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提取秘鲁浸膏中的香气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分析秘鲁浸膏中的香气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并利用谱库检索及相关文献对浸膏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秘鲁浸膏中共鉴定出58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含量最高,占总含量的61.58%,主要有苯甲酸苄酯和肉桂酸苄酯;其次是酸类,占总含量的16.86%,主要有肉桂酸和苯甲酸;醇类中含量高的主要是苄醇,占总含量的8.37%,醛类代表有乙基香兰素(4.88%)和香兰素(4.09%)。秘鲁浸膏中的关键香气成分为苯甲酸苄酯,可作为香气品种鉴定的主要特征,为秘鲁浸膏香气成分的工艺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提取秘鲁浸膏中的香气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分析秘鲁浸膏中的香气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并利用谱库检索及相关文献对浸膏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秘鲁浸膏中共鉴定出58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含量最高,占总含量的61.58%,主要有苯甲酸苄酯和肉桂酸苄酯;其次是酸类,占总含量的16.86%,主要有肉桂酸和苯甲酸;醇类中含量高的主要是苄醇,占总含量的8.37%,醛类代表有乙基香兰素(4.88%)和香兰素(4.09%)。秘鲁浸膏中的关键香气成分为苯甲酸苄酯,可作为香气品种鉴定的主要特征,为秘鲁浸膏香气成分的工艺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蓝花龙胆浸膏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蓝花龙胆浸膏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蓝花龙胆浸膏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同时对其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试验表明,蓝花龙胆浸膏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主要含有正二十八烷(31.22%)、棕榈酸(22.14%)、7-己基-二十烷(11.63%)、[R-[R*,R*-(E)]]-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7.59%)、正二十九烷(4.91%)等。卷烟加香试验表明,蓝花龙胆浸膏具有提高卷烟香气质,减轻刺激性,增加润感,带来清甜气的作用。[结论]研究可为蓝花龙胆在烟草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酸枣浸膏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新型天然烟用香料,采用乙醇加热回流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果肉制备浸膏,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浸膏中的挥发性成分,GC/MS法进行分离鉴定,并应用于卷烟加香。结果表明,1乙醇加热回流制备酸枣浸膏得率为2.80%;2从酸枣浸膏中鉴定出69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有机酸、醇类、醛酮类、酯类等。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糠醛(2.88%)、月桂酸(13.00%)、肉豆蔻酸(6.40%)、十六碳烯醇(11.45%)、棕榈酸(10.54%)、反式-9-十六烯酸(反油酸)(28.16%)、顺-6-十八碳烯酸(2.89%)和亚油酸(1.36%)等;3将该浸膏用于卷烟加香能够明显使烟香丰满,刺激性减小,吸味醇和并能改善余味。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玛咖的鉴别方法与质量评价体系,对丽江产玛咖干粉产品与秘鲁玛咖干粉产品采用水蒸馏溶剂萃取得挥发油,用气-质(GC-MS)联用技术法进行分析测定,鉴定其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丽江玛咖的挥发油含量(≥0.407%)约是秘鲁玛咖(≥0.107%)的4倍;2种样品的挥发油成分以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s)、苯乙腈(benzyl nitrile)及4-甲氧基苄基硫氰酸酯(4-Methoxybenzyl isothiocyanate)为主。丽江玛咖中异硫氰酸苄酯含量为75.35%,苯乙腈含量为14.56%,4-甲氧基苄基硫氰酸酯含量为7.38%;秘鲁玛咖中苯乙腈含量为85.20%、异硫氰酸苄酯含量为7.24%、4-甲氧基苄基硫氰酸酯含量为0.36%。丽江玛咖品质优良,气质联用技术可用于引种玛咖的鉴别及品质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几种烟用香精香料热裂解产物、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组合应用热裂解-冷进样-气质联用(Py-CIS-GC/MS)技术,研究12个烟用香精香料样品的有氧裂解产物,天然提取物对照其挥发性成分及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具有较强挥发性的天然提取物山苍子油、树兰净油和鸢尾浸膏的裂解产物和挥发性共有成分分别占裂解产物的含量在80%、65%、90%以上,表明主要挥发性成分原形转移进入各自的热裂解产物中;单体化合物中,易挥发的2,3,5-三甲基吡嗪和β-紫罗(兰)酮裂解产物中原形转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9%、97%,油酸在裂解产物中的含量也占到57%;天然提取物酸角提取物、山楂酊、树苔浸膏、蜂蜜的部分挥发性成分在其各自的裂解产物中的含量有所增减;单体玉米淀粉和蔗糖的裂解主要是糖类的裂解和转移,主要生成了5-(羟甲基)-2-呋喃甲醛、糠醛等产物。