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对纳雍糯谷猪(可乐猪中的1个特殊类型)导入50%的杜洛克血液,经过相应的初步选育,纳雍糯谷猪杂交母系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瘦肉率比纯种纳雍糯谷猪均有大幅提高,纳雍糯谷猪杂交母系妊娠期短,初产仔数8头以上,母猪奶头6~7对,育肥期日增重368.6 g,料重比3.09:1,瘦肉率53.94%。以纳雍糯谷猪杂交母系为母本,大白、长白为父本生产杂种猪日增重381.5 g和397.9 g。瘦肉率57.00%和59.06%,肌间脂肪3.21%和3.19%,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2.
通过牧草饲喂纳雍糯谷猪母猪试验,纳雍糯谷猪在初生重、育成率、产活仔数无明显影响,通过自制菌糠饲料饲喂纳雍糯谷猪,与对照组比较,育肥猪的体况变化、日增重、料重比差异不显著。纳雍糯谷猪育肥试验中适当添加优质牧草,减少了精料用量,增加育肥效果,降低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3.
对贵州省地方优良品种--糯谷猪的繁殖性能进行测定和研究表明:糯谷猪具有肉质鲜糯、耐粗饲、抗逆性强、耐高寒气候、性成熟早、受胎率高、母性好、乳头多、泌乳力强等优良性状.母猪性成熟日龄为90天左右,妊娠期116±1.5天,发情周期为20天,乳头数6~7对,窝产仔数8.2±2.3头,初生窝重6.45±2 kg,平均断奶窝重12.8±1.6 kg,断奶日龄为55.7±4.3天,断奶仔猪成活数7.7±2.2头,泌乳力(20天)26.5±3.2 kg.公猪体质健壮、四肢肌肉发达、背腰及腹部平直、臀部丰满、斜尻、尾根粗而高举、性欲旺盛,出生后2~3个月就有爬跨行为,成年公猪性成熟期90±5.99天,配种日龄168.7±35.2天,每次射精量约150~200 ml.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6,(3):11-15
为了研究地方猪品种SERPINA3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的多态性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香猪、糯谷猪和柯乐猪3个贵州地方猪品种的SERPINA3基因的拷贝数进行了分析,并与大白猪相比较。结果显示,在4个猪品种中,SERPINA3基因的拷贝数均以增加为主,香猪的SERPINA3基因的拷贝数最少,为10.45±0.37,大白猪的拷贝数最多,达18.02±0.92,糯谷猪与柯乐猪分别为14.40±0.94、14.05±0.91。其中香猪、糯谷猪和柯乐猪3个贵州地方猪品种的SERPINA3基因拷贝数与大白猪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糯谷猪与柯乐猪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糯谷猪和柯乐猪与香猪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SERPINA3基因的拷贝数在猪品种之间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纳雍糯谷猪种质特性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宰20头180日龄纳雍县农村户养糯谷猪,经测定,结果表明:糯谷猪的屠宰率较高,达74.46%,瘦肉率适中,肉质优良,肉色、嫩度、熟肉率、失水率均优于其他品种猪。初情期和性成熟早,发情周期稳定,发情征状明显。在生产调查记录中还未发现遗传性疾病,后代外貌特征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6.
糯谷猪瘦肉率相关基因的表达与骨骼肌细胞生长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讨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2(cyclin-dependent-kinase 2,CDK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和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对地方猪品种骨骼肌细胞生长及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选用贵州省地方优良品种糯谷猪为试验材料,外二元杂交猪(长×大)为对照,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骨骼肌MSTN、IGF2及HSL基因的表达,及其蛋白在肌细胞中的定位和分布,并测定肌细胞中CDK2的活性.结果表明:糯谷猪骨骼肌MSTN mRNA的表达量略高于外二元杂交猪(P>0.05),IGF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HSL基因表达量低于对照(P<0.05).骨骼肌细胞中MSTN、IGF2、HSL阳性信号均定位于细胞质,与外二元杂交猪相比,糯谷猪骨骼肌细胞中MSTN和IGF2的表达量较高(P<0.05),HSL的表达量较低(P<0.01),CDK2的活性较低(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MSTN和IGF2基因的高表达、CDK2的低活性使糯谷猪骨骼肌细胞的数量减少,MSTN和IGF2协作使糯谷猪肌细胞出现一定的增生效应,HSL和IGF2共同促进糯谷猪的脂肪沉积,这些因子综合作用导致糯谷猪的瘦肉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纳雍糯谷猪是中国优良的地方猪种——黔西北"可乐猪"中的一个特殊类型,除作为杂交母本在商品生产中直接利用以外,今后还可作为基本育种材料,导入不同比例的国内外猪种血统,选育出一批瘦肉型新品系。新品系的选育和推广利用既促进了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也给保种工作带来了挑战。优质猪肉生产为纳雍糯谷猪的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对103头360窝太湖猪的繁殖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是60头母猪在6个繁殖周期中共繁殖360窝,平均繁殖周期158.33天,年产仔2.31胎。窝产仔16.35头,活仔15.10头,35日龄断奶育成14.44头,窝重83.48公斤。每头母猪年产仔37.69头,年产活仔34.81头,年提供断奶仔猪33.29头。其中窝产仔达到18头以上,出现1胎或连续4胎高产的母猪69头,占试验母猪群66.99%。  相似文献   

9.
