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试验于2008年在凌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地进行.选用密植型玉米新品种辽单565和郑单958,种5 000株/667m~2、4 500株/667m~2、4 000株/667m~2与当地主栽老品种丹玉39种植3 200株/667m~2为对照,进行了双垄地膜覆盖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植型品种实施地膜覆盖种植时所选用品种及密度:辽单565的种植密度是5 000株/667m~2,郑单958种植密度首选4 500株/667m~2.  相似文献   

2.
为辣椒靓优3号标准化种植提供依据,在苗情、肥水管理、农技操作等相同的前提下,设置2 600株/667m~2、2 800株/667m~2、3 000株/667m~2和3 200株/667m~2共4个不同密度,分析辣椒靓优3号植物学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在2 600~3 200株/667m~2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栽培密度增大而增加。4种密度中以3 2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达1 974.2kg/667m~2;以2 600株/667m~2产量最低,为1 589kg/667m~2;除高于2600株/667m~2外,其他3种栽培密度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常规稻辽粳212和杂交稻辽优9906为试材,设置2.22、1.66和1.33万穴/667m~2 3个种植密度水平,分析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品种株型性状、病害发生程度和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宜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随着插秧密度增大,两个品种的发病率均增大;辽粳212在种植密度为2.22万穴/667m~2和1.33万穴/667m~2时产量均较高,而辽优9906同样在2.22万穴/667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因此,常规稻品种辽粳212可以适当稀植,而杂交稻辽优9906适当密植,同时加大病害防治,可确保产量优势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明确不同辣椒品种在罗甸县种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等性状特征,为筛选出市场竞争力强和适合罗甸县冬春种植的优质高产辣椒品种提供参考,以在罗甸县已有多年大面积种植历史的润辣早丰为对照,选取润辣早秀、润辣50和苏润999等9个辣椒品种在罗甸县进行辣椒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苏润名线、苏润999、海利50、鑫星火极早和润辣50综合表现性状较好,其初收期较对照早3~5d,累计采收8次,产量均在2 000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与穴播苗数对常规籼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出不同穗型品种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每穴播种苗数以指导农民种植。【方法】采用大穗型常规籼稻材料N2和中穗型常规稻材料N4每667m~2不同栽培密度和穴播种苗数的比较试验。【结果】材料N2在种植密度为1.7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00.0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57.6kg/667m~2;材料N4在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33.2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81.1kg/667m~2。【结论】大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1.7万穴/667m~2与穴播3苗;中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与穴播3苗。  相似文献   

6.
对日喀则市主推的脱毒马铃薯品种"艾玛1号"、"艾玛2号"不同微型薯种植密度(6000、7000、8000粒/667m~2) 3个试验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生育期、结薯性状、产量方差分析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下2个品种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微型薯种植密度的增大,产量逐渐增加,大薯率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少,为生产合格脱毒原种和节约成本提供科研数据。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6,(1):44-45
为探究种植方式和密度对薏苡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薏苡米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推广提供理论,采用三种种植方式4个密度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2株、3株、4株),4个密度(2500窝/667m~2、3000窝/667m~2、3500窝/667m2、4000窝/667m~2);以窝栽3株,密度3500窝的栽培方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2015年玉米高产创建不同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地块、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采用四种不同的种植密度进行对比试验,综合分析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得出我地种植玉米品种"和玉808"密度在30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9.
作物品种是影响产量的首要因素。通过研究在陕西子洲的川地上,11个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在3 000株·667 m~(-2)和4 000株·667 m~(-2)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等。研究表明:先玉335、大丰30等品种适合667 m~(-2) 4 000株的密度,迪卡159和农大367适合中等密度种植,西多Q1适宜低密度种植。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7,(6):14-15
在贞丰县中高海拔地区对马铃薯中甸红进行不同密度种植试验,研究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和个体经济性状表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增加667平方米的产量也在逐渐增加,个体经济性状表现是先升高后降低现象,以密度为6500窝/667 m~2时较为适宜,产量达2520.13kg/667 m~2。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品种、施氮水平、打顶时间和种植密度等综合试验.对贵定特色烟叶的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能、烟叶外观质量与内在品质进行分析对比,以筛选出适合贵定特色烟叶生产的配套综合技术组合.结果表明,从提高烟叶生产效益考虑,最优组合为云烟85,施氮素6.5kg/667m2,于20%中心花开放期打顶,株距60cm,栽1010株/667m2;从提高烟叶内在品质、降碱降焦、提高烟叶可用性考虑,最优组合为K326,施氮素6.5kg/667m2,于50%中心花开放期打顶,株距55 cm,栽植密度为1102株/667m2.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张家口坝上地区覆膜栽培条件下油用亚麻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2因素(亚麻品种、种植密度)3水平(品种为坝选三号、陇亚杂1号和陇亚10号,行距为24、20和16 cm)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全膜穴播种植(8粒/穴,穴距30 cm),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油用亚麻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倒伏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除陇亚杂1号行距24 cm与16 cm处理的株高、坝选三号行距24 cm与16 cm处理的千粒重差异较大外,不同密度处理的其他主要经济性状以及生育期和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坝选三号、陇亚杂1号和陇亚10号分别在种植行距为20 cm、24 cm和16 cm时产量最高,分别达到了2 146.65 kg/hm^2、1 953.30 kg/hm^2和1 650.00 kg/hm^2;但倒伏率均以行距24 cm处理最高,行距20 cm处理倒伏率均较低。综合分析密度对油用亚麻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倒伏率的影响,认为坝上地区覆膜条件下种植油用亚麻时以行距2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3.
紫心甘薯高产优质栽培调控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紫心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条件,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施肥、生长调节剂、种植密度、收获期和薄膜覆盖5个因素对紫心甘薯产量以及花青素含量、烘干率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尿素150kg/hm^2和氯化钾150kg/hm^2,施用多效唑浓度900g/hm^2,栽后150d收获,密度控制在6.75万株/hm^2的畦沟盖膜条件下,可获得最高产量;在施氯化钾150kg/hm^2,用膨大素浓度165g/hm^2,栽后150d收获,种植密度5.25万株/hm^2和畦沟覆膜的条件下,可获得最高花青素含量;在施尿素150kg/hm^2+过磷酸钙150kg/hm^2+氯化钾150kg/hm^2,多效唑浓度900g/hm^2,栽后150d收获,种植密度3.75万株/hm^2和畦沟覆膜的条件下可使干率和淀粉含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4.
玉米新品种筑黄3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对玉米新品种筑黄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筑黄3号新品种的产量主要决定因素是密度和肥料,其次是穗肥的施用时间.最高产量组合是A3B4C2D1,从节约成本出发应优先选择A3B4C2D2处理组合,即每667 m2种植3 800株,施尿素59.78 kg、磷肥291.67 kg、氯化钾16.67 kg,穗肥施用时期最好在12叶期施用.  相似文献   

