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蓝桉、直干桉木材密度在家系内和株内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蓝桉、直干桉子测林中各抽3个家系,从不同的区组按径阶等距抽样测定木材的密度,研究纱内木材密度的变异;在种子园中抽取蓝桉30株、直干桉36株作试验研究木材密度株内变异。结果表明:蓝桉家系内不同径阶的木材密度差异不显著,直干桉极显著;蓝桉的木材密度在区组和家系间的差异都显著,而直干胺都不显著。株内不同方向的木材密度差异两种树均不显著,而不同高度和不同年龄的木材密度差异都极显著;在亲缘关系混杂的群体中两树种的树高和胸径与木材密度均呈负相关,而在3个蓝桉家系内,胸径与密度呈正相关,直干桉3个家系中两个呈正相关,1个呈负相关,但都不显著。为将这两个树种纸浆材的主伐年龄定为6年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且在2年生时对蓝桉、直干桉作早期选择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对直干桉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桉树种子园的后代测定林内,从蓝桉和直干桉中各抽3个家系,分别在立地条件不同的区组中按径阶等距抽样,每家系32株。经分析发现,纤维长度的变异为样品内>家系内>家系间。蓝桉纤维长度差异在径级和家系间均达到0.05水平,直干桉则不显著。区组间,两个树种的纤维长度差异都不显著。在立地条件好的区组中纤维长度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立地条件差的区组却不密切。但以全部样本按树种分析,纤维长度与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都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蓝桉,直干桉子测林木材纤维长度的变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桉树种子园的后代测定林内,从蓝桉和直干桉中各抽3个家系,分别在立地条件不同的区组中按径价等距抽样,每家系32株。经分析发现,纤维长度的变异为:样品内〉家系内〉家系间。蓝桉纤维长度差异在径级和家系间均达到0.05水平,直干桉则不显著。区组间,两个树种的纤维长度差异都不显著。在立地条件好的区组中纤维长度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立地条件差的区组却不密切。但以全部样木按树种分析,纤维长度与树高、胸径等生长性  相似文献   

4.
对30株蓝桉、36株直干桉胸高圆盘上不同方向、年龄及树干不同高度的木材纤维长度所作的测定分析表明:两树种株内木材纤维在不同方向的差异不显著,年龄间、高度间的差异极其显著(P<0001)。在11年生以前,纤维长度随年龄的增长几乎是直线上升,其变异可用对数曲线描述。纤维长度以胸高圆盘的平均值最短,其次为树高的3/4处,树干中部纤维较长。2年生与主伐时(8年)的纤维长度相关极显著(达0.01水平)。两树种间纤维长度差异均极其显著,区组间差异却不显著。蓝桉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直干桉家系间差异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蓝桉,直干桉木材纤维长度在株内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30株蓝桉、36株直干桉胸高圆盘上不同方向,年龄及干不同高度的木材纤维长度所作的测定分析表明,两种树种株内木材在不同方向的差异不显著,年龄间、高度间的差异构其显著(P〈0.001)。在11年生以前,纤维长度随年龄几乎是直线上升,其变异可用对数曲线描述。纤维长度以胸高圆盘的平均值最短,以前,纤维长度随年龄的增长几科是直线上升,其变异可用对数曲线描述。纤维长度以胸高圆盘的平均值最短,其次为树高的3/  相似文献   

6.
由云南省澄江县14年生桉树实生种子园保留的育种群体4个区组内,从蓝桉和直干桉中各抽30个家系对它们的纤维长度、木材密度、树高和胸径4个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遗传增益作了估算。蓝桉纤维长度和木材密度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745±0.0746和0.3546±0.1010;直干桉两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3416±0.1011和0.0670±0.0850。两树种的纤维长度与其余3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正值,而木材密度与树高和胸径的遗传相关系数均是负数。提出以纤维长度和树高作为蓝桉、直干桉的主要选择性状,并提出了选择方法和标准。蓝桉的选择指数方程为I1=Fr+9.9146H;直干桉的为I2=Fr+0.9809H。为下一步高世代育种应注意的事项作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16个邓恩桉种源及其153个家系进行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性状调查,结果得出邓恩桉各家系间生长差异显著。选出的优良家系80个,其中材积生长量大于总体平均值20%的家系有22个。在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丰产栽培技术条件下,邓恩桉生长量超过直干蓝桉80%~140%,与史密斯桉生长量相近,但胸径生长往往超过史密斯桉,对培育大径材更有利,是一个值得广泛推广栽培的速生用材品种。  相似文献   