对95头梅花猪1821胎分娩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梅花猪的性成熟时间为5~7月龄;窝产仔数在第12~15胎时达到高峰,平均12.36头/胎;整个繁殖期极少出现畸形、死胎与木乃伊;初生头重和2月龄断奶头重分别平均为0.80kg和11.91kg;母猪的繁殖利用年限为13~15年,为许多其他品种所不及,是宝贵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纳雍"糯谷猪"肉质测定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贵州省纳雍县8月龄的“糯谷猪”进行肉质常规屠宰测定,结果表明;肉色评分为3.5分,大理石纹3分,pH值6.30,失水率15.49%,熟肉率63.73%,嫩度剪切力值2.93kg,肌内脂肪含量3.83%;其它各项指标均正常。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的影响并分析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的要求,本实验采集了989头巴马香猪历年产仔数,使用Excel、R语言和SPSS19.0分析巴马香猪1~11胎产仔数Person相关系数、各胎次之间的影响差异,并选取159头9胎以上母猪进行可靠性分析;分析巴马香猪公猪与杜洛克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的影响差异;使用C#编写了Exceltools2.0软件对753头母猪平均产仔数进行以10%样本量为梯度的1~100次随机抽样,计算其变异系数。结果显示:巴马香猪平均产仔数为9.36±2.09头,对胎次的回归方程为Y=8.637+0.167X;第1~9胎产仔数大多相互呈中低度相关,6胎以内相邻胎次之间Person相关系数比更远的胎次间更大;产仔数随胎次增加升高,到8、9胎最高,第1胎的产仔数极显著低于其他胎次;与杜洛克公猪交配能极显著提高巴马香猪的平均产仔数;159头9胎以上母猪与753头母猪各胎次分析结果一致,第2~11胎的平均产仔数与第1~11胎和第3~11胎差异均不显著;抽取1次使变异系数达到1%以下需要的样本量为10%,抽取1次使变异系数达到1‰以下需要的样本量为70%。综上,巴马香猪母猪的可使用年限比其他猪种更长;可以使用第2~11胎平均产仔数作为总平均产仔数或者该品种的平均产仔数;随机抽取70%的母猪计算其平均产仔数准确度极高。  相似文献   

12.
胎次对杂交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整理沈阳农业大学科研种猪场595窝长大二元杂交母猪的繁殖记录,研究了母猪胎次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并回归拟合了胎次和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母猪胎次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和断奶存活率都有显著影响。第4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多(10.92头和9.92头),第1胎总产仔数最少(9.12头),第1胎和第8胎产活仔数最低(8.46头和8.63头)。第1胎初生窝重最低,只有12.98kg,以后随胎次增加而提高,至第4胎达到峰值(15.73kg),以后又随胎次下降。在断奶窝重方面,第1胎最少(42.27kg),以后随胎次增加,至第5胎最多(69.53kg),然后又随胎次减少。另外第3胎的仔猪断奶存活率最低,只有78.48%,第5胎最高(93.95%),第1胎较低(78.88%)。这些结果表明3~5胎次为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第1和第8胎繁殖成绩显著降低,但第8胎尚优于第1胎。因此,应采取措施增加第2~6胎次的母猪数量。  相似文献   

13.
