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5种果树食心虫的性诱剂通过诱捕法调查了延安苹果产区苹果园中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桃蛀螟的发生情况及成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动态;对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苹果园中发生的食心虫主要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3种,未诱捕到桃蛀螟和苹果蠹蛾。不同调查点的诱捕结果均表明,李小食心虫成虫种群数量最大,属于优势种群,梨小食心虫次之,桃小食心虫种群数量相对最小。桃小食心虫雄成虫1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极不整齐;梨小食心虫在苹果树整个生长季均可诱捕到,雄成虫1年具有不明显的4个发生盛期;李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羽化较为整齐,雄成虫1年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期,该虫在延安地区年发生2代。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试验表明,2种食心虫的性诱剂对种内和种间雄蛾均具有引诱活性,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种内和种间雄蛾的引诱能力均显著强于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量分别是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量的2.75和2.30倍,2种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能力具有不对称性。本试验明确了延安苹果产区食心虫的种类组成及主要食心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规律,对预测预报和治理苹果园食心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性诱芯与糖醋酒液防治梨小食心虫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北方果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连续多年的化学防治使其产生了抗药性.性信息索用于该虫防治具有高效、专一、无污染等优点,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报道 [1-3],但在应用技术和成本控制上仍存在一些问题[4].糖醋酒液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诱杀作用,成本低,然而,其科学配比尚未见报道.作者就不同性诱芯与糖醋酒液防治梨小食心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对白星花金龟的诱集效果,分别在葡萄园、玉米田和杨树林悬挂诱捕器,采用糖醋液、诱芯及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诱集白星花金龟。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3种处理在葡萄园与玉米田的诱集总量分别为1 621.7头和1 543.0头,显著高于杨树林中的诱集量(41.7头)。白星花金龟在葡萄园有2次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和8月上旬,在玉米田有3次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两种生境中5月至8月下旬雌少雄多,之后雌虫略多于雄虫,整体上雌雄比分别为1∶1.4(葡萄园)和1∶1.3(玉米田)。在葡萄园和玉米田中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的诱集量从始至终都优于糖醋液、诱芯单独处理及两处理之和,甚至在葡萄园中显著高于糖醋液与诱芯单独处理之和,表明2种引诱剂协同处理可显著提高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明确不同剂量的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性信息素主成分E8, E10-12:OH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增效作用,为梨小食心虫的监测及生物防治提供参考。通过田间诱捕试验和触角电位技术,探究了不同剂量的E8, E10-12:OH和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混配对梨小食心虫雄虫田间诱集效果及触角电位反应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种剂量E8,E10-12:OH均对梨小食心虫有引诱活性,但各剂量间诱集效果差异不显著;5种剂量E8, E10-12:OH与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混配处理的田间诱集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其中20μg E8, E10-12:OH与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混配的诱捕量是对照的2.86倍;梨小食心虫雄虫对E8,E10-12:OH和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均随剂量增大而增强。E8,E10-12:OH可作为梨小食心虫引诱剂或性信息素的增效剂,提升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精准其种群发生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李波等2008年筛选的5种糖醋液配方,以及何亮等对李波等配方进行扩展后的糖醋液对梨小食心虫、苹小卷蛾的诱蛾量结果,分析计算出了5种糖醋液的性价比及材料成本,在此基础上推算出更合理的糖醋液配方,其中糖∶乙酸∶乙醇∶水=3∶1∶3∶120,每千克材料零购成本约为0.72元.经进一步估算,每667 m2按使用8只糖醋液性诱瓶计,每年比常用性诱盆增加糖醋液材料成本约为23.35元,但同时可比常用性诱盆节省材料和管理成本约30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性外激素已用于检测梨小食心虫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马铃薯块茎蛾 Phthorimaea operculela Zell.、梨园介壳虫 Quadras pidiotus perniciosusComst.和康士粉蚧 Pseudococcus com-stocki Kun.。带有三种成分的性外激素(ZT 和8-DDA+Dodecanol)粘胶诱捕器已用于检测梨小食心虫,每年大约使用500个这样的诱捕器。使用专门的外激素剂型,用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技术已有所发展。不诱集李小食心虫 Gr.funebrana 雄蛾的高度专化性的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2018—2019年贵州猕猴桃上的橘小实蝇发生规律、趋光行为、不同诱集方法包括杀虫灯,引诱剂及杀虫灯与引诱剂组合使用对橘小实蝇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7—9月为橘小实蝇的盛发期,其对540 nm的绿色光波有明显趋性。杀虫灯、诱捕器及其组合使用对橘小实蝇均有诱杀效果。其中,杀虫灯平均诱虫量为31头/诱捕器;甲基丁香酚实蝇诱捕剂平均诱虫量为201.67头/诱捕器,与其他引诱剂差异显著;杀虫灯与甲基丁香酚实蝇诱捕剂组合使用的平均诱虫量为509.67头/诱捕器,诱捕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杀虫灯与引诱剂组合使用可显著提高橘小实蝇成虫诱捕总量。  相似文献   

