉴定方法,对植物抗冷性生理生化机理及各生理生化指标与植物抗冷性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植物抗冷性基因进行分析,获得了部分与抗冷性有关的基因。今后应逐步完善植物抗冷性的综合评价指标,并在植物的多个生长时期特别是成株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特别是生物技术方法,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植物抗冷性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9.
木兰科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兰科植物是具有重要经济、药用和观赏等价值的原始被子植物,密码子是基因编码区蛋白翻译的核心元件,分析基因组编码区密码子的使用特征,对基因功能和系统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木兰科植物已有29个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被成功解析和注释。收集已有的木兰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系统解析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区的密码子使用特征,并阐释了木兰科植物间的亲缘进化关系。结果表明,29种木兰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区的同义密码子和最优密码子使用偏好相同,均以A/U结尾,自然选择是叶绿体编码区密码子偏好形成的主要原因。此外,基于29种木兰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CDS序列以及密码子偏好特征RSCU值分别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基于密码子偏好特征的物种间进化关系明显不同于前两者,而叶绿体基因组和CDS序列构建的进化关系更接近物种的真实分类,该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位点突变特征和非编码区序列在生物体的进化过程中往往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植物寒害机理、抗寒冻和冷驯化分子机理研究的深入,已发现了多种抗寒基因,包括各种抗寒调控基因和抗寒功能基因,从而使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以开展,以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性,增加产量。本文综合论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尚存的一些问题及其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