[结论]该研究为卷烟产品设计和卷烟加香加料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剂萃取的方式对枫槭浸膏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用GC-MS进行定性、定量鉴定。结果表明,枫槭浸膏中共鉴定出15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苯乙酸异丁酯(32.13%)、苯乙酸(28.53%)、甲基环戊烯醇酮(24.68%)、5-羟甲基糠醛(7.04%),甲基环戊烯醇酮为枫槭浸膏特征成分,具有类似咖啡和焦糖样的气息。甲基环戊烯醇酮、苯乙酸异丁酯、5-羟甲基糠醛、DDMP物质构成枫槭浸膏所特有的焦糖香味气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桂鸡蕉1号采后黄熟期果肉挥发性物质成分特点,为系统研究其果品风味物质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鸡蕉1号为试验材料,在果实收获后第6d(果实完熟阶段),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果肉挥发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检测、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其主要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从桂鸡蕉1号果肉中共鉴定出74种挥发性物质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9.325%;酯类是果肉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包含38种成分,总含量为55.705%;其次为羰基类、烯类、醛类、烷类、醇类和酚类,分别包含7、7、5、9、6和2种成分,总含量分别为25.410%、8.255%、5.265%、2.690%、1.080%和0.920%.在挥发性酯类成分中,以丁酸酯类为主(18种),而乙酸酯类极少(仅2种);相对含量超过1.000%以上的挥发性酯类有己酸异戊酯、丁酸异戊酯、(Z)-己酸-4-己烯酯、丁酸-4-己烯酯、异戊酸异戊酯、异丁酸异丁酯、n-戊酸顺-3-己烯酯、己酸异丁酯、丁酸异丁酯和异戊酸顺-3-己烯酯等10种,总含量为48.470%.非酯类挥发性物质(E)-2-己烯醛、4-庚酮、己醛、苯甲醛、月桂醛、榄香素、二异戊醚、乙烯基环己烷、右旋柠檬烯、E-1-甲氧基-4-己烯和1,3-环辛二烯占其挥发性物质种类总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75.330%、74.089%、12.063%、9.233%、2.139%、16.912%、21.745%、61.587%、0.174%、93.191%和4.366%.[结论]桂鸡蕉1号果肉的候选特征性挥发性物质成分主要有乙酸异丁酯、异丁酸异丁酯、丁酸异戊酯、异丁酸异戊酯、丁酸丁酯、己酸异戊酯、异戊酸异戊酯、2-甲基丁酸顺-3-己烯酯、异戊酸顺-3-己烯酯、(E)-2-己烯醛、4-庚酮、己醛、苯甲醛、月桂醛、榄香素和右旋柠檬烯.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我国原产木本芳香植物野扇花的推广与应用,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野扇花(Sarcococca ruscifolia)进行挥发性成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从野扇花中检测出19种相对含量大于1%的挥发性物质,其中苯乙醇(22.94%)、正己烷(9.76%)、吲哚(7.90%)、乙醇(6.13%)、3-甲基呋喃(5.87%)和罗勒烯(3.95%)为野扇花挥发性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苯乙醇、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酯和芳樟醇可能是野扇花的关键致香成分;野扇花挥发性成分中苯乙醇、罗勒烯和芳樟醇等成分具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苯甲酸和肉桂酸对番茄幼苗根部保护酶及膜质过氧化的影响.以珍珠岩作为基质,通过施加不同浓度的苯甲酸和肉桂酸研究在番茄苗期,不同浓度自毒物质主要成分对其根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物质的作用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密切相关,不同浓度的苯甲酸和肉桂酸都促进了MDA含量的增加,其中以10 mmol/L的苯甲酸在第20天时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不同浓度的苯甲酸和肉桂酸在处理后的第5天使SOD的活性显著升高,但是从第10天开始苯甲酸促进作用减弱,5 mmol/L和10 mmol/L的苯甲酸转为抑制作用,而肉桂酸则在第20天转为抑制作用;两种自毒物质使POD的活性在处理后的第5和第10天显著高于对照水平,并且低浓度促进作用明显大于高浓度,但是在第20天急剧下降;不同浓度的苯甲酸和肉桂酸使CAT的活性在处理后的第10天达到最高,但是在第20天完全低于对照水平.可见,苯甲酸和肉桂酸的施用打破了番茄根部保护酶系统原有的平衡,造成了根系的膜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1.
