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同德县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青海省同德县1961-2007年47年气温和降水资料,对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同德县气温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呈线性升高趋势,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夏季微弱;年降水量以9.9 mm/10年的趋势减小,春季降水量的减少趋势很明显,其递减率为-6.51 mm/10年.过去50年同德县气候存在冷湿-暖干-暖湿的变化.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利小于弊,但对牧业生产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2.
利用内蒙古杭锦旗1959-2008年降水、气温等资料,分析该旗50 a来气候变化趋势,得出近50 a杭锦旗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干旱概率增加,局地洪涝概率减少;年平均温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以冬季升温最为显著,平均上升0.51℃/10 a,冬季升温以2月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线性回归法等分析1961-2012年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2 a四川省年平均气温以变化倾向率0.17℃/10 a为速率上升,冬季升温最为明显;而年降水量以变化倾向率9.0 mm/10 a速率趋于减少,整体减少趋势不明显,以秋季降水量减少为主。四川省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致使全省呈现明显的暖干化趋势,旱、涝灾害影响大、范围广,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塔城市1961~2007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47年来温度、降水、日照和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变化速率达0.50℃/10a,47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2.4℃。四季季平均气温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最为明显,线性增长率达0.85℃/10a;秋季次之,线性增温速率为0.58℃/10a;夏季线性增长速率为0.39℃/10a;春季线性增温速率最小为0.34℃/10a,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波动式上升特征,增温率为0.37℃/10a。春、夏、秋、冬的线性增温率分别为0.217、0.266、0.488和0.540℃/10a。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与平均最高气温年代际变化比较相似。近47年来,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倾向率3.49 mm/10a,年降水量变化的波动较为明显,春、夏季降水量变化不太明显,秋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上升趋势最明显,对全年降水量上升趋势贡献最大,其次为春季。近47年来,平均日照时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变化速率为-21.1 h/10a。年平均风速呈较小的减弱趋势,减少速率仅为-0.08 m/s.10a。  相似文献   

5.
利用衡邵干旱走廊地带1961—2018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综合分析衡邵干旱走廊地带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年来衡邵干旱走廊地带的气候呈暖干趋势,年平均气温上升率为0.157℃/10 a,进入21世纪,气候变暖明显;春季升温贡献最大,气温上升率为0.254℃/10 a;年平均气温以及春季、冬季、秋季平均气温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年降水量呈缓慢减少趋势,减少率为4.3 mm/10 a,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以春季降水量的减幅最大,减少率为11.4 mm/10 a。  相似文献   

6.
近50年锡林郭勒盟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锡林郭勒盟地区12个中心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多项式倾斜率等方法,分析了近50a来本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主要分析了气温、降水量与干旱、洪涝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近50a来,锡林郭勒盟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增温率为0.45℃/10a。以冬季最低气温升温最显著,平均增温率为0.65℃/10a,大于冬季平均气温增温率(0.53℃/10a)。年平均气温波峰、波谷上升趋势明显,波峰有9a-14a周期,波谷有7a-16a周期。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最丰沛,进入21世纪以来,降水量明显减少,为各年代最低值。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冬、秋季降水变化不明显。干旱、局地洪涝出现的概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1960—2012年铜陵地区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大范围气候变暖背景下铜陵地区气候变化趋势,选取铜陵近53年(1960—2012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拟合,结合滑动平均等统计量分析铜陵地区气候变化要素特征。结果表明:53年来铜陵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及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候在变暖,其变暖幅度分别为0.20、0.19、0.24℃/10年,增温贡献最大的是最低气温。53年来年降水量呈略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为-3.4 mm/10年;年平均风速随时间变化呈减小趋势,减小速率为0.33 m/s·10年;日照时数整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达-54.81 h/10年。  相似文献   

8.
1961—2010年云南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云南气候变化特点,利用1961—2010 年云南25 个站点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研究云南近50 年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云南升温趋势明显,升温率达0.24℃/10 a;(2)一年四季中,冬季升温的趋势最明显,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升温幅度大致相等;(3)年降水量呈略减少趋势,长期变化趋势不显著。年降水量呈周期性的波动变化,且年际变化较大;(4)年平均降水日数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最显著的是小雨日数,中雨日数略为下降,而大雨和暴雨日数却略为增加;(5)年降水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6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的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了多伦县的气候特征,并探讨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伦县近55年平均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397℃/10 a。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温度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419、0.286、0.319、0.564℃/10 a,增温幅度最大的为冬季。多伦县降水量大致上呈现波动性减少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978 mm/10 a,减少趋势不明显。多伦县降水量年际间波动起伏较大,极易发生旱涝灾害。多伦县的日照时数表现为显著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77.095 h/10 a。气候显著增暖、降水量年际间大幅度起伏以及日照时数显著下降均会影响多伦县水、热、光资源的平衡性,还会引发各类气象灾害以及病虫害,针对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地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乌兰浩特气象站(区站号50838)1986—2015年的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对研究区气温和降水进行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降水距平百分率分析。结果表明,近30a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温、年平均最低温均处于增温的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 247℃/10a、0. 143℃/10a、0. 315℃/10a。季节方面来看,春、夏、秋3个季节有升温的趋势;其中夏季升温幅度最大,变化倾向率为0. 618℃/10a,而冬季则有降温的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 429℃/10a。年际降雨量有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31. 114mm/10a;干旱年份逐渐增加,30a中有13a为干旱年。季节方面,春季和冬季的年平均降水量有上升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1. 238mm/10a和2. 557mm/10a;而夏季和秋季年平均降水量则有下降的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42. 057mm/10a和-2. 852mm/10a。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季节方面,夏季和冬季的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在0. 01水平上呈负相关关系;在13a干旱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季和夏季,其中秋季占31%,夏季占29%,春季和冬季分别占14%、26%。  相似文献   