15.
栽培措施对间作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与辣椒间作复合体系中,以玉米播种密度、辣椒播种密度、玉米辣椒剪叶剪枝和微肥(硼肥与锌肥)为处理因素,分别设置3个水平,开展综合栽培措施对间作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辣椒产量最高的组合是处理7(A3B1C3D2),即玉米密度(2200(60cm×25cm)株.667m-2),辣椒密度为(1720(50cm×45cm)墩.667m-2);玉米剪叶1/2,喷0.2%硫酸锌溶液。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植密度对脱毒红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三康8号脱毒红薯的最佳栽植密度并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对脱毒红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密度为4 600株/667m2时,鲜薯产量高达2 577.9 kg/667m2,产投比高达2.37,是三康8号脱毒红薯的最佳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覆膜、露地2种不同栽培方式和化肥有机肥配合、纯化肥2 种不同基肥处理进行试验,分析不同 栽培方式和不同施肥处理对花生的主要经济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采用哪种基肥处理,通过 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方式提早花生的出苗期、开花期和收获期,明显促进主茎增高、侧枝增长,增加有效分枝数,提 高单株总果数、饱果数、饱果率、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增产极显著(达23.42%耀39.87%),每667 m2可增收333.0耀 620.5 元。  相似文献   

18.
扦插密度与氮、钾肥用量对浙薯13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扦插密度、尿素用量和硫酸钾用量为试验因子,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建立了浙薯13产量和净产值回归方程,优化并提出了供试农艺因子组合方案:扦插密度3 300-3 600株/667m2;追肥尿素用量20-24 kg/667m2,基肥硫酸钾用量20-25 kg/667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亚麻栽培试验,筛选适合新疆亚麻生产种植的最佳栽培措施.[方法]采用不同留苗密度、施肥和灌溉的三因素正交栽培试验.[结果]影响原茎产量高低的栽培因素为施肥>灌溉>留苗密度,影响种籽产量高低的栽培因素为灌溉>留苗密度>施肥.[结论]在新疆亚麻主产区以每667 m2留苗160×104株、施肥20㎏和灌水160 m3(2次)为获得亚麻原茎产量的最佳组合;以每667 m2留苗80×104株、施肥20 kg和灌水80 m3(1次)为获得亚麻种籽产量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0.
伍壮生  廖道龙  肖日新  符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17-13318,13327
[目的]探索海南冬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的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分别就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进行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海南冬种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出苗期有所提前,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则相应缩短。播种期的早晚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11月14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小区平均产量为35.16 kg,折合产量为19 330.20 kg/hm2,商品薯率为92.75%。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最好,小区平均产量20.53 kg,折合产量23 108.10 kg/hm2,商品薯率为97.08%。栽培方式以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最佳,能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苗齐苗壮,小区平均产量20.31 kg,折合产量为22 333.50 kg/hm2,商品薯率达到94.43%。[结论]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适合海南冬季种植,其最佳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分别为11月14日、7.5万株/hm2和黑色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