8.
用多功能房屋诱捕器、球形诱捕器、矿泉水瓶诱捕器、黄板喷粘-TT等对蓝莓园斑翅果蝇进行诱杀试验,以应用于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诱捕器诱虫量差异极大,多功能房屋诱捕器+果瑞特实蝇诱杀剂对斑翅果蝇的诱虫效果最好,平均每个屋诱虫400.1头;多功能房屋诱捕器+害虫科普惠农饵料诱虫量居第二位,平均每个屋诱虫257.5头;球形诱捕器诱虫量居第三位,平均每个球诱虫量111.3头;瓶制诱捕器+实蝇诱杀剂、瓶制诱捕器+害虫饵料、黄板喷粘-TT诱虫量较少,分别为25头、16.5头和4.5头。多功能房屋诱捕器+果瑞特实蝇诱杀剂诱虫效果好,对环境和蓝霉无污染,且不受多雨天气的影响,可用于蓝莓园斑翅果蝇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9.
选用0.1%阿维菌素浓饵剂、2.5%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糖醋液和90%敌百虫糖醋液3种药剂,采用挂瓶和点喷2种诱杀方法,开展柑桔大实蝇成虫诱杀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0.1%阿维菌素浓饵剂无论挂瓶还是点喷诱杀效果均明显好于乙基多杀菌素糖醋液和敌百虫糖醋液,诱杀成虫总数分别是后两者1.2和1.7倍、1.3倍和1.7倍;3种药剂的点喷诱杀效果均稍好于挂瓶诱杀。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田间调查和性诱剂诱捕方法,对陕西杨凌地区梨园、桃园的梨小食心虫越冬场所和性诱利诱集的有效距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梨小食心虫主要以老熟幼虫集中在树干周围0~1.0 m范围内的土壤中越冬,越冬最适深度为0~3.0 cm;在树体上,其越冬主要集中在0~60.0 cm高度的翘皮、裂缝中,且越冬虫量随位置高度增高而减少;不同品种果树上越冬虫量以毛桃树上最多,梨树上最少;树龄越大,管理水平越差,越冬虫量越多。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最佳诱集距离为15~20 m,诱集量在梨园中最多。  相似文献   

11.
利用性诱剂干扰交配或诱杀钻蛀性蛾类害虫是果园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发既诱雄蛾也诱雌蛾的新型诱剂近年来颇受关注。本研究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基础上,加入寄主植物挥发物--梨酯、苯乙酮、香叶醇、冬青油和苯乙醇等制成若干配方,在南疆两地(库尔勒与阿克苏地区)梨园中于蛾类害虫发生的早期和中期进行诱捕试验。对苹果蠹蛾诱集结果表明,虽然与仅含性信息素配方相比,添加植物挥发物的配方可诱集到雌蛾,但诱集虫量较少。对梨小食心虫的诱集结果表明,在库尔勒,大部分配方诱到的虫量多于商品诱剂(对照),其中,在性信息素中添加少量植物挥发性物质的配方诱集的虫量总体较多;在阿克苏,所有配方诱集的虫量均多于对照,在性信息素中是否添加植物挥发物质对诱集效果总体上没有影响。对优斑螟的诱集结果表明,仅含2种性信息素物质的配方诱集的虫量最大,与加入少量梨脂的配方接近。果园诱集试验结果说明,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中添加梨脂等多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的供试配方诱集雌蛾效果不理想,但对多种混合发生的夜蛾害虫雄性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多功能诱虫球对柑橘大实蝇的诱杀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宜都市柑橘大实蝇高发区开展了多功能诱虫球加内置食物诱剂与普通诱蝇球加糖醋液对柑橘大实蝇诱杀效果比较试验,探讨用多功能诱虫球替代普通诱蝇球和糖醋液点喷诱杀大实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多功能诱虫球单次诱集的虫数(8.87±1.94头)明显高于诱虫球诱集的虫数(5.40±1.71头);多功能诱虫球加食物诱剂综合防治区虫果率0.5%,比上一年度下降了93.6%,高于普通诱蝇球加糖醋液综合防治区虫果率,降幅74.4%。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利用球形诱捕器进行柑橘大实蝇成虫诱杀,以食物诱剂为对照,比较诱杀成虫数及虫果率,以评价其防效。结果表明,在成虫发生期,球形诱捕器共诱杀5 991头成虫(雌虫2 884头、雄虫3 107头),食物诱剂诱杀总数为1 859头(雌虫942头、雄虫917头)。两种诱杀方式均能有效诱杀雌雄成虫,雌雄比值分别为0.93和1.03;两种防控措施防治后虫果率分别为2.7%(球形诱捕器)和6.2%(食物诱饵),未采取任何措施的对照组虫果率为28.6%。说明两种防治措施均能显著降低虫果率,且球形诱捕器诱杀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基于性诱剂监测的梨小食心虫防治指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水盆诱捕器诱蛾量与梨果着卵量的关系,建立一种简单实用,基于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量的防治指标,于2010和2011年在陕西蒲城梨园调查了梨小食心虫在早酥梨上的着卵情况及其与性诱剂水盆诱捕器诱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梨小食心虫在梨果胴部的着卵量显著高于其它部位,占总卵量的92.00%;百果卵数、卵果率随果实的增大而增加,直径70mm以上果实的百果卵数和卵果率均显著高于直径65 mm以下的果实.据此建立了诱蛾量与卵果率、百果卵量的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当以卵果率1%和百果卵量1粒为防治指标时,基于性诱剂监测的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每天每诱捕器2.27和2.32头;以卵果率2%和百果卵量2粒为防治指标时,则分别为每天每诱捕器2.61和2.58头.  相似文献   