茉莉红茶特征风味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茉莉红茶(二窨)窨制过程中主要风味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茶茶坯香气主要由苯甲醇(17.73%)、芳樟醇(16.17%)、乙酸苄酯(7.10%)、邻氨基苯甲酸甲酯(3.40%)、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2.88%)及苯甲醛(2.23%)等组成。茉莉红茶香气主要由苯甲醇(23.77%)、芳樟醇(19.73%)、乙酸苄酯(18.66%)、水杨酸甲酯(3.84%)、邻氨基苯甲酸甲酯(3.60%)、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3.27%)和α-法呢烯(2.05%)组成;与茶坯相比,窨制后的茉莉花茶香气总浓度增加了5倍多,其香气主要来源于窨制过程中茶坯吸附的茉莉鲜花香气。利用香气品质评价指数JTF对窨制红茶的香气品质进行评价,茉莉红茶的JTF指数(二窨:0.5;五窨:1.2)不低于同等窨次茉莉绿茶(三种二窨花茶:0.42、0.38、0.5;五窨:1.004)。研究表明以红茶为茶坯窨制而成的茉莉红茶香气品质不低于茉莉绿茶。窨制过程中,茶叶总多酚、总黄酮、没食子酸、可可碱、咖啡因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EGC、EGCG含量分别降低0.18%和0.17%;ECG含量上升0.09%。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伊兹密尔香料烟提取物在卷烟中的使用,采用GC/MS法分析了伊兹密尔香料烟经酸碱分离纯化所得致香组分和分子蒸馏富集所得致香组分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了卷烟加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酸碱分离得到的组分其化学成分主要是酸类,在鉴定出的55种成分中,酸性成分占28种,分别为3-甲基戊酸、庚酸、苯甲酸、苯乙酸、棕榈酸等,其中棕榈酸是主要成分,其含量占18.10%;在分子蒸馏得到的组分中检测到32种成分,主要是酯类、酸类、醇类和酮类,其中酯类、酸类所占比例最大;酸性组分与分子蒸馏致香组分中共有10种成分,包括6种酸类成分和4种酮类成分。2种方法制备的伊兹密尔香料烟致香组分卷烟加香各具特征风格:添加酸性组分的卷烟烟气柔和细腻,烟香增强,口感改善明显,每克烟丝中用量1.0μg较适宜;分子蒸馏致香组分用于卷烟加香后能增加烟香,使烟气丰满、飘逸、甜润,并赋予卷烟特有的风格特征,每克烟丝中用量2.0μg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众香子叶油挥发性成分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同时蒸馏萃取与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众香子叶提取物挥发性成分,共分离出36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1.43%),并确认了其中的29种成分,之后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含量,其主要成分为:丁香酚(30.84%)、4-甲基-5-(3-甲基-5-异恶唑基)-噻唑(11.86%)、异丁香酚(10.44%)、桉树脑(6.01%)、1,5,5,8-四甲基橙花叔醇(3.64%)等。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众香子叶油能有效掩盖卷烟杂气,使烟气柔和、香气细腻,明显改进烟气质量,其中施加量为0.02%时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开发新型的烟用天然香料,采用优化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莲花挥发油,并进行GC-MS分析和单料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金莲花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金莲花粉碎至0.38mm,加10倍量水浸泡2h后,水蒸气蒸馏提取5h。金莲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3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10%,主要香气成分有十六酸(20.89%)、十四酸(16.63%)、月桂酸(11.15%)、b-紫罗兰酮(0.83%)、金合欢基丙酮(0.57%)等。金莲花挥发油具有提高卷烟烟气的香气质和香气量,降低刺激性和改善余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野拔子净油的工艺条件,并分析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为野拔子在卷烟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野拔子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净油的工艺条件,并进行成分分析;将野拔子净油添加至卷烟中,通过卷烟感官评价筛选最佳添加量.[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野拔子净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9,超声波功率500 W,各因素影响排序为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料液比>提取时间;经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定,野拔子净油共鉴定出40种成分,主要含有脱氢香薷酮(28.641%)、3,3-二甲基丙烯酸(9.080%)、5-甲基-2-乙酰基呋喃(4.790%)、芳樟醇(4.224%)、3-甲基-2-(5H)-呋喃酮(3.642%)、氧化芳樟醇(3.079%)、香薷酮(1.436%)、新植二烯(1.031%)等挥发性物质.将野拔子净油应用于卷烟中,具有丰富和协调烟香,能提高香气质,改善吃味,使烟气柔和细腻及减刺除杂等作用,且以3 mg/kg添加量为宜.[结论]优化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的野拔子净油对提升卷烟吸食品质有良好效果,可用于卷烟加香和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周富臣  王月侠  李炎强  郭学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52+14363-14352,14363
[目的]制备和鉴定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Linn.)花萃取物,研究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刺槐花,萃取物得率为2.16%,通过GC-MS对刺槐花超临界CO2萃取物进行分析鉴定,鉴定出12种化学成分。对刺槐花超临界CO2萃取物在参比卷烟中的作用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刺槐花超临界CO2萃取物在掩盖杂气、增加透发性和降低刺激方面有较大作用。[结论]刺槐花萃取物在卷烟中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李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562-3564
[目的]为解决低焦油卷烟香气量较少、丰富性稍欠等问题。[方法]重点考察乙基香兰素葡萄糖苷作为潜香类物质在"七匹狼"某牌号低焦油卷烟A中的香味补偿作用。[结果]烟气致香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乙基香兰素葡萄糖苷作为糖苷类潜香物质,在烟支燃吸过程中可发生热裂解,释放出乙基香兰素和香兰素,而且酮类物质、酸类物质和杂环类物质等烟草致香成分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次,通过单体香料和天然香料的作用评价和筛选,结合潜香类物质乙基香兰素葡萄糖苷完成功能性表香香基设计,并通过与原表香的复配,实现对现有产品的改造。感官特征评价结果表明,改造后卷烟样品香气风格更加突出,丰富性增加,烟气的圆润性和满足感得到了提高。[结论]潜香类物质在低焦油卷烟中能够起到香味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