8.
蓝桉、直干桉重要材性性状的遗传参数和预期增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种子园育种区4个区组内,从蓝按和直干按中各抽30个家系对它们的纤维长度、木材密度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遗传增益作了估算.蓝按纤维长度和木材密度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745±0.0746和0.3546±0.1010;直干按两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3416±0.1011和0.0670±0.0850.两树种的纤维长度与木材密度、树高和胸径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正值,而木材密度与树高和胸径的遗传相关系数都是负数.为这两树种提出了选择的主要性状、选择方法和标准,还为高世代育种应注意的事项作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原产地引入史密斯桉7个种源,以蓝桉、直干桉为对照,在云南亚热带地区的5个试点上进行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史密斯桉在各试验点上的生长表现较好。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总体超过蓝桉和直干桉;各试验点的史密斯桉全年都在生长,一般以7月生长量最大,2月生长量最小;平均出油率分别超过蓝桉、直干桉69 89%和51 78%,桉叶油的1,8-桉叶素含量分别超过直干桉和蓝桉8 87%、11 14%。每公顷桉叶油产量超过蓝桉30 66%,超过直干桉9 17%,每公顷桉叶素产量分别超过蓝桉和直干桉45 25%和18 93%。史密斯桉不同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幅度较小,而种源内的变异幅度较大,为种源间变异的5~6倍。种源间树高、胸径、出油率、产叶量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树高的地点与种源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树高、胸径、材积、产叶量、出油率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 18、0 50、0 22、0 33、0 36;产叶量与胸径、冠幅、枝重成正相关,出油率、1,8-桉叶素含量这两个性状与其他各性状相关不显著,为相对独立的性状。根据树高表型值,分别选出适宜各试验点种植的优良种源;根据不同育种目的分别进行了用材林种源选择、油用林种源选择和材油兼用林种源选择。其中油用林种源选择效果最好,其桉叶素产量增益可  相似文献   

10.
连续两年,每月对选定的蓝桉和直干桉半同胞家系各10个进行含油率测定;1987年和1988年年底各取30个左右样品在GC/MS/DS上分析化学成分。统计分析表明,这两个树种的含油率在幼态叶时季节差异显著,成熟叶时不显著;树种、年度差异也不显著,家系间差异在两年中均极显著。两个树种桉油所含较多的4种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也极显著,在座标图上明显地分为两类,可以此鉴别两树种的幼树。它们的杂交种具有父、母本的化学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1.
(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作为我国南方林区重要的用材树种,经过几十年的遗传改良已进入到高世代时期,遗传改良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林木生长量也已获得较大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从杉木1代种子园家系子代测定林、杂交试验林和种源试验林中选择出优良材料营建了2代种子园[1],对新建的种子园材料进行子代测定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工作,不仅可了解其种子园的改良效果和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也可为高世代种子园营建提供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12.
蓝桉全同胞家系两年两点的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 :树高、胸径在年度、地点、组合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材积在年度和组合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年度和地点间的交互作用达极显著水平 ,地点和组合间交互作用也达到显著水平 ,在优良杂交组合的推广中需要考虑组合的适应区域。树高、胸径、材积 3个性状遗传力在 0 2 0 5范围内 ,表明这 3个生长性状受弱度—中度遗传控制。将参试的杂交组合 ,根据树高表型值和遗传稳定性分成 4类 ,选出了二者表现皆优的部分组合作为优良家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995年 ,以本地生长状况较好的直干桉和蓝桉作对照 ,在保山市隆阳区国营林场长岭岗林区进行了史密斯桉 7个种源的对比栽培试验研究。对 7个参试种源从苗期到 5年生幼树的生长观测结果表明 :史密斯桉适于在保山地区生长 ,5年生林木的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均达到或超过当地的直干桉和蓝桉 ,出油率也比直干桉和蓝桉高。其中尤以 186 88、 186 81、 186 82等 3个种源表现最好 ,有较好的发展前途 ,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松不同种源及其单株的木材材性与树木生长性状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木材纹理度与树木的高生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与木材力学性能有显著的负相关 ;木材的力学性能与树高、胸径呈显著的正相关 ,与木材密度呈正相关性 ,其中密度又与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有极显著的正相关 ;树木的生长性状与木材密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经综合选择 ,从参试的永平试验点 2 8个种源 82个单株及昆明大马山 8个种源 2 2个单株中 ,评选出 8个综合性状较好的优良单株 ,为云南松单板类人造板材良种选育提供了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5.
Longitudinal patterns of within tree variation for basic density were determined for plantation Eucalyptus globulus (ages 5 and 10 years) and E. nitens (ages 5, 10 and 15 years) growing in three geographic areas in Tasmania. Each tree was sampled by taking discs from a combination of percentage heights (0, 10, 20 ___ 70%) and fixed height samples (0.5 m, 0.7 m ___ 1.5 m). At each of the fixed heights, a single pilodyn reading was taken from each of 4 aspects. Weighted whole tree density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percentage height samples and used for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the fixed height samples. Both species showed an initial drop in density between the felling cut (zero height) and 0.5 m, followed by a linear increase in density between 10% and 70% of tree height. Slope of fitted regressions were parallel within species but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species (1.14 kg/m3 and 1.62 kg/m3 per 1% increase in height above 10% for E. globulus and E. nitens, respectively). Density at all fixed heights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whole tree values for E. globulus, but results were variable across sites for E. nitens. Both species were found to contain trees which produced aberrant pilodyn readings. For E. globulus, the optimal sampling height was 1.3 m above ground and the mean pilodyn reading was found to predict whole tree density with an accuracy of ±21 kg/m3. For E. nitens, optimal sampling height was 1.5 m above ground. However, pilodyn readings around the stem were not very repeatable and correlations with whole tree density were lower, resulting in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of whole tree density being ±26 kg/m3.  相似文献   

