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述了越南区域植物保护中心的地位和职能、水稻病虫测报调查技术、近年来水稻病虫防控技术的发展以及越南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结合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与防治合作项目研究进展,明确了越南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内容的建议,以期为两国预测迁飞性害虫发生动态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全面提升两国植保能力,为保障两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与防治合作项目研究内容,介绍了项目在理清越南的植物保护体系、了解越南植物保护局职能、建立水稻"两迁"害虫监测与防控合作机制、掌握水稻迁飞性害虫跨境往返迁飞为害发生规律、明确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随白背飞虱跨境传播为害的大区流行规律等方面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并提出了项目今后在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加强技术培训力度、加快监测设备国际化进程等方面深化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25%吡蚜酮悬浮剂防治褐飞虱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水稻害虫。由于我国初迁虫源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水稻种植结构和栽培水平发生重大变化及长江中下游主产稻区耕作制度变化,使得褐飞虱猖獗发生。在我国褐飞虱年发生为害面积均在1333.33万hm2次以上。多年来因滥用吡虫啉,造成抗药性上升,主治药剂防治失效。江苏克胜集团最新研制开发的25%吡蚜酮悬浮剂,为验证该药剂对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进一步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越两国同属东亚季风区,水稻病虫害在发生危害上为一个整体。每年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以下简称"两迁"害虫)随着季节和气温变化,在两国间往返迁飞,发生为害,相互影响。研究两国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的关系和影响规律,对于提高监测预警的早期预见性和防控工作的主动性,有效控制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以来,中越两国实施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与防治合作项目,通过连续多年开展交流合作,初步明确了越南"两迁"害虫发生规律。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越南"两迁"害虫发生的主要因素,探讨了中越两国水稻"两迁"害虫发生规律的相关性,对提高中国"两迁"害虫中、长期预报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阳文军   《广西植保》2004,17(3):32-35
为加强水稻迁飞性害虫的监测和治理方面的国际技术合作,开展迁飞规律的研究和发生信息的交流,提高害虫发生早期预警能力。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韩国农村振兴厅于2001年签定了为期5a的“中韩水稻迁飞性害虫测报合作项目”协议。我站为该项目在广西唯一的承担单位。  相似文献   

6.
越南的水稻病毒病发生和防治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等病毒病近几年在我国南方多省(自治区)发生,对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受农业部委派,2010年4月19~25日赴越南开展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防治合作项目工作,了解到近两年越南以此病害为主的病毒病在水稻上发生严重,发生区域扩大、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越南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00万公顷.褐稻虱是越南水稻的主要害虫,为害面积每年为10万公顷.迁飞和种植感虫品种是褐稻虱猖獗的主要原因.越南对该虫的防治计划是以筛选抗虫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计划.  相似文献   

8.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发现的水稻病毒病,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主要传毒媒介。2009年该病在越南北部及我国华南和长江中游稻区多个省发生并局部造成稻谷损失。  相似文献   

9.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发现的水稻病毒病,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主要传毒媒介.2009年该病在越南北部及我国华南和长江中游稻区多个省发生并局部造成稻谷损失.  相似文献   

10.
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境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及其携传的水稻病毒病是中国和越南、泰国等中南半岛国家重要的跨境跨区域迁飞发生和流行性病虫害。在建立中国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和周边国家间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境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对于提高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及其传播的病毒病发生的早期预见性、增强防控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通过构建体系架构,合理布局站点,明确站点任务,实施信息共享和开展联合预警,逐步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在提高国内水稻重大病虫害预警防控能力,保障全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十四连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重大迁飞性害虫的监测预警能力,自2010年开始,在中国农业部的支持下,中国、越南两国实施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防治项目",双方通过互设联合监测站点,开展水稻迁飞性害虫等重大病虫害系统监测和发生信息交流、数据交换,以及实地调查和技术交流,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的早期预见性和可持续治理能力,使全国水稻病虫害出现了近10年的连续下降趋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我们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尤其是全国普遍存在人员减少、青黄不接和保障不力的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健全保障机制,保证工作条件,保持稳定运行;二是增加监测站点,统一监测标准,开展联合监测;三是构建信息网络,实时上报信息,实施信息共享;四是推广智能设备,提升装备水平,推动信息直采;五是强化技术研究,研究明确规律,提升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特点及其未来趋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特点及其未来趋势浅析汤金仪,胡伯海(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100026)水稻迁飞性害虫,稻飞虱(主要种类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我国主产稻区最重要的害虫。由于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具有大区域迁飞性、暴发性和毁灭性,全国各主产...  相似文献   