15.
几种诱捕器对斜纹夜蛾的诱集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筒形干式诱捕器、水盆型诱捕器对斜纹夜蛾雄虫均有较好的诱集效果,其中以筒形干式诱捕器效果最为理想,极显著高于水盆型诱捕器和黄板+性诱芯,且操作更为方便.在斜纹夜蛾的综合治理工作中建议推广使用筒形干式诱捕器诱杀成虫,并可用于斜纹夜蛾的测报.  相似文献   

16.
不同诱捕方式对黏虫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诱捕方式对黏虫成虫的诱捕效果,选择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的性诱、食诱、灯诱并结合不同诱捕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诱捕方式对黏虫成虫的诱捕效果差异很大。在性诱剂诱捕器和食诱剂诱捕器中,以新型诱捕器+2号性诱剂所组成的诱捕方式诱捕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其他诱捕处理的诱捕效果。在采用相同诱捕器的情况下,2号性诱剂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1号性诱剂。在所用诱剂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性诱剂、食诱对黏虫的诱捕效果均低于黑光灯和高空探照灯。但不论采用何种诱捕方式,虽然诱虫量差异很大,但其所反映的虫情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所以,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使用新型诱捕器+2号性诱剂所组成的诱捕方式。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是中国雪梨之乡,梨小食心虫是苍溪县雪梨的主要害虫,传统监测方法操作困难、准确性较低,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在苍溪县云峰镇青盐村对梨小食心虫开展不同诱集系统性诱监测对比试验,以筛选恰当的诱集测报装置.结果表明,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自动计数准确率较高,诱集虫量大;新型飞蛾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准确率高,但诱集数量较少;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害虫数量少,且不易分辨,辨识难度大.  相似文献   

18.
2015年以自动虫情测报灯为对照,比较了性诱和糖醋液诱集两种方法对阿拉尔地区青贮玉米田中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种群发生动态的监测效果。结果显示,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在一年两熟的青贮玉米田中均有发生。春、夏两季的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和8月下旬,但夏季二茬玉米的害虫发生量远高于一茬。从诱虫动态曲线和诱虫量等方面比较,性诱剂对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果均高于糖醋液。  相似文献   

19.
辽宁海城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监测辽宁海城地区不同梨园和不同立地条件下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数量,调查了该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消长规律以及发生高峰期,确定了7月中下旬是喷施农药的关键时间点.在梨小食心虫蛀梨果时期,化学药剂处理园梨小食心虫数量(45.5头)比空白园内数量(59头)明显降低,并且发生高峰推迟,高峰持续时间短.对不同品种梨园的调查结果表明,南果梨园中的梨小食心虫数量明显高于尖把梨园中的数量.不同树龄对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也有影响,老果园第1个和第3个发生高峰均较盛果园提前.不同光照条件对梨小食心虫数量有一定影响,阳坡的梨小食心虫数量大部分时间段明显多于阴坡的数量.诱虫盆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好于诱虫屋效果.上述结果可为科学掌握梨园内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了室内和田间4种栽培模式:温室大棚、简易大棚+小拱棚、小拱棚、露地条件下黄板、糖醋酒液和清水3种方法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诱集效果,并研究了黄板尺寸、高度、方向对引诱效果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黄板的诱虫效果最好且持效期长,其次是糖醋酒液,清水最差.其中黄板水平放置的诱虫效果好于竖直放置.田间试验结果和室内结果一致,黄板尺寸、高度和数量对引诱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390 cm2的黄板诱集效果优于其他尺寸,黄板平放于地面时的诱集效果好于离地面10 cm和20 cm的诱集效果.利用黄板诱杀后对下一代幼虫发生无影响,因此黄板可用于田间监测,不推荐用于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