11.
利用喀什市气象代表站点1951 ~2012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等数据资料,分析近62年以来喀什市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后该地域气温明显提升,平均气温趋向上升;年平均气温升高率为0.279℃/10a.相比20世纪,近10年的气温变动提升了1.3℃;降水量变动趋势总体上不明显,线性变动倾向率为1.237 mm/10a;62年以来喀什市最高气温上升率与西北地区最高气温上升率保持一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同样是趋向升高.近10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与过去相比,分别上升0.6和1.2℃,对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最大的是最低气温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张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80-6382
利用1961~2012年卫辉市0~20 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2年卫辉市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近52年卫辉市年平均浅层地温除地面外均呈现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07~0.18℃/10a,15 cm升温率最大;四季浅层地温中,冬、春季呈现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尤其是15~20 cm,升幅为0.17~0.34℃/10a,夏、秋季升高趋势不显著。浅层地温冬季、春季和年平均分别在1976、1986年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发生了突变,夏、秋季无突变;年平均地温异常偏高多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异常偏低多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气温升高及降水减少是影响地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沈阳地区1981—2010年气候资料,应用GIS和线性气候倾向率方法对年日照、≥10℃积温、温度、降水等气候资源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沈阳地区日照时数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夏季、秋季均呈现减少的趋势;≥10℃积温、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沈阳地区呈现出"暖干"状态;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趋势并不剧烈,但地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统计方法对海南省万宁市兴隆旅游经济区近50年(1961~2010年)降水量、气温和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兴隆地区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变化倾向率约0.288℃/(10 a);年降水量变化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但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变化整体上表现出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052%/(10 a);兴隆地区年平均气温的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呈现升高趋势,到1990年左右发生了突变,但年降水量、相对湿度未发现突变点.综上所述,兴隆地区近50年来气候变化趋势与全国范围基本一致,增温幅度略高于全岛水平;而降水量变化趋势与海南岛相反,呈现出微弱的线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唐河县优质棉花生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小尺度范围气候的变化规律及棉花生产对其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3—2013年唐河县的年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增速为0.389℃/10a;但其增长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其中,1983—1998年气温升高迅速,增速达0.766℃/10a,而1999—2013年温度则几乎没有变化。从季节看,春季和夏季升温显著,秋季和冬季则不显著。1999—2013年,棉花产量呈显著增长趋势,温度每升高1℃,棉花增产151.68kg/hm2;其中,2003—2013年棉花产量随春季和夏季温度、7月均温、极端最高温和棉花生长季均温的增加而升高。可见,唐河县31年温度的变化较敏感,并且温度对棉花的增产作用在整体上较为显著,且不同时间段的温度变化及其对棉花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近57年来本溪地区干湿程度的演变情况。[方法]采用1953~2009年本溪地区的年、季、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温度、降水和干湿指标的年代际变化。[结果]本溪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29℃/10 a;而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29.01 mm/10a。干湿指数呈波动性减少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33.61 mm/10a,这与20世纪80年代后温度升高、降水减少是密切相关的。[结论]本溪地区呈暖干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近57年邢台市气候变化趋势。[方法]选取邢台市1954~2010年的降水量、气温、日照、相对湿度、地温等气候资料,利用折线图、趋势图、气候变率等方法,对近57年来邢台市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具体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近57年来邢台市年降水量呈较明显的减少趋势,以20.952 mm/10 a的速率减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其中最低气温增温速度最快,平均气温次之,最高气温增温速率最慢;年相对湿度以1.460%/10 a的速率减少;0 cm地温呈上升趋势,但5~20 cm浅层地温均呈现出下降趋势,0.8、1.6 m深层地温均呈微弱的下降趋势,3.2 m地温则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年总云量以1.673成/10 a的速率增加,年日照时数以100.600 h/10 a的速率减少;年平均气压和年最低气压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年最低气压下降趋势很明显,而年最高气压呈现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该研究为邢台市农业生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郭勇 《现代农业科技》2024,(8):106-109+114
本文利用长武县气象局1960—2017年近58年气温和降水的观测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研究方法,初步研究了长武县近58年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60—2017年间,长武县年均温明显升高,增长速率为0.18℃/10 a,并在2004年发生趋势性突变;最冷月、最热月的平均气温都显著上升,增温速率分别为0.13℃/10 a和0.06℃/10 a;1960—2017年间,长武县年降水量明显下降,下降速率为4.31 mm/10 a,未发生趋势性突变;汛期降水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3.65 mm/10 a,汛期降水量很大,约占年降水量的82%。  相似文献   

19.
刘武  覃昌柳  莫家尧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226-4228,4230
[目的]分析1957~2012年来宾气温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来宾地面气象站的近56年气象观测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M-K突变、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6年来宾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6年来宾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2000年以后升温显著;年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上升0.36、0.68、1.07℃;四季气温上升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夏秋季的气温升高趋势相对较明显;气温气候突变的时间发生在2000年左右;年平均最低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明显;气温的振荡周期主要为4、13年2个时间尺度;2012年气温振荡周期处于升高末期至降低初期。春、夏、秋季气温振荡周期分别以4、23、8年为主,冬季无明显振荡周期。2012年春夏秋季气温均处于升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