16.
蓝桉、直干桉纤维用材林合理轮伐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经对保山市蓝桉及富民县直干桉的固定样地观测,结果表明:蓝桉7年生以前材积增长率大于22.3%,7年生以后小于22.3%;7年与8年生投入、产出比接近,分别为1:2.97,1:2.99;木材基本密度变化不大,因此,蓝桉轮伐期定为7年较为合理。直干桉7年生以前材积增长率大于40.1%,7年生以后小于40.1%,但8年生材积增长率仍大于20%,7。8年木材基本密度变化不大,因此直干桉实生林轮伐期定为8年比较合理。萌芽林轮伐期可提前1~2年。  相似文献   

17.
日本落叶松纸浆材优良家系多性状联合选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12年生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干形和材性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间接选择研究,利用综合选择指数法开展了日本落叶松纸浆材优良家系选择,并为湖北等亚热带高海拔山区筛选出一批生长、干形和材性兼优的家系,最后提出了日本落叶松纸浆材选育指标及优良家系利用途径。研究表明:生长性状与纤维长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壁腔比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木材密度、1%NaOH抽出物、综纤维素含量间相关不显著;木材密度与主枝长之间,纤维长度与主枝长、主枝粗和新枝粗之间,晚材壁腔比与主枝粗、主枝长、皮厚、冠幅、新枝数之间,1%NaOH抽出物与主枝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各控制性状对单木材积直接作用的大小依次为:胸径、树高、主枝长、壁腔比、主枝粗、皮厚、冠幅、晚材纤维长和早材纤维长,其中胸径和树高2个性状对单株材积性状的直接作用占材积总变异的63%,虽然冠幅、壁腔比等性状对单木材积的直接控制作用很小,但这些性状通过胸径对单木材积具有很大的间接遗传控制作用,由这9个性状组成的控制系统可以说明单木材积变异的98.66%。  相似文献   

18.
对9年生81年自由授粉家系的研究发现,马尾松高,径生长,树干通直度,分枝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间差异显著,具有适度的遗传力,而未发现管胞长度显著的家系效应,由于高、径生长和基本密度呈微弱的正相关至微弱的负相关,进行生长迅速家系的选择并不会至致使幼龄材材性的变劣,利用通直度和分枝习性等指标可以对高,径生长和木材密度进行间接选择,分枝角可能是一个独特的指标,它独立于其它多数性状。借助于约束或无约束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