根据某金华母猪保种场2010年7月至2014年3月1 655窝次金华母猪与577窝次的大约克母猪的生产记录,从怀孕天数、畸形率和死仔率、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头均初生重、头均断奶重等5个方面比较不同胎次之间金华母猪与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胎次的增加,金华母猪和大约克母猪怀孕天数均有延长的趋势,大约克母猪较金华母猪波动小;畸形率与死仔率没有明显表现出与胎次的相关性;金华母猪的最高总产仔数出现在第8胎(13.04±2.88头)、大约克母猪的最高产仔数出现在第6胎(12.97±2.85头);金华母猪和大约克母猪所产仔猪头均初生重、头均断奶重均表现出与胎次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靖远某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繁殖力是影响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文章对靖远某猪场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的1 200窝产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对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初生窝重、共3个繁殖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胎次和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且3个品种的母猪均表现出第一胎产仔数低,2~6胎产仔数最高,7胎以后产仔数开始下降,11胎以上产仔数最低;品种对总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总产仔数影响极显著,其中大白母猪显著高于长白和杜洛克,杜洛克和长白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降低非传染性因素造成的种母猪产仔数低的问题以及种猪场对母猪繁殖力的选育提高提供了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可乐猪繁殖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毕节地区可乐猪的研究结果发现,初产可乐母猪的各项繁殖性能指标均有随着选育代数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且第1胎的初生重与产活仔数呈反比关系.其产活仔数、断奶头数、断奶重、育成率分别从第一世代的4.60头、3.20头、8.59 kg、65.97%提高到第五世代的5.89头、5.16头、9.10 kg、87.61%,提高幅度较大.经产可乐猪的产活仔数、断奶头数、断奶重也分别从第一世代的8.12头、7.20头、10.26kg,提高到第四世代的8.61头、7.62头、10.42 kg,提高幅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不同胎次与配种季节对金华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2004—2008年的388头金华猪母猪(与长白猪公猪杂交)生产记录,分析了金华猪母猪不同胎次、不同配种季节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金华猪母猪的第1胎产活仔数最低,第2~9胎次的产活仔数较高,说明金华猪母猪的有效利用年限较长;第2~8胎次金华猪的初生重、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断奶重、断奶窝重均表现良好,而第9胎后其生产水平下降;冬季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17.
统计分析大通县种猪场530 头生产母猪的胎龄结构,1 胎母猪占整个猪群的31-1% ,2 ~5 胎的母猪占35-5 % ,6 胎以上的母猪占33-4 % ;1 ~7 胎母猪的产仔总数、活产数、死胎数虽然相近,但6 胎以上的母猪所产的弱仔数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 0.05) ,离乳成活率下降8-3 % ,差异不显著(P> 0 .05) 。表现出母猪3 ~5 胎时,繁殖性能最高,6 胎以后逐胎下降,也说明了该场猪群结构分布不合理。  相似文献   

18.
对江苏省某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丹系大白母猪各胎次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及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了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丹系大白猪的繁殖性能,为后备母猪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第1、2胎产仔数较少,至第3胎达到最高为10.39头,后趋于稳定。不同胎次对产活仔数与断奶仔猪数的影响与产仔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胎次的仔猪初生窝重基本持平,并以第3胎最高为14.81 kg。各胎次断奶窝重基本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第3胎与第4胎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呈显著正相关,第2胎与第5胎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第4胎与第5胎断奶仔猪数有显著负相关。第4胎和第5胎的断奶窝重有显著正相关。第3胎繁殖性能相对稳定,可以反映母猪繁殖性能,因此丹系大白母猪第3胎次的繁殖性能可作为选育后备母猪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苏太猪不同胎次繁殖性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苏太母猪核心群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进行比较,并对后备猪的初生重、35日龄断奶重、4月龄重和6月龄重等早期生产性能与后期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苏太猪的繁殖性能,为苏太后备母猪的选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第1胎产仔数最少,成活率最低,第4胎成活率最高,至第3胎达较高水平并一直稳定保持至第6胎,第3胎的繁殖性能可以作为淘汰母猪的重要依据。后备猪35日龄断奶重与4月龄重、6月龄重都呈极显著正相关,4月龄重和6月龄重间也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苏太后备母猪早期生产性能与后期繁殖性能没有显著相关,选择35日龄断奶重小的母猪留种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RCR-SSCP及测序的方法检测了58头糯谷猪母猪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 β基因编码区3个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繁殖性能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在外显子1和外显子3中未发现多态位点,外显子2中发现了2个新的多态位点,共检测出3个等位基因,5个基因型,未检测到BB基因型。其中A等位基因在6699位点发生了C→T突变,B等位基因在6708位点发生了T→C突变,C等位基因与公布序列一致,A、B、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88、0.119、0.593。2个突变均为同义突变,各基因型间的繁殖性能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