12.
泸州是四川省稻飞虱的常发区、主降虫区和主要初始迁入地,水稻正季和再生稻芽萌发受稻飞虱危害严重,为水稻上重大迁飞性害虫。2005年泸州稻飞虱发生面积2.98万  相似文献   

1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上一种新发生病害,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介体远距离传播。红河州是稻飞虱从越南迁入我国的前沿地。2011年通过田间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初步明确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红河州的发生分布及为害,旨在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也为了解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云南省甚至我国的发生情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段德康 《江西植保》2011,34(1):36-38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是近年在我国和越南北部稻区新发生的水稻病毒病,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传播。据农业推广网报道(2011),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微等9省区2009年发病面积12多万  相似文献   

15.
蓝继新 《广西植保》2007,20(Z1):106-108
水稻“两迁”害虫是融水县乃至全国水稻作物近几年来频频发生为害的重要害虫,由于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成虫具有远、近距离和大区域迁飞性、暴发性、毁灭性的特点,同时发生时田间世代重叠,各虫态混合并存,防治工作难度大。因此,在融水县甚至全国各地水稻生产区都把这两种害虫列  相似文献   

16.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两大重要迁飞性害虫(简称水稻两迁害虫)。2005年,受"凉夏暖秋"气候和热带风暴活动频繁、雨水偏多等因素影响,水稻两迁害虫在江南大部、长江流域、江淮大部和华南稻区等地严重发生。据初步统计,全国稻飞虱发生面积2400万hm2,经防治,挽回稻谷损失100亿kg,实际仍造成稻谷损失20亿kg。田间发生表现为:迁入峰出现早、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虫量上升迅猛、发生为害期延长等特点。稻纵卷叶螟已连续多年严重发生,2005年全国发生面积达1700万hm2,也造成了很大损失。为总结两迁害虫的发生概况、迁飞规律和暴发…  相似文献   

17.
<正>10月20—23日,根据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与治理合作项目2015年工作方案,以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植物保护局吴进勇副局长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4人来我国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活动期间,中越专家一起总结交流了项目第一期合作取得进展和成效,双方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加强虫情  相似文献   

18.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2019年6月底-7月中旬在川西高原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研究川西高原草地贪夜蛾迁入种群虫源地分布及迁飞路径,对丰富草地贪夜蛾迁飞生物学以及川西高原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和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基于WRF模式的昆虫三维轨迹分析程序,对入侵川西高原的草地贪夜蛾迁飞路径及天气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月底-7月中旬川西高原查见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为6月下旬-7月初迁入成虫繁殖而来。川西高原草地贪夜蛾迁入虫源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西北部,西藏东南部和缅甸北部。草地贪夜蛾可从虫源地随偏西-西南气流经1~3夜迁飞而来,有效迁飞高度为海拔3500~5350 m。降水、下沉气流和低温的综合作用可迫使草地贪夜蛾降落在川西高原。  相似文献   

19.
阳文军 《广西植保》2006,19(2):28-29
灵川县位于湘桂走廊南端,处于水稻迁飞性害虫迁飞路径范围。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灵川县水稻生产上的重大害虫。近年两虫年发生面积稳定保持在4·3~4·7万hm2次,占种植面积的160%~175%,发生程度为4~5级。2005年发生面积达5·2万hm2次,占种植面积的195%,发生程度达5(6)级。1发生特点1·1早稻稻飞虱(白背飞虱)初始虫源迁入期早,峰次多,虫量大,第2代发生量偏大。灯下始见期为4月7日,比去年迟1d,比常年早6d,为偏早年份。5月份出现3次较大的迁入峰,比常年多1次。5月下旬中期第2代田间加权平均虫口密度为1 393·3头/百丛,比去年同期高19…  相似文献   

20.
浅谈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是危害我县水稻主要虫害之一。由于受气候、天敌、寄主类型田、南方虫源等诸因素的影响,年度间发生差异大,常年发生面积5 400hm2,占水稻面积的61%。为了减轻该虫危害,本站就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进行了调研:1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在我县不能越冬,历年的初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